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61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所以佛法不是宗教,是教育,教育裡面讲究学位,而且人人能够得到。可是你要知道,得到这个果位的人绝对没有执着,他绝对不会认为说,我得到了这个果位。你看,「我得到这个果位」,这有我相;得到的果位是属于执着果位的相。执着一个相,就四相具足了,所谓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果位也叫众生相,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你把它执着成真有了。四相具足,那什麽都没得到。在佛法裡面,放下执着,最初第一个果位叫须陀洹果,真正是小学一年级,最低的一个果位,要求放下四相。

 

所以证得须陀洹果的,他自己绝对没有一个想法说,「我已经得到须陀洹果了」,他没有这个想法。《金刚经》上讲的,如果他有这个想法,佛就不说他得到须陀洹果。须陀洹尚且不能有这样的概念,更何况如来?所以佛讲,如来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说得到什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实法,一切法都不是真的,这个菩提只是一个名相,不能执着。所以佛讲,「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果真有一个什麽东西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就不给释迦牟尼佛授记了。然灯佛是个古佛,过去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上作菩萨修行的时候,然灯佛给他授记,授记就是佛给他预言,说他将来会成佛,佛号是什麽(这个名号是什麽),他的国土是什麽样的国土、叫什麽名字,度多少众生,这是给他授记。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那是因为什麽?释迦牟尼佛也证得了这个境界,他知道万法皆空,哪裡有什麽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他不会有这个执着,这时候然灯佛才会给他授记。所以,「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诉我们说他成佛了,那是一个为了教学善巧方便的语言,你可不能执着,你一执着,你就有障碍了。所以佛讲了这个名相,又破掉这个名相,为的就是让我们不要执着。我们反过来看看孔子,他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他讲这个话,真的跟释迦牟尼佛讲「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很像,这个属于大同小异,非常相似,讲这个话。君子也是儒家一个果位的名称,君子无私,要把「我」放下了,才能成为君子。所以孔子在这裡跟我们讲,我没有得君子,就正如佛讲,他自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也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意思不就是一样吗?如果你认为你得了这个果位,那实际上没得,为什麽?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了。所以从这裡我们可以见到,夫子的境界不同一般,不是凡人了,说这个话,跟《金刚经》裡讲的很相似。

 

孔子跟释迦牟尼佛两个人没见过面,你看他们俩的教诲真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所以,夫子只是一生躬行君子,他只讲究力行,至于说自己是不是君子,他没这个概念,你告诉他,「你是君子」,他不承认;你告诉他,「你是圣人」,他更不敢承认。君子和圣人是别人送给他的称号,在他心目中,他不会执着什麽君子、什麽圣人。所以蕅益大师讲这是千真万真之语,孔子内心当中真是这样想的,不光是谦逊的话而已,他实实在在。从这裡我们知道孔子那种务实,毫不执着这些假名。再看下面第三十三章。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这章跟前面一章是连着下来,讲的都是这一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在古注裡面,像程树德的《论语集释》裡头,甚至说这两章,三十二章和三十三章,实际上本来应该是一章,只多出一个「子曰」而已,应该是两个合在一起。为什麽?这两个都是讲同一个意思,而这章比上一章讲得就更加的进一步。这裡讲,『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是连着上面,「躬行君子」我都未能得,讲到圣和仁,圣人和仁人,我岂敢承当?这是谦逊,也是事实。刚才讲的,孔子内心裡根本没有这样的假名,他只一生追求恢复性德,志于道而已矣。但是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在做什麽?『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为之不厌就是学而不厌。这个学不仅学文字、学道理,关键是学圣贤的存心、圣贤的言语造作,样样都学。学得很像,一辈子都在努力的学习,学到最后,那就成圣成贤了,圣人都是这样成就的。

 

夫子讲他自己是学而知之,他不是一位生而知之的人。生而知之是不用学,生来就是圣人,这样,说老实话,对我们现代众生来讲,他没有什麽教育的意义。因为什麽?没办法向他学,他生而知之,你怎麽学他?学不来,你只能够望洋兴叹。所以圣人来到我们这世界上,他肯定是示现好学,因为好学是我们凡人能够效法的。所以,孔子示现学而知之,一生都在好学,你看到七十、到老还学《易经》,自己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他学《易》的目标是什麽?为了改过。感叹,学《易经》要是早几年学就好了,多给我几年寿命让我学的话,我就能够没有大过失了。你看孔子这样的好学、这样的真诚,真正是学而不厌,学到最后,他自己也不知不觉成就了圣人。圣人是后人给他评定的,他自己绝不敢自称为圣人,哪裡有自以为是的圣人?

 

他为什麽能成为圣人?只是因为他能够不断的按照圣人的轨迹来走,完全依照圣人的教诲来落实,最后成功了。成功以后,也就不再需要圣人的教诲,他也能够保持不变,他能够教诲人了。还没有成功之前,没到目的地,那叫君子,君子是正在努力向圣人这个目标迈进的人,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有仁慈心,教人,这是爱人。人之所以苦,是因为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迷惑、造业、受报,苦在这。圣人明白了,就好像一个觉悟的人觉醒了,看见那个梦中的人还在梦裡面受苦,把他叫醒,这就是觉悟他。我们一般人习气深重,不是教一次、二次就能够觉悟的,要不断的重複。所以夫子诲人不倦,这个「不倦」正显示出他的仁爱心、他的慈悲心,只有慈悲,他才能不倦。夫子讲这样的话讲了不少,他自己也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自己一生都在学习、改过、教人,我们就知道,原来成圣成贤之道没别的,就是这两条,一生好学(一生改过)、一生教学。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47: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347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