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6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了凡四训(台湾)评论3阅读模式

了凡四训  (第六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06

第6集 A

MP3下载

第6集 B

MP3下载

 

上一次我们讲到正文当中,已经可以看到人确确实实是有命运。这在佛法里面常讲到「人生酬业」,这一句话也可以说明了佛法里面的人生观。但是世法里面所说的命运是一种宿命论,你相信它,是如此,你要是不相信它,你还是被命运所约束;换句话说,并不是说你不相信就没有命运。如果说不相信就不受命运的拘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要相信。不相信,依然受命运的约束,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不管学佛不学佛,这个问题势必要求一个正确而适当的解决。换句话说,当前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要扭转我们的命运,改造我们的命运,不要再受过去业力的牵引,这才是我们修学佛法第一个目标。第一步能做到,将来再进一步修菩萨道才有指望。我们在讲堂也曾经讲过多少次,《了凡四训》在佛法里面是幼儿园的课程、小学课程,如果这个课程都念不好,都学不好,要是学大学、研究所,那根本是没指望的,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如果再要不觉悟,再要这样迷惑颠倒的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依然没有进步,这个光阴就可惜了,就白过了。

 

在这一篇里面,这一共是四篇,第一篇是「立命之学」,这一篇我们要建立信心,我们要相信。刚才说过,佛法不是宿命论,为什么?佛法可以改造命运,宿命论是不能改造的,可见得这是佛法比一般世法里面讲的宿命实在是要高明得太多了。我们看中外的预言家也不一样,基督教、天主教可以说他们是宿命论,他们是把命运交代给上帝了,以为是上帝来给你做主宰,实在这是错误的,上帝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所以他们才是十足的宿命论,没有办法改造的,只能够求上帝怜悯,除此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子好走。在佛法就不如是,佛法教给我们造命。这个「立命之学」,立是建立的意思,也就是改造的意思。前面这一段,这是真正遇到一个高明之人,给你占卜吉凶,给你算定一生的休咎,就是一生的吉凶祸福。在上一次也给诸位说过,那个街头上面算命看相的,那是些走江湖的,靠不住,真正讲到占卜是要有相当高深的学问。真正有这样高深的学问,说老实话,他绝不会在街头卖卜。这样的人,我们在一生当中,说实在也跟我们亲近明师一样,可遇而不可求。袁了凡居士他遇到,遇到真正有学问的孔先生,给他算定的终生休咎。所算的,不但过去算得很灵验,算他近来的,这就是他劝他念书,劝他进学,进学之后历年的考试,考试他能够得第几名,都把他算得这么清楚,他是心服口服,没有话说,确确实实是如此。

 

我们读了这一节就应当要知道,如果我们遇到孔先生,孔先生给我们算算卦、算算命,一定也算得像跟袁了凡一样的算得非常之准确。但是袁了凡居士毕竟是一个善根深厚的人,怎么说他善根深厚?就是他知道自己命运之后,晓得一生都是命安排,还求个什么?他什么都不求了,心清净了,心清净了就是福德现前,这是真正明了命运之后,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给这些高人算一算,不知道自己前途如何,但是你要对这一章真正相信的话,不要算,命安排,袁了凡能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我又有什么放不下?命中有的,到时候就现前;命中无的,求也求不到,这就是前面一段的大意。

 

袁了凡既然相信了,再进一步的求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吉凶祸福,「终生休咎」,这就是断定他的一生。这个里面只是讲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大事,在此地提一提,所以就不像前面那么详细的来说了,只说个「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这些都不要细说了,「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就是做个知府。并且告诉他,你在那里做官,做了三年半就不能再做了,你就得要告老回家了,实际上他年纪还不算很大,五十三岁。为什么?寿命只有这么长,「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这是他死的时辰,不但是日期告诉他,连什么时辰,几点几分都告诉他。你看看,几个人能够逃得了命运?所以我们学佛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好好的干,只要照这个去做,命运一定能够改造的。

