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十七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让我们先合掌,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恭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请打开经本第三十二面,我们把今天要学习的经文先念一下,这是第三行: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淨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章是愿文的第十四章,裡面含有三条愿,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这三个愿都属于闻名功德。我们听闻了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这名号功德就是《无量寿经》所记载的,也就是我们了解了《无量寿经》的经义,闻名之后就能够修行,就能够得福。但是这条愿就没有前面的那麽殊胜,前面「闻名发心」,「十念必生」,你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裡的闻名,还没打算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他还没想往生,还没准备好。感觉到现在有点太年轻了,或者是现在手头上的工作还很重要,或者他也想往生,但是又捨不得放下原来所修的法门,反正很多个理由,还没打算现在就要去往生。这种人他有没有福报?也能够得福报,这个福报是阿弥陀佛加持的。这愿文讲的,『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这个「名字」就是阿弥陀佛。你现在听到了《无量寿经》,学习了淨土五经一论,这都是讲名字的功德。淨土五经一论是淨土宗裡头全部的经典,它有一个总题目就叫阿弥陀佛,所以名字功德全在经典裡头。你能够欢喜信乐,听了之后你真正生欢喜心,而且你能信、能乐,这个乐是当动词讲,念「要」,是爱好的意思。我们学习了这个理论,懂得了这个方法,能够相信,不怀疑。
「欢喜信乐」底下就是『礼拜皈命』,这就要付诸行动,你能够礼拜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我们讲皈依,皈依三宝,理上的三宝是觉正淨,这个我们要懂得。我们现在拿了皈依证,是不是就皈依了?未必。你要晓得它的道理,然后检查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皈依。理上的皈依三宝,皈依觉是自性觉悟,觉而不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迷,这没有皈依);皈依法就是皈依正,正而不邪,「佛者觉也,法者正也」,我们有正知正见,把邪知邪见都放下,这就是皈依法;皈依僧,僧是代表清淨,淨而不染,我们能够保持清淨心,不染着世欲,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这就是淨而不染,这是理上的三宝。还有住持三宝,这是形相上的,我们皈依佛,就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就这部《无量寿经》,无上的法宝;皈依僧,我们就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两位做代表,圣贤僧,他教导我们如何修行,学观音菩萨的慈悲,学大势至菩萨的淨念相继。能够礼拜归命,『以清淨心』,这个「清淨心」是淨土宗的总纲领。淨土法门修学的原理,就是「心淨则佛土淨」。我们要是心不清淨,往生不了,一定要心清淨才能往生。心清淨了,自然心就能平等,就有慈悲。所以这个经题上讲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就是我们修学从清淨心来入,清淨心得到了,平等、正觉、慈悲心你都能得到。
下面讲的『修菩萨行』,「菩萨行」是指什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修六度。可是六度前头有基础,基础是什麽?三福、六和,还有三学,这才能够有六度。六度再往上,十大愿王。这是我们师父上人给我们淨宗学人规定的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我们要做,就得从三福做起。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最根本的,人天福。如果我们这条没做到,那人天福都得不到。
