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大意(第17集)主讲

admin 大智度论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大智度论大意  (第十七集)  1980/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11-0017

MP3下载

《大智度论》第十七卷,「释初品中禅波罗蜜」:

 

经【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波罗蜜。】

 

经文是很简单,龙树菩萨给我们讲解这一句就占一卷的文字,一直到十七卷的终了,就是讲解六度里面的禅定度。首先龙树菩萨给我们说明菩萨修学禅定所为,为什么要修禅定?第一行:

 

【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

 

这个问得也很有道理,菩萨是应当度众生的,为什么跑到山林树下一个人去静坐?不理会众生,这就不是菩萨法。

 

【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

 

这就是把菩萨修定所为给我们说出来了。菩萨念念当中是要度脱一切众生,可是度众生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定有慧,如果没有定慧,菩萨度不了众生。山林静坐主要是修定,定慧成就了,获得『实智慧』、真实的智慧之后,这才能度一切众生。

 

在这一点我们从《六祖坛经》里面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六祖大师给我们讲「四乘法」,通常我们对于四乘法总是在法相里面兜圈子,实际上自己不能得受用。六祖大师这么一指点,我们才晓得四乘法对我们有非常殊胜的功用。四乘是指小乘、中乘、大乘、一乘佛法,佛在《法华》里面所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由此可知,佛法只有一乘是真实的,其余那三乘叫方便法。但是不假方便,不能够证入一真,由此可知,三乘佛法乃是一乘佛法的阶梯。我们修学纵然不用小乘的课本,就是小乘的经论我们不用,但是小乘的精神、小乘的方法还得非用不可,你要是不用就不能成就。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何谓小乘?小乘是声闻。声闻,他老人家有四个字的解释,见闻传诵。换句话说,所谓小乘法是重在读诵上。他老人家这么一说,我们立刻就想起,在从前世出世间的教学,一开头确实用这个方法。我们中国是大乘佛法,可是出家五年学戒那就是学小乘法,五年所修学的就是修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出家的根本法。再其次的就是背诵经典,我们不用《阿含经》,可以采取大乘经论来背诵,背诵的办法就是小乘办法。到中乘缘觉,这时候才开解,拿我们一般讲的话,小学是着重在根本智,小乘;而中乘注重在后得智,就是要开无量的智慧,所以在中乘的时候就可以参学了。有了小学的底子,到中乘的时候可以参学,参学就是成就差别后得智,就是差别的智慧。菩萨是大乘,菩萨重在实行,在实行里面所谓历事鍊心,以前学的智慧,根本智、后得智都没有在事相上去体验,菩萨重体验,所以菩萨法在行,就是把你的根本智、后得智运用在度众生这一桩事相上,这样修学对菩萨就成就无量的智慧。

 

小乘精神着重在根本智,中乘在后得智,菩萨在无量智,到一乘佛法是圆实智,圆满真实的智慧。由此可知,小乘的方法、小乘的精神如果我们舍弃了,我们不会有成就的。由此可知,大乘法还是要用小乘的办法,如果我们疏忽小乘这种修学的方法,我们在大乘就是搞上三大阿僧祇劫,还是没有结果的。这是要特别记住的。过去没有修,现在要加倍努力来修,回过头来去打基础,没有坚固的基础,如果还这么一直闹下去,这一生不免要空过。真正发菩萨心,一定要觉悟,从头学起。在这一段,龙树菩萨也提到福与慧,第一页倒数第一行是讲三事修福:

 

【复次。菩萨行布施、持戒、忍辱。是三事名为福德门。】

 

要晓得这三桩事情就是修福。第二面是重视禅定的所为:

 

【如经中说。转轮圣王以十善教民。后世皆生天上。世世利益众生。令得快乐。此乐无常。还复受苦。】

 

这是菩萨有天眼,才把事实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天乐不是永远的乐,不是究竟真实的乐,天福享尽还要堕落,还要受苦,菩萨看得很清楚。

 

【菩萨因此发大悲心。欲以常乐涅槃利益众生。】

 

这个涅槃就是不生不灭,真乐。这种乐永远不会失掉,这是涅槃之乐,以这个来利益众生。

 

【此常乐涅槃从实智慧生。】

 

