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下面又讲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能够亲近仁德之人是无限好,德行、学问不断增长,过错愈来愈少。德日进就是福日进,有德的人就会有福,福气,我们说福德不断提升,过错愈来愈少,就灾难愈来愈少、祸害愈来愈少,愈来愈吉祥。改造命运从哪裡改起?修德改过,那就改造命运了。你说这样是不是无限好?所以要亲近仁者。在《论语.里仁第四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讲,居住的地方叫里,我们住在这个地方,要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仁者,有仁者居住这就是美事,所以我们要选择居住在有仁者的地方。如果择不处仁,如果不选择仁者之里,随意的去居住,焉得知?这个焉就是反问词,怎麽能够说有智慧?所以谚语都讲,「千金置宅,万金买邻」,你买一间屋拿千金去买,但是你想买一个好邻居可能要拿万金去买,意思说比买屋还要宝贵。「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她要选择好的邻居居住,成就自己的儿女,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圣人,是孟母的功德。不谨是选择邻居如此,其实选择朋友、选择工作、选择配偶,都应该用仁做为标准。
像我以前在大学裡教金融,现在换了个工作,专门弘扬圣贤教育。这是什麽?选择工作,选择有仁德的工作。我们每日读经就是亲近仁者,以道养心,提升自己。虽然现在我的工作是没有工钱,没有收入,以前有收入,现在没收入,但是这样的选择是择仁,万金也买不回来。确确实实我辞去教授职务到今年五年了,五年来我觉得德日进、过日少,有体会自己比五年前确实道德有提升,提升也很多,过错改了很多。虽然现在还是很多过错,但是比五年前少了很多。原因是什麽?亲仁。第一个选择这个工作,亲仁的机会多,可以亲近最好的老师,亲近善友、同修道友,与志同道合、学圣贤之道的人在一起,亲近圣贤的经典,日日也读经不间断。我们想成就,不但要选择正确,你的人生方向目标正确,还要什麽?一定要有明师指导。有明师指导,还要加上你有诚敬心,你对老师有十分的尊重、恭敬,你的进步才快。
在孔子弟子当中最有成就的人就算是颜回,孔子对他最讚歎。颜回不但有立志,志于道,而且他能够尊师重道,非常尊重老师,紧跟着老师,真是寸步都不离,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所以他成就很快速。《论语》当中他有一段话讲,他是讚歎自己的老师,「颜渊喟然歎曰」,喟然就是歎息的声音,他感歎,「仰之弥高,鑽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在这裡感歎,讚歎他的老师,也是感叹自己,讚歎老师的道行高深莫及,感叹自己非常不足。谦卑恭敬,这种心态最能够入道,我们说一个弟子的根性利不利,从这裡可以看得出来,看他是不是真正具足了谦卑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颜回最仰慕自己的老师,一定要在最仰慕的人旁边学习,你才得到利益。为什麽?因为你对他有诚敬心。你不是对他最仰慕的,这个老师会劝你,「你不要在我身边,你学不到东西的,你不如离开我,去找你最仰慕的人,你在他那裡才成就得了」。所以老师本身成就高不高都是其次,关键你对这个老师仰慕的程度、诚敬心的程度有多少,决定你成就的高低。即使这个老师是很一般的人,甚至他是一个凡人,不是圣人,但是在你心目中,你认为他是圣人,对他十分仰慕,你在他身边成就了,你的成就超过他,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
古时候有这样的例子,东汉时代马融的弟子郑玄(郑康成),他的成就超过老师。郑康成对老师很尊重,虽然这个老师确实是一个凡人,学生超过他,他对学生还有嫉妒心,甚至想将这个学生置之死地。但是郑康成不介意,在老师那裡真正学到东西,所以弟子成为圣人,虽然老师是凡人。颜渊这裡讚歎老师,仰之弥高,仰望高处,愈望愈高,望不到极处;又好像鑽物一样(这是比喻,两个比喻,一个是仰望,一个是鑽物),鑽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很坚硬,愈鑽下去愈坚固,这是比喻向深处讲,深不可测,就是比喻老师的道行高深莫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就是看,向前看有,向后看也有,前后左右都有,这是代表道,道是无处不在,所以讲的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源也是道,源是根源,宇宙的根源,这就是讲道,宇宙万物是道生出来的。《道德经》裡面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证道的人是什麽?证得宇宙的本体,和宇宙合为一体,他自己就是道,他和宇宙是一不是二。颜回体会出孔老夫子的境界,知道孔子得道了,用这句话来讚歎,唯有得道的人才是高深莫测,未得道,还是有限的,得道的人无限。颜渊也了不起,他看出老师的这个境界,他就比其他学生厉害。颜子好学,他能够看出孔子的这个境界,说明他境界也有相当水平,这完全是由于他自己对老师十足诚敬得来的。