 

这个小册子,在开头的时候我就给诸位讲过,我一学佛就读这部书,我照这部书学,我也给同修们说,我学得不够彻底,但是我已经得到效验了。我过去也是有许许多多算命看相的,看我的命四十五岁。我承认不承认?承认,我很相信。所以我那个时候开始学佛,我学佛的进度表就定到四十五岁。我现在已五十一岁了,四十五岁那一年只害了一个月的病,确确实实可以转,不是不能转。袁了凡转了,我在此地坐在这里给诸位现身说法,我也转了。可见得这个东西很灵,不骗人,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老老实实的照做!真正老实,依教奉行,在佛门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多么自在!连求无上菩提都可以求得到,何况这些世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有求不到的?真正是感应道交。这一段里面就是要建立信心,毫无怀疑,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天吃了几粒米,喝了几滴水,都是你命里头注定,你想改变都改变不了。了凡先生他相信,所以算定终生之后,他就谨记在心,记了干什么?看看到那个时候对不对,对一下。到以后每一年他这个流年都跟孔先生算的是一模一样。唯一有一点怀疑的,就是底下所说的,我们念下去,这种东西不一定要一句一句的讲,跟经不一样,只要晓得大意就好了。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这就是算得有点不对了,命里头要吃九十一石五斗米才能够出贡,他只吃七十余石。当时这个米就像现在的薪水一样,那个时候学校是官立的,入了学之后,公家每个月给你一点米。换句话说,你在学校读书,不要从事其他的营生事业,你可以安心读书。所以进了学之后就是公费,这个米是按月发的,九十一石五斗当然是要不少年,他吃了七十余石的时候,这就是时间没到,提前了,这个与命里头算的不大对。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我们读了这一节,你就想到这个命运丝毫超越不了。这个关不关人事?不关人事。在我们不了解命运的时候,也许当时这个老师屠宗师给他报上去,准许出贡的时候,被底下一个老师给他驳倒了,那么那个屠宗师是恩人,这个杨宗师是冤家对头,是不是要恨他一辈子?不需要,命里头注定。所以到那个时候依然遇到贵人,这就是殷秋溟宗师,到那个时候恰到好处就把他报上去,就准了。可见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丝毫勉强不得。诸位要明了这个道理,拿现在小孩考学校,考得取考不取,考到第几名,入哪个学校,统是你命里头所定的,你也不必怨天尤人。政府里面的公务员,各公司行号的职员,在外面招考进来的,多少人去考,也有中的,也有不中的,统是命里注定的,绝没有勉强,绝没有侥幸的。换句话说,你拜托人事关系进去了,那个不拜托人事就没有去了,如果说你命里头没有,拜托人事还是进不去;命里头该有的,不拜托人事还是一样。这是要真正明理,理明了,心就安了,你看俗语常说「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得到了,明白了,明白什么?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明白一生都是命运注定的道理,你就不怨天、不尤人了,晓得是什么?我命该如此。那些障碍你的,找你麻烦的,全是你命里头注定的。所以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承认了命运,你就很可以学习了凡先生。底下几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三句话,希望大家要牢牢的记住。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最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字『澹然无求』。要知道,命里面没有,决定求不到,命里头没有,要能够求得到,那将命运的定律就推翻了。这个三句就是说,这个小册子我们纵然不能够背诵,选里面最重要的我们应当要背诵。这个三句就很重要,牢牢的记在心里面,你遇到一切事,顺的境界也好,逆的境界也好,你心地坦然了。这个无求就是不再向境界上攀缘了,袁了凡真正学会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攀缘也攀不到,攀得到可以攀,攀不到。从此以后他心定了,没有妄念了,没有希求了,这就是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真正放下了。他这个放下不是悟道而放下,不是修功而放下,他是受命运的支配,无可奈何,不得不放下,不再打妄想了。就凭这一点,这一点是个基础,才能改造命运,要没有这一点根基,没有法子改造命运。

