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十九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又有读诵经典甚多,而道理是道理,于身心无干;而贪瞋痴之烦恼,毫不能除,亦是不知作观之故。」读诵经典读了很多,道理是道理,道理很会讲,讲得天花乱坠,但是跟我们身心没有关係。经典的道理是道理,也很会讲,而贪瞋痴的烦恼毫不能除,贪瞋痴慢的烦恼不能消除。所以这次印尼棉兰淨宗学会何会长他们也带了二十几个人来,他们第一次来日本。我去他那边做几次法会,他都请我去做法会,不请我讲经的,但是做法会有讲一个小时开示。他的棉兰淨宗学会,他也常常请法师、大德去讲经,我去他都会给我讲请哪位法师、哪位居士大德来讲经,讲得很好。光讲得很好还不行,还要修得很好那才行。讲得很好,讲得天花乱坠,教下讲得很好,你没有作观去修,你还是不能伏烦恼、断烦恼。也是一、二十年前,我在台湾遇到一个尼师,她的口头禅很会讲,桥流水不流,她的口头禅很会讲很会讲,但是那都是《愣严经》的话。我们看到是水在流,桥不流,她说桥流水不流,都是禅机。但是禅机,烦恼一大堆,不管用,口头禅。所以于身心无干,而贪瞋痴之烦恼毫不能除,亦是不知作观之故。所以讲得很好,下面还要修得很好。怎麽样才叫修得好?你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这样才管用。

 

「观即思惟。照有二义:一是照住,一是照见。照见者,指功夫修成时言,如心经之照见五蕴皆空是也。大抵照见,由照住而来。照住,由思惟而来。不思惟,即不能照住。不照住,则不能照见。思惟之久,心寄一处,即照住。此时许多妄念,暂时停止,不来打差。若打差即不能停也。人人现前一念,真心本具。只因妄念打差,所以不觉。妄想一停,本有光明自然发露,此即智慧。」这个就是照住,照见。这个作观的方法我们也要学习学习,除非你是上上根的,另当别论,老实念佛。你跟海贤老和尚同样根器的,能够老实念佛;如果老而不实,实而不老,那也不行;完全不老实,那就更不行;不老实,装老实,也不可以。这是要真的才行,真干,要真的才行,不能装的。我们不老实就要承认自己不老实,你不能不老实要装老实,这个不行的,这个就不能成就。不老实,你就乖乖的照经教来修,要多听经。

 

「观照须观吾人之心性,所谓消归自性。然凡夫却观照不到,完全是黑漆桶,完全是妄心,将如何而可?惟有依照佛说去观,即先就佛经之文字用功。佛说观照方法,即不许吾人用凡情卜度。如此段经文,若以凡情卜度,而不用观,即不能明瞭。世人读经,专在文字上求之,以为已明其义,实万万不可。如应如是降伏其心句,凡情度之,当然有许多解释,此要不得,应除去之。再想又有别种境界,又要除去之。想而又想,皆要不得。愈想愈进,久久如呆。妙处即在此呆字。古人云:须大死一番。死者,即死此妄心。如此用功,或半年,或一年,忽然开悟,出于意外。要请求善知识证其合否。如无善知识,则以佛经证明。倘佛经上无此说,仍是凡情卜度。如此则心中妄想打断不少。虽不即是消归自性,而已消归不少。故须多读诵大乘经典。本经处处说读诵受持,受持,即观照也。」大家记住这句话,我们读任何一部经都要讲受持,读诵受持,受持就是观照,你懂得观照才叫做受持,你不懂得观照就不是受持。我们只是念经而已,念一念,就是经文是经文,跟我们没有关係的,不起作用的。譬如说我们三时繫念不是都要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跟我有关係吗?没关係。众生无边誓愿度,怎麽度?有没有去观?没有,念完就交差了。烦恼无尽誓愿断,等一下就开始起烦恼,甚至一面做法会,一面起烦恼,但是我们也念得很好听,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要作观,要用功的,不是念一念就没事了。

 

