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谦先生说,「教民慎终追远,其事甚多。不但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而已」。如何能够使本厚的民德现在又重归于厚?教民慎终追远。慎终追远,这种事相是很多很多,也是无量无边,不仅是朱夫子讲的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而已,它包括得很广泛。江先生他举例说,「言其小者,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便是追远;饭食已讫,一箸一器必安放整齐,便是慎终」。从小的来说,他举几个例子。我们刚学了《朱子治家格言》,这裡面就讲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恆念物力维艰」,这是惜福。对一粒饭、一碗粥都要想到来之不易,多少人的辛勤汗水换来的,这是追远;看到眼前的粥饭,想到它的来处,这叫追思远方,追远,这也是培养厚德。
我们吃饭之前都念感恩词,「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师长教导之恩,感恩同学互相帮助之恩,感恩农民伯伯辛勤劳动以及所有为此付出的人」。佛教裡面讲的「上报四重恩」,第一个是父母恩,第二是老师恩,第三是国土恩(国土是祖国),第四是众生恩。感恩祖国人民的培养,这是追远。饭食已讫,就是吃完饭了,我们把碗筷都洗乾淨放整齐,这叫慎终。你看看,就这麽一件小事,就含有慎终追远,我们吃饭不也在修行吗?说到吃饭,我们就知道睡觉也是这样。睡觉的时候就想到,我今天晚上能够安稳的在这裡睡着,睡觉,要想到感恩祖国的安定繁荣。如果祖国社会不安定,我们睡觉哪能安稳?感恩父母给我们的养育,让我们有好身体,今天晚上睡在自己家床上,不是睡在病床上。感恩老师教诲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要想到老师教诲。「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就是这麽做的。你看看,这叫追远。睡完觉起来了,把被子都叠好,这也是慎终。乃至读书,《弟子规》裡讲到的「读看毕,还原处」,这也是慎终。做事有始有终,这都属于慎终的范围。
「言其大者,如弘扬淨土法门,教人临命终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是真慎终。发弘誓愿普度众生,以报多生多劫父母养育之恩,是真追远」。这是讲到大的方面,慎终是讲帮助一切人,包括自己,临命终时能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些道理广泛的弘扬,这是慎终。我跟母亲送我姥姥往生的时候,也是感恩这些善知识们教我们学习淨土法门,所以我们能够顺利的将姥姥送到极乐世界。她后来还给我报梦,她往生三七以后,二十一天之后给我报梦说:我现在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请你来念佛送我一程。我在梦中很高兴,就给她念佛,大声的念佛,这念佛声把自己念醒了,然后看看錶,晚上三点,知道她这个时候往生淨土了。这是什麽?真正的报恩。父母真正能够出离生死,出离六道,往生淨土,我们的孝道才叫圆满。然后用这个孝心对一切众生,这是发弘誓愿,广度一切众生。为什麽?众生皆是我父母,确实是这样的。多生多劫以来,一切众生都跟我们有缘分,都跟我们互为父母兄弟。所以真正发大愿度众生,这叫真的追远,无量劫的父母我们都要去报恩。所以若不是真正弘扬佛法,令一切人皈依三宝,把这些道理弄清楚,那慎终追远岂能叫圆满?人民都能够皈依三宝,都能恢复自性性德,这叫做真正的民德归厚。
所以儒释道这三家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这三家都是教育,不是宗教。这三家的教育是互补的,互相促进、互相提升的,在教育上也是互相圆融的。我们看到蕅益大师跟江谦先生对于《论语》的解释,就知道他们真正是通达儒释道的人,他能圆解《论语》裡面的教诲,将夫子的心法为我们圆满的开显出来。然后才知道,真正要在传统文化上得到精髓,得到真正的圣贤心法,我们儒释道三家要互相参看,在教义上能够圆通,不能够互相排斥。
第九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一章我们就讲习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大德、朋友,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学而篇》,请看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我们来看朱子的注解。『子禽问于子贡曰』,子禽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弟子,这段话是他们俩的问答。子禽姓陈,名亢;子贡姓端木,名赐,就是陈亢和端木赐,两位孔门弟子。有的人也说,子禽是子贡的弟子,这也可能是如此,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段话是子禽向子贡来请教的。子禽问,『夫子至于是邦也』,夫子是讲孔夫子,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地方,邦就是当时的诸侯国,也就是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够听闻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的状况,都会有人来告诉他。子禽就问,这是孔夫子求得的,还是别人给与他?也就是问,孔老夫子很想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是他自己去求而得知,还是别人主动来告知他的。『抑与之与』,与是给与。抑是或者的意思。这个话问得好,真正的圣贤难道还会有有求之心吗?夫子关心别国的政治,他所得到的情况是他自己有心去求才能得知,还是他无心而别人自己主动告诉他的?我们来看子贡怎麽回答。
子贡可以说在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裡头,他是言语第一,很会说话。他很会说话,也是因为他善于思考、善于观察。他观察孔老夫子的德行,总结出五德,说夫子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他的容貌,他的形态,没有给人任何的压力,你跟他在一起,你感觉到非常的舒服,聆听他的教诲如沐春风。这是讲温和。为什麽他能够容貌温和?这是因为夫子心地柔和,用慈悲柔和的心对待身边的人,令身边的人感觉到他平易近人。所以圣人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不会觉得圣人好像高不可攀,或者是跟自己格格不入,或者是让自己觉得很有压力,不会的。他的这种气质,会让我们觉得很舒服,很愿意跟他在一起,这是温。『良』是什麽?讲他的心地善良。夫子一生所追求、所实践的就是一个仁字,以仁爱存心,所以心地善良。仁者爱人,他能够用真诚的爱心关怀、帮助、照顾一切的人,一切的众生。『恭』是讲他对内,对自己严肃、谨慎,而对外能够敬人、敬事、敬物,这是恭的意思,所谓一切恭敬。《礼记•曲礼篇》第一句话就说,「曲礼曰,毋不敬」。整个礼的核心就是敬,「礼者,敬而已矣」。夫子教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而能够恢复我们的礼,处处能够循礼,能够守礼,这是恭。『俭』是节约、节俭,持身节俭,不奢华,所谓「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俭以养德,人如果骄奢,那德就有损了。人能够安住在简单的生活当中,他的德就容易进步;一个人在骄奢的环境裡,很容易放逸,很容易堕落。所以夫子俭以养德,处处节约,爱惜所有的物品。『让』就是谦逊、谦让、礼让,不与人争,真正能够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夫子用这五种圣德去跟人交往,自然能得到别人的尊敬爱戴。所以他来到一个国家,别人自然就能够把这裡的状况告诉他。甚至是这个国的国君也对他信任、也对他敬重,把国事也向他请教。我们从《论语》裡面看到,很多国君向他问政,诸侯大夫向他问政,对他不怀疑,不怀疑孔子会夺他的政权,所以敢于推心置腹的向他请问。这是完全因为夫子有温良恭俭让的品德,所以才感得别人的信任。所以子贡说,夫子到一个国家能闻其政,你不能说他是求来的。夫子的所谓求,『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夫子的所求,能够得闻别人国家的政治,跟人家去求来的那种方法不一样。夫子完全是以他的德行招感来的,他是以无求的心而得到的,他不是有心去求的。人家的求是有心求,夫子是无心而得到的。所以他跟别人的求是不同的,异就是不同。诸,当在字讲。夫子之所谓的求,是跟别人不同的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