 

这个里面最麻烦的,就是命运给人家算定了,说你命运不好,回头,「这个家伙不灵,我的命运怎么不好,我不相信这些。」这是跟命运赌气,能赌得过它吗?给诸位说,赌不过。你要胜过它,完全要靠我们后天的修德,修德要能够胜过业力,佛法里面常说,我们在道场里头也曾经提过不少次,佛菩萨叫乘愿再来,假使我们的愿力要超过了业力,那个命运就改变了。乘愿再来不一定说我死了以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回到娑婆世界,这叫乘愿再来。不错,这也是一种乘愿再来。但是你要懂得,现在我们的愿力超过了业力,从现在起就乘愿再来了。为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我是愿力生在这个世间,虽有业力,我的愿力太大了,把那个业力盖住了。换句话说,现在是愿力做主宰,而不是业力来支配,岂不是就在这一生就转过来了?不必要等来生。这是大经里面常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这个力量是相等的。这三个力量,我们粗浅的来说,心的力量就是指的力量的本体,在佛法里面讲,清净心,就是真如本性,它是一切万法的理体,随缘可以现一切法,这个力量不可思议,佛的力量就是愿力,众生的力量就是业力,这三种力量都不可思议。我们学佛,要把心与佛的力量加起来,三个力量相等,我们结合心佛两种力量,就超过了业力,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命运是有,命运并不可怕,命运只能够主宰凡夫,不能够主宰聪明人,不能主宰修道的人。换句话说,问题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在修道?不是修道,依旧是枉然;真正在修道,修道就是修心,改变我们的心理,改变我们的愿望,改变我们的行持,才能够创造新生命。我们看看底下的文,你看看他,承认了命运主宰一切,他的生活态度是如何?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一切都是命安排,念书也没用处,算了,书也不念了,每天什么妄念都没有了,在那里静坐。我们一看,这种人生态度相当悲哀,为什么?等于说判了有期徒刑。告诉你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你就死,等于说行刑的时间都告诉你了,你过一天就少一天,这岂不是等于说判了有期徒刑一样,人生有什么意思?除了静坐之外,大概偶尔也访访僧道,去聊聊天解解闷。有这么一个机会。

 

【己巳归。游南雍。】

 

南雍也是太学,国立的大学,在那个时候国家办的大学只有两个,北京一个,南京一个,南雍是南京的,南京国子监,这个小注诸位自己去看了。

 

【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

 

这是回到南京来,准备在国子监读书,还没有到学校去报到,这个时候他去访云谷禅师。这是在南京栖霞山,南京栖霞山这个道场也是我们中国十大道场之一。诸位晓得,中国佛教最著名的四大名山、十大道场,四大名山这是最大的,十大道场这是第二流的,栖霞山算一个,这个里面出了不少的高僧大德。他就到栖霞山去拜访当时一位很有道德的高僧,云谷会禅师,他的名字叫法会,云谷是他的别号,他去访问他。从前这些大善知识接众的手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要有这样的大善知识,我们要去参访他,可以说是丝毫利益都得不到。为什么?那些人跟你见面的时候,他不跟你讲话的,你到他那里去参访,他旁边拿个蒲团丢给你,叫你在那里坐,一直坐到你不耐烦了,你自己起来走了,他不给你说一句话的,都是用这样的手法来接众。现在要遇到一个善知识,问长问短,尽是些虚妄分别,扯不清的葛藤,说实在话,与道毫不相应。云谷禅师对待他也不例外,也是老办法,你来参访,给你一个蒲团,坐在我旁边。我们看底下一段文,说:

 

