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第33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admin 妙法莲华经评论阅读模式

妙法莲华经  (第三十三集)  1987  台湾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  档名:08-001-0033

第33集 A

MP3下载

第33集 B

MP3下载

请掀开经本第九页倒数第三行,偈颂:

【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淨道。】

这三首偈问他方四众得道的最后一首。前面两首已经说过,这一首是说的菩萨乘。菩萨,我们以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真慈大悲,绍隆佛种」,这就是菩萨。佛教一直传到今天,被社会一般人所误会、所曲解实在是太多了!最普遍的,连我们自己甚至于也承认,佛教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诸位要晓得,我们自己要承认是宗教之一,这叫迷惑颠倒,这样学佛那就叫白学了。宗教不是佛法,佛法不是宗教,我们今天特别要强调、要提倡的是这一点,佛法不是宗教。欧阳竟无大师说得非常好,他的两篇文章,我们複印在《六祖坛经》的后面,「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就是佛法。换句话说,宗教与哲学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佛法能解决问题。佛法怎麽可以跟宗教溷为一谈?我们连这点都不能辨别清楚,自以为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看到这个情形怎麽不流眼泪?宗教是崇拜神的,佛教,诸位想想,佛教裡头有没有崇拜神的?这是我们要搞清楚。

前面两段说的声闻、缘觉,这个地方讲菩萨,菩萨是真慈,真如本性裡面本具的大慈大悲,这叫真慈。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样的人就是菩萨。哪裡是宗教?从宗教的定义上来看,确实是不符合。我们可以讲佛教是大学问,从一般称呼上也能够辨别得清清楚楚。很可惜的现在对于这些名词都误会了,称佛观念裡面,佛就是一个神明,错了。佛的本意是觉者,觉悟者;菩萨,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觉悟的有情众生,觉有情。所以这个裡面没有一点点神明的意思。和尚是印度话,我们中国叫亲教师,亲自接受他教育的老师,和尚是亲教师;我们自称为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从这些普通称呼名词上来看,佛教有没有迷信的色彩?有没有宗教的色彩?确实没有。

而现在把它合併在世界宗教之中,你说冤枉不冤枉?这样的佛教,给诸位说,不但不能救世救人,连自己也救不了,为什麽?堕到宗教裡面去了,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宗教要能够解决问题,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就不必多此一举,示现在人间干什麽?不必多此一举。正因为解决不了问题,譬如我们讲生死事大,生死的问题宗教不能解决,科学也不能解决,哲学也不能解决。为什麽不能解决?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真智慧,不是小聪明。真智慧要从真性裡面流出来。换句话说,从八识裡面生出来的都不能解决问题;离开心意识,真性裡面的智慧能解决问题,这叫佛法!

佛这个字既然叫觉者,佛法就是觉者之法,佛学是觉者之学。慈悲上加一个真,真性裡面流出来的大慈大悲。所以才说『佛子』,就是佛弟子,恆修六度,这就叫『种种』。六度是菩萨行的纲领,六大纲领。在《华严》裡面用十表法,把般若度再展开来又分为五度,称之为十度,十波罗蜜,「种种」就是这个意思。种种的修学都是无上的佛智慧,我们要说得明白一点,避免这些术语,像六祖大师所说的,无上的正觉智慧。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在一切众生裡面根性最利,为什麽?他真正觉悟了的。声闻、缘觉固然是觉悟,觉悟的程度比不上菩萨。如果我们把觉悟分作上中下三品,可以说阿罗汉是下品的觉悟,缘觉是中品,菩萨是上品。所以在世尊教学接引大众这方面来说,菩萨可以算得上是上乘的根机,而六度是修因裡面的最大、最圆满之因。『无上慧』,就是一切种智,这在证果裡面是最圆满究竟的大果。这首偈子裡面就告诉我们,以上乘的根性修大因、成大果,所以佛为这一类的学生说清淨六度之道。

