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6集 视频 文字)中国云南晚晴轩

 

蕅益大师解释说,「此痛哭流涕之言也。呜呼,可以中国而不如夷乎!」夫子痛哭流涕,为什麽?礼崩乐坏。如果没有礼乐,使天下大乱,还情有可原;现在有礼乐,还天下大乱,这才真正令人痛心疾首。这「呜呼」是蕅益大师的感叹,岂能够中国礼乐之邦、礼义之邦,还不如夷狄外族!这是什麽?既是悲叹,又是激励,激励做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自豪。怎麽才能自豪起来?恢复我们老祖宗的道统,才不愧对中国人的称号。

 

我们现在看到近代的中国,也饱受列强的凌辱。一百六十年来,至少有一百年,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到现在,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领导人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在提倡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以德治国,和谐社会,慢慢的,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恢复了。可以中国而不如夷乎!你看这句话,激发我们民族自豪感。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岂能够说中国不如外国?我们不能崇洋媚外,外国有好东西我们也承认,但是我们中国人老祖宗的宝,更要发扬光大。中国老祖宗给我们子孙留下来的传统的文化,保存得很完整,你看孔孟之学,这裡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说尽了。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说得不为过。

 

一九七O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就曾经说过,要拯救世界、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必须依靠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你看,一个夷人,这是外国人,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中国人岂能够还袖手旁观?真的是要奋发,岂能中国而不如夷乎,中国人还不如外国人乎!要去深入学习我们老祖宗的道统。汤恩比博士,这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历史哲学家,西方人视为圣贤。他讲到,中国最有资格帮助全世界形成大一统的局面,这样的领导,这个领导的位置中国来担当最适合。为什麽?中国有五千年大一统的经验、和谐的经验。所以,如果我们自己做为中国人都不能够认真的去深入学习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把自己的传统都丢弃了,盲目的去追求外国人的东西,那真的是令圣贤人痛哭流涕。我们来看下面一章,第六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这也是夫子评论季氏,也包括他的弟子冉有的一段话。『季氏旅于泰山』的「旅」,是祭的意思,就是祭泰山。按照《礼记.王制》的说法,「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所以,谁才能有资格祭泰山?天子才能有资格去祭祀名山大川,一般人不行。除了天子以外,诸侯也能祭名山大川,但是他不能够超过他国界范围内。泰山在鲁国境内,它是鲁国和齐国交界,所以鲁国国君,这是诸侯,他也能够祭泰山,但是只能在他国境范围内的泰山去祭,他不能够超越国界。季氏是鲁国的卿大夫,不是诸侯,他是大夫,比诸侯降一级,他没有资格去祭泰山,但是他现在竟然去祭泰山,这就是严重的违礼。

 

孔子的弟子『冉有』,当时是季氏家族的家臣,季氏宰,他的家宰。所以孔子就问冉有,说『女弗能救与?』这个女就是你,弗能就是不能,与是一个反问助词。意思说,「你难道不能够救季氏,不让他陷于违礼不义的这个罪名当中吗?」这个救是救他不要陷于不义。马融注解说,救也有止的意思,就是你能够劝止他吗?做为家臣,有义务劝谏自己的主人,当主人有不义的时候,要去劝止,要去进谏。结果冉有说,『不能』。这做家臣的,就没有尽到家臣的义务。所以孔子就很感叹,他底下说,『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曾是作为岂字讲,就是怎麽、岂能够,谓就是说。岂能说泰山之神尚不如林放?泰山是指泰山之神,林放就是刚才我们读到的第四章,「林放问礼之本」,他应该也是孔子的弟子。林放都能够问礼的根本,泰山之神岂能是不知礼?所以祭山必须要合礼,山神才能受之;如果祭不合礼,就不能接受。季氏目无天子、目无国君,以卿大夫的身分去行天子、诸侯之礼,去祭泰山,泰山之神怎麽肯接受?

 

孔子是这麽慨叹,说话说得非常委婉。他不说季氏,真的是,你怎麽违礼这麽严重;冉有也不肯去劝劝,都君不君、臣不臣。他没这麽说,这说得太激烈了。他说泰山,泰山难道还不如林放?林放都知礼,这泰山岂能说不知礼?你去祭他,他哪能接受你?这讲话温和,但却是点到问题的实质。这也都是在教化,既是教化冉有,又是教化季氏,通过冉有传给季氏听,救季氏不要陷于不义。

 

《朱子集注》当中说,「救,谓救其陷于僭窃之罪」。季氏要去祭泰山,是自己陷自己于僭越礼节,窃取天子、诸侯之位的大罪。要救他,冉有有这个义务去救他。孔子见到冉有说不能救他,大概冉有,第一,心裡不以为然;第二可能也觉得季氏不会听他的话,他劝了也没用,所以说不能。夫子叹「呜呼」,这是感叹。《朱子集注》当中说,「言神不享非礼,欲季氏知其无益而自止,又进林放以厉冉有也」。孔子说这个话,是讲山之神,山有山神,孔子都知道、都承认,山神不会享用非礼的祭祀,要如礼的祭祀他才享用。孔子的意思是希望季氏能够知道,他祭泰山也没有好处的,让他知止。无益的行为,你做来干什麽?祭泰山,泰山也不接受你的祭,自己反落得违礼的罪名,这何苦来?稍有一点觉悟,他就能够知道这个事情不能做。同时又把林放举出来,激励冉有,说你冉有也不如林放。冉有是孔门弟子当中政事第一,他很会经营治理,他帮助季氏家族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他们的粮仓都丰满起来,经济都富裕起来,人强马壮。但是孔子在这裡也是在批评他,你应该依礼而行。

 

蕅益大师注解中说,「卓吾云:季氏闻之,不胜扯澹,便是夫子救季氏处」。这个扯澹,在明朝的时候是俚语,我们现在也有人说这话,意思就是没意思、不相干。说季氏辛辛苦苦跑到泰山那裡去祭祀一场,真叫没意思。为什麽?泰山之神也不接受你的祭祀,你还落得非礼的罪名,留千古之骂名,你这不是很没意思吗?自找没趣。所以蕅益大师引李卓吾先生的话,季氏要是真的听到了夫子这个话,他也就能够懂得这麽做是没意思的,何必去逞一时之快?这叫胡作妄为,令人耻笑。他真正知道这样做没意思,这也是夫子达到救他的效果了,救他,不令他陷于不义。圣人教化也是喜怒笑骂皆成文章,皆是教育的手段。总是以仁为本,以仁爱之心为本,以方便为门,用这种方便的手段,帮助国家、诸侯、卿大夫,乃至冉有(这是士人),都能够克己复礼,令天下归仁,这是圣人的存心。

 

现在我们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此地。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6:40: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9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