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三十四)  2013/10/22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3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二页第一行,我们昨天跟大家学习到,「持诵大悲心咒,得十五种善生」,昨天我们学习到第六个:

 

【六者。道心纯熟。】

 

讲到『道心纯熟』,纯就是纯而不杂,就是没有夹杂,所谓精纯,熟是成熟。我们持大悲心咒,也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让我们的道心从原来还没有纯熟,帮助我们达到成熟,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学佛的一个过程当中,必须借佛力来加持,在冥冥当中来给我们帮助。否则我们凡夫,在六道里面修行,退缘多,进的缘很少,帮助我们成熟道业的缘非常难得。所以必须求佛力加持,让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增长,一直到成熟。「道心纯熟」,他就不会退转。道心还不纯熟,不纯就他还有夹杂,还不成熟,他就容易退心。道心纯熟也是需要时间耐心来培养,这是我们净老和尚常讲的,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我们跟一个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我们有缘遇到,如果我们自己跟他学习,还没有达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我们就不离开善知识。这个不离开也不是说一天到晚跟着他身边,主要是说跟他学习,依他所指导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我们暂时先不听其他法师大德讲的,这样长时间来熏习,我们才有一个入处。如果今天听这个法师讲,明天又听那个法师讲;今天亲近这个道场,明天亲近那个道场,那是不纯。一个法师讲的方法、理论也不同,这个当中还有真、有假,我们自己还没有慧眼也很难辨别,往往学到假佛法这也大有人在。所以关键在自己的一个选择,还有好的同参道友,前面讲的善友,这也很重要。有好的老师,还要有好的同参道友,互相勉励、互相提醒、互相帮助,这样我们一生当中,在道业上才会有所成就。

 

道心我们由不纯熟要达到纯熟,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道心。这个道心就是修道之心,修行这个道心。往往我们刚学佛,所谓初发心学佛,成佛有余,初发心学佛这个道心非常坚定。但是学了一段时间慢慢就退了。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就化云烟,我们佛门常常有这一句话。这个也是事实,因为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佛出现在世间,三千年前,佛就讲这个世间已经是五浊恶世。三千年前比我们现在三千年后末法时期那好太多太多了,那个时候佛出现在世,正法时期,我们现在是佛的末法时期,我们现代的五浊恶世浊恶到相当严重的一个程度,可以说人人都感受得出来。佛出世那个时代,佛讲,《弥陀经》讲,「五浊恶世」,可能当时的人还意识不到这个浊恶,但是已经呈现五浊的现象,还不是很明显。到三千年后,我们看看《弥陀经》讲五浊恶世,真的,提到这个世界,浊就是污染,有严重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生理的污染、思想见解的污染,真的整个世界浊恶愈来愈严重,这个大家一提,大概没有人会反对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你说我们修道要不退转,实在讲是相当相当非常困难的一桩事情,因为大环境、大染缸,你那个道心能保持吗?非常困难。

 

有个小道场大家依众靠众,勉强大家还能维持。如果离开道场,自己出去,自己建道场,或者是住人家的道场,那就靠自己。这个修道之心很难保持。这个道心如果没有天天熏习经教,还有佛的戒律,没有天天这样的熏习,我们老和尚天天讲经,他也做个示范给我们看。他出家之后到台中去学经,他在家就去学了,学了之后出家,出家他想再去学经,结果寺院常住就不能接受,净老和尚他也不能接受经忏佛事,所以也就不能住寺院。回到台中,跟李老师继续学,住在台中慈光图书馆。住了十年,到台北来弘法。当然寺院都不会请他去讲经,所以那个时候住在韩馆长木栅那个家里,韩馆长给他找地方让家师去讲经弘法。他一个人也离开僧团,离开老师,一个人到台北来讲经,唯一依靠的,保持道心不退的,就是经教,天天提醒,天天熏习,到现在已经五、六十年了,讲经还不中断。唯一靠这个经教的熏习,深入经藏,这样他的道心不断的增长,到现在已经纯熟,靠的就这个。如果一天没有学习经教,一天不讲经,很容易烦恼习气起来,就退了,又忘记了,很容易忘记。

 

