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页是解释佛度众生,文不长,诸位看看就行了。可是在底下这一节,就是同一面最后的两行,经文里面八句,这八句都是说人中之不幸,在论里面这一节都是说明这一切罪的业因,我们必须要晓得。佛之度脱,我们暂且不论,注意要把这一节经文里面的义趣懂得,那就得度了,盲者就得视,聋者就得听。为什么会盲,这里面有说出盲者的罪业因缘。平常我们常常提到,像《安士全书》、《了凡四训》,这些善书里面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给我们说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在一生当中没有开悟,没有能够转业,要拿俗话来说,都是受命运支配的。所以我今天一天吃多少粒米、喝多少滴水,都是一定的,一点都不会差错。了凡居士懂得这个道理,他心定了,不求了。为什么不求?求不得,命里没有你到哪里去求?命里有的丢也丢不掉。所以他心定了,他跟云谷大师面对面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念。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对命运说老实话都不相信,天天还攀缘、还想求,你要是晓得命里都注定的,求个什么?不要求了。
所以我说袁了凡是标准凡夫,他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所以真正能够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心安理得。但是他是随着业报,他不能转业,所以他是凡夫。他的缘好,遇到云谷大师,云谷大师一开导教他转业,教给他改造命运的方法。可见得我们的命运是操在自己手上,不操在别人手上。我们自己可以改造自己的命运,可以转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要说我们命不好,为什么你不现在来改?一改就好了。经论里面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怎样求法?要懂理论、要懂方法。诸位好好去念《了凡四训》,那是一个榜样,再去念《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那也是一个榜样。这两个人是最显著的例子,两个人的命都不好,没有儿女,这一有求有儿女了,得了好儿女,短命他能够变成长命,没有富贵能够求得富贵。由此可知,不但是佛法修行证果可以求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都可以随心所欲,只要你懂得理论与方法,没有求不到的。
你晓得这个道理,一切罪业它是有因缘的,为什么聋、为什么盲、为什么哑?都有业因的。而这段注解注得相当的详细,在第二十一面就是说生盲的罪业因缘。生盲就是一出生下来眼睛就是瞎的,这叫生盲。有后来瞎的,当然也有罪因,没有罪因不至于遭这样的果报。在二十二面说明聋的罪业因缘、哑的罪业因缘、狂的罪业因缘。第二十三面说乱心的因缘,说狂自裸的因缘,这是说狂人之相。在二十五面说飢饿的罪业因缘,所谓是遇到飢馑,飢荒得不到饮食都有业因的。在二十七面佛给我们讲病苦的因缘业缘。在二十八面说这些残废者的因缘,一直到二十九页终了。这一大段都是举出世间种种不幸的果报各有前因,我们如果不愿意遭受这样的苦报,就不要造这些业因。我们自己得这样的果报,自己一定要反省,我们前世一定有这些罪业因缘,现前知道了,就应当反其道来修正,这就叫修福,这就叫植善根。种植善根,积功累德,力求改过自新,现前的果报就可以转了。这一段论文里面,比《了凡四训》在理论上要说得详细得多,也说得很透彻,可以与《了凡四训》、《安士全书》,甚至《感应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合起来看。对我们现前有很大的好处,也可以说眼前就能够得到这些功德利益。
在三十面三行经文,是教我们修行的原则。行就是行为,如何修正我们的行为,这里提出一个原则,顶重要的就是以「等心相视」,这句话是总说,也是我们常常在大经里面读到的平等心。通常讲等念冤亲,冤亲是两个极端,冤是冤家对头,亲是我们最亲爱之人,它是两个极端,冤亲都平等了,还有什么不平等?一切都平等了。诸位要明了这个意思,修平等心就是修法身,修平等心才是真正的学佛。
我们看到经典里面讲的十法界的因地心,我们看看天台宗天台大师讲的十如是、十界,百界千如。你看看佛的那个法界,第一句话就是平等心,佛的心是平等心。我们修平等心就是真正的学佛,慈悲心是菩萨,平等心是佛,十善心是诸天,五戒心是人,贪心是饿鬼,愚痴心是畜生,瞋恨心是地狱,这些都是讲心地法门,也是十法界修行的大根大本,我们一定要重视。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种修法,就要从根本修。修学别的法门那是从枝叶上修,这是从根本上修,所以要晓得平等法门、平等心。
