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彙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四集) 2013/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04
▲视频链接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太上感应篇彙编》,请大家打开经本第八页,倒数第三行。我们继上一次,继续讲这些桉例,这些桉例说的都是读诵、受持《太上感应篇》得到的感应,总共有二十一个故事。这裡我们讲第四个故事,我们看文字:
【宋西蜀李昌龄。为光州太守。平反冤狱。甚着声绩。详注太上感应篇。使人因事求理。助宣教化。此经大旨。遂得昭明于世。历官御史中丞。福寿并茂。】
这裡讲的故事是能够流通、弘扬《感应篇》得到的福寿。讲的是宋朝,在『西蜀』,就是我们现在的四川,有这样的一位学者叫李昌龄先生,他曾经做过官,叫做『光州太守』。光州就是现在河南省境内的一个县,太守大概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市长,地方的官员。这位官员非常的公正廉明,『平反冤狱,甚着声绩』。古时候的官员是什么都管,地方的政治、经济、刑罚、法律、司法等等,他全管,不像现在分工那么细。古时候不用那么细,社会也相对比较安定,桉子也没那么多,所以一个市长就把公检法、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全抓,都能够治理得井井有条。这说明什么?古时候人民很好管,不像现在做官,都会做得焦头烂额,难管了。为什么现在难管,古时候的人那么容易管?古时候的人心纯朴,从小就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桉子也没那么多,人心不複杂,社会相对就和谐。可见得要真正希望能够和谐社会,根本上就是要提倡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尤其是因果教育。你看这位太守,他就是公平执法,平反冤狱,很多冤假错桉都在他手上平反了,所以他的声绩(就是他做官的声名)非常好,大家都讚赏他。而他还有很多閒暇时间,做什么?做教育工作,『详注《太上感应篇》』,他提倡因果教育。这个人很有智慧,把因果教育提倡起来,他那个县、市的人民学了因果,自然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敬畏心就生起来了。因果教育比伦理道德教育更有效果,光是讲伦理道德,大家听了未必肯去实行,他不知道有什么好处,也不知道违犯伦理道德有什么坏处;提倡因果教育,他知道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他就很欢喜行善,就不敢造恶。所以因果教育是圣贤教导世人第一法宝。
这位李昌龄太守非常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肯定在任职期间大力的弘扬《感应篇》。不仅教、讲学,自己力行,他还要注解,《感应篇》历史上的注解很多,他这个注解是个详注,注解得很详细。我们想,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感应篇彙编》,肯定有不少内容是收录他的详注,这个人有智慧、有慈悲,所以注解《感应篇》他能够契理契机。『使人因事求理,助宣教化』,《感应篇》讲很多理,也讲了很多事,但是都讲得比较简约,所谓言简意赅,全文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八个字,一般孩子读的遍数多了就能把它背下来。但是要深刻的体会其中的内涵,必须要读注解,对于理的部分要用事加以说明,像我们现在读这《感应篇彙编》,它就是这样。一句经文,你看我们现在实际上是讲前言部分,还没有真正讲到正文,还是属于讲解这个概要,但是已经把这个理说出来了。太上感应,怎么个感应法?你看我们现在讲很多故事,因事求理,理要通过事来显发,通过看这些事,我们把理就能够弄清楚了。事裡头一定也含着理,所以我们讲这个事,必定是要把理开演出来、分析出来,让大家能够理事结合起来观、来参,这样对于感应、因果的理事就能很明瞭了。当时这位太守肯定是结合他眼前的、当时的这些故事、桉例来「助宣教化」,来注解《感应篇》,把这个理发明出来。所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注解,为什么?每个时代的人根性不一样,时代背景不同,注解必定是要结合当代人的根性、社会的背景,所以一部书,每个朝代的讲解、注解都有不同。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就能够理解,我们怎么能够在契理上又能契机,尤其是讲这些故事,最好是结合当代的故事。
像《感应篇彙编》,这裡头蒐集的都是古代的桉例,假如我们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发心,从现在的媒体裡头蒐集这些桉例,就按照《感应篇彙编》的这个模式,我们来蒐集,能够把它写出来,等于是续《感应篇彙编》,这样讲起来就非常的契机。我现在时间因为不够,蒐集的桉例很少。我们在网上一起学习,假如同学们碰到有一些非常好的桉例,尤其是对应这个《感应篇》的经文,您把它蒐集起来,把出处、时间、地点、人物都交待清楚,然后你可以寄给我,我来做这个教材,助宣教化,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