【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这个不太容易了。我们由此也能够知道云谷禅师功夫很深,一坐就是三天三夜,并不是坐在那里睡觉。我在台湾也访问过几位参禅的大德,但是我看到,他在那里一坐是睡觉,坐的那个姿势,头低下来头差不多跟脚碰在一起,所以坐久了背都驼了。真正修道的人不是如此,胸是挺起来的,精神饱满,绝对没有倦容,他坐十天、坐一个月,是清醒的,并不是昏沉,这才叫功夫。你看人家是三日夜不瞑目,眼睛没有闭起来。诸位要懂得,静坐的时候,所谓是眼观鼻,鼻观心,不是叫你眼张得很大,东张西望,不是的,是叫你这个眼只开个三分,看到眼前这个境界,始终是清醒的,绝不是坐在那里睡觉。坐在那里睡觉,诸位想想,哪有躺着睡得舒服?何必要坐着在那里受罪?这是应当要明白的。当然这是要相当的功夫,所谓功夫就是心没有妄念。心有妄念就坐不住,心里昏沉也坐不住,昏沉坐下去要打瞌睡,妄念多,坐在那个地方心不安。袁了凡先生命被人家算定了,自己也晓得,很清楚了,所以前面他说过,给我们讲,澹然无求。就是因为澹然无求,他心里头没有妄念,坐三天就三天,坐十天就十天,他就有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并不是功夫,而是什么?就是世间一切没指望了,想也想不到。云谷禅师不知道他是这个原因。底下云谷禅师这几句话我们要记住,很重要。

 

【云谷问曰。】

 

你看坐了三天三夜,才开口跟他讲话。一见面就讲话,这个要是说大善知识,很有问题。坐上个三天三夜才开口跟你讲话,换句话,他就认定了,可以跟你说话了。为什么?你有这个功夫了,你要没有这个功夫,根本就不跟你说话。这是一种考验,凡是没有耐心的,统统去吧。为什么?没有耐心的,教也教不出来。我们看看古人,诸位看《高僧传》,看看《禅林宝训》,一个学生跟定老师,十年是最少的时间,差不多都是二十年、三十年。为什么要跟这么久?实在说,这么长久的时间是磨练你的耐心;换句话说,叫你修忍辱波罗蜜。《金刚经》里面讲过,「一切法得成于忍」,没有忍辱,一事无成,出世间法没有成就,世间法也没有成就,小成就要小忍,大成就要大忍。这就是祖师接见你,一进门就是给你考试,看你能不能忍。了凡接近的云谷禅师是以静坐来考验你。

 

我们在《禅林宝训》里面还看到有祖师,用种种毒辣的手段来折磨你,甚至于洗脚的水倒在你头上,没有理由说的,无缘无故的,就好像是欺负你。不能忍的那还不赌气跑掉了?到最后怎么样?把那个祖位传给他了,别人不能忍的他能忍,最后把佛法交给他,他才能够荷担如来慧命,做一代祖师。可见得从前种种折磨为什么?爱护他、成就他,不经这样的折磨,成不了大器。试问问现在行吗?现在要这样一欺负、一侮辱,马上警察局按铃告状了。所以今日之下,纵然有明师,他也无可奈何,没法子施展他教学的本事。学人自己以为,现在自由了,现在民主了,是的,民主自由之下,福报没有了。祖师折磨你是看得起你,看到你可以成就。那个看到你不会成就的,对待你都很客气,绝不会折磨你的。看到你是个英雄豪杰才折磨你,想尽方法来折磨你。

 

