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十九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护般若波罗蜜是护因,护萨婆若是护佛果。」护就是护持般若波罗蜜是护因行,护萨婆若是护佛果,就是修因证果,护就是护这个,主要护这个。你要护持一个国家,重点就是护持修般若。所以这个经题很明确的给我们讲出来,《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也就是说不管什麽问题,护国息灾离不开般若波罗蜜多,离不开般若。也就是说所有一切问题,般若才能解决问题,能究竟彻底的解决问题,不但解决现前灾难的问题,生死涅槃,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要般若才能够解决的。所以《心经》讲,「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是苦厄都没有了,所以要靠般若。没有般若就没有办法,所以护就是护这个。

 

怎麽护?实在讲,护这个就是大家要来学习。大家学习了,大家明白了,大家知道怎麽修,灾难就没有了。我们最大的灾难是什麽?《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讲,「生死大难」,生老病死,六道轮迴生死这个是大灾难,你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的。眼前在我们现前发生的这些天灾人祸,这是小灾难;真正的大灾难,生死轮迴,那是大灾难。所以佛在《无量寿经》讲,修学如果不求生淨土,不求生淨土就是不了脱生死,不了脱生死你生死的大难还是要继续受。生死没有了,根本的大难都没有了,眼前这些小难当然也就自然不存在。所以护要护这个,我们要懂得护法要护什麽。下面讲要怎麽护,讲了半天还是要回归到「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要去修的。

 

江味农老居士《金刚经讲义》对这方面讲得就比较详细一点,他说,我们上午跟大家讲,「观一种法门成就以后,智慧即发生」,智慧一生,「妄想即脱落」。所以「有慧方能成就此定,又初下手摄心一处,必十分作意方能摄得,可见此中有观,故说来说去只有一观字,所以般若不说止而说观照也」。般若不说止,因为一般教下有讲止观,像天台止观,华严也讲止观,五止六观,天台讲三止三观。

 

下面讲,「观照有多种方法」,依文字起观照,「无方法则不能起观照」,要方法,没有方法你起不了观照。「方法虽各宗不同,而其指归则一。如天台中之空、假、中三观」。昨天我去看牙齿,在路上看到有一家寺院它门口写着天台宗,我们就知道它是修三止三观的,如果我们进去日本的天台宗就要跟他讲三止三观。「华严宗之四无碍观及法界观」,就是我们老和尚过去讲的五止六观,妄尽还源观,那个都是观。「法相宗之五重唯识观」,这是唯识宗的五重唯识观。「密宗之道场观、阿字观」,密宗的观,观想、结印、念咒三密相应。「禅宗有看话头。淨土宗之观无量寿佛皆是」,《观无量寿佛经》那个观就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明白,十六观。

 

「或云念佛不是观,此语不然。须知即念即观,若妄想纷歧,散心念佛,不得受用。必须口念佛号,心想弥陀,如在目前。如此念佛则妄想无从起,即是观,故用功莫要于修观。」念佛也是观。我们现在念佛为什麽念了这麽久也没有得到一心不乱?不要说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也没有,就是没有观。念佛是《十六观经》当中第十六观最后一观,第一观到第十二是讲观想,第十三讲观像,十四、十五、十六,九品往生,下品下生就大开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观。江老居士在此地讲是讲得没错,念佛也是观,你不要说念佛不是观,当下你在念佛就是观,如果没有作观,你妄想纷歧,散心念佛,这样念佛就没有受用,就不得受用。要怎麽样念佛才有受用?「必须口念佛号,心想弥陀,如在目前」。想弥陀就是观想,这样我们的心才能收摄得起来。「如此念佛,则妄念无从起,即是观」。这样念,妄念、妄想它起不来,这个就是观。就是伏惑,能够伏住,我们往生就有把握。「故用功莫要于修观」,不管你修哪一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观是一个原理原则。

 

「修观是收摄意根」,关键就是收摄意根,因为我们的意是最难收的。我们一般讲心猿意马,这个意妄念纷飞,止都止不住,你不想它自己也会想,所以必须意根摄住,要收摄这个意根。「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身口意三业,意根它是主宰的,意根收摄住了,身口会跟着收摄。「故淨宗之心想佛,口念佛,手持珠。密宗之心作观,口念咒,手结印」,统统是修观,收摄意根的。「可见无论如何用功皆非作观不可。教下之空、假、中三观,四无碍观,似乎观法不同,然其理则一,不可不知。否则于各宗经典,不能融会而有牴触矣。」这个原理原则都一样的,只是它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它用的原则是一样。密宗心观想,口念咒,手结印;淨宗心想佛,口念佛,手拿念珠,也是修身口意的。身口意从意根,意根你摄住了,那身口就跟着摄住,这个叫都摄六根,淨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要摄住才管用,你没有摄住就不得受用。

 

「作观方法,自唐以后,除禅宗外,各宗讲此者渐少。如台宗在讲教时,于空、假、中之理发挥颇详,而用功时则不一定用此法」。这是讲作观的方法,自从唐朝以后,除了禅宗以外,各宗讲作观的方法就渐渐少了。譬如天台宗在讲教下,教观当中讲止观,讲空假中这个道理发挥是很详细,但是在实际用功就不一定用这个方法。「惟禅宗则自古以来,说向上一着,且不许用心意识参。因此有创为其馀法门尚用思,惟禅宗不用思之说。并引经言不可以生灭心为本修因以证实之。不知不许用心意识参云者,乃不许用凡情去卜度也。一用意识,即是凡情。以凡夫心情推测佛说,决无是处,所以不许」。佛说的我们凡夫的心用意识心想不到,所以不允许我们去想,要用参的,用观照的。「古来又有说观即照,照是照住。而古人对此又有批评,以为如是照住,即是暗证。既不许用凡情卜度,照又是暗证。而观之本义,又是思惟。因此学者乃无所适从。」这是古来讲这个观,有一些古大德讲的不一样,学的人也不晓得该怎麽做,要听哪一个。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0:06: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22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