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颜子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颜回一听到孔子说,无论孔子是长说是短说,还是说一个字、两个字,马上胸中了然,立刻全部明白,不用再发问,所以如何得问难?没得发问,全明白了,真叫做闻一知十。这个十是代表圆满,不是数目字,听到一个道理,立刻全部都悟明白了,你看,没什麽好问了。他不问,故圣人亦寂然不动,无所发挥,钟不叩则不鸣,所以圣人寂然不动,这是心地那麽清淨,没有动摇。颜回他也开悟了,也是寂然不动,师徒两人都寂然不动,无所发挥,这心心相印。所以孔子在这裡讲,颜回于我言无所不悦,这是对颜回,颜回已经得到利益了。但是对其他人,其他人根本不明白,这师徒两人心心相印,其他人不懂,所以夫子讲,颜回没有帮助我教学。
在佛门裡面也有这样的公桉,就是故事,你看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大梵天王来供养花,天花给世尊,世尊拈起一朵花微笑着,座下这麽多弟子没人看明白,这个动作是什麽意思?只觉得很富有深义,只有一个弟子,迦叶尊者看明白了,婉然一笑。然后世尊就对大众说,吾有涅槃妙心,传授给了迦叶尊者。这就是禅宗的起源,叫以心印心,没有言语,世尊拈花微笑,这就传法了,其他没有一个人明白什麽意思。这就是什麽?夫子这裡讲的「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说」就是喜悦。你看迦叶尊者微笑,这是无所不悦,但是确实,这个心印传了,大家都不知道。这就是禅宗讲究不立文字,它不是跟教下一样的那种教学方法。所以我们看到夫子跟释迦牟尼佛,对于不同弟子的教导方式,那是非常的灵活。这两人,孔子和世尊没见过面,但是没想到,他处处表现竟然如此相似。
夫子传给颜回,也是属于以心印心的方法。教下那是属于文章之类的,那是传给谁的?传给子贡,传给子路、冉有,传给这一类人,连曾子、子思,都是教下的根性,就是他得要学习教理才能明白。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他说孔子的文章,文章属于教下,那是能说得出来的,能表现得出来的,叫显说,这个可得而闻也,把自性的道理显明出来了,显说,可以听明白。但是讲到性与天道,自性,这显说也不能显说,只能是密说,所以不可得而闻也。传给谁?这传给颜回了。这是讲到这一章的深义,蕅益大师给我们发明出来的,这一发明出来,叫显说。显说也是藉助有人问,你看这一问就能把道理发显出来。所以,即使是觉悟、明白的人,要有慈悲心、要有爱心,就是什麽?即使是懂了,还要问,叫明知故问。为什麽?帮助别人。你懂了,别人未必懂,所以你是代别人请问,别人不懂,他也问不出来;你懂了,知道该怎麽问,那一问出来,佛讲出来的就是教下。
所以宗门、教下,两种不同的方法。世尊当年也是很多弟子,他们也是明知故问。你看,最明显我们现在学《无量寿经》,那是阿难尊者请问,他看到世尊威光赫奕,就是容光焕发,跟往日完全不一样,向世尊请教,今日佛为什麽您这样容光焕发,「从昔以来所未曾见」?结果这一问,佛就说出一部《无量寿经》,这个利益的众生就太广泛了!所以世尊讚歎阿难,这一问的功德不可思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这些功德,你布施这麽多众生的功德,比起你这一发问的功德,这一发问的功德还高过它百千万倍!所以这个利益众生太广了!这我们也要学习,即使懂,也要问,问出来了,使得这个道理更加发明出来,不仅自己得到喜悦,让一切大众都得到法的喜悦。下面我们看第四章: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这个「间」,有一些古注是写閒,就是清閒的那个閒,但是实际上是念间。夫子在这裡讚歎闵子骞,闵子骞是他的弟子,讚歎他的孝,说到『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什麽意思?意思是说,闵子骞以孝行感动了父母,感动了家人,就是修身而能齐家,使得外人对他的父母兄弟都无话可说。这个间就是间隙,也就是没话可说了。根据《朱子集注》裡面的注解,他引「胡氏曰」,这是宋朝的大儒胡寅,「父母兄弟称其孝友,人皆信之无异辞者,盖其孝友之实,有以积于中而着于外,故夫子歎而美之」。胡氏说,父母兄弟称其孝友,这个其就是指闵子骞,父母兄弟都称讚他能够孝悌,孝是对父母,友是对弟妹,友爱兄弟,「人皆信之无异辞者」,大家都因为对他的品格的敬佩,所以都能够信他,没有说不好听的话,也就是都讚歎他。「盖其孝友之实,有以积于中而着于外」,他能够孝友,孝友的存心在内,表现在外面的行为,自自然然就给人以厚道那种印象,就使人对他尊敬、信赖,这是外面、外表就有这种气质。所以,「夫子歎而美之」,孔老夫子讚歎他、讚美他。
闵子骞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熟知,「闵损芦衣」,你看看,他的后母这样的虐待他。闵子骞那时是很小,他是在家裡做哥哥,后母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偏爱自己的两个孩子,虐待闵子骞,让闵子骞穿芦花做的衣服,冒充棉衣,给自己的儿子就穿很厚、很暖的衣服。闵子骞就在那裡忍受,毫无怨言,绝不看自己母亲的过失,真正做到古人所说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这样对他不好,他还要尊敬父母,对,因为这是天理,孝道是天理,没有任何理由不孝敬。当他的父亲后来发现实情了,要把他母亲赶走的时候,闵子骞还替他母亲求情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还是让母亲留下来,母亲要是不在了,三个孩子都会受寒。你看,这样真诚的孝心,感动了他的父亲,取消了要休妻的这个意思,更感动了他的母亲。后来,他的后母成为了慈母,关爱他就跟自己的两个孩子没有两样,这就是转化了一家人。真正就是修己以安人,修身以齐家。这种人能齐家,必定能治国、能平天下,都是用同一颗心,至诚的孝心,孝心就是爱心。闵子骞出来做事,也是把这种至诚的孝心带到社会上,对一切群众都是用这颗孝心,「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用孝友的心对待万民,那叫以孝治天下,实现和谐社会。
古圣先王之所以能够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是用这颗心。所以《孝经.开宗明义》就说,孝道是先王的「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就是和谐社会。先王,古圣先王所用的法宝,就是用孝道。你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这些帝王都是用孝心,孝心是一体的心。首先看父母跟自己一体,这是事实,本来就是一体,没有父母怎麽可能有我们?我们是父母所生的,一体。然后,扩而大之,视一切众生跟我一体,那就是成为圣人了。为什麽我们跟众生是一体?因为我们跟众生都是一心所变现的,同一个心,「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当然也是一体。这个一体的心就是孝心。所以夫子这裡讚,『孝哉闵子骞!』闵子骞他认知这一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