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8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法身,也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法身。我们说法对初学的人是方便说,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般人听了这个话,人生是我自己;菩萨听到,人生是我的法身,不是这个我。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身跟境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心境一如,到心境一如你就证得法身。心境是二法,心不是境,境不是心,心是能变能现,境是所变所现,这是在功夫浅的观行位,功夫深的相似位,心境不能融。到真正融成一体,心境是一、能所是一,能现所现是一,能变所变也是一,不是二。所以欧阳竟无居士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他就从这一点来说明佛法不是哲学,哲学是二元的。哲学裡也讲一元,一元跟二元是对立的,一元不是二元,二元不是一元。佛法不对立,佛法一元就是二元,二元就是一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就是所、所就是能;哲学裡面能所对立,能生跟所生决定是两桩,不是一桩。佛法裡头没有二元,佛法裡面虽然说得多,但是多是一,你才能入法界。多是从相上讲的,从用上讲的,一是从性上讲的,性跟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相跟作用决定也是多即是一、一即是多。

 

前面两句是讲法身的体相,第三句是讲法身的作用,『一切方便无限量』。诸佛菩萨为我们显示的,智慧没有限量,善巧方便没有限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当中领会到。我们在小乘经裡面,看到世尊为一切众生随机说法,小乘经都不是很长的,多半说事,众生有了困难、有了痛苦,遇到佛,请佛指点,请佛教诲,佛是随缘随机说,为众生解除一些疑难、疑虑、苦难。大乘经裡面多半说到性体,说到心性,说事实的真相,这是要有定、要有慧才能够领悟,才能够契入。领悟,我们常讲的开智慧,智慧开了能入境界。智跟境融成一体,就是证得清淨法身。智能够了解境界,不能够融会境界,那是相似位的菩萨;智不但能够了解境界,而且能融会境界,境智是一不是二,那是分证位的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位跟相似位的差别在此地。我们看到佛法「一切方便无限量」,这句话在本经,佛非常慈悲,用善财五十三参表演出来给我们看,五十三参就是一切方便无限量。我们所读的《华严经》是下本,龙树菩萨在龙宫裡面看到下本《华严》,说得很简略,善财童子只有五十三参。如果我们看上本《华严》,上本《华严》分量多少?龙树菩萨跟我们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古时候印度人计算经典的分量是用偈颂做单位,偈颂不是像现在整整齐齐的偈颂,它只要是四句就叫一偈,长行文只要是四句,它是用四句做一个单位。不像中国人,中国人是算字数,是以一个字为一个单位,所以说问你这个分量多少,这是多少万字?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就是五千字,是以这个为单位。印度人的单位比我们大,四句叫一个单位。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切方便无限量你才真的看到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是最简略的本子,就好比我们讲《四库全书》,中国最大的丛书是《四库全书》。我们现在所学的是什麽东西?是《四库全书》的目录,内容没看到。目录还有介绍的,目录提要,那个目录提要就好比是中本《华严》。我们现在连目录提要也没有看到,仅仅看到目录,我们这个《华严经》是《华严》的目录。所以每一个字、每一句裡面都含无量义,一句一偈,那在大经裡面不知道有多少分量。但是在这个目录裡面我们已经看出来了,一切方便无限量我们能够体会到。

 

善财五十三参裡面,善友总共有五十五个人,有两个人同一会的,像德生、有德这是同一会的,所以总共五十五个人。五十五个人,你去看看他们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世出世法都有。出家人裡面有六个,有学佛的,佛门裡面出家的一开端三位,我们用《四十华严》来说,吉祥云比丘、海云比丘、妙住比丘,这出家身分;八十经裡面称德云比丘,是一个人。外道出家的,有胜热婆罗门,我们现在讲其他宗教,遍行外道,是其他宗教出家的。出家的少,在家的多。文殊、普贤他们示现在家的,所以我们今天看中国四大名山菩萨的造像,只有地藏菩萨像是出家相,观音菩萨、文殊、普贤都是在家相。从这个地方诸位仔细一观察,不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吗?不分族类,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一体。所以佛菩萨随类现身,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就现婆罗门身,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应以天王身得度就现天王身,应以鬼王身得度就现鬼王身,应以鬼族身得度就现鬼族身(牛头阿傍是鬼族),应以树木花草而得度他就现树木花草身,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我们凡夫最严重的执着,就是执着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这个机是机缘,你现在的程度,你现在理解的能力。所以佛菩萨现身平等、说法平等,决定没有一丝毫的妄想分别执着,现身绝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定要现什麽身,不是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如果说是有意思在裡头,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不是佛菩萨。

 

凡夫跟佛菩萨差别,一个是有意,一个是无意,凡夫有意感,佛菩萨无意应。所以佛家常说,佛菩萨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是什麽?说是应;无说是什麽?佛菩萨决定没有意。我要跟你说些什麽,我们都有意了。我们在经上看到,确实佛菩萨是因为众生有启请,佛才说法。无问自说,那又怎麽讲法?《弥陀经》没有人启请,无问自说的。无问自说是众生有冥感,佛显应,还是感应的,还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众生心裡念头有很强的、有很微弱的,强的念头我们很容易觉察,微弱的念头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佛清楚。佛何以清楚?佛的心是定的,寂灭定,所以一切众生再微弱的念头他都能接收得到,他都很清楚。极其微弱的念头,念头是能接受佛法,佛也不捨弃他,也应现为他说法,《弥陀经》是这麽说出来的。这正显示佛经裡面常讲的「佛氏门中,不捨一人」,大慈大悲到极处。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善巧方便无有限量。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9:37: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12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