常乐涅槃从真实智慧里面生的,绝不是世智辩聪里面生的。

 

【实智慧从一心禅定生。】

 

这就是很明显的说明为什么要修禅定,禅定能生真实智慧,真实智慧能证得涅槃常乐,道理就在此地。所以得禅定,真实的智慧就生了。禅定清净,智慧也清净。第三面:

 

【禅为守智藏。禅为金刚铠。】

 

你只看看这两句,你就晓得禅定是多么重要。禅定要怎么修法?在这里面又不可以不知禅有祖师禅、有如来禅。龙树菩萨在此地所讲的都是以如来禅作依据,如来禅是有次第的,是渐修的;祖师禅是没有次第的,是顿超的。我们中国的禅宗是祖师禅,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如来禅。以下就要说禅定之修得。第三面倒数第五行:

 

【复次。禅定难得。行者一心专求不废。乃当得之。】

 

禅定确实是难得,有修得的方法。什么方法?『行者』就是指修行的人,要『一心专求不废』,专求不废就是精进。我们在前面精进波罗蜜里面给诸位说过,精进说得很多,有两卷经文。精进是禅定、般若的根本,我们讲到善根,布施、持戒、忍辱是世间福德的根本,而精进则是禅定、般若的根本,唯有精进才能够得到禅定。下面这些小公案诸位自己去看。第四页第五行:

 

【问曰。行何方便。得禅波罗蜜。答曰。却五事。除五法。行五行。】

 

这一段,这就是修禅法要,既然是修如来禅,必须具备最要紧的方法。当然祖师禅更不例外,祖师禅比如来禅还要高,那是顿超的。这三桩事要是不具足,我们得不到禅定;换句话说,我们修定修不成,这三桩事情是障碍。一定要明了、要晓得这三桩事情它的祸害之大,一定要认识它,认识之后,我们才能够把它舍弃掉。『行五行』,五行对我们有功德,我们应当要修,所以哪个对我们有利、哪个对我们有害,害的要去掉,利的应当要取得。首先教我们『却五事』,五事就是五欲。

 

【云何却五事。当呵责五欲。】

 

向下这个文就说明『五欲』之害。第六页第一行,将五欲一条一条的说明它的利害。五欲是哪些?

 

【五欲者。名为妙色声香味触。】

 

通常我们叫五尘,也称之为五欲,色声香味触。

 

【欲求禅定。皆应弃之。】

 

我们要想禅定修成功,色声香味触都要远离,都不可以沾染。这一句是总纲,向下是一段一段来说明,「云何弃色」,「云何呵声」,「云何呵香」。向下我不必一段一段给诸位说,诸位自己细细去研究就行了。

 

在第十一面有一段故事,这也是佛教里很有名的故事,就是罗睺罗尊者的本事,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罗睺罗有一段故事,以及释迦牟尼佛的妃子耶输陀罗跟释迦牟尼佛宿世当中的关系,有这么一段记载,诸位也可以看看,这一段文相当的长。诸位再翻开十八页第四行,这就是:

 

【除五盖。】

 

五盖是什么?在此地也一条一条的给我们说明。盖就是盖覆的意思,把我们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清净功德都盖覆住。有了它,我们的法身、般若、解脱就不能现前,我们要修禅定,五欲要离开,五盖也要把它除掉。五盖里面第一个叫贪欲,文说得很明白:

 

【贪欲盖者。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

 

一切烦恼、一切杂乱住在哪里?就住在贪欲里。

 

【若心着贪欲。无由近道。】

 

没有理由能够接近道的。再给诸位说,不但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们不可以贪图,禅定、般若、三身、四智也不可以贪图,只要你有一点贪心你就得不到。为什么?贪就是盖覆,我们要想将本性的智慧功德显露出来,这个盖覆你不把它揭掉,怎么能显得出来?我也常贡献诸位同修,成佛不难,见性实易,只要你把障碍去掉就行了;如果你要是不除障碍,你就是修无量劫也不能成就。说老实话,我们在座同修哪一个不是修了无量劫?生生世世都在修行,都在亲近诸佛菩萨、诸大善知识。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不肯把五盖去掉。佛法听了好像也很懂得,听的时候都会点头,「不错,很好」,可是叫你除五欲,不行,这个东西还舍不得,叫你去掉五盖,好像这个盖得还满凉爽的,不肯去掉,这没有法子了。向下有十五首颂,都是说明贪欲盖。十九面倒数第二行,五盖第二个:

 

【瞋恚盖者。失诸善法之本。堕诸恶道之因。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瞋恚』麻烦大了,害事!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的障碍都来了。我们要想得到禅定,一定要去瞋恚,因为瞋恚障碍一切『善法』,障碍一切『法乐』,障碍『善心』。瞋恚成就什么?成就恶道,造作种种恶业,所以必须要离开。贪、瞋、愚痴这叫三毒烦恼,五盖里面取三毒的前面两种,愚痴也就散在其他几种里,虽然没有说愚痴,看看这样子也是愚痴。再看第三,在第二十一面第二行:

 

【睡眠盖者。能破今世三事。欲乐、利乐、福德。】

 

就是指这三桩事情。

 

【能破今世后世究竟乐。与死无异。唯有气息。】

 

睡眠是个盖,五欲里头财色名食睡,贪睡。所以佛教诫弟子,在过去那个时候佛弟子,睡眠是离不开的,是凡夫不是圣人,禅定没有成就,睡眠就是必须要的。所以佛给我们制定的中夜睡眠,中夜是什么时候?现在我们的时间讲夜晚十点钟到两点钟,这是中夜。从前佛弟子十点钟睡觉,两点钟就起来做早课。我这样说起来不是劝同修你们要这样子学,为什么?你们这样学会把身体学坏了。诸位要晓得,人家那个时候的业障轻、烦恼轻,社会环境清净,风俗纯朴,心容易定,所以能办得到。

 

以前饮食,日中一食,睡眠四小时,树下一宿,能办得到。现在我们生在这个时候不对了,我们的环境比起古人,福大到千倍万倍,我们六根接触现在这个境界,真叫是光怪陆离,不是一个修道的环境。睡眠是恢复体力,你要是睡眠不够,你这个体力不能恢复,不能恢复体力就透支,透支久了就要生病,一生病就更惹麻烦了,所以睡眠我们不能学古人。世间所提倡的八个小时睡眠,三八制度,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八小时实在是嫌长了一点,在我们一般现在这个情况来讲,我们能有七个小时或者六个小时,六个小时睡得好,够了。七个小时是勉强可以过得去,八小时是多了一点。所以六、七个小时这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得到的。学古人得要想想人家的环境,再想想自己,千万不可以勉强。

 

再说到日中一食,昨天我在东海大学讲演的时候也说到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到这个问题。从前一食,给诸位说,你们看看佛教史,看看印度学术思想史,诸位能看到,当年印度九十六种外道,都是在外面托钵,都是日中一食。如果说佛弟子要在外面托钵,三餐都去托钵,别人讥嫌,讽刺你、笑话你。何况那时候心清净,心地清净消耗量少。人身体是一部机器,饮食是燃料,我们需要这么大的消耗,就一定要补充这么多的燃料,燃料要是补充不够,身体就坏了,修道也修不成。这些道理必须要懂得,你不懂得,那叫盲修瞎鍊。有些人不晓得这个道理勉强做,持午,我过去就是傻干,不晓得。最初持午怎么持法?把三餐饭一餐吃掉,我在埔里跟忏云法师住在一起的时候,这么大的馒头一餐吃八个,幸亏还好,我还没有吃出胃病来,好多人持午搞成肠胃病,害死了他一生。释迦牟尼佛看了要流眼泪,我叫你健康,不叫你害病。结果学佛硬撑,搞出肠胃病出来,天天吃药、天天打针、天天看医生,你不叫自找麻烦吗?学佛是不找一切人的麻烦,结果搞到最后非找人麻烦不可,搞得一身病。我总算是佛菩萨保佑,还没有落到肠胃病。因为那时候自己不懂也不怪,看到别人持午,大钵那么一大钵,好,我也是那个吃法,结果以后看看人家都吃药,一年到头都吃药,我才觉悟到这是把自己肠胃弄坏了。这就是不明理,不懂得道理勉强去学,学错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6月29日16:58: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362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