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jingkong法师主讲(第十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10
请掀开经本第七面,经文第四行。
【摩尼光云互相照耀。十方诸佛化现珠王。一切菩萨髻中妙宝。悉放光明而来莹烛。】
昨天我们讲到这一句,意思还没有尽,时间到了,今天我们接着再做一点补充。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告诉我们,菩萨初成佛的时候决定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要用我们人间的意思来讲,一定得到古佛的祝福,来贺喜的意思。他们在形式上都是现形灌顶,这是古代,古印度新的国王就职大典,一定是请宗教裡面权威的上首,给他举行灌顶的典礼,这是说在世间礼法裡面最隆重的礼节。佛在人间说法,一切也随缘,我们世间人观念当中哪一种礼俗最隆重的,佛就用这个来作比喻,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瞭。在形式上以此为喻,可是在意思裡面那就不一样。灌顶的意思,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的注解裡面,引用经典裡面的话来给我们说,「灌」的意思就是慈悲加持,是这个意思,「顶」就是最高的法门;换句话说,把成佛最高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就叫做灌顶。由此可知,灌顶并不重视在形式,但是形式要不要?形式也不能废除,形式是世间礼俗,如果形式废除,实在讲实质的精神就没有依托了。精神依托在形式上,就好像我们讲法性,法性一定要托法相才能显示出来;如果法相不要了,法性也显不出来。理由事显,因此事相上的形式是有必要的。我们做一定要很隆重、很认真的去做,就好像舞台上表演一样,虽然是假戏,假要演得很逼真,才能够感动这些观众们。佛法不但感动观众,而且一定要让观众悟入如来的境界。
《华严经》自始至终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非常浓厚的表法义趣,这个意思要用现代话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学的手法。可是如果我们用这个观念来看佛的教学,那又错了。错在哪裡?世间一个好的老师,他有智慧、他有方法,有很高明的方法,确实是他一种精心独到的设计。佛有没有精心独到的设计?没有。如果佛也要像世间人用种种方法来设计,想个什麽方法来教学,佛就变成凡夫,就不能叫做圣人。他这一套东西从哪裡来的?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实在讲,宇宙之间一切事物本来如是,佛在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佛实实在在说,没有加一点意思在裡头,也没有加一点什麽权巧方法在裡面,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要往这裡面去体会才能真正得受用,久久我们就会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不增不减,正像《金刚经》上所说的「真语、实语、如语」,事实是什麽样子,佛就老老实实说出来就是。我们用这种心态面对《华严》,《华严》的义趣我们才能够体会得到。
菩萨成佛,什麽叫成佛?就事相上来说,他两种障碍断了,也就是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这就是菩萨成佛的时候。两种执着离开了,真心法性透出来,就是宗门裡面所说的明心见性。从前心被障碍住了,所以不明,有烦恼障、所知障,心不明;二障去了之后,这个心明了,心恢复了光明。明心就是见性,那个心就是性,心跟性不二,是一桩事情,可是在有障碍的时候,心跟性就不一样。性是讲真心,心是讲被障碍的自性,被两种障碍障住的那个自性,我们给它另外起个名字叫它做心,心意识,叫它做心。所以明心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从理上说。
菩萨成佛了,成佛他要现相,他现什麽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一定现什麽相。不是自己想现什麽相,不是的,自己想现什麽相那就变成造作了,又落在意识裡头;自己没想,自自然然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他现这个相。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示现八相成道。给诸位说,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华严经》上讲圆融、讲差别,讲权、讲实,后面我们会讲到。菩萨示现成佛,这是以低的阶级去表演高的,这是权,这个不是实。佛确确实实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众生希望是菩萨来得度,他就现菩萨身,佛要降一格去示现菩萨身,那个菩萨也叫权,也不叫实,他不是真的菩萨。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示现成佛那真的是佛;菩萨也示现菩萨身为众生说法,他真的是菩萨,他不是权。除自己本分之外的,或是高位子,或是低位子,那都叫权巧示现。所以圆初住菩萨就能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示现八相成道,诸佛要来给他灌顶、给他授记,菩萨们会亲近他,来向他请教,接受他的教诲,来供养他。这就是经文裡面比喻,佛化现摩尼宝珠珠王,菩萨宝髻当中,妙宝也是宝珠,光光互映,而来莹烛。这裡面显示出因中有果,菩萨是因,菩萨境界裡面有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给他授记,来给他道贺;果中有因,诸佛如来是果地,菩萨是因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显示出这个意思。
