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九集)  2013/10/8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29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接着来学习《大悲心陀罗尼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十八页第五行,我将这段经文念一遍,我们来对对地方。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好,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前面的经文观世音菩萨给我们讲,要诵大悲咒之前,先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再诵咒。从前面这个经文看来,本经跟西方净土关系非常的密切。所以观音菩萨劝我们也应该要专念阿弥陀如来,就是劝我们专念阿弥陀佛。如果你要诵咒之前,平常要专念阿弥陀佛,诵咒之前先念观音菩萨,再念阿弥陀佛,然后再诵咒。所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跟本经就很相关了。

 

前面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这样来称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圣号,以及念大悲咒,能够消除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这个是灭罪的功能。接着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诵持大悲神咒,你想往生到哪一尊佛的世界都能满你的愿,随愿皆得往生,就是随你的愿望,看你要往生到哪一个世界,会满你的愿。因为每一个众生他跟诸佛的缘不一样,有的人他喜欢药师如来的东方净琉璃世界,他跟药师佛缘比较深,他想往生到东方净琉璃世界,观音菩萨也满他的愿。有的人要修弥勒净土,要往生兜率内院,现在我们佛门当中也有一些人他修弥勒净土的,他到兜率内院去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菩萨下生到我们人间来示现成佛,他接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成佛,然后跟着弥勒菩萨下来,有的人他发愿。其他诸佛世界净土也是无量无边的。

 

但是从本经来看,前面劝我们也应该专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虽然没有很明确的说,但是已经也暗示我们修西方净土是最好的。因为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是十方诸佛共同推荐、共同赞叹的一个世界。所以我们现在讲到修净土法门,在目前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学佛的,大概修西方净土的占大多数。我们净宗学会主要就是修西方净土,所以观音菩萨说,你们要喜欢往生到哪一尊佛的世界,我们大家可能就毫无疑问,我们就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世界,这个跟我们道场修学的宗旨才相应。

 

今天我们这段经文讲,『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前面讲诵这个大悲咒,念佛菩萨圣号,有灭罪的功能。这个灭罪的功能非常的殊胜,可以说不可思议,造再重的罪业都能够消灭,这个就非常殊胜。关键在「诵持大悲神咒」,持就是持咒。现在持大悲咒的人也不少,可以说在中国佛教,诵大悲咒的人非常多、非常普遍。不是修净土的人他也诵大悲咒,修禅的、修密的、修教的,修其他法门的,诵大悲咒的人非常多。我们念大悲咒的人这么多,是不是就不会堕三恶道?这个是我们要进一步来认识的一个问题。诵大悲咒的确我们可以不堕三恶道。

 

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人这一生死了之后来生往哪一道。我们现在是凡夫,还没有脱离六道,还没有断这个见思惑,见思烦恼没断,必定是在六道轮回。你怎么用功修行,修得再好,见思烦恼没断,总是在六道。修得好的,得人天善报,往生到人天善道;修得不好,那就堕三恶道。比如说十恶业,这个轻重比例来讲,这个恶业多过善业,那就三恶道;善业如果超过恶业,那就生三善道。我们用十善十恶这个比例来检验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每一天从早到晚,我们造作的善多还是恶多?特别是我们意,这个心里的念头,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是贪瞋痴慢这个念头多,这个念头比较强,还是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念头比较强、比较多?这个我们自己可以做一个检点。如果我们每一天这样回头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到底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关键在这个念头。所以我们来生往生到哪一道,最关键的是临终最后那一念,临终最后要断气之前那一念是什么念头起来。那一念起来,就是那一念是最强的,就随着那一念去投胎了。

 

临终最后一念,如果是贪心那一念比较强,起来了,那就堕到三恶道去了,堕鬼道、畜生道;瞋恚心起来,堕地狱道。所以在经上讲,有一个沙弥爱吃奶酪,他平常就喜欢吃那个奶酪,心里常常念着想吃那个奶酪。临终最后那一念,他起了一念,想贪吃那个奶酪,结果往生之后到奶酪那个,奶酪就是我们讲的吉士,奶制品,堕到那边当虫。经上也给我们讲,有一个夫人,贵夫人,很喜欢她自己的身体,每一次照镜子,她非常爱惜她的身体,非常贪爱。结果出去坐船遇到风浪,死了,掉到海里面死了,死了那个尸体腐烂有虫,她非常贪爱自己的身体,结果就往生到她身体那个虫,在那个身体里面爬来爬去、爬来爬去。

 

临终之前,我们哪一个念头起现行,就随着那个念头,这个业力,牵引到哪一道去受生、去投胎、去往生。我们也常常看到,现在说人还没有往生就老人痴呆症,有的临终胡涂了,语无伦次,这个都是痴呆的现象,这个跟畜生道相应,愚痴、痴爱堕畜生道。如果瞋恚心强,堕地狱道。这个贪瞋痴,经典上讲得很详细,我们不能详细的去分析讲解,只能讲个大概。这个贪瞋痴,它这个当中又有相关的,贪当中有瞋、有痴,痴当中有贪、有瞋,瞋当中也有贪、也有痴,看哪个念头、哪个业力比较强?

 

所以关键在临终最后一念。临终最后一念,如果他这个善心起来了,五戒十善,这个善念起来,他就往生到人天善道;那如果起贪瞋痴这个念头,就堕三恶道。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一般在战争当中,彼此战争当中死亡的人,大部分堕地狱。因为战争,你要他死,他要你死,那个恶念都起来了、瞋恨心起来了。所以在战争当中打嬴了、打输了,到时候都到地狱去,因为他那个瞋恨心起来了。如果那个得到传染病死的,都会生天,得到瘟疫死的会生天。为什么?他得这个病,他也得到这个病,我们一般俗话讲同病相怜,彼此会互相关怀照顾,他那个善心起来,死了他生天。所以经上给我们讲这些事情,讲这些事情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临终最后一念是什么念头,在六道里面,那个念头就牵引你到哪一道去,是善念还是恶念?

