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第25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五集) 2005/8/6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0025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讲到知恩报恩,让孩子了解落实《弟子规》、落实圣贤教诲就是真正在报父母的恩。我们刚刚也提到可以跟生活结合,在这个生活结合当中还可以「相观而善」。这个方法没有一定,太多太多了,也随着您不断去实践、体会,会有更多的方法。比方「冬则温,夏则凊」,它是运用,这一讲都是方法,故事引导,我们可以用古今中外的故事。像「冬则温,夏则凊」,在汉朝的历史当中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他的年纪才九岁,因为母亲比较早过世,父亲身体又不好,他常常照顾他的父亲。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凉、比较冻,他就先自己伸到被窝里面把棉被弄暖,再请父亲去睡;「夏则凊」,夏天天气比较热,他先把床搧凉爽了,再请父亲去睡。

 

 

九岁的孩子时时都能看到父母的需要,父母渴了没有、父母饿了没有、父母有没有在担心什么,他都能用心去感受,进而去尽一分孝心。我们会引导孩子,诸位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观察到父母生活当中有哪些我们帮得上忙,有哪些我们做了以后会让父母减少辛劳、会让父母很欢心的事情,都应该去做。你看父母一天工作这么多个小时,回来还要煮饭,这时候我们要懂得主动去帮忙洗碗、帮忙排碗筷,分担父母的辛劳。

 

从一个冬温夏凊延伸到关怀父母一切的生活,你就可以跟生活结合,又可以引故事,又可以相观而善,为什么?因为孩子跟孩子之间是很容易学习,孩子教孩子速度快。我们每个礼拜办一场小孩的课,常常会先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这个礼拜你做了哪些孝行?孩子上来就讲「我帮妈妈洗脚」、「我帮妈妈盛饭」,这些生活的力行。其他孩子听在耳里会觉得别人都有做,我也应该来做,他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

 

有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听完课以后,回去一进门,兴高采烈就往厕所里跑,可能母子连心,他妈妈因为也有去上课,所以已经了解到他要干什么;他要到浴室里拿个盆子,马上要装水给他妈妈洗脚、泡脚。他母亲跑到孩子的前面去把这个东西收起来,不让他拿,这样做对不对?不对!我跟这位母亲说妳这么做错了,妳没有成全他的孝心。现在孩子不学孝,学到都是利害的心。结果这位母亲就说了,他待会端水给我端翻了怎么办?我说端翻了更好。他妈妈就很纳闷,为什么翻了更好?我说翻了你不就顺便教他:一、如何端水不翻,二、端水翻了以后如何拖地,把它弄干净。不然妳啥时候教他做事?妳这些都不让他学,不让他做。

 

有一个妈妈她的孩子已经失控了,教不了,她在那里跟这个专家哭诉,哭诉完以后专家就问这个母亲,他说:妳儿子小时候洗碗全身都弄湿了,妳从此以后就不让他洗了。这个妈妈点点头。专家又说:妳的儿子第一次在那里绑鞋带,绑得不好,妳从此以后都买不用绑鞋带的,直接黏起来的鞋子给他穿。那个母亲说:是。接着专家又说:妳的儿子整理他的房间,被子都叠不好,乱七八糟,从此以后妳就帮他叠了。那个妈妈说:是。接着又说道:妳的孩子第一份工作是妳费了千辛万苦帮他去找的,对不对?这个妈妈站起来说:你怎么知道?她很惊讶!因为从她孩子这么不负责任、这么懒惰的结果,可以推出这些原因所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有非常多的陷阱是母亲亲手挖的、是父亲亲手造的,让孩子「咚」掉下去;他该学的都没学到,你能帮他做到什么时候!

 

有一个小孩写了一篇文章,说我有一个懒爸爸,小时候我跌倒了,对着爸爸说「爸爸,我跌倒了」,我爸爸说「自己爬起来」。当我在做一些事情做不好,我找爸爸来帮忙,爸爸都说「你自己做」。鞋带不会绑,爸爸都说「你自己绑」。当家里面的用具坏掉了,我爸爸把一些工具拿过来,然后对我说「你自己修」。我爸爸真懒,什么事都要我自己做。连我要去读大学,都叫我自己坐车去,连我要找工作,都叫我自己找。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一件事,爸爸不会做的事我都学会了。懒爸爸,我终于知道你的用心了。你做得愈少,孩子的历练就愈多。爱之足以害之,要用智慧爱护小孩。这是相观而善,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习,在班级里面很好推展,用这几个方法。

