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九十七集) 2010/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097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请看「子路第十三」,第十八章: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是叶(音社)公跟孔子的一段对话。上一次在十六章裡头,我们也介绍了叶公,他是叶这个地方的领导者,原来是一个小国,后来归属于楚国,叶公是楚大夫沉诸梁。在这裡他向孔子说,『语孔子曰』就是对孔子讲,『吾党有直躬者』,这个直是正直;躬,根据郑康成的《注解》,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在叶公那个地域,这个吾党,党是当乡党来讲,就是说我们这个乡有一位很正直的人,他的名字叫躬。郑康成的《注解》裡面,把那个躬作弓箭的弓字来讲,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正直在什麽地方?叶公说,『其父攘羊』,这个攘有夺取的意思,羊牠自己跑来了,结果躬的父亲就把这个羊夺走,这是属于偷盗。『而子证之』,就是这个儿子,就去证明他的父亲偷了羊。这是叶公认为这个儿子很正直,连他父亲偷羊他都要去揭发,显示所谓大义灭亲。孔子听到叶公这样的话就说,『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孔子不以为然,他说我们这个乡党裡头正直的人,与你所说的那个正直的人不同。不同在哪?底下就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个隐就是隐瞒,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反而正直就在这父子之间互相隐瞒当中。
这个话怎麽理解?我们看李炳南先生《雪公讲要》裡面讲,如果证明自己的父亲偷了羊,去揭发,揭发别人这个事看起来好像很正直,但是揭发自己的父亲,这已经跟天伦之理相悖,其中这种所谓的正直都是有虚妄、有诈,所以不可取。父子互相的相隐,这是什麽?天伦之理,虽然事上看起来好像不正直,但是确实对理来讲是正直的,所以孔子讲「直在其中」。雪公又引《皇疏》,皇侃的《注疏》说,「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若不知相隐,则人伦之义绝矣」。父母跟儿女之间他天性就是互相的爱,这是一体的,这是自然至情,这个至情就是最纯真的一种情感。父子有亲,这是自然之理。如果父子之间因为这事,为了讲求正直而不能够相隐,这个人伦之义就被断绝了。为小的正直,而断大的正直,这个是什麽?社会将会大乱。社会要稳定要和谐,建立在五伦十义的基础上。而五伦最根本的一伦,就是父子一伦。如果父母和儿女之间都不讲究情感,针锋相对,比路人还要无情的话,这家不是家、国也不是国,这叫动乱。我们仔细看看一个国家的治乱,就从这个伦常关係上看。什麽叫正直?正直就是符合五伦十义。如果违背伦常的这个所谓的正直,这就已经不正直了。伦常是大道,要符合大道的,这才叫直。所以孔子讲的直,是以伦常为基础,这叫常道。
我们再看雪公又引「范甯曰」,范甯是东晋经学家,他说,「夫所谓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隐讳,则伤教破义,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今王法则许期亲以上得相为隐,不问其罪,盖合先王之典章」,这个话说得就好。范甯讲的,什麽叫直?以不失其道,这叫直。我们讲道德,道德就是正直,道是自然的规律。五伦是自然的,天生就会有五伦关係,人一出生他就会有父子,会有兄弟,会有朋友、夫妇、君臣,都有。符合这个道,这叫德。讲求德,才有直。「若父子不相隐讳」,父母跟儿女之间小的错误不能够包容,不能够隐讳,讳就是不讲出来,为什麽不讲?给他机会改过,你把它讲出来,可能引起对方的逆反,他也就无从改过,这就伤教破义。教就是教化,伦理道德的教化;义就是正义,五伦十义。