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集注》裡面有讲到,「夫子未尝求之」,从来没有去求,圣人真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那是夫子的德和容,德是他的内心,容是他的容貌。有这样的德行,就有这样的容貌和形态,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个不是造作出来的。如果是造作的,这些君王他们都是聪明的人,他肯定能识破。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夫子那种真诚心,没有丝毫造作,存心仁爱,没有自私自利,更不会有夺权的这种非分之想。夫子只是到一个国家去帮助那个国家,没有丝毫索取任何利益回报的意思。所以国君对他尊敬信任,都以政事向他请教。他所能闻政的这个结果,跟别人求之而后得的完全不同。这是什麽?圣人能够养其存心,形成的那种神态、相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他的磁场不一样,别人见到他就能对他肃然起敬,这是圣人圣德招感。这是古人所谓学养功深,他才有这种感召力。所以朱子勉励,「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我们要向圣人如是学习。
我们觉得有这样的一种感召力真的是不容易,甚至觉得好像不可思议。第一次见面就能够受到人这样的尊敬信任,把最重要的政事都能向你请教,真有这样的情况吗?我记得我在二OO三年,曾经跟我们的恩师一起到印尼去。那是受到印尼政府领导人的邀请,做团结宗教的活动。我们的恩师带着我们走访印尼各大宗教。印尼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都是伊斯兰教徒。伊斯兰教裡面有三大教派,当我们去拜访最大的那个教派的时候,有人就告诉我们说,这个教派信徒很多,所以他们那些领袖们往往都有傲慢的心理,看不起别人,提醒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要受辱。特别是我们的恩师八十高龄了,要我们重点保护,见到时机不妙,我们赶紧走人,不要自取其辱。
结果我们就跟着恩师一起去走访那个宗教,约定了在他们的总部大会堂裡面我们一起开会。这些领袖、代表们都先在会堂裡面等候了,见到我们恩师走进门来,都不约而同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向我们的恩师致敬。当时我们心裡很惊讶,因为之前听到别人这麽说,跟现在所遭遇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人家对我们这麽礼敬。我们回去思考,到底怎麽回事?才悟出,这是因为我们恩师温良恭俭让的形态,所以他一走进大厅,就能够感召到大家肃然起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们恩师的这种德行的磁场,中国人讲气分,已经感动了他们。我们能够相信,孔老夫子当年应该也是这样的,所以他周游列国都能得到人家的敬重爱戴,完全是他自己德行的招感。
我们的恩师也是心存仁爱,一心就想着天下和平,提倡宗教和谐,促进圣贤教育,和谐世界。虽然他也是一介平民,跟孔老夫子当年没两样,也是周游列国,但是每到一处,也是一样得到大众的景仰爱戴。他凭什麽?也是凭着温良恭俭让这种厚德。所以他每到一处,也有很多国家领导、宗教领袖向他请问,他也是必闻其政。他有心求吗?他没有心。可是别人把问题提出来向他请教,他马上就有这个智慧给人家解答。为什麽?他心地清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不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的烦恼,所以他的心地清淨光明,智慧能够从自性中汩汩的流出来。只要一碰上这些问题,他马上就能够给人解答,让人听了之后都点头称是,没有不讚歎的。
其实这个智慧人人本有,他有,我们也有,只是我们的心没有他清淨而已,所以我们的智慧不能够现前,遇到棘手的问题就被难倒了。曾经有一位基督教的大牧师向他请教说,「你几十年来到各地去讲学,遇到了很多人向你提问,你有没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他说没有,真的没有。为什麽?只要心地清淨,智慧就能现前,用智慧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中国老祖宗的智慧从哪裡来的?你看他们留下的这些教诲,孔老夫子这一部《论语》,处处都闪烁着智慧。我们再看《易经》,它能够用来预测未来,千古都能够准确,这是圣人留下来的智慧宝典。他们的智慧哪来的?就是因为心地清淨,所以自性没有障碍。自性裡面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智慧流出来,他是无障碍的,他的德行也是无量无边。
子贡为孔老夫子归纳起来是温良恭俭让这五德,其实这五德是五大类,每一类裡面都有无量的德行,叫做万德庄严。所以子贡是很善于归纳,把圣人的德行威仪就用这五条能归纳得这麽好、这麽圆满、这麽形象,让我们在二千五百年以后听到子贡讲到温良恭俭让,都能够想像得出孔老夫子当年的形态容貌,都能起效法之心。蕅益大师在《论语点睛》裡面就讲到,说这一章可与「美玉章」参看,两章比较着来看。「美玉章」是在后面,也是子贡问的,子贡向夫子请教。「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贡问孔老夫子,如果有一颗美玉在这裡,你是要把它藏在盒子裡头,还是找一个很好的买家把它卖了?问孔老夫子,这也是一语双关,他用这个比喻来请问孔子。子贡很会讲话,这个美玉是比喻孔子的德行学问,这德行学问要用它来利益社会,帮助众生。你现在有这样好的德行学问,你是把它藏起来,还是去找一个买家?
孔老夫子回答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沽就是卖,要找一个买家去卖。他连说两个「沽之哉」,加强语气,也就是说,孔子是有卖的意思。可是他又说,「我待贾者也」,待是等待,我卖不是随街叫卖,我是等待识货的人来跟我买。谁会识货,他也有相应的德行学问,他才能识货。就好像你卖美玉似的,他得认识这颗美玉,他才知道它的价值,他才会用高的价钱来买。所以孔老夫子的态度,我们从这裡可以看到,不是说他不卖,不是说他不想要贡献自己的德行学问,有这个机会一定是当仁不让贡献出来。可是没有这个机会,我们绝不去求,一求就贱了,反倒使人家看不起,人家不知道它的价值,反而埋没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