 

生活结合基本上是讲不完,因为每一句都是生活。《弟子规》哪一句不是生活?我们看「弟」,「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你看「言语忍」,孩子的一天当中多少言语的互动都会发生,生活不离机会,而每一个机会都可以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其实这个东西都是一体的,机会教育要抓到。有一班小朋友,刚好那天中午吃完饭要吃西瓜,西瓜有没有可能切得一样大?不可能。结果班上的同学有好几个人就吃得特别快,狼吞虎咽,吃完以后,饭都还没嚼完,箭步如飞冲到西瓜的前面,挑了那个最大的西瓜,然后非常得意的咬起他的西瓜,好像在跟所有的同学炫耀我吃的最大。

 

机会点出来了,要不要教?要!不然你的学生会觉得这是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不去抢没得吃。真正教育是无时不在,穿衣、吃饭哪一个不是教育的题材?是老师有没有真正在道中,一个老师在道中,那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老师不动声色,先让他们自由发展,因为有自由发展,每一个人都会有新的感受,内心的感觉。当天下午这位老师一进来就说道「诸位同学,今天中午吃西瓜」,但是在讲的时候不要指出他的名字,指出他的名字,假如他怨恨心比较重,你就跟他结怨;你不指出名字,他会觉得你给他面子。其实有没有指出来影响不大,但是指出来很可能让他怨恨你,就不好,因为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孩子没有受到我们宝贵的教诲。

 

这边穿插一个事例,有一个学生一开始写考卷,底下拿出英文课本来偷看,老师看到了,怎么办?你要怎么做?这个老师走到这个同学的面前,把他的考卷抽了起来,拿了一张新的考卷放在这个同学的桌上,所有的同学统统目光集中过来看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接着老师不疾不徐的说「诸位同学,你的考卷有看不清楚的,都可以过来换一张」。这一堂课结束,考完试了,老师坐在办公室处理他的工作,那位同学走到办公室来,一进门眼泪就掉下来了,跟老师忏悔。你看,一个机会点转得好,那会有相当大的不同。所以老师开智慧刻不容缓,因为我们早开一天,学生就受益一生。

 

这个老师就说道:诸位小朋友,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情景,有人跑过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我们想一想,他要抢这个西瓜以前他吃饭的样子是怎么样?狼吞虎咽,这样吃饭一定把他的胃搞坏了。现在好多小朋友念初中就胃发炎、胃溃疡、胃穿孔、胃出血(讲夸张一点不要紧),躺在医院,痛苦得半死,打好几针,那都是狼吞虎咽的下场。再来,不只把他的身体搞坏了,当他非常贪心的跑过去把那个最大的西瓜抢过来,所有的同学都看到,诸位朋友,你看到他这么做,你有什么想法?你要不要跟他做朋友?要不要?你跟他做朋友,好的东西他都先抢走,谁要跟他做朋友!他到最后一定众叛亲离,没一个好朋友。这是他第二个问题。

 

接着他把西瓜吃下去,沾沾自喜,他不知道他的人际关系已经一点一滴在恶化,因为他抢到了大的西瓜,他心里想「下一次我还要抢到最大的」,他很贪心。结果明天又吃西瓜,他往前一冲,有一个同学把那个最大的抢走了,他没有拿到最大的,他不只不会快乐,还会怎样?还会气得半死,「气死我了,今天没抢到最大的」,他哪来的快乐?贪心是不可能有快乐。而这么小就这么贪心,长大了,他要的东西拿不到他会怎么做?他会受不了,他会去欺负别人,他会去抢、他会去偷,这都根源于小时候的贪心一直发展。小时候不贪心的人怎么会去犯法?怎么会去偷、会去抢?你这么样一给他分析下来,他的态度就不一样。

 

当然,有反的就要有正的例子。我们就蒐集《德育故事》,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张士选,他是一个读书人,从小父母双亡,他的叔叔把他带大,当他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叔叔跟他说:姪子,爷爷留下来的遗产,现在叔叔要把它分成两份,一份给你,一份给叔叔。张士选才十七岁,他对着他叔叔讲:叔叔,不可以这样,你有七个孩子,应该把财产分成八份才公平。「财物轻,怨何生」,本来应该是分成两份,一份是他爸爸的,一份是叔叔的;但是他觉得这样不公平,大家都是一家人,应该平分,在他的坚持之下分成了八份。诸位小朋友,假如是你,你会这么做吗?而且他为什么能长大成人?谁的功劳?叔叔。对!都要念念放心上,不能贪心。