十义是在五伦上面讲的,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君仁臣忠,长惠幼顺,这是十义,道义、恩义、情义,这个不能破。如果这个破了,讲求所谓的正义,已经是假的了。你看父子之间如果互相揭发,互相写材料,划清界线,去批斗自己的父亲,长不孝之风,这哪是正义?这种时代,那就是动乱的时代,就叫浩劫,国家的劫难。为什麽?因为最根本的孝道被破掉,父母跟儿女之间那个亲情给破掉,那就人都不像人,就连动物都不如了。你看虎狼再凶狠,也不会咬自己的儿女。人之间互相的揭发,互相的批斗,这是父母儿女之间互相的批斗,你看这社会当然就是动乱的,也不会长久,因为这不符合道。
所以社会和谐必须是建立在父慈子孝的基础上,要提倡孝道,提倡孝的风气,这个比什麽都重要。说老实话,如果真有孝道,人民他就自然有道德,自然守规矩,也就不会出现偷羊事件。《孝经》上讲得很好,「教民亲爱,莫善于孝」,你要使社会和谐,人民相亲相爱,你一定得教孝道,提倡孝的风气。国家领导人要提倡,中央到地方领导人要提倡,还有媒体也要提倡。我们看到最近「人民网」上有一个报导,十月十六号的「人民网」新闻。我们知道前几天是重阳节,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敬老爱老的一个节日。在报导裡面讲,湖南长沙有一场「百名孝子重阳节揹父母登高」的这麽一个活动,这就是孝道。这些儿子、孝子们总共一百名,揹着他们各自的父母登山,重阳节登高,揹着父母登高。他们什麽理念?自己小的时候父母揹着自己登高,现在父母老了,自己要揹父母,这叫反哺。乌鸦都懂得反哺,人岂能不懂得反哺?新闻把这个报导出来,很难得!新闻上讲这些父母脸上都笑开了花。上了山顶,那是岳麓山,有一位教授特别通过孝心大讲堂讲孝道,这就是提倡孝道,教民亲爱,和谐社会之本就在这儿。
你看这样提倡孝道,那人民还会互相偷盗抢劫吗?互相都能够相亲相爱,那攘羊的事件也就被杜绝掉了,这是直在其中矣!所以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这怎麽能够叫直?孔子抓住了根本。所以范甯特别提到说,那个时候王法,那是东晋时候,古时候都是这样,法律允许亲子之间、父母之间互相的隐瞒罪恶,这可以不问罪。这是什麽?「盖合先王之典章」,古圣先王都是有这个制度,这是维护孝道的制度,所以背弃伦常,还讲究所谓的正直,这就是一种诡诈,不可信,也不能长久。
有人问,那这种情况,父亲偷人家的羊,难道是对的吗?为什麽要这样,儿子要包庇他?这个事情该怎麽解决?曾经我也把这个问题向不少人提出来,每个人答桉都不一样,说假如你父亲偷了人家邻居的羊,你会怎麽办?第一个,你会不会去告官揭发你父亲?那应该不会,因为孔子在这儿已经说了。第二个,你就包庇父亲,一起把这羊给私吞,是不是这样?这好像也不太好,这毕竟是偷盗。你说,我把这个羊拿回去给那个邻居,告诉他,我父亲偷了你的羊,我现在还给你,对不起。这也没有给他父亲隐瞒,这也不叫「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也等于是去告了一样,只是不是去告官,告诉邻居了,消息传出来,让他父亲以后也没脸做人。怎麽办?你这事总得解决。后来我听到一个,有一次我参加国际儒联的一个会议,这个问题也提出来,有一个外国教授,他也是专门研究《论语》的,他提出一个看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好!他说假如我是那个儿子,应该怎麽样?我会自己到那个邻居家,把那个羊送回去,然后对那个邻居讲,「这是我偷的羊」,不讲他父亲,「是我偷的,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把这羊还给你,向您忏悔,请您不要见怪」,向邻居道歉。邻居得到羊,当然也就不会怪罪他,况且这羊还是自己跑出来的,跑到别人家裡,那邻居也就不怪他。他父亲知道这个事情,心裡也会生惭愧,自己偷羊,儿子去认罪,这让他父亲也会忏悔,给他父亲改过的机会。你看两全其美,这个才是孝子。孝子是不让父母陷于不义,让父母能够提升道德。也不是一味的去纵容、盲从,这也不是孝。所以这位外国教授的提法,我很讚歎,很难得!一个外国人能提出这样的一个看法,证明他对孝道也很有体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