这裡有一些同修要回去了,这个地方我们简要的讲。这一份大家有没有?没有,可以自己拿去影印。你看,大家翻到,它这裡没有页码,我念一念,你们找一下。「不慧学佛以来,前二十年,虽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一日于此四句偈忽若有悟。依此修观」。这段就是江老居士他讲,他学佛前面二十年,虽然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有一天他对于四句偈忽然有悟处,因为江老居士他也来日本修过密宗,他有来日本修过密宗。夏老居士也有来过日本。所以日本跟我们中国佛教交流修学,的确是自古以来就不断的。「初亦若即若离,若明若昧,未成片段,并无甚效」。他就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作这个观,好像若即若离,有时有,有时没有,有时候比较明白,有时候不明白,没有办法打成一片,没什麽效果。「继悟」,继就是继续,他又更深一层的悟入,作这个观:「应于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这句是很关键的,用功的关键,一切境缘上,极力就是你刚开始要很勉强的作意来观察。我们修行功夫就是作观。我们淨老和尚要求我做三时繫念要随文入观,随文入观是层次比较高。我们要先用随文作观,作观就是作意,作意就是你有提起。入观,他是自然,他就入进去了,层次比较高。我们先用作观,再入观。他老人家要求我做三时繫念要随文入观,这个标准满高的。所以我不得不用功,不是坐在上面念完就没事了,不是坐在那边念完,这个众生超度不了,我晚上就不好睡。还好师父说有佛菩萨来帮忙,不然大概被众生抬到海裡去丢下去了。

 

那要怎麽观?「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心,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要怎麽观?你要极力作意,这个几行,你用功用一段时间你就有感觉了。我现在自己也在这上用功。我们要极力作意观察之,虽一极小事,很小的事情,很小的事情,或很大的事情;或极顺心,很合乎我的意思;或极不顺心,极不顺心,那是很大的逆境,这个时候你就要提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顺心也是如梦幻泡影,不顺心也是如梦幻泡影,这样来观。我们等一下就可以开始练习,等一下如果要跟老和尚照相被人家挡住,你就不要生气。挡住了,不顺心,不顺我的意思,我跟老和尚照相就没照到,你心裡多懊恼,对不对?跟老和尚照到了,很顺心,很欢喜。照到你也不要欢喜,没照到你也不要生气,跟老和尚照相也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一下可以先修看看。如果这个修成了,我看义工会轻鬆很多,很多人不会跟义工吵架。我那天看到有人跟义工吵架,就是要看一下老和尚。所以现在就开始修了,不晓得下面的人有没有听到?

 

「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修持佛法也是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也是要修,修,你不要去执着。你现在听经闻法修持佛法,都是用这个道理来印之。「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功夫尚浅,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中」。一切境界相,顺境逆境,你渐渐就不会动心,就能摆平,那你就有受用了。「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看经的时候眼光就比以前亮,以前都不亮的。「念佛时亦觉踏实些」,因为江老居士他是教中般若,行在弥陀。「今请诸君试之,必有受用」。这句话很肯定的,因为他自己有这样实验修过,他请大家尝试,必定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也,珍重珍重。」我们博地凡夫要回光返照,捨弃这个方法没有下手处,要珍重,珍惜!

 

这个我们可以这样来修,我现在告诉你,我们李师公他教人伏惑的方法,就是顺境、逆境,你就用一句佛号给它压下去。我们念佛人你就压,如果你压得下去就可以,就用佛号压就好,你也不用再去观。如果你真的是压不住,那就用这个来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实在摆不平,用这个来观,帮助我们压下去。你渐渐能无动于衷,慢慢你提起佛号就能压下去,功夫就得力了。如果你一句佛号压得下去,那可以,试看看,等一下我骂你一句,看你阿弥陀佛,但是一面阿弥陀佛,一面火冒三丈,那就这个没压下去。看到一个欢喜的事情,起了贪心,阿弥陀佛,但是继续贪,也没压下去,那就用这个来帮助。

 

好,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的同修要回去了,回去之后,要记住时时刻刻提起观照,这样我们功夫才会得力。不要忘记了。好,我带大家念个迴向偈,等一下老和尚如果要我们念我们就念,他老人家叫我们不要念,我们就不要念,依教奉行。我念一句,大家跟着我念一句,我念完你们大家再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淨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0:06: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22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