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12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再来,劝谏别人的时候,「责人时,要含蓄」。因为现在的人情绪化比较严重,容易强势,一讲起话来就「势服人」比较容易。尤其我们女性同胞要特别谨慎。可能是近代这几十年有一个风气,叫女人要跟男人争半边天。男人要当天,女人也要当天,请问谁当地?真的很微妙。我们老祖宗的学问叫天人合一,人心跟天地万物是相应的,所以依男女的特质比喻了。乾坤,男为天,女为地。结果现在,这个坤不当地了,要当天了,那地就翻上去当天了,那就天翻地覆了,是不是?大家冷静去想,这个都是表法的,人干嘛在那里意气之争?你说男人像天比喻得很好,为什么?他要有担当,任何事情发生了他都能扛起来,他才像男人,是不是?你说天都塌下来了,天塌下来,不就是没有办法依靠,男人就不像男人,是吧?

 

女人为什么叫地?我们就想想母亲付出就知道了。你说公公婆婆也好,先生也好,孩子也好,闹情绪的时候,谁把它收起来?谁把它安抚、谁把它化掉,不造成家里面那种紧张、情绪的气氛,谁?不就是女人那种温柔,母亲。你看地就是表这个。所有的万物,你说动物,给地什么?都给它糟蹋,是吧?都给它大便,撒在它身上。人家把大便变成营养,是不是?再把它滋养万物,这才是地的厉害。女子,先生跟人家冲突的一些情绪的话,到她身上来,再把它化成太和之气,变成提醒先生的智慧。

 

以前的女人真有这个本事。大家看看唐太宗的太太长孙皇后,你看那唐太宗,「气死我了,我非把他给杀了!」有一次被魏徵气到不行了,拿起剑来,「气死我了!」那是忠臣,杀不得。唐太宗极愤怒过来,长孙皇后怎么应对?赶紧去穿最尊贵的服饰,就是国家最正式的典礼穿的服装,穿好,恭恭敬敬出来。唐太宗,「妳干什么?」马上跪下来,「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我们的朝中能出这样的正直的大臣,一定是有圣君出现,才能有这样的大臣出来。」唐太宗一听,挺舒服的。你说马上不就那个情绪就被她转过去了?没有那种柔软能转得了吗?所以这个天跟地都是顺着男女不同的良好的特质来表法的,来让我们去发挥的。

 

所以现在假如没有地了,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下一代没有立锥之地。第一个,母亲不在家,孩子想不想回家?人都不想回家了,他有立锥之地吗?他的健康、他的心灵、他的人格都很难有立锥之地。你说在外面能吃出健康,打死我我都不相信,是不是?外面的心能像母亲这种爱,不大可能。除非你去找到那个有机店,很有爱心的人做的,那另当别论。所以,我们看一看,没有母亲的呵护,人,他的心灵不可能健康,不可能。而且客观的来讲,一个人一定是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为什么?怀胎十月是母亲。然后生出来以后,那种很自然对母亲的依恋,哺乳,那个都是最亲密的。所以一定一言一行都受母亲的影响。所以母亲都不愿意当地了,孩子的心地怎么长养这些善良?所以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孔子讲,「妻也者,亲之主也」,一个家庭、亲人当中最主要的角色,叫家庭「主妇」。这个「主」是女子的,没有家庭「主夫」,没这个话,这个都是依据孔子讲的。我怎么讲到这来了?怎么可以从这一句话跳到讲女人这么重要?你们也回不来了,我也是很感动,因为你们很专注。

 

所以「责人」的时候,「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这一些言语的方式、方法都是从柔软心出来的,体恤别人能不能接受得了,不要让人太难堪出来的。所以有八个字对我们处世很重要,叫「调剂人情」,能顾及到他的感受,不要让他难堪,他在心理上能接受你,这叫调剂人情。能接受你了,你要让他明白一些道理才有可能。这个都是老祖宗讲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往往是要对方接受道理,可是没有顾及人情。这些理,他只要情绪上来了,你讲得再有道理,他很难听进去。所以要先调剂人情,然后「发明事理」。我们从这个心境当中再来看,你要提醒别人错误的时候要含蓄。讲著讲著,看他的表情还受得了,继续讲;看他的表情已经不行了,就先缓一下。不要讲到口吐白沫,就太尽了。其实跟刚刚讲的,「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受不受得了要考虑一下。

 

要委婉,忌太直,那个话,啪一下,「你就是这样」,像一把刀一样就戳在那个人心里面了,他就不容易接受,委婉一点。而那个委婉当中,让他感觉什么?你是为他好,而不是只是在批评他。要疑似,忌太真,疑似就是不要把话讲得太绝对,「可能会怎么样」。「你就是这样,你没救了」,这都太真了,「你一定会怎么样的!」假如这么讲了,哪怕他真的那个样子,他也不会回过头来跟你说,「你讲对了」,是不是?你说,「我铁口直断,你一定会怎么样」,到时候他真的如你所预料,他也从此不会再见你了。但是你假如说,「可能会这样,你还是要谨慎一点」,到时候他真的发生的时候,他反而会觉得,我当初没听你劝,下次要多听听你说的,下次他更重视你的话。可是我们假如讲得太真了,非常斩钉截铁,一点颜面都不留给他,那他以后就不敢来见你了。这个是我们讲到的方法。

