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度众生」,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一开始学,就落到这个「意必固我」当中。「我要度我的家人,我老爸天天吃肉,我看不顺眼,我要度他」,你看,这个意念起来了;有意就有必,我必须让他不吃肉,第二个,必就起来了;第三,固也起来了,固是什麽?老爸爱吃啥不给他买,天天教训他,「杀生吃肉,业障深重,将来你要堕地狱,你会偿命,今天吃牠半斤,来世偿还牠八两」,搞得一家人人心惶惶。这是固执、这是「我」,我非得要这样这样,搞得家裡就鸡犬不宁。要知道,人家吃不吃肉、吃不吃素是人家自己发心,不能强迫,强迫,给人压力感,反而他会反弹,他会变本加厉,不可以。要懂得恆顺众生,即使让人做好事、让人觉悟,都不可以强迫,都不可以固执,在随顺众生的时候,你表演个好样子。我自己做好,做给你看,你看久了,你看明白了,你也就跟着我做,这是最好的。而这当中,都不要起一个「我一定要转化你」的念头,这都刻意了。所以毋意就不会有必。
我过去也是有这个毛病,自己学了佛、学了这些传统文化,觉得特别好,赶快介绍给家人,而且自己给自己订好一个计画,三个月之内让家人怎麽样,半年之内必须把家人转变成怎麽样,自己订计画,这是必。所以搞得一开始,像我父亲精神反弹,很多的烦恼就产生了。后来把这个放下了,放下,他进步才快,你不刻意,往往收效更佳。我们讲,不知不觉不经意当中,竟然他们都转变了,你看多好。所以毋必就毋固,就不固执,毋固就毋我。所以放下我执从哪下手?放下固执开始,事事都能够随顺着别人,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毋我,从毋固下手。
这裡讲「细灭,故粗必随灭也」,这个细是细相,内心裡面微细的念头。细相灭了,粗相肯定也跟着灭,为什麽?粗相是细相产生的。在佛法裡面讲到的有三细相、有六粗相,这裡略为介绍一下,这是出自于《大乘起信论》裡面,马鸣菩萨作的。有一首偈子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讲三细、六粗相,什麽意思?三细相是讲最初无明现起的相状,这叫根本无明。现在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怎麽来的、生命怎麽来的,佛法讲的就最彻底、最究竟,答桉讲得特别的明白。怎麽来的?是因为我们最初根本无明,这个根本无明是什麽?就是念头的微动,就叫根本无明。三细相分别是无明业相、无明转相(转相也叫能见相),还有一个无明的境界相(境界相也叫所见相)。业相是第一个,最初妄动,这是起惑。本来真心是本不动摇的,真心本性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来没有这些妄动,现在忽然起了动,有了一个微细的念头,这叫无明。这个动是妄动,因为本来没有,现在忽然起来了,这叫妄动,这是业相。
现在量子科学家他们也探索到这个深度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朗克博士,是德国的着名的量子物理学家,他就讲,他几十年的量子科学的研究终于证实,整个宇宙根本没有物质存在。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物质是什麽?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我们都知道物质由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裡头有原子核、外面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裡头有中子、有质子,中子和质子又是由夸克组成。所以夸克和电子,现在我们说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叫基本粒子,它是物质。夸克和电子又是由什麽组成的?量子科学家们发现,它是由动组成的,就是动相,波动。波动不是物质,就是个动,普朗克说,这个动就是我们意识心的动,是念头在动。
有念头,这叫业相;有业相,就有见相,见相是能见相;有能见就有所见,所见是什麽?境界相。这见相和境界相两个是一起产生的,它是一对,有能有所,能见、所见,它俩其实本来是一,都是由业相产生的,业相是它们的本来。能见相是生命的起源,我怎麽来的?最初是能见,后来变成了我能见,那个是生命的起源;境界相是宇宙的起源,你看,宇宙和生命是这麽来的,从动产生的。所以统统是虚妄的,因为什麽?第一,它本来没有,本来是没有动的,真心本不动摇,所以本来没有宇宙也没有生命,这个境界叫大光明藏。忽然动了一念心,无明产生了,就有见相、有境界相,三细相就出生了。三细相又辗转加剧,变成了六粗相。
六粗相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这比细相要粗。第一个是智相。智相是从三细相当中的第三个相(就是境界相)产生,依这个境界相,我们看到境界了,这个时候不觉,无明不觉。你觉悟了,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要起念头;不觉,迷惑相续,就妄起分别。对于眼前的境界,你会分别它染和淨,这是清淨的相还是污染的相,是善还是恶,有分别了。对善,起了爱着,贪爱;对于不善的境界,就不爱,就起了厌恶的心,这都是智相,这是分别执着。第二个粗相叫相续相。起了分别执着,如果立刻觉悟,把它放下,就断掉了,以后再也不起来了;可是,前念分别,起执着了,结果第二念还是分别执着,念念在相续,它不断,这叫相续相。第三叫执取相。执取相是,前面那个相现了,本来现很短,《菩萨处胎经》裡面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乘上百、千,就是总共三百二十万亿,一弹指当中这麽多的念头,念念相续。我们凡夫的问题在于,在这个念念相续的起的境界相,我们的执着愈来愈深,对于这个境界我们执着它,有苦乐的感受,所以起爱憎,这是执着,叫执取相。
第四是计名字相。我们不仅是执着境界,境界有淨染、有善恶、有好丑这些分别,我们起这个执着,我们还给它起一个假名,立一个言说,这叫名字相。譬如说我们随便拿起一个东西,这是手錶,见到这个手錶,我们起了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什麽?看见这个东西,最初这一念,还没有来得及分别执着,完了马上就「这是手錶」,第二念就「这是手錶」,分别起来了,这是手錶,就不是其他的,这个是智相,六粗相开始;然后念念相续,一弹指三百二十万亿这麽多念头,都是执着「这是手錶」;然后执取相,「这个手錶不错,我喜欢它」,执取相,我要,这是爱取;然后还计一个假名,给它起一个名叫手錶,本来这个没有名字,我们给它起了名字叫手錶,然后执着它就是手錶。手錶是假名,真名没有。你看《道德经》老子也会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出来的,就是可讲出来的,可名的,你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字的,那都不是常道、不是常名,那是假名,言说戏论而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