像这样的教育,刚才讲了,现在是不容易看到。我学人学佛算是沾了一点边,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这个小班教学的时候,有打有骂。他自己也说了,看你还是一块料,所以才骂你、才打你。所以那个时候跟他学的学生大家心里都有数,挨打了,老师看得起我,都希望多挨几次打;如果老师常常对他笑,完了,不可救药了,老师再不骂你、再不打你,跟你见了面,点点头笑笑,就完了,无可救药了。我们还沾了这点边。打用什么东西打?用扇子打。那个打,实在讲不痛不痒。不像古人,古人那个打真不得了,打伤,打伤之后用伤药来敷,不像现在象征性的。诸位想想,现在连象征性的都没有了,咱们到哪里去学去?现在诸位要再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再也不会打人了,为什么?他已经九十岁了,他不教了,是一块料他也不教了,年岁不行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好的老师、好的善知识想找一个学生,比那个学生去找老师难得多。他要找一个人,把这个道传授下去,叫他肩负起续佛慧命的重任,谈何容易!这个地方你看到云谷禅师接众的情形,这在禅宗里面讲,这不过是许多磨练学人的一种方法而已,就是不跟你说话,静坐,叫你心定下来。云谷问曰: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这句话是纲领,我们要把它记住。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变我们命运?为什么不能成菩萨?为什么不能成佛?你不要问别人,你只想一想你是不是妄念相缠?你要一天到晚都在那里打妄想,你怎么能转你的命运?你就是妄想都无,你也不能转命运,不过是听命运安排而已,像袁了凡。再看下面:

 

【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这是问他什么缘故,功夫你是有了,你的功夫从哪得来的?你怎么学来的?换句话说,得问问他,你来路正不正?

 

【余曰。】

 

袁了凡先生答复他了。

 

【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这是把他的功夫来路说出来了,这个功夫的来路不是正路而来的。虽不是正路而来,总算是安分守己,也不容易了,但是不会有成就的。了凡先生他最低限度能够做到这一点,做到这一点,心里头二六时中没有妄念,心是清净的,纵然活到五十三岁,他也满自在,他没有烦恼,随着命运走就是了,不再生烦恼了,不再打妄想了。换句话说,比起我们,他是有福报的。为什么?我们天天还不知足,还要跟命运两个打一仗,又打不过,成天烦恼重重,又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他是只受报而不造罪业,我们一面受报一面再加重的造罪业,这就是我们不如袁了凡的地方。我们应当要觉悟,现在觉悟还来得及,绝对不能再迟了。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你在这里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妄念,我以为你是英雄豪杰。这个地方所说的英雄豪杰,要给诸位说明,先得解释「英雄」两个字的定义。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得到,这才叫英雄;换句话说,克服妄念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你能做到,你是真正的英雄。世间所讲的英雄豪杰那是假的,他依然妄念纷飞。释迦牟尼佛住的地方,你看我们供奉的叫大雄宝殿,那个大雄就是大英雄宝殿。为什么称他大英雄?了生死超三界,证无上菩提,别人办不到,他能办得到,这称之为大英雄。这是说用一番克念的功夫。而袁了凡是不得已,没有办法,知道我打妄想也想不到,算了,不想了,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他这个里面并没有功夫存在,换句话说,他只有放下而没有看破。因此他那个放下并不是真正的放下,他何尝不想求?求不到!那个真正的放下是什么?求的念头没有了,这才叫真正的放下。他是被命运所逼,不得不这么做,因此,即使三天三夜不起念头,还是博地凡夫。这到云谷禅师才给他断定了,他是凡夫。

 

【问其故。】

 

进一步问他什么缘故?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

 

这个『阴阳』,底下有个批注,「气数」。

 

【安得无数。】

 

这个数就是命数。命数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有妄念。袁了凡刚才讲,他妄念没有了,他不是没有了,妄念依然存在,不过他只是止于这个地方,不再增长而已,妄念没除。所以他有个数。因为你落在数里面,才会被人家算定。换句话说,你要几时做到无心,你就不落在数里面了,再高明的人也算不到你了,也没法子算你的命。为什么?你没有命,他算什么?命就是心,就是妄念,就是妄心。所以他的妄想没除掉。妄想的根源是什么?我见,人我见、法我见,这是命数的根源。所以佛教给我们破我执,破了我执,超越了命运。袁了凡先生,给诸位说,他是转命运,转变而没有超越,大家要懂这个道理。譬如说,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眼前的寿命我们延长了,福报增长了,智慧也开了,但是没能了生死,没有出三界,好像跟命运打了一仗,打了一个小胜,但是到最后还是要受命运支配,没法子跳出。真正的胜仗,那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破四相,几时我们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真正的胜利,永远超越了命运,不再受命运主宰了;换句话说,你证得不生不灭,在禅家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已经成佛了。

