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福六度十大愿王(第2集|MP3视频文字)jingkong老和尚主讲

 

所以修行不能等到来生来世,出离六道轮迴、出离十法界、求生西方淨土,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把它办妥。真正要想把这桩事情办好,那就是古大德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只要能懂这一句,真正做到身心世界一切人事物我不再管了,恢复到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以真诚、清淨、平等、慈悲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跟佛菩萨的教诲,能跟三福十善五戒相应,念佛求愿往生,决定得生。如果我们的心行与三福、五戒、十善不相应,念佛也不能往生,还是要受三途苦报,这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

 

「威仪」,是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的细节。出家佛弟子一定要学习「沙弥律仪」,这是出家人的基础,出家人的根本,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在大僧,这真正是比丘僧,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这些是什麽?用现在的话来说,形象!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一举一动,我们常讲给九法界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个样子就是「威仪」。

 

威仪要学。现在我们想学,没有地方学了。不但没人教,讲也没人讲。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可悲,佛经裡面常常讲「可怜悯者」!有时候我们看到这些字样,总觉得不以为然。现在科学技术文明发达,现在人生活比古时候舒适太多,哪来的可怜悯?如果我们诸位多念一点古书,就知道佛讲这个话还是有道理。古时候物质文明不发达,科学技术没有发明,但是人们生活在安定、在道德、在仁义那样的环境之下,不相同!所以心安理得,人生他有乐趣。现在虽然物质受用方面比从前方便多了,但是精神上所遇到的痛苦,所受到的折磨,绝对不是物质环境这个受用能够弥补的。这两项做个比较,然后你才知道,佛在经上讲「可怜悯者」这句话的深义。

 

古人不造罪业,受过圣贤人教育的薰陶,他懂得道德,他知道仁义,他生活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社会当中,物质生活虽然贫贱,精神生活快乐。我们在《论语》裡面看到,孔老夫子讚歎他的学生颜回,颜回真是在物质生活贫苦到极处,箪食瓢饮。夫子感叹说:一般人过这个生活是不堪其忧,但是回也不改其乐。他乐在哪裡?他乐在道德,他乐在仁义;换句话说,他的境界是往上提升的。

 

这一世生活困苦是前世疏忽了修福,这一世当中精神生活丰富,前一世我们晓得慧修得多、福修得少。但是慧比福重要,福容易迷失了自性,慧不容易。当然最好的是福慧双修,这是最好的;如果两者不能平衡,宁愿修慧,不愿意去修福,对自己肯定有利益、有好处。如果有福报没有智慧,肯定造罪业。你的福报能享多久?但是你享福,没有不造罪业的,往往福报愈大,造的罪业愈重,因为它那个影响力大,堕落在恶道裡头受苦时间久。你这麽一看,看到三世因果,你才晓得「可怜悯者」,佛这句话说的意思很深,说得很正确,没有说错。所以威仪要遵守,威仪就是度众生的,是自己性德的流露,又能够普度众生。

 

我们的形象不能不好,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现在社会上,道德没有人讲,孝悌没有人讲,仁义没有人讲;换句话说,凡是随顺性德的都听不到了。我们要自己救自己,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从哪裡下手?从什麽地方做起?就从这些地方树立形象,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别人,我自己一定依教奉行。世间人不孝,我要把孝道特别显着的做出样子来;世间人不义,我要把大义做出榜样出来,教化众生,这是大慈大悲,这是代佛弘法利生,是真正续佛慧命,是真正的正法常住,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只要肯发心做,一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的加持。

 

所以威仪不能不重视。现在到哪裡学?印光法师教导我们,从《了凡四训》裡面学,从《感应篇彙编》裡面学、从《安士全书》裡面学,好!真正肯学佛的人,从《沙弥律仪》裡头去学。《沙弥律仪增注》在家同修都可以读,都可以学习,我们从这裡面学戒律、学威仪,把佛法修学的根基打好,往后自然就一帆风顺。「三福」第二条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08:47: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1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