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7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孔子的称许说,「起予者,商也」。《朱子集注》说,「起,犹发也」,起当发字讲,就是发明。「起予」,予是我,孔子自称,就是说「言能起发我之志意」,可以把我的意思发明出来。朱子又引「谢氏曰」,宋儒谢良佐,「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子贡,我们前面看到「学而篇」第十五章,当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立即联繫到《诗经》上的话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是不是就讲到这个意思?孔子这时候也称许他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为什麽?因为能「告诸往而知来者」,说一句他能够悟两句、三句。子贡自己说自己能闻一知二,孔子也是默许的。这一段,子贡的话是跟夫子请教求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他治学的功夫要不断提升,所以讲「论学而知诗」。在这裡这段话,夫子对子夏也讲了跟对子贡讲的一样的话,「始可与言诗已矣」。在这裡,子夏是直接论诗,用《诗经》来向夫子请教,通过论诗,他能知学。学什麽?夫子之道,「主忠信」,学的是忠信之道,学的是礼。这都能够举一反三,都可以跟他们谈诗。所以学习真要有悟性,不能够死在句下,就文句来谈文句,孔子不跟你谈了。

 

朱子又引「杨氏曰」,这是宋儒杨时,「孔子曰绘事后素,而子夏曰礼后乎,可谓能继其志矣,非得之言意之表者能之乎?商赐可与言诗者以此。若夫玩心于章句之末,则其为诗也固而已矣。所谓起予,则亦相长之义也」。孔子讲到的「绘事后素」,表面上是谈绘画这桩事情,先在白绢上,然后你去画,涂上彩色,这种事情。子夏能够悟到礼要这样学法,礼要在忠信之后。这是什麽?能继夫子之志。夫子的志向就是把忠信之道传于天下,用的方法就是礼。子夏能悟到这点,深得夫子的传承。他能够由事联想到后面的寓意,这并不是说就在文字的表面,停留在表层意思上可以能够悟得出来的。所以,「商」就是子夏,「赐」是子贡,两个人都能够有资格听夫子言诗。子夏名商,赐是子贡的名字。如果我们在章句的枝末上去寻思,就把诗文义理只固在表层上,不能够深挖言外之意。所以学要懂得贯通,这个就不是死学,是活学。

 

从这裡我们能够看出,学儒要怎麽学?读《论语》,读圣贤书要怎麽读?要懂得贯通,所谓触类旁通。要通,这个不是靠你学得多、知得广就能够达到的。学得多、知得广叫记问之学,不可以为人师,不能称为学儒。我们学得怎麽样才能真正贯通?必须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这个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才会生智慧,你的悟性才出得来。你看子夏学诗,这麽简单的一句诗,这表面的意思就讲一个美女的样子,一般人读了念念就过去了,怎麽还会在裡头去深挖言外之意?子夏,我们可以想像出来,一定是反覆在吟咏这首诗。反覆吟咏有点像禅宗的参究,他不用心意识,他不去思惟这到底什麽意思。他自己觉得没通,没通怎麽办?他这个疑情在那裡,他疑情一直不断,就是他的参究没有断,注意力非常集中,全神贯注的都在参这首诗到底什麽意思。他不是用想,他是用参,想是用你的意识,思惟想像,那叫胡思乱想,那不叫参;参是你疑情在,存着这个疑情,然后在老师的点悟下,一下就通了,这就悟了。这一悟之后,夫子讲「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个始,是从现在开始,因为你已经悟了。你悟了,才能够真正跟你谈诗,要不然谈诗谈的你也听不懂,孔子就不跟你谈。

 

所以,学圣贤经典不能只在寻章摘句上用功夫,真正是修定,一门深入。你看子夏这一句诗也能悟入,一悟入,一通百通,整部《诗经》全通了。所以夫子才跟他讲,「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个诗是整部《诗经》,你都通了,才跟你谈。《诗经》通了,一切圣贤经典都通,一经通一切经通。所以圣人的教育是培养你悟性,不是一味的让你学知识,你知识学得多,反而悟门给堵住了。先要一门去深入,通了以后,学其他的就快了,一接触就明瞭。夫子这裡讲,所谓「起予」,这个起,也有教学相长的意思。我点你,你马上能够悟入,这也是让我还要继续提升,我才能够将来更教好你。这是师资道合,老师提点学生,学生又促进老师,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是很快乐的。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真正英才,很有悟性。

 

蕅益大师的解释说,「素以为绚,谓倩盼是天成之美,不假脂粉,自称绝色也。人巧终逊天工,故曰绘事后素」。这个解释让我们就更加明瞭。「素以为绚」,素跟这诗联繫在一起,是讲她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个面容、美目都是天成之美,天生丽质。生来就这麽美,不用上脂粉,就是一个绝色。换句话说,上脂粉、打扮装饰,这是属于人工,人巧,巧工,但是比天工要逊色,天工是天生丽质。所以绘事后素是讲人的巧工放在天工之后,要先有天生丽质,再加以脂粉,那才是美上加美;如果一个人不美,怎麽打扮,还是太造作了,愈打扮还显得愈不自然,那个美就失掉了。

 

所以这「后素」是「后者,落在第二义之谓,非素质后加五彩之解」。蕅益大师纠正了朱子的这个解释。朱子以为是先有素质,再加上五彩;但是蕅益大师讲,这个后不是先后的后,它讲的是第二义,素是第一义,绘事是第二义。什麽是第一义?忠信是第一义,后是礼后,礼是第二义。所以蕅益大师讲,「礼后乎者,直斥后进之礼为不足贵,亦非先后之后」。所以后进之礼,这是第二义。第一义是什麽?礼的本质是仁,仁的本质是性德。所谓率性而行,「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是讲到它的第一义,这个性是自性。随顺自性而行出来的,那叫性德,自然合乎礼,不需要造作,不需要人工,自然而然,这是第一义。后进之礼,这已经不自然了,我们的自性迷失掉,性德不能够自然流露出来,这怎麽样?需要通过学礼,这第二义。需要用我们的意识进行妄想分别执着的判断,然后才去合乎礼,这裡头已经有造作,所以这种造作就不足为贵。但也是应该的,我们既然已经失了自性,迷失自性,那必须要克己复礼,以求有一天回归到第一义上,那就是率性而行。所以这个后,不能讲先后之后,它不是个时间观念。它是讲,先是讲先天,率性的性德流露,后是后天通过教育,就是「修道之谓教」,要有通过教育。教育裡头当然是通过妄想、分别、执着来加工处理,有造作的味道,但是能合乎礼,也算不错了。

 

蕅益大师讲,「卓吾云:与言诗,非许可子夏也,正是救礼苦心处」。「非许可子夏」,就是孔子讲「始可与言诗」,这不是简单的称许子夏而已,而是突出强调「礼后」这样的意思在裡面。礼要在忠信之后,这是救礼;礼要是没有忠信的根本,这礼也就只有形式,是一个空礼,已经是死了的礼。要救它,必须从根本上救,就是把人心救回来,让人心能够忠信,这是救礼的根本,这是夫子真正苦心处。通过称许子夏,点明让大家更重视修礼之根本。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暂时先休息。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43: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9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