下面也是讚歎老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善诱,循循就是按照秩序来教学,虽然道是很高深,但不是学不到。孔子善教,为什麽?道可道,非常道,道是讲不出来的,但是孔子可以将它表达出来,让人能够渐渐体会,这是善诱人,善于教学。怎样善教?下面讲得具体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就是讲善教,按照顺序引领学生向前学习。首先是博学以文,文就是这些文化经典,这些经典、这些圣贤教诲是帮助我们找到门路,我们要学习。学了很多之后,要总结出自己能够走的一条道路。博学的目标是要帮助我们入门,不只是学知识,知识很多未必有用,你进不到门。你有所知就有所不知,入门证了道,你才能够无所不知。怎样才入门?约我以礼。约就是简约,礼是讲行门,文是讲解门。解,多听、多读帮助我解;行,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可以学很多门,一定要简约,简到一门就最好,最容易入,两个门同时就很难进。好像教室,两个门同时进怎麽可以?你肯定只能进一个门,进来就一样,门门进都可以,进来是一样。还要提醒一下,前面讲的博学,博我以文,博学也不是说听很多很多老师讲解,随便看很多很多书,不是。颜回跟一个老师学的,就跟孔子,这叫师承。在没学成之前只能跟一个老师,不能够听很多老师讲。得到师承了,你想入门,还要一门深入。
好像现在我跟着我们的老恩师,听老恩师讲经将近二十年,听了很多经,可以讲博学,博我以文。尤其是我辞职之后到现在五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了不少的经典,自己也讲了不少经典,到现在我要选定一门深入。选定之后一生都不改变,最后你就能够开悟,一门通,门门都通,你通到自性了。颜回在孔子的教导下、善诱下,学得很欢喜,欲罢不能,你叫他停止都停不下来,他法喜充满。既竭吾才,尽力的去学习,如有所立卓尔,卓就是立的样子,能不能够立起来?他觉得自己未立,连根基都未立,这是颜回的谦虚。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末由的末字是无的意思,「无由」,即是我想跟着老师,跟得上很难,不能够达到老师的那种究竟圆满。这是颜回尊师重道。
《弟子规》又讲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如果反过来,我们不亲近仁德的人就有很多害处,那些小人亲近我们,我们做什麽事都不成功。《论语》裡面颜渊曾经问过「为邦」,怎样治国?「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个讲如何治国,修身的道理也是一样。孔子讲,行夏朝的曆法,夏曆,即是现在讲的农曆,最适合农耕。乘殷之辂,殷朝时候的车比较简朴,节俭的,不讲求奢华。服周之冕,这个冕是礼帽,用周的礼仪的意思。乐则韶舞,韶乐和武乐,这个舞是武王的武,通假字,这些可以淨化人心,用这些制度、礼乐的教化可以教得好人。自己还要怎样?放郑声,远佞人。「放」就是要远离,郑声,郑国的音声使人产生淫乱的思想,我们讲靡靡之音;远佞人,佞人就是那些小人,很会讲话、阿谀奉承的人。郑声淫,佞人殆,「殆」是使人堕落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重要的是远离那种诱惑和小人,才能够修好心。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亲仁」这段也讲解完毕,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粤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十六集) 2011/6/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51-002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