六度之道上面加个清淨,大家要特别注意「清淨」两个字。为什麽?小乘人也修六度之道,譬如我们这是属于贤首教义,贤首五教小始终顿圆,小教裡面也有修六度的,但是不清淨。天台四教,藏教裡面也有佛、也有菩萨,也修六度万行,那不清淨。我们要问一问,什麽样才叫清淨?一切大经佛给我们开示的,称性才清淨,不称性者都不清淨。一般讲三轮体空的清淨,这个三轮空不了的就不清淨。试问问我们这三轮空得了空不了?我们一切的修为称性不称性?佛说清淨六度之道,正是像《华严》、《法华》所说,这都是讲一乘佛法,一乘佛法裡面才是清淨六度之道。六度在此地不必细说,大家都熟悉的,最要紧的就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现在修学的重心要在清淨心上,这是第一。凡是障碍了清淨心统统要捨,只要叫自己的心清淨,这就对了,这就正确,所以诸位千万要记住这桩事情。譬如说我们修菩萨道要修六度万行,但是六度万行固然要修,清淨是第一。如果我修得不清淨,不如不修,不清淨的六度是人天痴福,不值得修学。修淨土的人更要注意,若非清淨,怎麽能与淨土相应?所以这是要特别注意到的。

再看下面的经文,有六句,就是一偈半,「结前起后」。

【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

弥勒菩萨这是叫着文殊菩萨跟他说,『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就是我见到这麽多,「演说经法」等等,这是闻,若见若闻,这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及千亿事』,「千亿』是形容多,所见的事项太多,数字是以千亿来计算,「开后」是讲以后的事情。『如是众多』,意思是指下面所讲的,『今当略说』,后面还继续讲。这底下一共有三十一偈半,这文相当之长,这是广问他方国土裡面这些菩萨种种因缘、种种的相状,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修学的。在段落上讲前面一首是总问,后面接着有十五首是次第问,最后有十五首半不次第问。我们看经文就晓得了,我们先看第一首:

【我见彼土。恆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

这一首是总问。这一首我们读了之后一定要提高警觉,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彼土』是他方国土,『菩萨』像恆河沙那麽多,无量无边,每一位菩萨都是以『种种因缘』来修无上菩提,『而求佛道』。我们怎麽样?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自己要想有成就,就要知道因缘,决定不能有一时刻放鬆。因缘没有遇到的时候求因缘,因缘得到之后决定不放弃。在初学的过程当中,因缘裡面最重要的,除了衣食没有忧虑以外,这是俗话常讲的「法轮未转食轮先」,就是先要求生活的安定,没有忧虑。这在今天社会裡面,可以说是很容易办得到的,只要你真正肯修道会有人供养你的。社会的经济发达,一般的生活水准提高,一个人最低生活很容易维持。

其次因缘,第一个是老师,关係我们的成功与失败,要求一个真正明白通达的老师。第二个就是同参道友,确实能够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这样的道友。第三就是一个有利于修学的道场,什麽叫有利?这个道场裡面我们自己用功障碍少。能够有这样的因缘就不要放弃,能够遇到这样的因缘,这是多生多劫的福报。所以一旦要遇到,无论怎麽样艰苦,咬紧牙根,抓紧这个因缘,决定不能放弃,自己在这裡头一定要有成就,这才是真正聪明有智慧。我们世间的话就讲,他晓得把机会抓到。有些煳涂人,机会来了,他没有抓住,机会就失掉了。在佛法裡叫因缘,我们世间讲的机会、机缘。

我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菩萨法裡面是以弘法利生、自行化他为最重要的一个修学法,自古至今,你问问今天这些老法师们,他们是怎麽样学出来的?在台湾的这些老法师,像道源法师、南亭法师、演培法师,大家都晓得,目前都是讲经一流的老法师们,他们个个都是讲小座出身的。由此可知,最殊胜的机缘就是有机会在讲台上练讲。而且这个练讲,再给诸位说,真正用功的人天天不缺,正如同我们三餐饮食一样的,不能缺少的。所以哪个道场的因缘对我们修学来最殊胜?譬如说我要发心学讲经,哪个道场能够常常提供我们讲演的机会,这个道场对我就最殊胜。古人有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打拳天天要练,三个月不练就生疏了;唱歌的天天要唱,三个月不唱,喉咙也变了。讲席也是如此,要常常讲,不可以中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4月17日22:11:0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30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