所以佛门为什么天天做早晚课?但是现在做早晚课都做个形式,不知道它的内容,不知道做早晚课它的作用,它的用意。早课是提醒我们修行,一天当中提起观照功夫,先做到伏烦恼,进一步再断烦恼,晚课反省、回向,这是佛门做早晚课它的主要用意。但现在做早晚课好像是应付的,住在寺院没做不行,做了又很没有法味。为什么不想做?因为他没有尝到法味,做了枯燥无味,得不到法喜,他就不想做。为什么得不到法喜?还是不明道理,不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对功课的理论、方法、境界都不知道,不懂,无法提起这种观照功夫,因此做久了他就累了。因为得不到法喜,枯燥无味,做久他就累了,就退了。各人的善根福德因缘也不同,所以很多事情还是随顺因缘。在我们道场出家的出家众,我都建议他们,净老和尚的经最好一天最少听两个小时,你再忙,最好能听两个小时,最好。刚开始听有的可能听不懂,但是你要有耐心,多听几遍,慢慢你就听懂了,你听懂了你就有法味,你就有兴趣再继续听,不要怕听不懂,多听几遍就懂了。

 

如果不听、不明理,我们凡夫一天到晚内心都是烦恼起现行,贪瞋痴是烦恼,你不要刻意去提起,它自己都会冒出来。断烦恼、伏烦恼要在人事当中去伏、去断,离开人事你到哪里断?你就躲在山洞没烦恼,那烦恼在不在?烦恼一样在。所以跟大众相处在一起依众靠众,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烦恼;你一个人躲在山洞,你有烦恼你自己没发现。自己一个人静修那是一个阶段性的,一个闭关,阶段性的。这个当中也有理论方法也要懂,你去修才有成就、才有效果,这些都要明白。现在如果你不听经、不闻法,你不明理,说实在的出家跟在家也没什么两样。不听经、不闻法,遇到一些顺境、逆境,顺境你就起贪心,逆境你就起瞋恚心,一定是这样的,你自己这个心很难去摆平。所以遇到一些境界不平的这都会有,走到哪里都有,这个娑婆世界不是平等的世界,都是不平的。你在这个环境不好,你去选一个环境,选一个环境是不是更好要看个人的福报,你有福报你能找到比较好的环境。如果没有福报,自己去找可能更不理想。而且这个环境,我们出家修行这个环境,在家修行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环境它是不是能帮助我们增长道心?这很关键。你跟这些人相处,这些人他是不是善友?他修的是不是比你好?如果好的话,那你跟他亲近他对你有帮助;如果跟你差不多,对你也没什么帮助;比你更差,可能你受他的影响。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呼吁我们,现在利用这些科学工具,天天来熏习经教。这个经教的熏习你慢慢愈深入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心开意解,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难就很容易可以化解。不然你遇到问题你想不开、想不通,真的会得忧郁症、躁郁症,现在这个太多了。现代得忧郁症、躁郁症,大部分什么人?吃饱没事干。印光祖师在《文钞》开示,当时他给居士开示,对富贵子弟吃饱了没事干,家里都是佣人,印祖教这居士教他的儿女,你家不要请佣人,什么事自己做,自己煮饭、自己洗衣服、自己扫地。你人有工作,一忙,他就不会在那边胡思乱想,打妄想。如果都请佣人,吃饱饱的坐在那边没事干,他干什么?打妄想,忧郁症就这么出来的。

 

最近台东净宗学会胡会长,他的大伯介绍我们到迪化街给中医看,郁品堂中医。那个中医很特殊,他不随便给人看的,介绍他去看病的人,就说他的病被他医好了才有资格介绍人去,如果你的病还没有给他医好,你不可以介绍别人去。有一次我去看病,就一个小姐,她是忧郁症,那个医生就跟她讲,妳都没事干当然忧郁症,妳就做家事,妳做了这个忧郁症就好了。那的确是正确!所以人,我们一般凡夫不能无所事事,你一个人坐在那边静静的,你能够静坐,能够入定,他也有相当的条件,相当的功夫,才可以。不然你一个人在那边坐,那不是入定,是打妄想,胡思乱想,坐在那边胡思乱想,那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每天如果没有经教的熏习,包括戒律的提醒,真的,出家人现在修的真的是不如在家居士,真的是这样。你看还为这个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起烦恼,那必定是这样,你不熏习经教那必定是这样,不要说道心衰退,是一点道心都没有。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名利,这就没有道心,这是完全没有道心。

 

所以这些住众大家不听经、不闻法,很多问题出现,当然我可以理解,也不会感到意外,那必定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很奇怪,那不是这样,你不是佛菩萨再来,起码也是修行到相当的程度了。必定是这样,彼此大家在一起生烦恼,必然是这个问题,这种现象。能够接受的人,他就能够提升,能够改善;不能接受,他必定会退转。如果我们出家修行,在计较这些名利的事情,计较工作的事情,他自己做多了,吃亏;别人他都不做,占便宜,这也都是没有听经闻法。实在讲,就是过去,我们十二年住在华藏图书馆,什么事情都要做,没有人,什么事情都要做。为什么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有很多师弟都受不了走了,我为什么能坚持下去?没有别的,天天听老和尚讲经开示,老和尚常常给我们讲修福。以前老和尚常讲福慧双修,要先修福才修慧,一直教我们不要怕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为什么?他那个福,有机会给他修他不修,让我们修,我们对他还要感恩,让我们增长福报,真的还要对他感恩。

