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底下一段,佛叫着阿难,『吾复问汝』,我再问你,『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这是佛就阿难现前的程度,叫他自己做一番勘验,在境界里面仔细去观察,目的也是叫他觉悟。「世间人说我能见」,佛在此地提了两个问题,什么叫做见?什么叫做不见?这里面的意思,能见是因为什么你才能见?见了以后又因为什么而不见?阿难底下的答覆纵然不是很完全,但是举一反三。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这一问一答,问答都很恰当,世间人因为光明这才能见。『日月灯』这是光明的来源,他才能见到种种色相,所以说能见。因什么而不见?如果光明失掉,夜晚在房子里面见不到月亮,房子里不点灯,这就不见,什么也看不见。这是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世间人讲能见是因缘生,能见是因光明而生,不见是因黑暗而生,都是有因有缘。实在说起来,阿难是举世间人一般的观念,要是以阿难尊者之前理解的程度,这样答覆是不及格的,为什么?前面一再说明见性不必依靠明暗,在七番破处的时候就讲得很清楚。见明也是能见,见暗还是能见,可见得能见的见性并不依明暗为缘,这是见性见。这个时候我们也能够勘验自己,我们不是常常搞不清楚吗?「我这个见究竟是见性见,还是眼识见?」眼识跟见性,到底有什么两样?你就是一个在有明的时候,眼识,识一定要有明才能见到。见性怎么样?不要明也能见到,没有明的缘你能够见的,你要觉悟,见性见。刚才我说见眼识要空间,没有空间能不能见?能见,这个时候是什么见?见性见。所以说不难勘验。
见性是不生不灭,而眼识是生灭的,刚才讲九个缘里头缺一个都不行,都生不起来;耳识是八种缘生,少一个也听不见。在这里面我们能够勘验出自己身心之中,哪是性在起作用、哪是识在起作用。我们一般是搞不清楚,性跟识通常是起联合作用的,可是我们分不出来,把识当作性,阿难此地的误会就是把识当作性。从这个勘验,我们能够对于见性跟眼识或者五俱起意识有了一个概念,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的修行用功,渐渐自己就可以得到门路。我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这个讲堂,假如讲堂在现在把灯都熄掉,诸位瞪着大眼睛看看这个境界相,诸位想想是不是平等相?为什么平等?没有分别心,看到每个人都是黑团团坐在那地方,平等一相,不起分别,没有执着了。眼识、五俱起意识联合起作用的时候还保持这个相,这就叫功夫,这就是转识成智的修学方法,这就是断烦恼从根本上断法。
一切境界相了了分明,不分别、不执着、不起一念,心是清净的。清净心的作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过,那个作用是广大无边、是无量功德。不是说没有用了,「这个不分别、不执着,那我这个心还有什么用?」不是没有用,大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德用,于一切法感应道交。这个我们一般讲是悟后起修,悟后起修就是在境界上修,悟是第一关,对于问题彻底了解,这么样用功夫。功夫在哪里用?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什么功?训练自己的清净心,就是在这里头练无分别心、无执着心、无缘虑心,这个心才叫做菩提心,这是真正用功夫。在境界里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清净当然平等,用在一切事物当中是大慈大悲,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慈悲。为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是平等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到这个时候,自己的身体与十方诸佛合而为一,感应道交。在《华严》里面讲,这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入一真法界。
这个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实在最难的是我们不晓得这个道理,这是最难的,不懂得这个方法。道理明白、方法又懂了,换句话,就是自己肯不肯?肯,一步就入进去;不肯,再过阿僧祇个阿僧祇劫也跟现在一样。诸位别忘了开经偈里面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无上甚深微妙法是什么?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方法,不容易遇到、不容易听到。诸位再想想,就是我们以学佛的同修来说,你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你听到过几次跟你说这个道理、说这个方法?多少学佛人他一生当中有没有听过一次?所听到的是「念阿弥陀佛就好,求生净土」,怎么念法不晓得,念佛为什么生净土也不晓得,净土究竟是什么样子也不晓得,稀里糊涂的念就是了,念比不念好。如果就这么简单的话,何必要麻烦释迦牟尼佛示现住世八十年、说法四十九年?用不着!佛是天天说这个道理、次次说这个道理,说了四十九年。当然那个时候开悟的人不少,可是经典流传到后世,后世人看经当然比不了佛亲自说,佛亲自说,亲自听,契机要深。现在看到这个经本,契机比较浅,何况我们自己业障又深重,所以一遍、二遍、三遍、四遍、十遍、二十遍,还是开不了悟。如果能够在这个会下,我们在一起天天这么说,说上个十年、二十年,在我想我们同修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会开悟。为什么?听多了,自自然然的入这个境界,自自然然养成这个习惯,这就是所谓多闻薰习之功不可思议。今天就讲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