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圣人,妙音声是教我们做人,这是妙音;教我们堕落三途的,那是粗恶之音。可是现在人偏偏喜欢粗恶之音,对于妙音就起反感。佛说一切法,音声是帮助我们断烦恼,出三界,证无上菩提,我们对这个音也不乐,也不喜爱,这是真的。果然喜乐,必定是依教奉行;读经、听法,阳奉阴违,这就是没有喜乐之心,依旧还造三途业报,真正是不怕因果。谚语裡面有所谓「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你们想想这谚语是什麽意思?出家人高高在上,错了!释迦牟尼佛是低低在下,你在经论裡面看到,世尊接触大众,从来没有贡高我慢的心。中国古圣先贤也说,「学问深时意气平」。我们在《论语》裡面看到,孔夫子处事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从来不敢轻慢一个人;没有读过书,无知无识的人,孔夫子见到不敢轻慢。在经典裡面处处看到世尊处事待人接物,都做了最佳的榜样给我们看。所以此地的妙音声,要紧的还是着重在它的内容,真实教诲,纯善无邪,这是如来的妙音。
『佛以一音遍十方』,什麽是「一音」?纯一真诚,纯一善心,纯一爱心,纯一利益一切众生音。《华严》教导我们一切即一,一切是指教化众生的方式不相同,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诸佛菩萨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是多;多即是一,佛无论现什麽身相,无论说什麽法门,他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指出我们成佛之道。方向跟目标永远不变,这是一音;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今天结集成这麽多经典,一音。佛法,大家都晓得,称为内学,心性之学。我们现在与许许多多宗教接触,于是有很多宗教徒问我们,你们佛经是怎麽来的?他们的经典是神说的,神降临的,我们佛经不是的,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口述的。佛当年在世,没有写过经典,没有着述,经典是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就记忆当中写下来的。我们这个说法,他们听了之后就起了疑惑,那这个记忆会记错;以我们的心去度佛当时弟子们的状况,我们会记错,那记错了不就说错了?这怎麽可信?尤其是佛经讲的四次结集,第一次结集距离佛过世的时间很近,也许人还相信,愈往后去时间愈远,最后一次结集距离佛灭度二、三百年。这种代代口传,哪有不发生错误的道理?那我们这个经典谁能相信?信不信由人。
我们了解,佛菩萨灭度,灭度他会再来。在我们中国,祖师大德当中,史书裡面记载的,就有佛菩萨再来。众所周知的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再来;过去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和尚,阿弥陀佛再来;寒山、拾得,文殊、普贤菩萨再来的;唐朝傅大士,示现在家居士身,弥勒菩萨再来的;近代印光大师,诸位晓得,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宝志公,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所以历代高僧大德当中,许许多多佛菩萨化现的,我们肉眼凡夫哪裡知道?佛菩萨在不在这个世间?在,多得很,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他来帮助后学,帮助世人。何况佛法的教学,不是教我们跟着释迦牟尼佛学,跟着释迦牟尼佛学,那就变成宗教,错了!佛教我们自己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谁是佛?每个人都是佛。明心见性的人就叫佛,他传授我们一套明心见性的理论、明心见性的方法。我们为什麽见不了性?就是因为有烦恼,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三障,只要把这些障碍除掉,你自己就是如如佛。你成佛了,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与过去那些佛无二无别,没有两样,佛佛道同。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示现佛的相,应以佛身而得度,他老人家示现佛相,其他许许多多诸佛如来,有示现菩萨相的,有示现比丘相的,有示现居士相的(优婆夷、优婆塞),有示现童男、童女相的。结集经藏这些出席的菩萨、声闻,那裡头很多是古佛再来的,我们如果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对于结集丝毫不怀疑,我们就能相信。大乘经上说得很多,阿难尊者在过去生中跟释迦牟尼佛同学,无量劫来老同参,今天唱这一台戏,哪个唱主角、哪个唱配角,临时组合的。经典上佛告诉我们,观音菩萨早就成佛了,文殊、普贤都是古佛再来,示现的身分,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学佛的同修常常听经、常常读经,对于这些理事都不会怀疑,说起来大家都点头、都能相信,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的难免不产生疑惑。
不仅是如此,再讲到翻译,翻译不就更困难了吗?现在佛经,从阿难尊者那个时候的结集到现在,依照外国人的说法,也有二千五百多年,原始的典籍已经都不存在了;照中国的记载是三千多年。所以现在遗留下来的典籍是辗转流通的,而且原始的经典几乎已经都不存在了。现在存在数量最多的是汉文、西藏文跟巴利文,这三种是最丰富的,而巴利文裡面都是小乘经,没有大乘,大乘经论存在汉文跟藏文典籍裡面。这三种都是通过翻译的,原文是梵文。这翻译的靠得住靠不住?又叫人怀疑。我初学佛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翻经的这些大德,最低的地位也是证得小乘三果的圣人,这是讲断证功夫等同三果,他的智慧、德行远远超过他们。这个意思就说明,参与翻经最低的程度,在大乘菩萨位上来说,大概都是圆教五信位、六信位的地位,不是凡夫。见思烦恼将要断尽了,见惑是决定没有了,见惑断尽才能证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哪裡是凡人?主持翻译的几乎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相信。你在佛法上修学,愈深入愈相信,知道这个的确是事实。就连会集的,也都不是凡人。众生愈有苦难,佛菩萨愈慈悲。
所以佛法是教我们内证,信解行证,不是止于信,不同一般宗教。一般宗教是止于信,信就得救,你不信就不能得救,佛法不是如此,佛法要证,证才能得救,信不行,信解都不行,要行证。我们修学淨土法门,往生就是证果,所以我们要想想,我们有没有具足往生的条件?佛法修学最基本的条件是「淨业三福」,淨业三福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我们具不具足?如果这十一句不具足,念佛也不能往生,你信解都不行,都不能往生。古人讲的,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麽?没有行证,佛法重在行。你看看淨土宗的表法、《华严经》的表法,佛代表理体,代表一念自性,所以只有一个;用就多了,所以「用」用两个菩萨来做代表,从体起用。两个菩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行门,《华严经》上普贤菩萨摆在第一位,文殊摆在第二位,你想想什麽意思?普贤代表行,文殊代表智,行摆在第一,行重要。你不肯干不行,光有智不能成就,有解无行不能成就,出不了六道轮迴。淨宗法门裡面,阿弥陀佛代表自性,观音、势至代表从体起用,淨宗把观音摆在第一位,观音代表行门,势至代表解门。要跟《华严》相比,观音菩萨就好比普贤,势至菩萨就好比文殊,着重在行。只解不行,有什麽用处?解行要相应。清凉在《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玄义裡说过,「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都不能成就,所以要解行并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