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 |第246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二零一四淨土大经科注  (第二四六集)  2015/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246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九十二页,第七行下半段,从「又极乐同居淨土」这裡看起:

 

「圆明无碍,亦通于常寂等上三土」。这一句裡头最重要的,就是告诉我们,极乐世界虽有四土三辈九品,它是可以融通的,有分别,又融通,这个不可思议。念老举《弥陀疏钞》,莲池大师所说的,「随其机异,所见亦异。有于同居见寂光土;有于同居见实报土;有于同居见方便土;有于同居但见本土」。这一句显示念老前面这句话,同居土圆明无碍,通于常寂光等上面三土,下面为我们举莲池大师《疏钞》裡头来证明,这个说法不是他一个人说的,莲池大师早就有说了。随其机异,所见不同,应该是往生的人,对于经教功夫不等,悟入的知见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也是为我们说明,闻经解入是有必要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麽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个很有道理的。学习经教学习得多、学习得好,不但往生有把握,往生的品位不相同,即使是在同居土,他能跟上面三土融通,他都能见到。见到有什麽好处?好处太多了,同参道友多,互相提携,进步快。这也就是为什麽要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就这个道理。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同居土裡头,往生同居土可以见到观音、势至,可以见到文殊、普贤,他们在哪裡?他们在实报土最上品,等觉菩萨,最后一品无明习气要是断尽了,他就融入常寂光了,妙觉如来。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

 

「如《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坐中无央数众」,这是佛,释迦牟尼佛说的。法会当中参与的人多,这些人,有些人只见到这个地方「山林、地土(就是土地)、砂砾」,这是一类普通人见到的;或有人见到的是「七宝」,这是什麽人见到的?菩萨见到的。同在一块,一起,每个人见的不一样。「或见是诸佛行处,或见即是不思议诸佛境界。皆随机异见也。」所以我们看这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幻化,像变魔术一样,我们站的角度不相同,看到不一样。同在一个地方,凡夫所见到的跟阿罗汉不一样,阿罗汉见到的跟菩萨不一样,菩萨见到的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样,法身大士见到的跟诸佛如来见到的也不一样,你说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佛告诉我们,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实际上,真妄是我们凡夫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实际呢?实际它们完全没有对立,那才叫真相。

 

所以我们用功要会用,明白这些道理,就可以练功,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来练,眼见色,练不分别、不执着。淨宗特别微妙,淨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眼见色,全都是阿弥陀佛;耳闻声,全都是阿弥陀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统统念阿弥陀佛,好!不念阿弥陀佛就分别执着了,就起了边见,一切法都对立了,这是六道凡夫。真正修行用功,确实就在六根接触六尘这个时候、这个处所,最高的,不起心不动念,佛知佛见,万法一如;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阿罗汉有分别,没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六道凡夫。我们实在讲,在这个世间不能有很多欲望,那个欲望永远繫缚我们,不能离开六道轮迴,我们要把它彻底放下。就一个目标,就一个方向,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一个杂念都没有,这叫无住。有阿弥陀佛叫生心,无住生心,生心无住。心裡还有阿弥陀佛,不要紧,好,要心裡真正什麽都没有,太难了,什麽都没有就落空了,空也是有住,空跟有是相对的。所以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法身菩萨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们淨宗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麽都没有,这是最接近无住生心,最接近。淨宗念佛这方法妙极了,我们要珍重,要会用,学了之后要会用。

 

所以,皆随机异见,随众生根机不相同,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样。「故《弥陀要解》云」,蕅益大师底下这几句话很重要,「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横具上三淨土也」,跟莲池大师《疏钞》讲的没有两样。讲极乐世界,确实是指同居淨土,为什麽?绝大多数人的往生都在这个地方,念到一心不乱的人不多。同居淨土裡头有三辈九品,中上品的,我们相信他能够见到上三土,上面,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真的是一生一切生。

 

「又云」,还是《要解》裡面说的,「今约信愿行三」,现在就信愿行这三桩事情来说,这个是淨土的三资粮,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条件。第一要信,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丝毫怀疑,这第一个条件,这就是往生的条件;第二是愿,真愿意去。有信有愿就决定得生,真想去,真愿意去,现在就去,不想再等待。后面这个行是念佛,信愿持名,持名是行,行的功夫深浅,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你是生哪一个土。我们念佛功夫没有成片,生同居土;功夫成片了,生方便土,没有见性都在方便土;这一句佛号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生实报土。这是行这个字裡的意思。这三个条件,真信、切愿、笃行,一句名号,一部经,我们就依夏莲公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这部经是《无量寿经》的善本,五种原译本裡头一样不漏,圆满具足在这个本子裡头,我们是有福报,在这个时代遇到了。他这个版本是近代才出版,抗战胜利之后才流通,所以老一辈,我这一辈以上的,老一辈没见过,我们有福见到了。福还挺大的,不但见到经,还见到注解,见到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注解就更后了,一九八O年代才完成的,定本差不多是一九九O年代,稀有难逢。我们是全心全力流通,大量的翻印,到处结缘,送《大经解》。我们能够遵守莲池、蕅益大师的教诲,又接受到夏莲公、黄念祖老居士真诚的劝告,一生不变,必生淨土,一定往生。

