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时候刚刚受戒不久,我住在大溪香云寺,在大溪关帝庙讲经,我有一个同参明演法师,他很久就往生了。那时候他在大溪住在一个塔里面,很用功,《中华大藏经》第一集那时候刚刚出来,他请了一部,从头到尾细细读过一遍。到香云寺来找我,对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赞叹得五体投地,没话说。不错,是很好,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只有一点,佛没有讲清楚,很遗憾」。哪一点?「无明怎么会有的?什么时候有的?佛没说清楚」。《大藏经》从头到尾都看完,他说这个道理佛没说清楚。实在给诸位说,这个道理佛在部部经里面都说清楚了,只是自己粗心大意没看得出来而已,你要看出来一定就有悟处。为什么看不出来?这也是平素我教诸位诵经的原则,你用分别心、执着心就看不出来,当面错过。我教大家读经,经没讲的,为什么?叫你不要分别、不要执着,恭恭敬敬的从头念到尾,字字分明,心里面一念不生。你用这个方法去读经,这个道理才能看破、才能看得出来。佛慈悲至极,不但一乘了义经典里面把这个道理点出来给我们,就是《阿含经》都不例外,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法华玄义》也谈到,佛说法平等平等,不开悟的人、业障深重的人,佛也是这么说,可见得佛法是平等一味。所谓三乘、二乘、五乘,是众生的根性上分的,绝不是在佛说法上分的。到你圆悟之后你才晓得,「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有不说清楚的?哪有会漏掉一法的?没有,一法都没有漏失。
《楞严》里面,我跟诸位透一个消息,在经后面佛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是经文。无明从哪里来的?知见立知。知见是什么?是见性,我们就这段经文来讲是见性。见性,见一切物见得清清楚楚,见性见是知见。立知是什么?某人张三、某人李四,这是讲台、那是蜡烛,这叫立知。这就是无明的来源,这就是无明的生起处。可见得你在一切法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只有知见,没有立知,你是无上菩提净圆真心。你在一切法里头生心,这就叫起无明。不起这些念头能办事吗?能办事。怎么能办事?随众生起。你问我:这什么?这是扇子。不是我心里执着有扇子,也不是我分别有扇子,你们大家叫它扇子。这就是《楞严》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自己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你们说什么,我就跟你们说什么,一样办事。这个办事,就是前五识的成所作智。
这是我把转识成智、明心见性的方法,给诸位用最浅显的语句跟诸位道破。只要诸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这样用心,不怕不见性,不怕不证得一心,这样才断烦恼。众生心分别,我心清净;众生有烦恼,我无烦恼。我无烦恼,看众生也无烦恼。自心清净,众生心也清净。众生烦恼传染不到我,众生就清净;传染到自己,自己不清净,外境也不清净。自己心清净,外境就是清净的。所以才说,自己成佛了,外境都是佛,绝无众生。再给诸位说,这个大道理明白通达,用起功非常得力,要求「无上菩提净圆真心」,不但不难,一生可以证得,而且还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证得。难在哪里?难在你这个道理不通,你不相信,你不肯照做,难在这里。道理通达肯照做,《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七天都可以办得到的事情。那个七天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菩萨,初住以上的,第一是如来。远远的超过阿罗汉跟辟支佛,超过权教菩萨,七天能办到。《楞严经》里面说得更妙,「歇即菩提」,一个字「歇」,歇是什么?分别心、执着心歇了,歇了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净圆真心,一个字的法门。讲到用功夫,一个字,哪有那么多囉嗦事情?歇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放不下就在妄为之中,妄为里头再妄为,这就麻烦了,那再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我们今天时间已经超过一点了,我们讲的是晚了几分钟,也正好将时间补出来。这后头两句,我们留在下一次再跟诸位细讲。实在讲这两句,「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就是一部《百法明门论》,就是讲这个东西,怎么样从真起妄。但是诸位要晓得,妄即是真,真妄不二,这才是真实法。我们现在最困难的,妄不是真、真不是妄,苦就苦在这个地方,所以不能入境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