 

云谷禅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教袁了凡应机说法,袁了凡的程度,刚才讲了,跟我们的程度一样。所以不谈高深的理论,也不教给他高深的修学方法,只教他一点小本事,你在命运之前能够打一个临时的胜仗就好,第一步的功夫。因此云谷禅师教给了凡这一套东西我们很适用,而且非常有效。这是说出命数的根源,其来有自。下面又说了:

 

【但惟凡人有数。】

 

只有凡人的命才会被人算定。

 

【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会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这就把称他是一个凡夫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不用高深的理论说,就用世间法说。世间法,心地极善之人可以转命运,那个极凶恶之人也能转命运,极善的人,恶运转成好运;极恶之人,好运转成了坏运。这个在过去古人笔记里面,讲这个因果报应里头,说得太多太多了。《坐花志果》里面,好像前面一、二段就说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命运非常好,相貌也庄严,星相家算他将来当宰相之命,人极聪明。结果他晓得他的命好,将来要做宰相,于是乎就无恶不作,造作的罪恶太多了,每一年考试,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中,一生以老秀才到死。这就是命运不准了,做宰相的命,怎么会以一个老秀才潦倒终生?好运转成了坏运。所以说,『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我们只说这一个例子。《坐花志果》这本书在我们台湾也翻印了不少次,是一部很好的因果报应之书,但是多说事而少说理,对于我们相信佛法的人,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我们看到可以警惕,而对于没有接受佛教教育的给他看,他很难相信。因此倒不如对初学的人叫他看《了凡四训》、看《感应篇》的好,为什么?像《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里面,是有事有理,能够叫人起信。

 

底下讲,你二十年来被那个孔先生算定了,这二十年当中,你那个命运没有一丝毫的改变,不增不减,照着人家批的流年过日子,这有什么意思?这不是凡夫是什么?这是十足的凡夫,标准的凡夫。说他是十足标准的凡夫,刚才讲过,我们比起袁了凡,我们是加料的凡夫,我们还不如他,他是标准的,我们是加料的。这就是刚才讲了,他不造业了,我们还成天打妄想,还成天造罪业。下面这就进入重要的讨论了。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这就是命运可以改变吗?算定的这个数能不能逃避?

 

【曰。】

 

这就是云谷禅师讲的。

 

【命由我作。】

 

『作』就是造,命是自己造的。

 

【福自己求。】

 

『福』是由自己求得的。

 

【诗书所称。的为明训。】

 

袁了凡是一个念孔子公书的人,儒学之士,所以跟他讲话常常用他自己常读的这些书来做为引证,这对他来说是特别的亲切。

 

【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我教』,云谷禅师说的,就是我们佛教,佛教里面讲有求必应,讲『求富贵得富贵』,可见得你命里头没有富贵,命里有富贵不叫求,命里头没有富贵,你求富贵,求得到求不到?求得到。『求男女得男女』,男女是儿女,孔先生给他算命,他没有儿女,他命中没有儿女,没有儿女可以能够求得到的。我们同修当中我好像也听说不少,想求个儿子,偏偏生女儿,生一个是女儿,生两个又是女儿,生三个还是女儿。为什么不学学袁了凡?这真叫没有办法。佛菩萨神庙里面烧香许愿,给诸位说,都叫做盲修瞎练,求不到的。怎么样才能求到?你看看云谷禅师教给你,你照这个方法你才能求得到,决定不是假的。『求长寿得长寿』,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袁了凡先生活到七十多岁,后来的寿命那都是他自己求的。