 

我们接着看,「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淨也」。这句话要记住,极乐世界同居最极清淨,淨土。我们这个世界同居秽土,不清淨,特别是我们现前所遭遇到的,现前的社会溷乱到极处,现前的地球灾变异常。你们每天看新闻、听广播,知道比我多,我是几十年不接触了,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五十年了。虽然不看,常常听人讲,从别人谈话口中得到的信息,溷乱、灾变一年比一年严重,这真可怕!想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同居就是淨土,最极清淨,这是人生的理想,弥陀之所愿,这个愿已经圆满成就了,往生就是满愿。从理上来讲,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心想什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极清淨,阿弥陀佛究竟圆满。所以十方佛土裡头没有,极乐同居独有,十方世界找不到,这才是极乐淨土的宗旨。「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万德庄严,一句清淨,以此最极清淨、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之真因」,这给我们讲清楚了,最极清淨的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要常念,我们常念有好处,念佛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会减轻业障,我们居住的地球会增长一分清淨。念佛的人多,纵然不能够化解灾难,我相信能把灾难减轻,这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名号,愿海,这个愿海就是四十八愿,洪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万德庄严,最极清淨,不可思议。我们还要找什麽?不必再去找了,一句佛号老老实实的念到底,学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弯,没丢失。

 

这个真因,「自然感得不可思议、最极清淨之极乐同居国土」。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所居住的地方,「极乐世界之同居淨土」,凡圣同居土,我们去的地方。我们现在所住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十方诸佛刹土同居土裡头多半是秽土,唯独极乐世界同居是淨土,这个认识要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今天是从同居秽土,放下同居秽土,往生同居淨土。这个淨的标准,是以阿弥陀佛为标准,最极清淨。所以极乐世界的同居淨土,「超越十方,故常曰极乐之妙,首在同居也」。因为同居土是我们去往生的地方,我们到极乐世界是住同居土。此地给我们透出的信息,极乐的同居是无比的清淨。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现正报」。第一段是讲依报,居住的环境,学习的环境,现在看正报。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这一段念老又下了很大的功夫,很详细的解释,我们看注解。『法藏成佛,号阿弥陀』。「上明国土,是依报」,我们刚刚念过的是依报,「土为身之所依,故名依报」。为什麽叫依报?是我们所依靠的,我们如果没有国土依靠,就不能生存,生存一定要有生活环境,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佛是能依」,所以叫正报。「佛有三身」,第一个「法性身,简称法身,居常寂光土」,实际上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裡面一片光明,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间跟空间都融入常寂光了,常寂光裡面没有时空这个念头,身土一如。这个裡面,常寂光裡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念头,我们有念头,念头有生灭,没有所谓自然现象,全没有,所以大乘经裡头也称它为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土。惠能大师听《金刚经》,五祖给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开悟所说的五句话,就是常寂光土,就是常寂光。它是什麽样子?他说出这五句形容他所见到的,清淨,决定没有染污。清淨一定整齐、庄严,没有杂乱,这是第一个特性。第二个特性,没有生灭。我们这个世间一切万法都有生灭,物质有生灭,念头有生灭,自然现象也有生灭。第三个,本自具足,这一条太重要了。如果知道这一条,我们就不会心外求法了。六道凡夫,包括小乘权教,还不免心外求法,心外没法。本自是自性,自性裡头本自具足无量智慧。所以智慧要不要到外面求?求不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榜样,十九岁出家求学,到处去参学,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统统学过,所学的是什麽?知识,不是智慧,知识有侷限性,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三十岁这一年他放下了,不再求了。十九岁出家,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去干什麽?去修戒定慧。戒就是方法,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放下,万缘放下,心就清淨了,心就平等了,清淨是定,平等是大定,定就开智慧,定起作用就开智慧。所以我们要记住,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诲,没有一尊佛不是这麽说法的,他们都是这麽成就的,告诉我们,我们要想成就,不能向外求,要向内求。内求就是《金刚经》上这两句话,无住生心。无住是心不能有住,有住就错了,为什麽错了?心有多大你知道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心怎麽能住?心一住就麻烦了,住在哪裡?住在财裡头,财,万法裡头的一小点,那你心把它浓缩在,鑽到那裡面去了,错了。心包万法,不能被万法包了,就这麽个道理。心不能住,你才能包容一切法,一有住就生病了,是病态,不是常态。

