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二集) 2005/7/29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022
修身的功夫也是运用在五伦关系之中,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兄弟、朋友之间都应该力行「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像我们刚刚看到言语的部分,言忠信,在父子之间也要互相劝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需要「善相劝,德皆建」才行。假如父子关系当中,父母错了我们并没有去劝谏,那就是陷父母于不义,这是为人子的缺失,父子要互相劝。君臣也要互相劝,在君臣关系当中,君仁臣忠,君对部属、臣民要仁慈,臣子、下属对上司要尽忠;尽忠当中也要能指出上司的过错,这也是我们为人臣的一个本分。
古代任何一个圣君出世大半都是因为有良臣辅佐,在他有过失的时候给予直谏、给予规劝。在君臣关系当中最明显的,唐朝唐太宗与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太宗他的政绩非常的显赫,而一个人能有这么大的成就,绝对不是因为他一个人办到,一定有众人辅佐。所以唐太宗他也不居功,他常常对魏徵讲到,我今天能有这么大的功业,很多的功劳都是属于魏徵的。魏徵劝谏的功夫相当好,他言语的艺术很高,他对唐太宗讲到,我这一生不做忠臣,只做良臣。唐太宗听了很好奇,为什么你不做忠臣,要做良臣?魏徵回答到,因为忠臣都会掉脑袋,都会被杀,所以我不做忠臣,我做良臣就好。唐太宗听了觉得很好笑,在那里哈哈笑,突然在笑的当下,君王都很有学问的,忠臣都被谁杀了?都被暴君杀了,所以唐太宗在笑的当下说,那我假如把他杀了我就变暴君。一句话当中把自己的免死金牌拿到手,以后就敢好好的劝他。
又有一次,唐太宗对着身旁的臣子说,他说天下的人都觉得「天子至尊」,天子是最尊贵的,「无所畏惮」,没什么好怕的,其实你们都不了解我的心声,我是「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我对上,怕没有依天道而行,上天会降罪于我,下惮,对下,我非常的恐慌,臣民这么爱护我、尊敬我,假如我没有把他们的生活照顾好,那我也对不起他们,所以唐太宗说他是「兢兢业业」,深怕「不合天意,未副人望」,他是这样的心境。当你听到一个国君这么讲话,你会怎么接话?旁边一定有人说「皇上英明」,开始拍马屁,真不简单。我们看魏徵怎么回答,魏徵对着唐太宗说,皇上,「此诚致治之要」,您刚刚这个心态就是天下能大治的关键,此诚致治之要。拍了一下马屁对不对?唐太宗很高兴,你看,魏徵也说我这个态度很正确。接着魏徵又说,「愿陛下慎终如始」,希望你这一念心到什么时候?到你把眼睛闭起来,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这才是真正的善!先肯定了他一下,但是马上又把期许、责任再加到唐太宗身上去,让他不要松懈,不要自傲。魏徵的言词确实有相当高的智慧,难怪当魏徵死的时候,唐太宗如此的伤心,他说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在魏徵走了,我这面镜子不见了。
诸位朋友,「人无谏友,必败」,人身边没有直言不讳的朋友,那是必败无疑,因为人难免都会有看不到过失的时候,要时时有雅量接纳别人的谏言。我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个情况,突然有一个朋友过来,也见没几次面,不算很熟,他会马上跟我说:「蔡老师,我们这几次见面相处,你觉得我有什么缺点,可不可以帮我指出来?」诸位朋友,你会怎么回答?对方的情况、底细都还没摸清楚,话轻易讲又怕说错话。我就对他说到,我说一个人的过失假如还等别人讲,就慢半拍,最好是一个人时时能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有时时观照,你错了以后不会再错,不会一错再错,你会马上有警觉,话说错一句了,赶快缩回来,你会有这个警觉。而这个警觉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你天天读经,因为天天读《弟子规》,这些教诲你时时领纳于心中,言语、行为跟它不同了,你的警觉性会很高,马上就提醒自己。所以要提升自己自我观照的能力,不能到处找到人就问「你看我有什么缺点,可不可以告诉我?」当然是要接纳别人的雅言,不过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的反省功夫。