 

张士选这么年轻上京赶考,还没考试以前有一个修道人看到他,很惊讶对他讲:年轻人,你年纪轻轻,但是相貌看起来就积累了很多的阴德、福报,你这次考试一定会高中。果不其然,张士选那次考试就考上了,往后就当官,为国效力。舍了不是没有了,舍掉了成全了人和,每个人都喜欢跟你在一起,喜欢帮助你;舍掉了,你的贪心放下,你的学问提起来,你真实的德行成就了,你舍掉了后福无穷!要谦让、要礼让,才会有福分。这么正反比较,学生很好教的,下次吃西瓜发现了一个现象,大的没人拿,小的大家拼命抢,这就是机会教育。

 

不只在「弟」方面有机会教育,在「谨」也有机会教育。而这个机会教育还可以透过亲师合作,刚刚我们举的例子,你当父母的要成全孩子的孝心,然后了解老师教的东西,在家庭里面落实,这效果就会非常的好。我们看「谨」当中有「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你就跟学生讲,老师要去做家庭访问,看你们的房间有没有整理好。家长知道老师有这些要求,他跟老师写联络簿、打个电话「我儿子十多年来从来没折过被子,今天折了」,老师就在教室里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讲话要加重音),善莫大焉!」今天有一个小朋友,(你也不要说是谁,不然他会骄傲),早上起来就把自己的被子折得整整齐齐,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样的小朋友以后一定是总经理、董事长的人才。连个房间都管理不好,还要去管理一个公司,笑死人了,没那种事!真正的总经理都是从房间开始整理。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故事,我有一个长辈叫卢叔叔…。不要再讲,讲下去太长了。你看,这样一引导,他知道这些行为、德行攸关我人生的成败,他的眼光会放得很远。

 

我的学生常常会跟我说:老师,你为什么有那么多朋友?我常常都「我有一个朋友」、「我又有一个朋友」,他们觉得很纳闷。但是学生只要听说「老师的朋友,老师的父母,老师的生活」,耳朵都竖起来听,因为很亲切,这就是抓住机会教育,然后亲师合作,又在生活落实,你看这每一条都是息息相关。另外有一个小孩,他要生日了,就开始跟他妈妈在那里谈条件,要买蛋糕,要去干什么。他妈妈不动声色,也没给他答应;打了一通电话给他的幼儿园老师,报告这个情况。

 

这个老师隔天到学校就说:诸位小朋友,老师刚刚来上班,在公车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才五、六岁,吵吵闹闹,在那里吵「妈,我的生日快到了,妳明天要给我买什么,妳要给我做什么」,诸位小朋友,他这样的行为对不对?所有的学生都听过知恩报恩,「不对」,「生日是什么日子?」「是母亲受难日」「诸位小朋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帮妈妈做家事」,很多的小朋友都帮你回答,你都不用讲。相观而善,同侪互相学习。

 

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就说「老师,他明天生日」,结果这个老师就走过去说「真的!你明天生日,那你明天应该怎么做?」你看亲师合作很好配合,但是消息不可以走漏。人生如戏,每一场戏不是为自己演,是为了成就生命当中每一个有缘之人,那你演起戏来可以「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这个小朋友最后对他妈妈讲「妈妈,我送妳一个礼物,就是我要把做人学好」,你看,差别很大!有教跟没教那个发展是天壤之别。这个孩子就是带着他弟弟在坐捷运的时候让座,这个孩子往后的故事还可以继续编写下去,他从小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在「谨」。

 

还有「信」,以至于汎爱众、亲仁、余力学文都有很多机会点可以抓。像「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说谎也算常见的情况,我们要引导他不可说谎;再来,要引导他「过能改,归于无;倘揜饰,增一辜」。教育孩子不用太心急,要以缓制急,以宽制褊,以静制动,以沉制浮;这不止对小孩,对一切人都要这样。人就是太急躁,很多事情还没有成熟就曝光,就强求,到最后就惹来恼羞成怒的多,因为强摘的瓜不甜,还没熟你硬把它拉下来就不甜。「以静制动,以缓制急,以宽制褊,以沉制浮」,要沉得住气。你看那个布袋戏,两个高手对招的时候,谁先出招就输了,以沉制浮,以静制动。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3日12:47: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429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