 

明白这些因果的道理就不怕吃亏,遭受人家误会、毁谤,甚至陷害,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常讲,这个业障消得快,比你去拜忏消得还快。你能够忍受,那这些人替你消业障,要明白这个道理才行。明白这个道理,他很乐意的遇到这些逆缘,消业障,有什么不好?很好,还要感恩他们,比我们去拜忏这个业障消得还快。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难免心就不平,彼此在这边就是会斗争,那就造罪业,道心也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老和尚常常讲,要讲经说法、听经闻法,他老人家一生示现给我们看的,也是给我们做个榜样。叫我们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新闻、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老和尚这些劝导,真的我们心非常清净;如果不接受,我们可以说自找麻烦。那些我们不要听、不要看,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是天下太平,知道太多,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那些人无理取闹,你对他也没办法,佛菩萨都没办法,我们哪有办法?各有因缘,我们也管不了,你生烦恼有什么用?又不是我们生了烦恼他就改变了,那我们生这个烦恼还值得。我们生了烦恼他还是这样,何苦?先度自己,先照顾自己的清净心、照顾自己的道心,这个重要。等到我们往生西方作佛再来度他们也不迟!各人因缘不一样,自己先求得度,等到众生他的缘到了,时节因缘成熟,再来度他,那个时候他们也是道心纯熟了,那个时候再帮助他们。

 

所以我们要保持这个道心,让这个道心能够纯熟,听经闻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不能断。还有戒为什么我们要常常讲?你看佛在《戒经》给我们讲,以前说半月半月诵戒,就半个月诵一次戒,这是提醒的意思。古时候,三千年前,半个月诵一次,现在人恐怕半个月太久了,恐怕天天要诵一次。现在我们净老和尚提倡的四个根,这就是根本戒,儒家《弟子规》、道家《太上感应篇》、佛家《十善业道经》,出家众再加个《沙弥律仪》,出家人是四个根,在家人三个根,这就是戒,这也要天天提醒。大家在一起主要要学习,这个道心才不会退转。如果不学习,大家好,来忙,来忙工作,来做,忙忙碌碌的,经教都不熏习、不提醒,问题就很多很多,很难处理,大家都不明理。

 

所以我现在装了这个要大家听,包括我们来这里工作的职工也好,义工也好,大家听。大家听经的意愿还是不高,我都装好好的。像五楼办公室,我在的时候有,这几天又不行,那个扩音机打开都是噪音,老和尚讲经的一个字也听不到。现在我讲得有点累了,讲得好像人家不高兴,现在人你也不能讲他,讲他明天他不来,明天,师父,那你自己做,我不干了。现在人是这样,你讲还不能讲,还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现在是这样,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是想帮助他。我自己也很想早一点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多好,何必在这边受气?我们就先办自己的事情,这个世间随缘就好,能够保持自己的道心,这个重要。持大悲心咒,观音菩萨帮助我们道心纯熟,这个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依照印光祖师的指示,念佛之外兼念观音,遇到什么问题、什么事情都求观音签,这是印光祖师传的,那我们老和尚再传给我。有时候我们凡夫智慧达不到,求观音菩萨指点指点,得到很多菩萨暗中的一个加持帮助。所以第六条「道心纯熟」。

 

【七者。不犯禁戒。】

 

这一条跟上面一条有相关,因为有道心他就不会犯禁戒,会犯禁戒,总是道心退转,道心退转他才会犯禁戒。禁戒,戒有三大类,从狭义的来讲,就是佛制定的律仪戒,像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个都有戒律条文的,一条一条,一条一条的禁戒,这是属于律仪戒,这是一类。另外一类是摄善法戒,摄善法戒就是佛没有明文规定,但是那个事情是善,我们就要去做、去遵守。比如说五戒,佛只有戒不喝酒,但是没有戒不抽烟,那没有戒不抽烟,那烟可以抽了,因为佛没有规定不能抽烟。但是抽烟,大家都知道对身体也有害,现在全世界有一些公共场所还不允许抽烟。说明这个抽烟有害,你戒烟这也是善。所以这一类归在摄善法戒。凡是好事,佛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好事,你都要去做,去遵守。第三类是饶益有情戒,这是对众生有利益、有帮助的事情,我们有这个因缘、有这个机会就要去做,不做就没有慈悲心,有这三大类。『不犯禁戒』,戒范围也很广。

 