而唐太宗的功业绝对不单是他,也不单是魏徵帮助他,我们假如能再深入理解,就了解到都是众志成城。唐太宗身旁还有一个非常有贤德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有一次魏徵进谏得相当的激烈,唐太宗气得半死,出了朝廷往自己的寝宫走,边走边骂人,说到:「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这个老头给杀了。」他被魏徵气得实在是火冒三丈,「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刚好长孙皇后看到这一幕,不动声色,回到自己的住处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都是国家有重要庆典才穿,她穿上高贵的礼服,又走到唐太宗的面前,然后就作礼对唐太宗说到,她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正在气头上,皇后这个动作让他一头雾水,有什么好恭喜的?接着皇后就说了,「一定是有贤君、明君出世了,臣子才敢这样直言不讳」。魏徵是直言不讳,那谁是明君?谁是贤君?唐太宗一听,龙心大悦,很高兴,就笑出来了。诸位朋友,假如长孙皇后在当下不是去肯定臣子的忠诚,而是开始吹枕边风,那魏徵有没有生命危险?有!多少国君因为身旁的枕边风,让他错杀了非常多的贤臣。唐太宗的功业有着身旁诸多人的帮忙。
我们也要回想到自己一生假如有一些成就,要时时想着这段过程,这段人生的路,多少的助力,我们不能忘了,要时时感念,时时督促自己,因为守成不易,有了事业长了傲慢,很容易就败下来,一败下来,怎么对得起一路走来支持你的人?要时时念恩,时时警惕。这是君臣当中要懂得进谏。当今天你到一个公司去,才第一个礼拜上班,一个礼拜上下来你就走到老板的面前,然后就对老板讲,说老板,我们公司有十个缺点,我把它用电脑打出来了,你好好看一下。然后老板在看的时候你又告诉他,老板,我这个人的个性特别正直,有什么话我就说什么话,绝对是对公司有益的。老板看了,我十多年的基业被你批评的一文不值,他会跟你讲,「很好,你明天不用来了」。这就是进谏也要抓住一个前题,有信任才能劝,信任不够,话语太早出来很可能就产生隔阂,要信任够才好劝。
如何取得人家的信任?真诚心是存心,要表现出来,要有付出。那付出应该注意到什么重点?要能看到别人的需要。如何看到别人的需要?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懂得去观察。有一个岳父他下山来看女婿、看他女儿,他女婿住在大都市里面,他的女婿觉得地瓜很好吃,在大都市里也不常吃地瓜,他岳父来了,他每一顿都煮地瓜给他吃。结果吃了一个礼拜以后,这个岳父气得半死就回去了,他觉得女婿瞧不起他,我在山上已经每天都吃地瓜了,现在好不容易到大都市,你还继续煮地瓜给我吃。你看,谁错了?没错,都是一片好意,只是没有观察到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你要对症下药。很多人很会照顾人,想得非常的周到、仔细,但是朋友跟他相处觉得很不自在,觉得你烦死了,你不要再照顾我了。有没有人被这样骂过?这就是我们的付出跟他的需要不吻合,就要去找到问题,付出对了一定会赢得信任。
然后在劝谏的过程,我们刚刚提的存心,还要再注意态度、时机、方法、耐性。诸位朋友,我们看看这一个劝人、帮人的过程,可以深刻理解到,帮助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容易,害一个人?踹一下就害他了,你看害人容易,帮人难。诸位朋友,你身旁有真心真意不断劝你、不断帮你的朋友你要好好珍惜,人生得一知己不容易,要珍惜。这是我们谈到言语规劝的部分,在父子关系用得上,在君臣关系用得上,在夫妇关系也用得上,也都是要建立好信任才好劝。假如今天妳当媳妇,刚嫁到夫家去,跟夫家的信任度还不是很高,这时候要切记,要多看、多听、多付出,多付出才能信任,然后少说话。假如刚嫁过去没过几天,妳马上跟妳婆婆讲,婆婆,这个东西放这里不对,那个东西放那里不对,这个做法啥都不好,妳跟她挑了半天。她一句话也没说,接着妳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不好过了。要信任以后才好劝,我们时时要审时度势去建立彼此的信任、彼此的良性互动。这是我们提到修身言语劝谏的部分,都可以运用在五伦之中。
接着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也就是说做事的原则都要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事绝对不能做,这是做事的原则。而做事当中其实还有很多的态度、方法要学习,我们看到第四页这个纲领所在,也不能死在这些条例、这些原则,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人生当中去把它更丰富。做事情还需要哪些方法、态度,才容易把事办好?诸位朋友,有没有去思考过?你看一个人处理事情常常都非常的完美,他是因为具备了哪些方法、态度?当你都静下来把这些思考出来,你就常常可以在教孩子当中把这个理带出来。比方《中庸》里面有提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时时要预备,要做好准备,这就是做事的一个重要态度。做事要专注、要专一,才做得好。做事要有目标,才能不断往这个目标迈进。这都是做事的成败关键。做事要循序渐进,做事要耐烦,做事要有恒心,做事的过程要时时自我鼓励、自我激励。这些都属于做事当中应有的态度、方法。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有赖我们为人师者去体会这人生点点滴滴的重点,你体会的愈多,你的学生愈有福气。
