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96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底下引「传曰」,这个传是孔子所注的《易经.繫辞传》。孔子对《易经》注了十传,这是一个传。「几者,动之微,知几其神」。这裡实际上是两段,第一段是「几者,动之微」这一章,蕅益大师让我们结合《繫辞传》裡面讲的一起参看。《易经.繫辞传》裡面讲,「几者,动之微」,这个几是微动,很细微的一动,这叫几。往往吉凶祸福最初的那个预兆都是很微细的。这个动,实际上最初的动,是心动。善念一起的时候,还没有发出来,还没有表现在言行上,这叫几,这个念头就招感福报,善的果报是福。如果这一个念头是恶,招感的是祸患。《太上感应篇》上讲得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的吉凶祸福,最初就是起于一念。刚刚动念头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发觉,这个念头是恶念,让它还相续,让它扩大,让它发动,造业了,那大祸就会跟随而来。所以孔子这裡提醒鲁定公,一言几近于兴邦,也几近于丧邦。这一言,实际上就是讲几微。一言如是,一念也如是。假如这个国君想着,我自己很伟大,我所做的决定全是正确的,你们都得听我的,虽然他没说出来,只有这麽个念头,这个念头也注定他会失败。所以,祸福也是起于几微。

 

《繫辞传》这一段话都很好,我们把它提出来,跟大家来学习。「几者,动之微」,下面说,「吉之先见者也」,吉凶的吉,福报,先见就是徵兆,福报它有徵兆,徵兆是几微。「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无形,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也」。这个几就是动,动包括动作,包括话语,也包括心动,身口意的这一动。初动之时,还没有很大的一个形象表现出来。这是什麽?「去无入有」,这就是讲,去就是离开,离开无,入了有。道家讲,有生于无。这吉凶祸福是有,果报是有,有生于无。无是什麽?原来念头没动,心没动的时候是无。这一动就开始有了,这一有,就是离开无,入有了。这个几,就是讲有无之间,极其微细的动开始的时候,这叫动之微。

 

在《菩萨处胎经》裡面,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有这麽个对话。佛问一念有「几念几相识也」,我们的念头动了,我们觉察到这念头动,实际上是很粗的念头,这个念头裡面有很多细念,细念就是振动,有几个细微的振动?有几个相?一振动就会有相出来,这就是去无入有,有生于无。这个有就是形相发生,有形相,有几个相出生,这是物质世界。还有几识,识是精神世界。这就问得很深,他知道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都是由振动产生的,这跟现在量子力学理论裡面讲的就一样。你看量子科学家他们都说这世上根本没有物质,物质怎麽产生的?物质是从最微细的量子产生的,量子就是振动。什麽振动?意识的振动,那就是念。有念就发生振动,一有振动就产生电子、夸克这些基本粒子,然后组合成原子、分子,然后就组成这些我们所见到的物质,乃至整个宇宙万物。这是振动,最初是振动,这叫几,动之微。所以最初是无形,没有任何的念头,你一动就产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弥勒菩萨说,「举手弹指之顷」,这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速度太快了,你看一弹指,弹得快的,一秒钟弹四、五下。一弹指之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这念头是振动,就是这裡讲的几微。念念都成形,这一振动就产生物质世界,这就是量子力学裡面讲的,物质世界是这麽产生的。有物质世界,必定有精神世界,有见闻觉知,有受想行识,这是精神世界,这叫形皆有识。几微它就从无到有,就产生了。

 

这因为最初的振动太微细,一般人没有感受,所以找不到它,叫「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也」,不可以用名字去寻找它,不可以在形上去看到它。这是弥勒菩萨刚才讲到那段话之后,接着就说「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个念是指那个振动,振动太微细,不可以执持,就是这裡《繫辞传》上讲的「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也」。道家《道德经》裡面也是这样讲,「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就是讲这样的境界。「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这是《繫辞传》上面说的,「故能朗然玄昭,鑑于未形也」。这个「唯神也不疾而速」,这种神实际上就是讲我们的念头,念头太快。不疾是什麽?它好像没有什麽动作,可是它已经快速的产生了。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三百二十万亿个念头。「感而遂通」,有念就是感,通就是应。应是什麽?境界现前。你有什麽样的念头,就有什麽样的境界,这叫感而遂通。所以你起一个善念,哪怕那个念头极微细,那个境界都是善,这叫因果。因果讲到微细处,是这个一念因果。如果念头恶,自私自利起来,立刻你的境界也变恶,都是感而遂通。