讲到这个戒律,我们净老和尚提倡这四个根,这四个根如果我们能做到,实在讲就是现代的圣人,现在能做到这四个就不得了。现在我们很惭愧,还是在一个学习阶段,还没有办法去做到。我们总是要有一个过程让大家学习,不可能说我们这个一提出来,大家马上就百分之百去做到,这不可能。我们能够慢慢一点一滴的来修,像章嘉大师给我们净老和尚教的,他也没有叫他去戒坛受戒,他不鼓励他去受戒,他是给他讲一个实质的。他说你先学戒,你学会一条就去做一条,那是真正的持戒。如果你不学戒,也不懂得戒律的开遮持犯,你去受了戒,又做不到,你受戒就没有意义,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有名无实,落空,受那个戒没有意义。

 

现在也没办法,这随顺世间法,现在大家出家人去受三坛大戒,在家人有受三皈五戒,有受在家菩萨戒。其实菩萨戒也没有分在家、出家,菩萨戒在家、出家应该是共通的。但在中国佛教传戒,传这个戒,出家众受菩萨戒是以《梵网经》十重四十八条轻戒,在家众受菩萨戒是《璎珞经》的六重二十八轻,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在中国佛教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区分,在家受菩萨戒、出家受菩萨戒,出家众受菩萨戒依《梵网经》,在家菩萨戒依《璎珞经》,在家菩萨戒比较少,出家众的菩萨戒比较多,是有这样的一个方式在受戒。

 

菩萨戒,实在讲梵网戒在家居士也能受,璎珞戒出家众也能受,因为菩萨戒它是论心不论事,论心的,不是论这个形相的。比如说你这个形相的身分不一样,出家众出家男众、女众身分又不一样,沙弥、沙弥尼,那女众还有加一个式叉摩那尼,在形相上这是小乘戒,这个有不同。所以你不是那个身分就不能受那个戒,比如说你不是出家众,你去受沙弥戒、去受比丘戒,这就不合乎身分。你在家众可以受五戒,可以受菩萨戒,还有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也通在家、出家,出家众也可以受。弘一大师有讲过,他是根据《药师经》讲的,出家众本身沙弥戒都有十条戒,八关斋戒在沙弥十戒都有了,而且还多了一条,为什么还可以去受八关斋戒?弘一大师讲,再受是增益戒,增是增长,益是利益,就是说你在这戒上面再加一重。小乘戒都是属于遮戒,遮戒就是预防的,你发愿在佛前来受这个戒,有受戒、持戒的一个功德。

 

如果你不发愿皈依三宝受这个戒,这样修是善,算十善。十善十恶它属于是性,本性,它的性质,你有没有受戒犯了都有罪,你信不信佛都一样的。因为它是你本性的,本性你是善还是恶,十善它的性质是善的,你修善就有善报。十恶它本身性质是不好的,你造了十恶业那就有恶报,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有罪。受戒是我们在佛前发愿,如果不受戒就是说我来断十恶修十善,他修的叫做善,不叫戒。善能得人天福报,如果你再加上三皈、五戒,你十善再加上三皈五戒,你在佛前发愿受五戒,那这个戒有它的功能,它这个戒能够帮助你超越六道,它是功德,出世间的福报。如果你不受三皈五戒,修十善业,可以得人天福报,有这不同。所以受三皈五戒,或者现在很多道场也提倡八关斋戒,我觉得八关斋戒,像弘一大师讲的,不但说在家居士,现在连出家众我觉得都很需要,也很方便,八关斋戒它的时间只有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你今天早上六点受,到明天早上六点,这二十四小时时间你就要遵守这八条戒,一条斋,过中不食,你今天持了这条斋戒不犯,那你今天就一天的功德。

 

如果你把这功德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能中品上生,你看《观无量寿佛经》讲中品上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批注,这中品上生品位也相当高,虽然他只有一天一夜,但是他这用心很急,就是很恳切,所以它那个功德比沙弥戒、比丘戒还要殊胜。反而受五戒、八关斋戒是中品上生,沙弥戒、比丘戒反而是中品中生。善导大师在《观经》有解释这个为什么,因为它一天,大家会很珍惜,就这么一天,要好好的,那心态不一样;你天天受,那天天,用的心又不一样。所以八关斋戒倒是可以提倡提倡,很多道场提倡我们也随喜。但是受持八关斋戒还是要学习,要如理如法,不然学到最后也是受一个形式的戒,得不到戒,就得不到效果,所以还是要学习。你真正如理如法受持了一天一夜八关斋戒,他就有他的作用跟功德。所以在经上讲,有个国王夫人她病得快死了,求佛给她授八关斋戒,快临命终了受八关斋戒,佛很慈悲给她授了。她受了这个戒,往生到天道去,生天。如果她回向西方那就中品上生了,九品她中品上生。