 

所以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无住生心是感应,众生有感,菩萨有应,应就是生心,虽生心,无住,这就对了。生心无住是教化众生,和光同尘。你看他起心动念,那是什麽?智慧的流露,智慧虽然流露出来,可以办事,他没住,没住就是大乘经讲的三轮体空。譬如布施,不着我行布施,没有这个念头,无住,我施给别人的财物,不住,也不住对方是什麽样的人,这叫无住,生心无住,不住自,不住他,不住中间所施之物,心乾乾淨淨,一尘不染,这叫无住。菩萨,法身菩萨才行,权教菩萨还不行,他还有住,法身菩萨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能做到。无住生心,生心无住,练这个功夫。我们每天要不要学经教,要不要去研究经教?可以。研究是不是有住?是有住,研究完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偶尔时候他想起来了,那还是心有所住,心不住怎麽会冒出来?可见得古人说的话好,生心时候没办法无住,无住的时候无法生心,两个只能顾一头,两个同时就不行了。法身菩萨做到了,我们要学,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所以淨宗的方法妙绝了,统统归阿弥陀佛,这方法妙极了,全都归阿弥陀佛,自己归阿弥陀佛,万法也归阿弥陀佛,统统归阿弥陀佛就对了,除阿弥陀佛之外一法不立。这能不能见性?不能见性,他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再见性,拐这麽一个弯。这个方法度无量无边众生,妙极了。

 

「二报身,居实报庄严土」,也叫一真法界。这个真是什麽意思?对我们说的,我们这个十法界是假的,是有生有灭的,刹那生灭。法身菩萨居住的这个土,不生不灭。为什麽?它是法性土。我们居住这个土,体是法性土,就是实报庄严土,相呢?相是阿赖耶的境界相,阿赖耶三细相裡头境界相,讲四分,是阿赖耶的相分,是阿赖耶把实报庄严土变成十法界。所以唯心所现,是一真法界,是实报土,唯识所变,把实报土变成十法界了。我们是用的什麽心,阿赖耶就现什麽土,我们今天生的是人,十法界裡头人法界,看的是人法界裡面的国土,山河大地。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球,布满了虚空,我们所能看到的、能听到、能接触到的,统统是阿赖耶的相分,是这麽回事。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想的是人道,现的依报是人道,人间国土,如果把我们的境界提升,我们想天道,我们来生就到天道去了,就不在人道了,天道比人道好。

 

我在过去有听说,孔夫子、孟夫子这两个人在哪裡?在忉利天。他们过世之后生忉利天,有道理。他们有没有见性?有没有大彻大悟?有,我们读他们的书,如果不是大彻大悟,说不出来。但是他所说的跟大乘经比,没有大乘经讲得那麽清楚,比较含煳。用大乘经来解释,把他所说的境界提升了。可是他自己,他自己离开我们世界这个时候,佛法还没传到中国来,他是春秋时代的人,孟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佛法是汉朝时候传来的,还没有传来。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孔孟他们的境界到开悟的边缘,我们通常讲小悟、大悟、彻悟,他是大悟,而且大悟贴近彻悟的边缘,就差那麽一点,生忉利天。忉利天上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夫子生到忉利天时间多久?还不到一个月,忉利天上不到一个月,我们人间两千多年,人间一百年,忉利天一天,从这个地方,你就晓得忉利天的福报。忉利天人看我们,我们人可怜,朝生暮死,早晨看他生的,晚上的时候他走了,死一次了。所以这些常识,我们多知道一些,我们对这个世间不会留恋,太假了!古人把它比喻作梦幻泡影,正确,真的是一场梦,一定要看破,看破,你就没有障碍了,你把所有障碍都放下了,你这一生能成就。

 

报身居实报土,示现普贤十愿。普贤十愿是平等的大愿,礼敬平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代表的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就是普贤十愿,完全兑现了,礼敬诸佛,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广修没有边际。修什麽供养?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这三大类。这三大类裡头最重要的是法,法能帮助众生开悟,能帮助众生回头,能帮助众生一生成就。法裡头无比殊胜的大法,就是淨宗法门。所以,这一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只要示现在众生面前,没有不讲这个法门的。换句话说,其他一切法门是附带的,这是主要的。为什麽讲其他的?这个他不能接受,才讲其他的;这个能接受,就讲这一个,不讲第二个。传戒师,对他的弟子海贤老和尚,只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这个徒弟也真了不起,就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麽功夫?念到大彻大悟,念到明心见性。为什麽不说别的?他是这个根器,应机说法。一个老师教学,学生很多,根器都不相同,每个人学的不一样,个个都有成就,成就开悟之后都一样,没成就之前不一样。这些我们都要懂得,都要明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9月16日16:02: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445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