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讲述菁华 (第一六O集) 1999/7/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2-045-0160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王长行第五句看起:
【善目天王。得普淨一切众生界解脱门。】
《华严经》上所说的这些人物,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所以他们的境界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无论他现的是什麽身分,境界始终是不变的,种种示现,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善目天王』,天王名号裡面的表法,前面都曾经介绍过了,在此地我们专门来研究、学习他们所修学的法门,以及这个法门的圆满成就。这尊天王他所修学的是『普淨一切众生界』,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就叫做『解脱门』。「解」是解除、是解放妄想分别执着,在佛学的术语裡面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证得如来果地上的究竟涅槃;「门」是门径、方法的意思。他是由「普淨一切众生界」,这个境界是无限的深广。
「一切众生」,这句话裡面包含着虚空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华严经》上所说的二百七十多类就是一切众生的区分,这个区分是大的区分,每一类裡面都是无量无边,这是我们应当要明瞭的。现在讲的是淨,不但是淨,而且是「普淨」,普是普遍;能令一切众生都得清淨,菩萨才能够圆满菩提。如果说是从事相上来讲,我们想像当中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怎麽样能够令一切众生都清淨?由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原来令一切众生清淨是自己清淨。所谓是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淨,境界就清淨,一切菩萨是从这个门径修成无上道。所以这个地方,「一切众生」这四个字是双关语,主要的是要度自己的一切众生,先要淨化自己的一切众生。从事相上来讲,佛法裡面有所谓「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我们明白世尊这些开示,我们就知道功夫要从什麽地方做起,一定要从自性裡面下功夫。
自性众生,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是众生,每一个细胞也是众生,构成细胞的分子、原子、电子、粒子都是众生。这些众生现在不清淨,为什麽不清淨?它被污染了,《无量寿经》、《弥陀经》裡面给我们说「五浊恶世」。而实际上,这些现象怎麽可能有染淨的现象?如果事相上有染淨,《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那就决定不可能。这种染污如何能淨化?佛在大乘经论裡面,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事相上确实没有染污、没有染淨。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裡面对昙生方丈有一段开示,一开头他就讲「境缘无好丑」,这句话就是说明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裡面好是淨、丑是染,没有好丑、没有染淨,「好丑起于心」,这说明物质境界裡面这个染淨是从我们心上起的,这是把染淨的根源为我们说出来了。这个根源还是世尊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清淨,一切法都清淨;心不清淨,一切诸法都不清淨。我们今天修淨土、修淨业,希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从佛菩萨这些开示、教诲当中明白了。善目天王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他所修的法门其实就是淨土法门,他所成就的就是淨土的殊胜,这是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认真去学习。
《无量寿经》的经题,说出修行的总纲领,五个字,「清淨平等觉」,这五个字,概括世尊四十九年所教给我们的一切法门。无论是哪个法门,总离不开这个总原则,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华严经.离世间品》给我们讲了两千多个法门,四弘誓愿裡面说的是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原则裡面说了三门,清淨是一门,平等是一门,觉是一门,所以归纳到最后是觉、正、淨三门。这三门,无论从哪一门都能成无上道,而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一门得到,其馀两门同时都得到,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们把这三门落实在修行事相当中,大乘佛法在中国有八个宗派,十宗裡面有两宗是小乘,我们现在就从这八大宗来看,从清淨下手的是淨土宗、密宗,这两宗是从淨门入的;从觉门入的是禅宗、法性宗,是从觉门入的;其馀的贤首、天台、三论、法相、律宗,都是从正门入的,也就是从平等门入的。于是我们就明瞭,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个法门,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看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一个适当修学的方法,我们成就比较容易。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什麽叫契机?适合我们生活环境就叫契机,使我们修学起来感觉得很容易、很方便,不困难,对我们来讲就是契机。我们想想,走觉门,条件要有高度的智慧,这才能办得到。所以禅宗,宗门跟性宗,对象是什麽人?要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他有能力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他有这个能力,就可以走觉门。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个根机?多数人不是这个根机,别说闻一知十,闻一那个一都不能知道,那有什麽法子?不要说一遍开悟,十遍、百遍、千遍都不能开悟,我们就想这个门走不通。这个门走不通,我们再换个门,换个正知正见的门,教下所学的。这个门中下根性行,能成就,时间比较长,像读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慢慢去读,经论、课程很多,一样一样来学习。这是走正知正见的门,目的是修平等性智。课程多、时间长,我们修学有没有困难?天台也好、贤首也好、三论也好、法相也好,都有很多的典籍,我们想想太难了,而且我们时间也不够用,同学们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学教说实在话,四十以上就没指望,来不及了。学教要从什麽时候学起?最适当的年龄,十五、六岁开始,这好年龄,三十岁非常非常勉强,四十岁没指望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