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心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跟几千年的华人不同的地方。我们现在的思考,就是我要这么做,我又不影响人,想自己。我们几千年受的传统文化,是我这个行为有没有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都有大局的观念。为什么?因为以前是大家庭,他一不好了,「德有伤,贻亲羞」,我让我整个家族都蒙羞了。他有这样的态度,很自然的,他也会用这样的心去对社会、对国家,我不能用我的行为污辱我的国家。但是现在的小家庭,现在功利主义强,都只想到,我要这样做,要你管,你管不了。以前的人,小朋友做错事,路人看到了,不认识的长辈看到了,教训他。为什么?这些都是我们社会的下一代。当小孩的父母看到了,赶紧感谢这个路人。现在你管管看,待会他爸爸妈妈跟你吵架,你麻烦了。所以这个社会会乱,乱在人不明事理,这个心偏掉了,心看得太狭隘了,只顾自己,而都没有想到自己到底给家庭、给社会带来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接着提到:
【然居常处顺。】
就是这个女子,她的人生是比较顺利的,比较没有风波的。『居常』,都很平顺的。
【十女九贞。】
就是女子都能做到忠贞。
【惟当困苦颠连之际。】
假如遇到的是战乱、乱世,她困苦颠连,非常的困难,情势非常紧急,这些境界现前:
【金久炼而愈精。】
就是遇到这些很难的境界的时候,反而这些女子愈突显她的德行,所以『金久炼而愈精』。
【滓泥污秽之中,莲含香而自洁。】
这一段我们就想到,莲花含香是出淤泥而不染,它长在淤泥当中却开出清净的莲花。这个也是比喻女子遇到乱世的时候,却能以德行来立身处世,然后精神长存在这个天地之间。我们德育故事里面很多女子都是遇到这些境界,都能守贞,都能守节。
【则守节死节者。亦什九也。】
这个就是十还是有九,还是能做得到。古人都有女子的教化,纵使面对这么难的境界,这个『守节』、『死节』,就是面对这些境界,必须杀身成仁、舍身取义,面对必须以死来全自己的贞洁的时候,也能做得到。
【然皆为妇德。】
刚刚讲的这个守节跟死节,它是指两种状况,有的是守一生不变,有的是面对这个情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是死节。而守节跟死节,都是表现妇女的德行,『然皆为妇德』。
【能死者未必不能守。能守者未必不能死。或死或守。亦各全其信耳。】
都是这分守信、守节,都能做得到。我们念到这里,我们来个推论,能死者决定能守,能守者决定能死。为什么?坚定的意志,只是她遇到的境界不同而已。那大家觉得守比较难还是死比较难?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们不要掉入我的问句,你们可以回答,都难。但是这个守不简单,那守是多少?有的几十年。死,当下那个意志非常坚定,死了,她升天去了,她过好日子去了。这样的德行连天神都尊敬,鬼神都尊敬。所以接着讲:
【碎玉一朝。】
这舍身取义。
【与茹荼百岁。】
我们念过含辛茹苦,父母养育我们含辛茹苦。这个『茹』就是受尽吃尽苦难,这个『荼』本来的意思是苦菜,一种会苦的菜。『茹荼百岁』,这个「百岁」就是比喻她一生为了守这个信义,吃了一辈子的苦。
【无所轩轾。】
『无所轩轾』就是不分高下,不分轩轾,都值得人佩服,守节跟死节都值得佩服。
【苟非势迫无奈。】
『苟非』就是假如不是因为形势太逼迫,没有办法了。
【固无庸强践旧迹尔。】
假如不是到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不必一定要照着古人那种自杀、那个行迹去走。就是没到万不得已,也不一定是要这样做。这是《信篇.绪余》,跟大家交流。
我们再翻到《古文读本》十九页,《论语》里面论忠孝的句子。《论语》里面我们节了几个句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个『文』就是经典。从尧舜禹汤这些圣王承传下来这些教诲,经典。为什么要教这个?让他明理。所以这是属于学习当中解行相应的解这个部分,叫发其蒙。蒙以养正,把这些经典、天地这些道里教育他,让他明理,当然这个包含相信、理解在其中。『行』,「行」就是去做,就是积他的德,积德行善。他懂这些道理了,他接着要把这些道理完全落实,这个行包含所有的善行在其中。而在解行相应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动力在哪?就是『忠信』。所以人成就道德学问,他的动力在「忠信」;他的准绳、标准在礼义。他时时以礼义要求自己,但他的心中都是尽忠、诚信为他的动力。所以这个忠很重要的是立住他的节操。当然,在学校忠于师长,在单位工作,忠于他的单位跟领导,这都是立其节。
信,信是诚实不欺。而且尤其离开家之后,出外靠朋友,朋友之间,「与国人交,止于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且这个信是什么?全其终。人一生坚持守信,他就善终,盖棺论定,这个人真有德行。孔子曾经讲到,「君子义以为质」,以道义为做人的本质、标准,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我们刚刚说的礼义是标准。「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这分诚信的态度,对家、对国、对民族,他这分信念都会坚持,最后就立德立功,然后留名青史,立言。或者是自己成就德行写下来的文章,也能够利益后代。所以这个诚、忠都跟信有关系。一言一行符合礼,而且非常的谦恭、谦退。这个孙就是谦退。他在社会当中,出社会了,都能守住礼让、忍让、谦让的态度。接着我们看:
【曾子曰。】
『曾子』是宗圣,传孔子之道,我们看他提的都离不开忠信。「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他们都学得这么好,很不简单。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说到,这个『三省吾身』,第一个以下面的三件事来反省自己,第二是这个「三」可以是再三反省,都讲得通。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人做事情,有没有尽心尽力,尽到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你看忠信,做人的动力。
【传不习乎。】
这个『传不习乎』是有没有忠于师父?师父教给他了,他有没有好好的去学习、去落实,叫「传不习乎」。另外,假如他自己教书,那他会提醒的是,我教的东西,我有没有熟练、有没有落实,这是他自己要自我的要求。假如教了,自己都没有做到,那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了都做不到,那就变成骗人。所以这个传不习乎,除了对师长教的东西要好好的,因为这个习,它不只是温习,这个习字很重要的,它是去做、去练习、去落实。所以当学生的有没有好好的学了之后落实,或者自己在教学了,我们自己有没有认真的来教学,然后教的时候时时观照自己,讲了,自己有没有做。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又有一句话讲,「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好,大家回去想,我们下次再说,我们下次来讨论一下。大家学习过程可能会发现一个情况,这两句话好像矛盾,大家有没有遇过这个情况?比方「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是不是?又有另外一句「作不请之友」,这两句有没有矛盾?两个问题就好,再问第三个怕大家负担太大,我们回去想一想。
下一句,你看这一句忠信是真正的学问,而且这个忠信也贯五伦的精神。而「传不习乎」是很重要的,人要深入学习才有真智慧、真德行去尽他的本分,去爱他人。下一句讲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