 

所以这个戒它帮助我们超越三界六道,我们也不要小看五戒,五戒你能持得好,佛在《五戒相经》讲,请舍利弗给他的父王讲的,讲这个五戒。佛就讲五戒持了将来会成佛道,如果破了戒不忏悔那会堕恶道,但是也帮助你成佛道,如果不受持三皈五戒,这就没办法出离六道。最起码这个三皈依是非常重要,因为五戒是从三皈得戒的,三皈依。所以三皈依是一个基本法,基本的,不管你什么戒,大乘戒、小乘戒,总原则都离不开三皈依。所以弘一大师引用蕅益祖师在《戒经》上讲的,他说受三皈依就可以剃度,还不用受五戒。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受三皈依就可以圆顶做出家人,不用受五戒,那更不用受三坛大戒,三皈依。可见得三皈依是我们入佛门的一个基本法,基本法则,要依据这个来修。你违背三皈依就不是佛法,你也得不到戒。一定是在三皈依的原理原则基础上得戒的,成就一切佛法。讲到戒,我们可以先学五戒,三皈五戒,持这个戒有它的好处。我在山东跟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学习《五戒相经笺要》,根据蕅益大师的《笺要》,他的批注注得比较精要,民国初年弘一大师又作补释,补充解释。

 

我们近代台湾台中南普陀广化老法师,他有作《集注》,搜集一些经典资料,会集得不错。广老他也讲一个故事,是民国年间的事情,那是抗战时期的事情,他好像是听道安法师还是谁讲,一个老法师,大陆来台湾的,他们在大陆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就是有一个小偷,干小偷就是专门去偷人家东西的,这个小偷有一天经过寺院,看到寺院很热闹,进去一问,说在做什么?说这个在传五戒,传三皈五戒。传三皈五戒,那五戒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说你一次就全部受五条戒,圆满的受五条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一次受五条。另外一种说法,五戒可以不用一次就受,五条戒现在你能做到哪一条,先受那一条;或者你能做到两条,看哪两条你能做到,那你先受那两条,其他还做不到你先不要受。所以有五戒全部受叫满分戒,满分,满是圆满,他五条全部都受持了,满分戒。如果能够受持三条、四条,叫多分戒;如果只能做到一条、两条,叫少分戒,有这样的区别。

 

像蕅益祖师他修占察忏得到比丘戒,后来因为因缘的关系不能持比丘戒,他就从比丘戒退戒退下来,退戒就舍戒,退,退到菩萨戒沙弥,他只能做到菩萨戒,还有沙弥戒。他的学生成实法师,是帮助蕅益祖师整理他的遗着,他老师只称沙弥,他自己也不敢称沙弥,改成出家优婆塞,出家优婆塞就是出家人但是持五戒。出家的五戒跟在家的五戒的区别,就是在家是不邪淫,出家是不淫,他做到这五条戒,他就出家优婆塞。到民国初年,我们中国佛教界大家公认的律宗祖师弘一大师,他自称出家多分优婆塞,多分,他五戒没有办法全部做到,在《演讲录》他有讲,他说不偷盗这一条戒相很细,他没把握。大的不会偷,但是小的方面自己无意当中犯了盗戒自己不知道,他没把握。他说有把握就那其他四条,所以他说他是出家多分优婆塞,持四条戒。

 

五戒可以分开受、分开持。这个五戒分开受、分开持也符合章嘉大师教我们净老和尚的,他说你学一条,学会一条去做一条,学会两条做两条,真正的持戒也符合这个。所以五戒在过去,在大陆的寺院,在台湾现在都是一次受五条戒。我在家的时候,我大哥硬把我拉去受五戒,我说我做不到,他硬把我拉去受五戒,拉到高雄圆通寺去受五戒。所以它可以分开受,你一条一条受,看你哪一条能做到先受哪一条,这个也是给大家方便。

 

这个小偷听到人家在那边传戒,他去看,受五戒看你要全部受,还是受三条、四条,还是受一条、两条?看你哪一条能做到你先受哪一条。那个小偷想一想,他也想受戒,但是不杀生这一条他还做不到,还在吃肉;不偷盗,他就在干小偷的,专门干偷盗的,这一条他肯定也做不到,他的行业就是小偷;这个不邪淫他也没把握,做不到;不饮酒,他又爱喝酒,就是干这一行的常常跟朋友喝酒吃肉。他想来想去这五条只有不妄语那条戒,这一条还可以,他就选择受不妄语这条戒,就不可以讲话骗人,受这条戒。他这条戒受完了,受完了这不可以讲话骗人,我从现在开始不可以骗人,骗人你就破这条戒,你又犯戒了。

