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证道歌 (第十七集) 1980/1 台湾圆觉寺 档名:09-013-0017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沉师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难得诸位发心皈依,既然皈依了,更难得我看同学几乎是全体都皈依了,这个很难得。首先要晓得皈依的意义,皈依就是拜老师。换句话就是,这要发心正式的来学,没有拜老师是旁听生,非正式的,拜了老师就是正式学生。我们的本师是谁?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念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皈依,诸位要知道,是皈依三宝,诸位从今之后乃是三宝弟子。皈依的时候,我给诸位做证明。所以,事与理以及境界都要清楚。我们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人,换句话说,自今而后三宝就是我们的老师。
佛与法当然不会有问题,僧是出家人,出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要一律平等看待。不能说这个出家人是我的师父,那个不是,你就生了分别心了,这就不是三宝弟子了,是某一个出家人的弟子,你跟他私人打交道,不是跟三宝建立关系。我们要跟三宝建立关系,不跟个人建立关系,这个要懂得。三宝当中若贤若愚,都是我们的老师,无论他是善也好,有道心也好,他是破戒之僧也好,统统是老师,要以平等心来看待。他是如法修持的,那值得我们学习效法他;他要不如法的,也是我们老师。他所示现的那些,我们晓得那不如法,不照那个做,对我们还是有功德利益的。所以不可以学那些世间人,皈依之后,「某人是我的师父,某人不是我的师父」,是皈依个人而不是皈依三宝。
在三宝当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自性三宝。如果要不晓得自性三宝,不知道一体三宝,这皈依是没有多大的效果。我们见到佛像就要想到自己的佛性。六祖给我们讲皈依的时候说,「佛者觉也」,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所以我们天天要见到佛像,提起我们自己的警觉,在六尘境界里面不迷。不迷就是觉,迷就不觉了。一看到佛,我要觉悟,我怎么可以迷惑?法是正,代表的正知正见,心正、行正,言也正,所谓是正大光明,心地、行为都是正大光明,这就是皈依法。每一天我们读经,一看到经典,心境正大光明。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是一个出家的样子,他清净不清净没有关系,我们一见他,立刻想到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僧的功德。他示现这个样子,一看到他,自己就要晓得要回光返照。诸位要是这样的皈依的话,三宝功德是无量无边,自己的受用无有穷尽,一定要懂这个意思,才晓得住世三宝有无量无边功德。纵然是破戒也有无量功德,他破戒不破戒与我们不相关,我们只看到他出家人,立刻想到自己要身心清净、要一尘不染。
僧团,前面跟诸位说了六和合,一定要修六和合,在家庭里面可以修,在团体里面可以修,别人不修,我们修,要懂这个意思。不能说别人不修,我也不修,那就错了。你是要修,皈依做三宝弟子你要求觉,那别人不求觉,这一点一定要懂得。那别人不求觉,我跟人家和合怎么合得来?「见同解」,那怎么能跟人家相同?唯有觉悟的人才能够与人相同,所以和光同尘。他不是迷惑吗?我就同他迷惑,他是真迷,我是假迷,这样才能相处。否则的话,意见不和,那就是斗争的根源。换句话说,觉悟的人对于不觉的人要委曲求全。你看看这个礼,诸位打开《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曲就是委屈,凡是礼都是委屈,礼是委屈。佛门的戒就是儒家的礼,换句话,礼是委屈,戒也得委屈,不委屈这就无法持戒了,那就不能持戒了,所以持戒也是得委屈。委屈谁?委屈自己,才能够谈得上利益众生。这是讲到最基本的和合。
「戒同修」是生活规范,我跟诸位说过了。小乘戒律是自律的,不是律人的,这一点要晓得,是自修的。入众的时候要随众,不能拿小乘戒律来入众,那就行不通了。自己在一个房间里面,没有人相处的时候,这是小乘戒律,独善其身;大乘戒律,就是菩萨戒,是要讲兼善天下的。换句话就是处处以便利别人为第一,自己要受委屈,这是入众的规范。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绝不能够说扰乱众生,叫众生生烦恼了,叫众生心里乱了,这都是过失,那何况又伤害?这个是菩萨戒精神之所在,我们要晓得。
「利同均」,别人不跟我们同均,我们要跟人家同均,别人迷惑颠倒,他放不下,我们晓得钱财身外之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放不下的。我们是要训练看得破、放得下。他不肯,他不肯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劝他,你看我的财都分给你们了,你也得分给我,不可以这样做法。那就变成什么了?变成礼尚往来了。我们学佛的比礼高,礼是第五等,诸位晓得,你看《礼记》就晓得,道、德、仁、义、礼,最高的是道,我们是学最高的,礼是最末尾的、最下的,礼要没有了天下就大乱了。所以维系世间秩序最低限度是礼。上面一级讲义,义就没有往来,义是尽义务,我这样做是我应该,不求人家报答我,这个是义,义比礼高。义行不通了,这才讲礼,礼就有施报、就有往返的。所以说礼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他说我们是要讲道,我们修道、修德,比仁、义还要高,这个是成就自己,目的是成就无上佛道。所以不能跟众生一般见识,要把自己的水平提高。他们跟我们不共财,这是理所当然,应该的。我们有利能够分享大家,这是修福、这是培福,这是最聪明的做法。你几时把佛法的道理明白了,佛法的道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实道理,明了之后才知道这样做法绝对正确。「积财丧道」,积财是决定不正确。因为你能够修布施,能够散财,就是修福。福报从哪里来的?从布施当中得来的。财布施得财富,财用不会缺乏;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智慧增长;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要认真的去学,这个叫种因,有因才有好的果报。不种因,贪吝,那是属于贪吝之心,贪吝是根本烦恼,那是损坏自己的福报,不是增长自己的福报。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然后你才肯修福、肯种因,欢欢喜喜的去修布施波罗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