 

【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这三句是叫袁了凡要相信,要生清净信心,信什么?信命是自己造的,福是自己求的,你要相信这两句话。相信了,自己才肯改造命运,你要不相信你自己有这个能力改造命运,你就没有办法了,佛菩萨来了,不能够代你改造。刚才讲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力量是均等的,谁也代不了谁。这是云谷禅师给他的一段开示,他听了之后,他还有疑惑,还不敢相信。

 

【余进曰。】

 

进一步再问他。

 

【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问得好!儒家所讲『求则得之』,是讲什么?求做贤人,求做圣人,求之在我,那是讲道德仁义,讲学问、讲品德,是讲这个,这个我们容易相信。说求功名、求富贵,这是求外在的东西,也能求得到吗?这就是佛法里面跟儒家所讲的不相同的所在,儒家讲求则得之范围小,佛法里面讲求则得之范围大。诸位如果要问,外面的东西我们有求也能得到,有什么理论可以做依据?这种道理在大乘经论里面已经说得太多了,依报随着正报转,大经里面又说,《华严》上讲的,「一切唯心造」,心转万物,都是说理论的依据,不是没道理的。问题就是这个理你能不能会得过来,理与事能不能够圆融得过来,而后在事相上才能够做到事事无碍,那个事事无碍岂不是有求必应吗?如果求也求不到,怎么能叫事事无碍?所以佛菩萨的境界叫做无障碍的法界,比儒家确实讲得究竟,讲得深远,讲得彻底。换句话说,这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我们才真正的感到庆幸,我们能够遇到这样好的法门,能够获得真实的道果,而功不唐捐。我们再看底下云谷禅师的答复。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

 

这就是说,你自己的境界高了,你所看古人的东西,看世间法的东西,也跟世间人看的不一样。那个境界高的讲境界低的东西好讲,讲得头头是道。记得过去李炳老在中兴大学讲《大学》、《中庸》,我去听了几次,课堂上用的本子是《大学》、《中庸》,《四书》,他所讲的是大乘佛法。下了课我就跟李老师说,很了不起,学生学了佛法都不知道。你要叫他学佛,他不高兴,实际上他已经道地道地学了佛,他还不知道他怎么学的,从头到尾都是用经义来解释。诸位要懂这个意思,儒家的经典可以用佛教经典来解释,道教的经典也可以用佛教来解释,《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都是道教的,你看看我们印的这个批注,全是佛教的,一解释它就变成佛经了。

 

所以我们对于外教,基督教、天主教,不要跟它对立,那是异教徒、外道,这种念头,拒人千里,不是菩萨。菩萨怎么样?要度化他,怎么度化他?要叫他生欢喜心,不要拒绝他,称赞他的上帝,称赞他的《圣经》,有兴趣了,还请你去证个道,你拿到《圣经》讲佛法,他学了佛他还不知道,我上帝有这么好的道理给我听,这不就度了他吗?到他教堂,拿他的经典来说佛法,这才叫菩萨,这才叫普度众生。我们看一点,所谓是举一隅要以三隅反,一点就得要通。所以我们有很多佛教徒反对这些外教,外教看到你也不顺眼。我跟一切外道都是好朋友,他们对我有亲切感,为什么?我从来不骂他,我一直都是尊敬他,都是称赞他,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这几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怎么样求,这是讲求的方法,太重要了。我们现在因为不懂方法,所以我们天天求佛菩萨,结果怎么样?内外双失,求了几十年,一点利益没有得到,因此学佛愈学愈疑惑,半信半疑,疑的成分比信还要重,这就是学佛愈学愈转去了,愈退步了。为什么我们求不得?没有得到方法,没有得到要领。这一段很重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留着下次再细说,这是讲求的方法,大家要会了,以后你就有求必应了。

 

了凡四训|第6集|文字MP3|jingkong法师|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17日12:08: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39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