 

那一天又跟那些小偷的朋友大家商量好,要去抢一个国军的,那时候国民党,他们小偷去打听军队要发薪水、发薪饷,挑了很多钱,他们那些小偷强盗就计划去偷那些钱。在路上跟几个小偷朋友大家就结伴要去了,要去作案了,晚上要去作案。到半路被他叔叔碰到,他碰到他说,这么晚了你去哪里?他当然不敢说我们要去偷东西、去偷钱,他不敢讲。但是以前没有受不妄语戒,他就是随便编个理由就很自然,讲了你也看不出来。现在受了戒,不行,我刚受了不打妄语,不能讲话骗人,那又不敢讲真话,又不敢编假话去骗他叔叔,就那边支支吾吾、支支吾吾。他叔叔就看出来,这有问题,就把他抓回去了,跟我走,你这一定不干好事的。就把他抓回去!大家同伴,他就没有跟那些同伴去,那些同伴就去偷了。结果被发现,全部被枪毙。后来他听到这个消息,我去受这条戒救了一命,不然那天晚上跟他去,我这条命也没有了。所以广老讲这个说,那小偷受一个不打妄语这条戒救了他一命。所以它有这个功能在,你去受了戒,不行,以前没有受戒,很自然做得让你看不出一点破绽。这个公案是发生在大陆。

 

我在华藏图书馆,有一个小姐,不晓得什么公司的一个小姐,她去受五戒回来,她就很困扰来找我。她说悟道法师,我去受了五戒,我们公司的老板常常叫我去骗客户,客户来收钱,他明明在里面,他就交代我说不在,妳去应付。她说以前我没有去受戒,我讲得很自然,讲得那些人都很相信我的话,就走了,就打发走了。她说最近我去受了五戒回来,那些人来,我们老板又叫我去骗他们,我就不敢打妄语了,我在那边就支支吾吾的讲不出来,被那个客户看穿了,然后我们老板被揪出来了,她说被我们老板臭骂一顿,怎么办?这条戒要怎么持?她在这个公司怎么办?她被臭骂一顿,但是她持这个戒还是有功德。那过去她没有受这个戒,她骗人觉得很自然,讲得也看不出破绽。所以她受了这个戒,它有个警惕作用在,这就是它的戒体它的功能。所以受了这个戒,持这个戒,总是有它的好处。

 

这个戒,我在山东跟大家学习《五戒相经》,发现佛制这个戒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真的是通情达理。佛制定这个戒,它并不是宗教式的戒条来约束你的、来控制你的,不是的,它是帮助你的。如果你真做不到,佛也许说,那你先舍戒,哪一天你能做到你再来受。那你舍戒,你之前持戒的功德还在,没有给你丧失掉,你还在,你持一天有一天的功德,你持半天有半天的功德,可以舍戒。所以在《十诵律》里面讲一个公案,迦旃延尊者看到一个屠户,杀生的,他天天都要去杀生卖肉,一个屠夫,他的职业就是杀生。像现在我们社会上干这个杀鸡、杀鸭、杀猪的、杀牛的,甚至杀狗什么的,杀鱼,开餐厅杀生这种,造杀生业的职业全世界都不少。这屠夫也是因缘不错,遇到迦旃延尊者,迦旃延尊者是阿罗汉。看看这个人这怎么得了,天天在干这个杀生的事情,那将来果报不得了!劝那个屠夫说,你来受个不杀生戒!受个一条。他说我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你叫我不要杀生,那我吃什么?他说没有办法,你叫我转业我做不到,我怎么受戒?我受了这个戒不杀生,我就没饭吃了。

 

迦旃延尊者就跟他讲,你做这工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过去杀生都是一大早,大概早上三、四点。以前我小时候,知道屠宰场都是一大早三、四点,杀鸡、杀鸭,然后杀完了就预备早上拿到市场去卖。算是白天,白天他就要干杀生的工作,白天就做杀生的工作;到下午之后,晚上,他就下班,就没有在工作。迦旃延尊者就劝他,他说不然这样好了,你不能持一天的,不然持半天的也可以,你就持半天,就晚上六点到明天六点这半天,持半天戒。那白天你说要去造这个业要杀生,你要靠这吃饭,要去赚钱,没办法,劝他受半天。那个屠夫想想,半天还可以,反正晚上下班休息了,也没有再杀了,还可以就持半天,半天戒。就发愿在佛前受了这个戒,就是晚上这段时间他就不造杀生的业了。后来屠夫死了,两个时段,一个时段白天就在地狱,晚上就在天堂。他就是被人家看到,怎么他两个时段受的果报不一样?就是因为他有持那段时间的戒。如果他都没有发愿持那段时间的戒,他二十四小时都要在地狱。这是迦旃延尊者大慈大悲,这个不得了,劝他受半天,不然他不得了,将来在地狱二十四小时受罪。这个屠夫还是有善根,他还是能接受。

