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6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六集)  2009/12/1  中国云南晚晴轩  档名:57-007-0016

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今天开始讲第三篇,「八佾第三」。这一篇总共有二十六章,主要讲的都是礼乐之事。我们先看第一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章是孔子评论鲁国的卿大夫季孙氏僭用天子的礼乐,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季氏』是鲁国三大家族之一,它在鲁国三家当中是最有实力的。这三家分别是季氏(就是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这裡孔子说季氏以八佾之舞,在他的家庙庭中来表演,这种事情季氏竟然忍心做得出来,那『孰不可忍』,就是他还有什麽事不可忍心做出来?这个忍字可以做为容忍讲,也可以做为忍心来讲,古注裡面两种说法都有。按照容忍,就是讲季氏这种以卿大夫的身分,却用天子的礼乐在他家庙庭中来表演,这是不能容忍的,是忍无可忍的事情,人人得以诛之的事情,这是容忍讲。忍心就是刚才讲的,他连这个事情都能忍心做得出来,还能有什麽事做不出来?真的是弑君、弑父的事情做出来也不为怪。这裡孔子评论得非常严厉,就像蕅益大师讲的,「骂得痛切」,目的是为了「激动良心」。

 

这个『八佾舞』的佾,根据东汉的大儒马融注解说,佾就是列的意思,就是八列。八佾舞是由八个人组成一列,有八列,所以总共有八八六十四人组成的一个方阵来进行舞蹈,这种人数是天子祭太庙所用的人数。按照邢昺的《注疏》说,天子是用八佾,就是八列,诸侯就用六列,大夫用四列,士人用两列,来做这种祭祀的舞蹈。这是讲到每列都有八人,所以天子用八八六十四人,诸侯用六八四十八人,大夫四八三十二人,士人是二八一十六人。这是邢昺引用《左传》的解释来说明。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根据《左传》的杜预注,还有《公羊传》的何休注解,都说天子、诸侯、大夫、士,每个阶级的这种祭礼他们都是用方阵。天子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是六六三十六人,大夫是四四十六,士人是二二得四,四个人。两种说法都有根据。雪公老人认为,他也是参考后儒的观点,按邢昺的说法比较适宜,就是每列八人,不同的等级用的列数不一样。这因为八,八音代表和谐,有和谐然后成乐,这种说法大概比较好一些。

 

鲁国是周天子封给周公的诸侯国,因为周成王是由周公辅佐起来的。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在成王很幼小的时候,他自己先帮助成王来治理国家,等成王长大了,再把政权交还给他,这叫周公摄政。所以周公是圣人,他没有贪天下的歹心,而是真正帮助自己的侄子,还是把他扶上天子的地位。所以周成王非常感念周公的功勳,把鲁国这个地方封给他,由他的子孙来继承鲁国的诸侯位。而且周成王当时下令,在周公去世之后用重祭来祭祀周公,用天子的礼乐来祭周公。当时周公的儿子伯禽,做为鲁国的国君接受了成王的这份厚赐。所以沿袭到后来,一直到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鲁国都是用八佾之舞,就是天子的礼乐来祭周公。但是天子的礼乐只能在文王和周公庙裡面才能用,如果用在其他庙裡的话,这就是严重的僭越礼的行为,违礼的事情。季氏是鲁桓公的后裔,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长子做国君,底下三个儿子分别为三家。季氏是季孙氏,他属于卿大夫,但是他竟然在自己家庙当中用天子的礼乐,这岂不就是严重的违礼行为吗?所以孔子痛斥之,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根据《朱子集注》的解释,这个忍提到了两种意思,可以合起来看。一个是他引用范氏(范祖禹,宋儒)的讲法,「乐舞之数,自上而下,降杀以两而已,故两之间,不可以毫髮僭差也。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范氏所说的这个乐舞,它是代表礼的。舞的列,就是佾,多少列,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到士人,自上而下每下一级降两列。所以,降杀以两,每下一级降两列,天子用八列,诸侯用六列,如是下推。这个差距是不容得毫分违反的,「僭差」,僭是僭越,就是违反,差是差错。要是违反,有差错,这就是严重的违礼行为。孔子讲「为政以德」,提倡礼治,先要正礼乐,如果礼乐不正,礼崩乐坏,这就是乱世。所以,正礼乐来正人心,这是为政的方法。季氏做为鲁国一个最大的卿大夫家族,竟然做出如此违礼的行为,所以这个罪是罪不容诛。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不能去容忍他了。

 

后来朱子又引谢氏曰,谢氏是谢良佐,他说,「君子于其所不当为不敢须臾处,不忍故也。而季氏忍此矣,则虽弑父与君,亦何所惮而不为乎?」谢良佐说,君子恪守礼仪,克己复礼,对于不当为的、不应该做的,不敢苟且,不敢去斗胆做一点。这是什麽?不忍心僭越礼仪,不忍心做出违礼的事情,他会受良心的谴责;而季氏竟然能够忍心,还能做这种违礼的事,那可能他会做出杀父亲、杀君主的这些事情来,他也会无所忌惮。因为他已经没有礼了,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任着自己的喜好,追逐自己的私利,他可以无所忌惮。所以孔子这裡痛斥他这种罪过。

 

雪公,李炳南老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好,说「学儒必须敦伦尽分,始能希圣希贤。否则所学不实,于己于人,皆有害而无益。季氏僭礼,即是不能尽分,必为鲁国祸乱之源。所以孔子严斥其非」。这是点出孔子为什麽要严厉斥责他的原因。孔子提倡学儒,学儒最重要的就是敦伦尽分,敦伦是敦睦伦常,这个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係。一般讲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叫伦常,因为它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这五伦。只要我们是人,必须要处理这五种关係,使关係都能和谐,这叫敦伦。要使关係和谐,必须尽分,在关係当中我尽到自己的本分。譬如说我做父亲的,要尽到父亲的责任;做儿女的,要尽到儿女的责任;做君主,要尽君主的责任。不能尽分,这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就是大乱之世。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40: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