 

还有,这个讲话,辞,表达清楚就好了,不要讲得修饰太复杂,然后拐弯抹角,最后人家说,「你到底要说什么,你赶快说吧」,「辞达而已矣」,讲清楚就好了。当然这些都是原理原则。假如你今天很委婉、很含蓄,然后对方说,「你就直接讲吧,我听不懂」,那你就别绕了,就讲。但是,边讲边看,他说你就直接吧,你就真相信他能接受直接?你得看,一句两句下去了,他反而,「这样才对,痛快」,那可以继续。你直接讲,结果讲两句……你就赶紧收兵了。凡事还是要灵活一点,随时调整。所以法无定法,都要随因缘,更重要的,自己这一颗柔软的心,为对方好的心,保持住了,应该都不会错误偏差到哪里去的了。不要今天抄了那么多句子,头晕眼花了,都要从心境上去体会、去学,就不是那么复杂了。

 

我们接着看,讲话的方式讲完了,接着看时机。这个时机当中,孔子在《论语》当中提了很多。「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个在「雍也篇」,「雍也第六」。这个人的程度在中等以上,你可以讲再高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他的程度是以下的,你跟他讲上,这时机就不是很妥当了,他很难理解。甚至于说实在的,很多时候,他所经历的事情、体悟的事情还不到,有些他也听不懂。所以有俗话讲了,「养儿方知父母恩」,他有一些经历以后再跟他提,他反而是比较能接受。他都体会不到了,你一直讲一直讲,他就觉得很囉嗦。再来,《论语》讲到的,君子「信而后谏」,建立了信任以后再劝,还没有相信的时候就劝,对方觉得你跟他交情还不够,还批评他,他会以为你看他不顺眼,在毁谤他。这个也是很重要,所谓「交浅不言深」。

 

再来,讲话的时机也要察言观色,「时然后言」,时机对了再讲。我们不能一开口都让当下的那个气氛很尴尬,这个就不是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讲话时机点很对,讲的内容很得体,人家听了舒服,人不厌其言。「悦复谏」,这个「悦」字也是时机点。再来,在这个劝的时机,还有一点,就是假如我们劝没有用,可以请他能听进去的人去劝。有时候劝人,你不能执著一定要自己去劝。你观察了,他特别佩服哪个人,让他去劝,反而比我们更好,这时候也不要执著。

 

那现在我们修行,就怕什么?「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好的,可是好的道理不可太过。怎么说?就心偏掉了。团体里面、家庭里面有人错了都不讲,不讲的时候,当事人不知道他错,他会一错再错。甚至于久了以后,他觉得是非都分不清楚了。所以这个「不见世间过」是绝不把别人错误的行为放在心上,甚至于去指责、批评,没有这个心。但是看到别人有错了,就是「善相劝」,就是怎么「谏使更」,这就对了。不然团体里面老实话都没人讲,事情办坏了也不检讨了,「不见世间过」,那这个团体里就没正气了,就没有去改进。一个团体没有正气,又不常常针对事情检讨问题,再提升,那不是愈学愈退步吗?那这个时候怎么对得起大众的信任?所以「不见世间过」是绝对不要再增加是非对立,但是要规劝。

 

所以有时候,比方同仁、朋友来跟你讲,那个人的情况怎么样,他的动机是要一起来协助那个人。但你要协助一个人,要清楚他的问题,你才好帮他,是吧?所以这个时候,在讨论的时候,是不是见世间过?是不是在搞是非人我?不是,那要了解情况你才好帮忙。但是绝对不去扬当事人的不好,只要去扬了,绝对是错的。探讨好了,我们怎么样协助他,「你去劝劝他,他比较不听我的,比较听你的」,那都是为对方好的心,这个就不是「见世间过」了。

 

我们很冷静来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现在都是成年,成人,成人要看自己问题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家庭、团体假如还没有形成「善相劝」,能够直心的去劝告对方哪里不足,那真的,到最后会大家都不知道是非是什么、对错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所以不能学得到最后都偏了,变执著了,就不好了。不能修到最后就是要修个样子给人看,「我都不见世间过,我从不批评别人」,修成这样,都叫看起来是个好人,事实上很爱面子。为什么?要别人觉得他是好人不是爱面子吗?真修行人是做对的事情,人家批评误会了,他都「人不知而不愠」,才对了。

 

而且有时候,现在帮一个人,可能他还误解你,他还看你不顺眼,可能他要三年以后才感谢你。劝不劝?你们有点犹豫。真是这样。不要说别的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护、劝导,他多久才明白?有时候要十五年。多少年以后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为我好。所以这个年代要当好人不容易,要真的是用心良苦,人家不理解,还指责你,还骂你,你还能一如既往的对他,就对了。这样才是受持《论语》「人不知而不愠」。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9月13日09:42: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537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