平等心从哪里修?要从待人接物当中修,要从顺逆境界里面修。什么叫平等?心不动叫平等,顺境里面没有受乐之心,心是静的,逆境里面不感觉到有受苦的念头,顺逆境界他平等,不动心,譬如在天堂,不感觉到自己有乐受。平等心怎么修?平等心是不接受,乐受不接受,苦受也不接受,所谓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都离开了,心就平等。平等了,那就是《华严经》里面一真法界。不平等才有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是不平等心变现出来的,就是分别执着才有十法界。一切境界里面不分别、不执着,十法界就变成一真法界,实在说境界里哪有一与十,没有。心里起分别、起妄念才有十法界;心觉悟、不迷、没有妄念了,法界本来就是一真。可见得要平等心才能见性,要平等心才能见诸法实相,才能见到一切法的真实相。分别心、缘虑心决定见不到宇宙人生的实相,所见的就像《般若经》里面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的是妄相。这一节文不长,也要多念几遍,然后才晓得我们应当要怎样的修学。这些话统是纲领当中的话,不管我们修学哪个法门都用得上。三十面:
经【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净修梵行。无诸瑕秽。惔然快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
这地方『行十善业道』有个很妙的地方就是『等行』,「等」是平等心,事上是修十善业道,心理上是平等的。这就不是天人所修的,天人修十善业道心不平等,菩萨修十善业道心是平等的,此地讲『众生』这是大心众生。『第三禅』,一般说起来,娑婆世界最乐的一层天就是三禅天,三禅天享乐可以称得上我们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也许有人要问,四禅天不是很高吗?四禅不好吗?给诸位说,四禅天人不动心了,虽有乐,他没有乐受,他不感觉到有乐。三禅天人他有受,就有受来说,就有享乐这个心来讲,三禅是到了顶点;四禅天我们称它作「福生、福爱、广果」,他的福报很大,他苦乐二边都舍掉了,因此我们讲享乐都举三禅天。此地是用比喻来说,『譬如比丘入第三禅』。这段注解依然是用问答的体裁,说得很清楚。『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这三句在此地非常的重要。所谓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自己得大自在,绝对不娆害众生。能够不娆害众生这就是定,这就是慧。持戒,戒定慧。
我们图书馆最近正在研学《华严》,凡是认真参加研学《华严》的,《华严经》的疏论一定要认真的去念过。现在《华严经疏钞》你们也请去了,《华严经合论》也都有了,可不能在家里书架上摆着好看,如果你把这些疏论在书架摆上两年,没有用处。我们现在的进度是一个星期一卷,我们的进度是按照经文的一卷,疏论倒不一定。譬如第一卷经在《疏钞》跟《合论》,《疏论纂要》里面都有好几卷,清凉大师《疏钞》里面是两卷,《疏论纂要》里面是四卷。我们要怎样读?不能偷懒,我们同修在一起得依众靠众,这是百丈大师的话,马祖跟百丈都是鼓励我们要依众靠众。哪晓得你在家到底念了没念?最好用红笔去圈,一个星期把这一卷从头到尾,它本来也有圈,有圈没关系,你再用红笔再圈一下,到这里来大家看看,看你圈完没有,你要是没圈完,你就没有念。最低限度要按照这个进度,两年当中《疏钞》、《合论》从头到尾都圈完,逼着你非念不可。当中有重要地方可以把红笔划起来,提出来我们研究讨论,这叫念书。
不这么干不行,不这样干就懈怠,就会偷懒。所以一个星期当中,诸位想想把《疏论纂要》、《疏钞》、《合论》都像这样圈一遍下来,大概也费不少时间,对我们自己解门、行门都有很大的帮助。两年的训练,心自然就不会往外跑,会入定、会得一心不乱的。在解门上,从头到尾不管懂多少,你能够圈一遍,就是仔细看过一遍,毕竟是不相同。所以对于大部经一定要做这个功夫。从前念书人,你看看《二十五史》,我们这里有,我这地方《二十五史》两部,有一部是有句读的,标点圈出来了;中华书局那一部是没有圈点的,那是叫念书人自己去圈,这才是成绩。现在人文字修养不行了,标点符号去掉连句子都弄不通了。再给诸位说,如果我们把这三部注解从头到尾这样圈一遍,你的文言文修养好了,你再看《二十五史》、看《四库全书》,没有句读你都能看得懂。这个确实的,看多了、圈多了自然就熟。所以在文字修养上、在佛法理论上、在行门功夫上,都得无量无边的利益。大家要好好的把握这个机会,不要空过了,千万不要买了书回家都放到书架上去。这是读书的方法。
《大智度论》在佛法里面,别的不谈,可以说是一部很重要的佛学常识,许多经论的注解都是引用《大智度论》。这部书读了之后,以后你再看一切注解,你就晓得人家是从哪里引用来的,读起来更亲切,容易深入。《大智度论》我们也是一个星期一卷,一卷也要从头认真的读下来。图书馆成立以来,我给诸位说,对我的利益特别大,为什么?我也是被大家逼着要认真的去读,我要去圈点、要去读,还要把每一段重要的地方把纲领提出来,用红笔写在本子上。写在上面我上台来讲的时候里面文都不讲,单单只讲上面我写的这些红的东西。这就是逼着我要念书,这两年要加倍的精进。我希望我们诸位同修一起来,不单单是我往前面进,你最好慢一点不要赶上我,我不是如此。我是希望诸位快快的超前,为什么?你们赶上我,我就退休了,将来弘法利生的责任都是在你们年轻人的肩膀上。所以我们不怕苦,苦里面有乐,有最高的享受。他这问答里面都很有味道,正面有,反面有,有些都是我们想不到的,人家都想到了。第三十五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