「化现」,化是变化。摩尼珠王,这个是比喻如来果地上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用摩尼珠王来做比喻。菩萨热烈求知之心勇勐精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他的智慧德能逐渐逐渐的接近佛果,接近究竟的果位,所以说他作「髻中妙宝」。从这句经文裡面,我们更应当细心去领会。出家二众没有髻,髻是头髮,古时候男子也梳头,挽成一个髻,这才戴上帽子;宝珠放在头顶上,说明这是在家菩萨。实实在在,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在家菩萨是居多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是菩萨,出家菩萨很少。出家菩萨实在讲,跟在家菩萨是一样的。我们人生在世,总要做一番事业,你选择哪个行业?我选择出家这个行业。出家是各种行业裡面、三百六十行裡面也是一行,和在家没什麽两样,地位决定是平等的,那就是清淨平等觉。这一行是佛教育,像我们世间有一些人非常喜欢教育,喜欢教学,他读书去读师范学校、读师范大学,毕业之后从事于教学的工作,他兴趣在此地。四众同修当中发心出家,出家是选择行业,我们选择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广大的社会教育,我们选择这个行业。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希望把社会教学的工作做好,不辜负佛陀对我们的期望,是这麽一回事情。
所以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这些菩萨,出家的很少。即使在中国形相表法裡面,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代表大乘法门的是四大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中国佛教,大家知道有四大名山,四大道场,这四位菩萨。这四位菩萨是一切诸佛如来他在因地修行,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就是依靠这四个法门才能获得究竟圆满的成就,我们要懂这个意思。地藏教我们孝亲尊师,他表孝道,根!我们《华严经》一展开,你看先说什麽?先说毘卢遮那佛依报庄严裡面的地庄严,地是心地法门。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心地而生,从心地变现,还归心地,永远不能离开心地,所以心地一定摆在第一位。然后把孝敬扩大,孝敬自己的父母、师长,把这个孝敬扩大到孝敬一切众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男子、女人并不是指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九法界一切众生。换句话说,对待一切众生都要像对父母、师长那样的孝敬,那就是地藏菩萨。孝敬一定要明理,要有究竟圆满的理法做为依据,这个孝敬是真的,是从真诚心裡面生起的,不是做作、不是虚妄,不是佛叫我这麽做,不做不好意思;不是真心,虚情假意,这不可以。文殊代表智慧,代表理。普贤菩萨代表落实,这个落实,在空间是讲遍法界,在时间是讲遍三际,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这是普贤菩萨的落实。菩萨怎麽样修行成佛?依靠这四个法门,这四个法门,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任何一门裡面必定包含其他的三门。不是各个独立,它是圆融的,它是无障碍的;你要是一个一个分了家,那什麽都不是。佛在教学的时候,对我们凡夫劣根来说一定要有次序、要有先后,这就所谓是行布。高等的凡夫,《华严经》裡面讲的大心凡夫,他就不执着行布,他知道行布裡面有圆融,圆融裡面有行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他理跟事圆过来了,像这些地方我们一定要细心去体会。经文末后这两句,不但是因果互彻,也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所以经上用了四个字「莹淨照烛」。这是讲它的作用广大,这个两句。末后这一段:
【复以诸佛威神所持。演说如来广大境界。妙音遐畅。无处不及。】
这段经文不但意思圆满,文字也好,词句非常之美。这一段是讲得佛力加持,「佛加广演」。我们要晓得,此地所讲的诸佛如来,就是一般大乘经上常说的,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裡面告诉我们,《金刚经》讲的诸佛,那个诸佛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从圆教初住到究竟的果位,一共是四十二个阶级︰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究竟的佛果,这四十二个位次叫「诸佛」。所以这个诸不是一般讲很多、众多,不是这个意思,是四十二个不同的程度。但是他们都能够示现八相成道,示现佛身普度众生,他有这个能力,所以称之为诸佛。而每一类裡面那个数量是无量无边,这四十二位,位位的数量都没有边际,没有法子计算。他们示现成佛,实在讲示现成菩萨,示现成任何的身分,你们念过《普门品》,《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种不同的身分,无论示现哪一种身分去教化众生,都得诸佛加持。哪些诸佛?除自己之外,一切诸佛统统加持,就是这四十二位诸佛都加持,这妙不可言!初住菩萨示现度化众生,得一切诸佛加持;等觉菩萨示现种种身分度众生,初住菩萨也加持他,真的是光光互照。等觉菩萨示现,初住菩萨怎麽加持他?我们这个经后面会讲到,真正不可思议。
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佛境如空,故云广大」,这是解释广大的意思。佛的境界不但空有二边不着,不着也不着,这是真的广大。虽然一切都不着,真正是「本来无一物」,但是他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我们常讲九界有情,换句话说,十法界裡面的所有一切众生有感就应。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应,感应道交绝没有空过的,真的是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说什麽法他就给他说什麽法门。这个事相就是本经末后「入法界品」裡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把这个现象显示出来告诉我们。我们要发心,要学菩萨,知道从哪裡学起。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入佛的境界,没入(入佛的境界就是法身大士),虽没入,我们也能学习。凭什麽能学习?经上讲「大心凡夫」。我们是凡夫,凡夫就是没有契入;我们可以学习,有能力学习,就是因为你发大心。如果我们不够资格学习,没有条件学习,佛给我们讲这个经有什麽意思?那叫吊胃口,开玩笑!佛给我们讲的,我们都能得真实受用,这才是成就真实功德。所以佛跟众生感应道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