下面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态度,时时替人着想;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当与人相处完,有一些冲突、一些不愉快的时候,我们马上不是检讨别人,是检讨我们自己,这样就能不断在彼此的关系当中去突破、去提升。而与人相处当中还需要注意很多的态度,比方要谦虚、要宽恕、要公平、要有信用,然后要谨言慎行、要懂得交好朋友、懂得如何看人、要懂得念恩,这些都属于与人相处当中的正确态度。
有一本书叫做《延寿药言》,这本书就针对修身、处世、接物列出很多重要的道理。比方在谦让,需要谦虚,他就收集了古今中外很多的名句都放在一起,我们时时用这些中外的智慧来自我提醒、观照,你自我修身的根基打得愈牢,你在言谈举止当中就会把这些态度、方法教给小孩。这是笃行的部分。我们回到上午所提,要教孩子孝,因为孝是德行的根本,孝开了百善皆开。我们其中提到,要知恩报恩,要从生活当中去把《弟子规》做结合,父母跟老师要密切配合来教。昨天晚上我们也提到用故事,因为小孩他的思惟模式属于具象思考,具体思考,抽象思考能力还没那么强,这时候你常常用故事引导,他的记忆深刻,我们用古今中外,用故事。这里还要包含夫妻配合,不只夫妻要配合,整个家庭教导孩子德行、教导孩子的方法要统一,原则不一样就很难教。比方婆婆跟媳妇的教法不一样,那就很累人了,我们待会再来看一下。
教育是百年大计,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就马上立竿见影,要建立共通语言,家建立家规,班级建立班风,这样就有共通的言语,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方有个小孩她跟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很多长辈一起吃饭,她的年龄最小,只有四、五岁,她的母亲坐在她的旁边,她跟她母亲说:「妈,我要吃玉米」,叫她母亲帮她扒一半给她吃。她母亲把玉米扒下来,第一个反应是要把玉米拿给她女儿,突然要拿过去的时候想到了一幕,夹菜要先夹给谁?昨天我们在探讨孩子的问题都提到孩子很容易自私,诸位朋友,自私从哪里来的?自私是从很多生活细节慢慢形成的。我常跟家长提到,在孩子很小,两三岁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吃饭,你把菜夹起来,第一口先夹给谁吃?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其实很多家长马上就笑出来,他笑出来是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是我把菜夹错了,他马上就晓得。你把菜夹过来,「儿子,多吃一点」,爷爷、奶奶在旁边也不甘示弱,「孙子,这一道菜也很好吃」,也帮他夹过来,孙子的菜满满的,从夹菜当中就可以知道谁的地位最高?那不就一目了然吗?孙子的地位最高。所以从夹菜当中,从很多生活的细节,小皇帝产生了,他最大。那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小皇帝的脾气都很大,所以他的脾气是家长把他成就的。
我还曾经看到一些景象,小孙子说:「奶奶,我口渴」。奶奶听到孙子叫她,高兴得不得了,赶快毕恭毕敬去倒一杯水,然后走到孙子的面前,「乖孙子,喝一口,别噎著了」。有一位朋友跟我说到,他说:「假如你有了孙子,你就真的变孙子了;假如你有儿媳妇,你就真的变儿媳妇了」。你看这个话,含有时代意义,我们这个时代颠倒了,颠倒就在一个字,宠坏了。我曾经听过一句俚语讲的很好,在这里讲都不用解释,我在大陆讲要解释半天,「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妻吵闹,宠夫半夜爬起来哭,宠女儿难入人家的家教」,不要小看这句俚语,道尽了人生多少重要的道理,你看人生多少的烦恼都出在这句话。
「宠猪举灶」,你看现在宠物还去做SPA,颠倒了,这个时代实在是,都不回去看父母,也没有带父母去洗SPA,带狗去洗SPA,宠子不孝。汕头有一户人家生了六个儿子,父母给他买了六栋房子,一个人一栋,都帮他们娶好老婆,他们的下场是什么?没地方住。你看,大儿子可能还有点良心,毕竟他是长子,在一个猪舍旁边盖了一个木屋给他父母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就说「告他」,叫这对夫妻去告他六个儿子。诸位朋友,要不要告?「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只要告上法庭,这个家庭很难和乐。他告赢了,六个儿子必须奉养他,十二个月除以六,每个人两个月轮流。当他到二媳妇、三媳妇那里去了,媳妇、儿子对待他的态度好不好?煮好了菜,「你赶快给我吃,我要收了,赶快吃」,还是东西拿过去,「拿去吃」,态度很不好。在这样的气氛之下生活,本来还有十年阳寿,还可以活十年,在这种环境之下,两三年就得癌症了,压力很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所以孩子不能宠,宠了之后毫不珍惜,对你的付出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