 

现在我们去给人家讲,恐怕被轰出来,他说你是迷信,他不相信,那就没办法。你要帮助他,也要他有善根才帮得上忙。所以持戒,觉得佛制这个戒真的是大慈大悲,你做不到,先舍戒,舍了戒,你能做到了再去受,你之前持的戒给你保持功德在。所以八关斋戒一天一夜,就是很有它的道理,你做不到,一天,二十四小时。所以现在很多道场提倡八关斋戒,非常好、非常理想,也方便现代人。我天天持这个戒恐怕我们,不要说在家人,出家人都做不到。但是一天的这就可以,你再忙总有一个空档,一个假期,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修一天的斋戒。像《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个修十日十夜、一日一夜的都可以往生,跟我们打佛七一样。

 

所以这个戒我们要学,要学戒,要学习,学会了再去受,受了才能去持戒。因为这个戒每条都有开遮持犯,开是开缘,遮是预防,持就是要保持,犯就是犯戒。戒律,戒是禁戒,律是法律,法律就是根据律来判断你这个戒是开戒、遮戒,还是持戒、还是犯戒?犯戒犯得轻还是重?像五戒犯了最严重,比如说杀生杀人,那犯不可悔,不可忏悔,不可忏悔在小乘戒不通忏悔。要大乘经才能忏悔,小乘经就不接受你再受戒,你戒体破了,不能再受戒。如果杀牛、杀羊,杀这个比较大的动物,那犯中可悔,可以忏悔,但罪比较重。如果杀死蚂蚁、蚊虫、蟑螂,这叫下可悔,这个罪比较轻,它有这样分的。而且比如说杀人,你杀的对象不一样,那结罪也不一样,比如说杀父母,那也是人,杀阿罗汉,那不得了,犯五逆罪,那是逆罪。他这个杀人,它的开遮持犯,小乘戒就有一点类似世间法律,就说你杀人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误杀的?如果误杀的还是可以忏悔,如果故意,那就不能忏悔,看动机。

 

这些五条戒就够我们学了,每一条戒,不要说大乘,五戒有分大小乘,以小乘来讲,我们学了,内容也相当不少。所以北京传统文化一个李承臻居士,他们就是常常在参加传统文化论坛的,接触到传统文化改过修善,他也去受了五戒。去年到香港,四月份,去祭祖、做法会,他也去参加,碰到我。悟道法师,我现在在网络上都抱着你那个《五戒相经》,天天在学习。他说我不知道五戒内容还这么多,以前不就那五条戒念一念吗?他听了我那个《五戒相经》,才知道五戒的内容要怎么学、要怎么持,开遮持犯,到底你在持戒还是犯戒、还是开戒、还是遮戒,你没搞清楚你怎么持戒?一个五戒你都要学习才会持,更高的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那个层次更高了。所以章嘉大师教老和尚,学一条做一条,那是最实际的。你不学习,受个戒那也不晓得怎么持戒,到底是犯戒?开戒就是说他开缘,开缘就是可以开的。有一句俗话常讲说开杀戒,开杀戒是开它就不叫犯戒,在什么情况之下你可以开,可以开这个戒;不是这种情况你就不能开,开了你就犯戒。每条戒它有开、有遮,遮就是你要去预防,预防的,持要保持,如果你不持就犯戒了。

 