 

「故能朗然玄昭,鑑于未形也」。这是什麽?真正有功夫的人,圣人,朗然,他是观照得非常清楚,对自己起什麽念头,非常清楚,善念就保持,恶念立刻放下,这叫鑑。鑑,就像照镜子一样,那个镜子把自己的面貌,有些什麽样的问题能够照出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这个镜子是你的自性宝镜。自性本来空寂,无形无相,但是它有见闻觉知,它很清楚,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只要中间一起念头,立刻观照得很清楚。圣人的能耐在于,念头一起,立刻放下。「鑑于未行」,未行就是他这个念头还没形成果报,「才动即觉,觉之即无」,就没有了,他就不会有恶果。恶果是因为什麽?恶念相续而产生了现象,就是恶果。所以圣人用功都是在这细微处。你看孔子,前面一章我们看到,一个字都不能够苟同,都不能苟且,小小戒都那麽注意。不要以为这小小戒可以不守,那叫几微。你一个念头,如果不马上收拾乾淨,让它相续不断,它也形成果报,更何况说犯了那个小小戒?

 

因此《繫辞传》下面又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合抱的树木很大,一个人抱不过来,要几个人一起合抱。这麽大的树,最初也是起于毫末,一个小种子,那就是几微。「吉凶之彰,始于微兆」,吉凶祸福看得很清楚,这叫彰,彰显出来。彰显出来这个是果报,最初就是微兆,微细的兆头。「故为吉之先见也」,这是《易经》裡面劝我们趋吉避凶。我们都希望得到吉祥,吉祥不是你去用《易经》算卦就能算出来,那是什麽?帮助你看,帮助你反省,帮助你检点改过。从哪反省检点?就从自己几微念头处来反省改过,能够断恶修善,你就是趋吉避凶。所以古人讲的,「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易经》为君子来谋划,给君子来做参考。君子是什麽?断恶修善,趋吉避凶。吉凶是善恶的果报。你要趋吉避凶,必须在因上来断恶、来改过,学《易经》要这麽学法,你才是学到正道上。就拿《易经》来算算卦,那个都是皮毛,《易经》是帮助圣人改过自新的。所以孔子讲,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读《易经》的时候,他都希望老天再多给我五年或者十年,我能够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证明什麽?学《易经》是用来改过的,不是用来给人家算算卦那麽简单。当然算卦是什麽?就从几微处看你的果报。为什麽它灵?诚则灵。当我们去摇卦的时候,要集中心力,我这念头是什麽念头,念头一碰撞,它出了个卦象,就反映你那个念头。其实那个卦象所预卜的吉凶祸福,就是预卜你这个念头所感召的吉凶祸福,你感而遂通。

 

像尧舜禹那个大禹,有一次仪狄给他献酒,这酒很甘美,禹喝了一口,感觉到这酒真甜美,立刻就起了个念头,「我这个念是贪念」,然后他说了一句话,说后世必有因为这个酒而亡国者。你看看,圣人就从这些几微,一点点的预兆,就能够预卜将来,这个酒不是好事,所以他就戒酒。他的话说得没错,你看夏商周三代,禹之后,就变成家天下;禹之前,尧舜禹是禅让,那是大同之治。夏商周就是家天下,世袭了。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夏桀,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西周最后一个皇帝周幽王,全是因为酒和色,贪念,最后亡国,这禹就说对了。你看圣人就是这样从几微处看吉凶。在《左传》上面都记载得很多,古时候的人都懂这个道理,就看一个人的言动,你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能预卜你的吉凶祸福,而且一点不错。为什麽?吉凶都有徵兆。这个徵兆,就是你现在造的什麽业,身口意造什麽业,有智慧的人就看得很清楚,瞒不过他们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46: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5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