我在上海(刚刚回来)遇到一位同修,他跟我请教问题,他说很想往生,恨不得找个道场去那儿闭几天关就往生极乐世界了。经过聊天之后发现,他的岳父岳母对他有意见,跟岳父岳母不太和。我就劝他,你先从孝养父母开始,让你的父母,岳父岳母也是父母,首先得生欢喜心。家裡人都不生欢喜心,你就不能度他们。家人都度不了,你何谈度众生?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就是为了去度众生的吗?现在你家裡人先度,要不然你念佛,我看很难。他说他也试过真正是不吃不喝,就是学锅漏匠、学莹珂和尚,关起门来念。他说念到最后不行,念不下去。为什麽?要有基础才行,没有基础,一下蹦那麽老高,很难成就。所以我们真正修行人,把基础要打好,尤其是年轻人。他也很年轻,比我还小,他就想着要往生。先把你敦伦尽分这个事情做好,除非你已经是六、七十岁以上老人了,那你就可以,什麽责任都尽完了,你可以万缘放下。可是现在还没有,你还得把你的义务责任要尽到。不能因为你想往生,让家裡人都恨得咬牙切齿。
三福最重要。你能够修到三福裡头第一福,你就有福。后面讲的『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这就是你的福报。人家为什麽尊敬你?你是个孝子,人人都尊敬孝子。为什麽?孝是人的天性,即使一个恶人,十恶不赦的人,他见到人尽孝,他也会受感动。「二十四孝」裡面有个蔡顺的例子,他上山去採桑葚,那兵荒马乱的时期没东西吃,上山採桑葚。拿了两个篮子,一个篮子採比较生一点、比较红的,另外一个篮子是比较老一点的、成熟的、比较黑的桑葚果。结果遇到了强盗,就问他,「你为什麽分两个篮子来装桑葚果?」蔡顺就说,「我这个篮子比较熟的,比较甜,给我母亲吃的;这个篮子桑葚果比较酸,留给我自己吃,所以分两个篮子装」。强盗都感动了,不仅不打劫他,还送东西给他。证明什麽?孝是天性,这是每个人自性中本有的性德。所以我们要恢复性德,要明心见性,首先就在这根本上下功夫。你真有德行,当然就能够得到天人礼敬。
底下二十六愿是「闻名得福」,愿文裡讲的,『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这个得福,还是因为你自己修了福,你才能得福。如果我们自己没修,佛菩萨也没办法把福给你。佛菩萨对你的加持,只是把这道理告诉你,你修善因就得善果,积阴德就能得福报,把这个因果的道理跟你讲清楚,你就欢喜去修,修了你就有福。这福还是你自己修来的,不是说佛菩萨能够给你福。如果佛菩萨能给我们福,那这世上不应该有受苦的人。有受苦的人,佛菩萨为什麽不给他福,佛菩萨不就太不慈悲了?那不是的。他自己的苦,也是因为他造了恶因(或者是前世,或者是今世)所感召而来。所以佛菩萨只能够是通过教学帮助人觉悟,让他自己修福。
二十五愿「天人礼敬愿」,是讲现生的福。你能够成为一个孝子,孝亲尊师,你能慈心不杀,你能修十善业,当然得到现世人们对你的敬仰。尤其是现代这个社会,大家可以说是普遍都在造恶,真的像《地藏菩萨本愿经》裡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现在是愈来愈厉害。如果你在这样的一个五浊恶世裡面你能够修善,独善其身,不为众恶,那你必定得到人天的恭敬,也必定得到佛菩萨、天龙鬼神的讚歎,当然他们也就会保佑你,灾难不会降临到你的身上,那是现生的福。第二十六愿「闻名得福」是指得来生的福,你「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人总是会死的,这个问题咱们也不避讳讲,历来皇帝都得死。死并不可怕,就是看我们死了之后上哪儿,这倒是挺可怕。实际再跟你讲清楚一点,人没有死,所谓我们讲的死就是这个身体换一个,这臭皮囊换掉,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老了、旧了,该换了,再换一个新的身体。这个身体可以是六道裡面不同的身体,你可以做天人,天身,也可以做人身,也可以到饿鬼、地狱裡头得那个众生的身体,总在我们自己修因得报。所以聪明的人要有智慧,要为来生着想,人生光阴似箭,短短几十年一晃眼就过去了。我相信上了年纪的人都特别感受深刻,半生光阴忽悠就过了,将来上哪儿,这个是最重要的。当然最好的选择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前面经文我们一直讲下来,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我们都已经有所了解,真正有智慧,那就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对极乐世界还并不是很相信的,但是他听到这个法门愿意修,他也能够得福报,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他能够得人天福报,就是这裡讲的「生尊贵家」,他会再来到人道。尊贵并不一定是指你家地位很高、财富很多,那不一定是尊贵。地位高、财富多,如果是没有道德,这个富贵功名不一定能够保得住,古来谚语都讲「富不过三代」,现在富能过两代都非常稀有,所以真正的尊贵是有德行。你能够在前生修得好,学了淨土法门念佛,你能够生到尊贵的人家、有德行的人家。祖父、父母都积德,好善积德,你必定是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你就成为一个正人君子,你可以不造恶业,这才是生尊贵家。不是有钱有势那就是尊贵,那个财富佛家讲是五家共有,不是你的。是谁的?可能是水灾、火灾就把它报销掉,或者是官府把它没收掉,或者是败家子把它败光了。总之财富不是真正自己的,德行才能是长久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