比如说五戒不饮酒这一条戒,开遮持犯,小乘的开戒跟大乘的开戒这解释上又不一样。小乘如果根据五戒来讲,我们看《五戒相》不饮酒,不饮酒就是说如果你当药用的,非酒莫疗,沙弥戒也是这样讲,非酒莫疗,其他药没有用酒治不了你的病,这是可以开,可以跟大家说明我这是药用的,这个可以开,不犯。另外就是做料酒,五戒里面讲做料酒,料酒就是说你加在菜汤,加在菜。现在我们吃素的人,往往说怕菜太寒加一点酒,但是吃的人不会醉,那个无犯,会醉了就不行,加得太多了就不行。就是吃了没有什么感觉,不会醉,那就无犯,加菜当佐料,这个不犯。所以这个戒不是说你就完全碰不得,也不是,也不是这样,就是在这种情况你可以加。这是小乘戒,因为小乘戒是只有修自己,禁戒,要求自己。大乘菩萨戒他不但要求自己,还要利益众生,还要帮助众生,这个属于饶益有情戒。你有因缘你不帮助众生,不给众生种善根,就没有慈悲心,就违背你菩萨戒的精神。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有一年,大概也一、二十年前的事情,他到北京去看黄念祖老居士,大概二十年前,那时候黄老在世,他就常到北京去。因为黄老在大陆讲《无量寿经》会集本,在海外我们老和尚他讲《无量寿经》会集本,可以说是志同道合,所以常去北京。有一次住在宾馆,电梯遇到美国一个同修,就是大陆移民到美国,他的儿子结婚,娶的太太是日本的女孩子。所以那天晚上,这男方女方也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所以请了很多政府官员领导去。在电梯碰到老和尚,这么刚巧,师父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碰到,今天他儿子晚上结婚,很高兴,就请老和尚去给他做证婚人,请老和尚去跟大家讲讲话,祝贺、祝贺。我们老和尚就一口就答应了,他听到说请了很多高层官员、领导参加宴席,还有中日双方,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齐聚一堂。老和尚他就机会难得,平常要找这些人来要给他讲佛法,没有机会,这个时候的机会很殊胜,所以老和尚就去了。去了,临时找他去的,也没有办素桌,当然满桌都是鸡鸭鱼肉,还有中国人无酒不成席,宴席没有酒就不是叫宴席,就一定要有酒。老和尚去他也是跟大家敬酒。

 

不过老和尚酒量是比我大。一九九七年跟老和尚回他家乡,到香港,那个时候五月份,夏天,他离开五十年要回去,到香港很热。我们就走到机场里面的商店,那个冰的啤酒,老和尚说,道师,我们去喝一罐啤酒解解渴。老和尚喝下去他好像喝开水一样,我喝一罐下去我像关公一样。老和尚说,你看道师脸红得那个样子。我说我喝酒喝一滴都不能骗人的,没办法,老和尚喝了好像喝开水,他没什么感觉,那我喝下去是满脸通红,脸热呼呼的。

 

所以,我们老和尚利用那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佛法,给他们种善根种子。所以在那个情况他喝那个酒叫开缘,因为他利益大众的。这在小乘戒就开戒没有讲到这里。小乘戒开戒就讲到说,可以放在这个菜,或者你要用药,身体需要才可以用,不然其他情况就不行。这是属于大乘菩萨戒。小乘戒,你看小乘的戒都是只有戒自己,没有讲到利益众生那方面,只有讲自利这方面。大乘戒是自利还要利他,有机会你还要利益众生,你不利益众生你也犯戒,你没慈悲心,违背菩萨戒的精神。所以老和尚跟他们喝酒,那是在大乘菩萨戒是开缘,他不是自己喜欢去贪喝那几杯,那个我们都可以理解。

 

如果你没有慈悲心,我要守这个戒,让那些人得不到闻法的机会。当然也是你的事情,在你自己来讲持了戒,但在利益众生来讲,众生闻法的机缘又丧失掉一次。所以以大乘戒来讲,用四依法来讲,就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大乘戒跟小乘戒,那大乘戒比较了义,遇到有冲突要依了义的做一个取舍。所以这个戒学问也很大,我们看这里只有四个字,我讲了三天也讲不完。但是不讲,我们实在讲,我们经都是很简单看过去,我们不知道它的道理要怎么修持,就是这样念一念也不晓得怎么做,你也感受不到,也不会很乐意说我们来持戒,听到持戒我就怕怕的。但是我们对一般初机,我们的确是不要劝他去受戒持戒,不要劝。李老师在台中莲社讲经,他劝人来听经,不劝人吃素、不劝人受戒,那更不劝人出家,他是三不劝,他绝对不会主动劝你这三桩事情。劝你来听经、来学佛。听经对这个道理明白了,那要吃素、要受戒、要出家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明白了,你自动自发自己去发愿,他不主动去劝。

 

因为往往有些初机,你劝他,你要吃素,他不敢来学佛。他说等到我以后退休可以吃素再来,他会这样跟你讲。你叫他持戒更不得了,被绑得死死的,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那我还能做什么?我现在还做不到,等到我能做到再来。他会这样回答你,他就敬而远之,就跑得远远的。这就断了他闻法的因缘。所以要接引这些还没有深入的大众,要有善巧方便,先不要让他感觉有压力,做不到,他才乐意来接触。所以这条我们也要知道。我们已经明白知道这个好处了,当然我们要修,我们修到有效果,修到法喜充满,人家看到他也会很羡慕,你怎么会这么快乐?我怎么一天到晚生烦恼?你就可以告诉他。自己要做出效果,人家才会来学习。所以「不犯禁戒」,这个戒在三藏里面就占了一藏,我们不要讲太深的戒,光这个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这就有相当的内容让我们来学习。

 

今天这两条也讲了一个晚上,时间又到了。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7:26: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47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