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孔子在这一章报告自己成就的次第,我们用《愣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来跟它做对照说明。刚才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在观世音古佛那裡学习闻思修,入三摩地。首先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是返闻闻自性,入法性流。忘所闻的声尘,破了动结,动这关突破;「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破静结,静这个关口也破了。到了这个地步才叫定,《大学》裡讲的「知止而后有定」,也就是他能做到不被迷情所动,能破微细疑网。孔子三十、四十,而立、不惑,达到这个境界了,但是不能满足于这个境界,还要向上突破。
下面我们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裡讲,「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我们用耳根对声尘,声尘的动静两个结都破掉了。这个所,所闻的声尘没有了,剩下是能闻的耳根,有这个根又是一个结。根和尘相对应,能做到所闻的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没有外相,可是还有内相,内相是根,耳根是能闻,在这裡渐渐增上、进步。闻是能闻,能闻的耳根跟所闻的声尘都尽了,根尘一起脱落,这叫「闻所闻尽」,当下出现的是清湛纯一、没有边际的境界,这是把根结也破掉了。《大学》裡讲到「定而后能静」,这是静的状态,真正的静。有动有静的静不是真的静,那个静是相对的静;到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闻和所闻都一起迥然脱落,叫真静,绝对的静。
孔子五十岁知天命,蕅益大师说什麽是知天命?这个觉悟能透真妄关头。所有的妄境都能突破,根和尘都是妄,全部都突破了,这时候「真」现前了。这个关头不好突破,很不容易突破。突破这个关头,到了闻所闻尽,孔子到六十岁是耳顺,耳顺叫觉六根皆如来藏,得耳门圆照三昧,还是在这闻所闻尽当中。所以五十岁、六十岁他突破根结,到了闻所闻尽,这是什麽?得到人空,知身与一切宇宙万物「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在佛法裡面你就证得一个果位,这叫阿罗汉。阿罗汉得人空,得到涅槃境界,涅槃是没有烦恼了。根尘都没有了,何来烦恼?谁去受烦恼?都空掉了。所以这个时候叫耳顺,没有烦恼就叫耳顺;有烦恼,这耳就不顺。这顺是顺自性,不是顺烦恼。
再往向上走,「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个尽闻是刚才讲到的能闻所闻俱尽。能闻的耳根、所闻的声尘都尽了,都脱落了,这叫尽闻。到了尽闻,能闻所闻俱尽,都没有了,你不能住。你一住,就住偏空涅槃,堕无为坑,这也是佛申斥那些小乘阿罗汉尊者「住涅槃城,堕无为坑」,甚至骂他们叫焦芽败种,为什麽?他住在裡头,他不能再向上提升。他只得人空,未得法空,那不是真正的大涅槃,它叫偏空涅槃。所以这不能住,停住不前,就半途而废了,要一往直前。
现在根和尘都没有了,闻所闻尽,根尘都没有了,你怎麽知道?你有觉,是你觉到的。这个觉是智慧,你能觉照到根尘俱空。把根尘都放下,都空掉了,你剩下的是觉,阿罗汉叫正觉,他们这个智慧叫正觉。可是你有觉,就有能觉和所觉,这个境界是你自己觉到的,自己是能觉,这个境界是所觉,有能觉、有所觉,这也是一对能所,还要突破。能觉的自己,这个自己是智慧,能觉的智慧和所觉的境界还要捨弃掉,叫智境双离。智和境相对,这又是障碍,你不能够吝惜这个智慧,还要破除掉,要破除法执,这是向上「觉所觉空」。能觉、所觉都空掉,这又破了一结,破了觉的结,突破了觉的关口,这时候,《大学》裡面讲「静而后能安」,这心真正安了,安住法性。
孔子到七十岁,是觉六识皆如来藏,这个境界他达到了觉所觉空。这是什麽?从心所欲不踰矩,这就是心自在。既不住有,也不住空。能觉照的智慧与所觉照的境界都不妨碍他,这是真正游戏神通。在这个幻有的境界裡面,他能度化众生,度化众生的同时,又能善于调伏自心,不离空观的智慧,这是从心所欲不踰矩。从心所欲是什麽?度化众生上来讲,就是游戏神通;不踰矩,他不起分别执着的烦恼,所以他无有障碍,得心自在。很可惜,孔子到这个境界寿命没有了,假如到八十、九十,他就能得法自在,向上还有境界。
我们看《愣严经》就晓得,《愣严经》下面说「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刚才讲到的能觉的智和所觉的境都空,空的境界现前之后,要知道这又有能空和所空,还宛然仍在,一个能、一个所,又是一对对立,还得破除。继续返闻闻自性,流入法性流,到了极圆这个境界,把觉这个结解了,空了之后,空的结也得解,这才能极圆,这是空和所空都灭了。空是能空,什麽是能空?也是智慧,这个智慧是能觉照到能觉、所觉皆空的智慧,可是还没有圆;到了极圆,能空、所空都没有了,是一不是二,全灭掉了。这个境界,打个比喻,像拿两个木头鑽木取火,鑽木之后产生火,这火把两条木全都烧掉,烧得乾乾淨淨。这一个是能空,一个是所空,全部灭掉,同时没有了,这是空所空灭,到了这个境界证得法空。
到了法空就是烦恼永寂,寂是寂灭,烦恼永远寂灭,没有了。这个寂灭也不是说真的把它消除掉了,是转烦恼成菩提,完全是用智慧,烦恼都是智慧。什麽烦恼?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妄想分别执着全部都空掉、灭掉,在《大学》裡面讲是「安而后能虑」,到了虑的境界。破掉空结,得法自在,可是这个智慧还不圆满,佛家讲要法身向上,你还要往上去提升。到了「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个境界上,才叫圆满。生灭既灭,刚才讲的空所空灭,能空和所空都灭掉,这破了空结。突破了空这关,不仅证了人空,还证了法空。这个境界上,灭的境界现前,这又是一结,不能又停住在这一结。这个灭,相对生而讲的,所以生灭,有生又有灭,前面的境界生了就灭,这是有生有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