 

在净土的这些语录里面这些古大德也讲,用比喻的说,强者先牵,比喻说讨债的,讨债的那个债主,他欠他最多的,要债,那个要先要,欠得比较少的就排在后面。用这个来比喻我们那个善念、恶念哪个念头比较强,比较强那个就好像债主欠他比较多的,那个就先要,强者先牵,哪一个比较强先牵引到哪一道。如果你善念比较强,那就先去人天善道;那恶念比较弱,它就排在后面,来生来世。你这一生最后一念,看哪一个比较强。如果恶念比较强,那也有做好事,但是临终那一念这个恶念起来了,那都先牵引到恶道去受报。等到恶道的罪业受完了,再到人天来,来受善报。所以强者先牵,这个就很关键了。

 

念佛,念佛是净念,净业,它不是善业、不是恶业,它是净业,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是净业,在六道里面没有,他的果报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临终最后一念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或者有的人他临终气力不够,只念一个佛,他也去了。那一念最强,那一念起现行,其他的念头没有起来,这一念起来,那这一念起来,这个先去受报。我们只要到极乐世界,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平常念佛就是好像练兵一样,是要在临终用的。平常念佛这个念,常常念、多念,常常让这个念在我们心中起现行,其他的念让它降温,那到临终自自然然这个念头起来了,自然念佛,纵然临终的时候身体很衰弱,念不出声音,但是他那个心,那个意念,它是佛念,念佛这个念头起来,那这一念起来,佛就接你往生西方。因为这一念在六道里面没有果报,他的果报在西方净土。所以临终往生关键就在那个最后一念,那个是念什么,什么念头起来,那是关键。我们要去西方,当然要念佛这一念起现行,我们就成功了,就去西方了。到西方,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关键在这个地方。

 

有的人临终业障现前,他神智不清,甚至语无伦次,讲话都颠倒,那这颠倒相,颠倒相现前,这个相现前就跟三恶道就相应了。印光祖师当年在世,也有很多念佛的同修他的家属,或者念佛的同修功夫还不得力的,临终业障现前,语无伦次,神智颠倒,我们现在讲老人痴呆症这一类的。印祖当年他有持大悲咒跟同修结缘,他的大悲咒,他分三种,大悲水、大悲米、大悲灰,灰就是香灰。如果远地的,远方的,他就寄那个米跟灰。如果那个大悲米,一次放个二、三粒,然后冲开水,香灰也是冲开水,然后搅一搅,让那个灰沉淀,然后喝上面那个水。如果在附近的,他直接用大悲水。有同修临终神智颠倒,印祖加持的这个大悲咒,去给他喝一点,他神智就清醒了,不颠倒了,然后就可以给他助念。

 

在同修当中我们也看过很多,平常念佛功夫不得力,临终业障现前。有的人他平常他也不专修,修得很多、修得很杂,临终这个功夫不得力,业障现前,甚至冤亲债主来附身、来干扰、来障碍,这个《地藏经》讲得非常清楚,那这个就没办法往生到西方,往生到人天善道都有障碍。这些冤亲债主都来报复,都要拉你到三恶道去,这个在《地藏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所以过去新店徐阿纯居士,在好像板桥,有个赖淑娴居士,四十几岁得了乳癌,平常华藏图书馆礼拜天共修也有来参加。但是她修得比较杂,跑很多道场,参加很多法会。临终她病重的时候,徐阿纯她们找一些居士去跟她助念。念了几天,忽然冤亲债主来了,附在她身上,变了一个人,把这些助念的同修统统赶走,念佛机关掉,不准念。她先生被她闹得晚上都不能睡觉,被她闹得精神快崩溃了,所以来找我。他说悟道法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我的太太赶快往生,我花多少钱都没问题?他说我太太如果不往生,我会比她早往生。我说这个我也没办法。

 

后来我跟他讲,我说那我只能根据我们老和尚平常在讲经当中给我们开示的,就是印经给她回向。那时候老和尚叫我印那个《净宗经论合刊》,叫我印,没钱,也没有钱给我,我也没钱。我们就想等到有人发心再来印。我说现在刚好老和尚有要印《净宗经论合刊》,这个就给你发心了,你不是说出多少钱都没问题吗?那这个印一万本,那钱你来出,印经的功德就回向给你太太赖淑娴。然后他就帮她出钱。另外徐阿纯来问我,那赖淑娴不让我们去助念,我们一进去就被赶出来,那怎么办?我说那妳带同修给她念两部《地藏经》回向给她的冤亲债主。后来徐阿纯就带同修给她念两部《地藏经》,回向给她的冤亲债主,她冤亲债主果然离开身体了,她又清醒了,又可以放念佛机,又可以继续念佛。后来就是这样,是很辛苦的这样给她助念,念到她往生。

 

所以临终有这些现象,业障现前,平常如果你念佛的功夫不得力,那临终都会有业障现前。这个时候家亲眷属、同参道友那个助念就非常重要。助念遇到像赖淑娴这一类的事情,或者遇到老人痴呆症,他神智不清,你跟他助念都没有用,他也听不进去。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一些补助的办法,像《地藏经》里面讲的这些理论方法,我们实验过好几个例子都很有效。此地用大悲咒,印光祖师他用大悲咒,有同修这个临终他那个舌头硬了,不能念佛了,他用那个大悲水给他点,点他的舌头,业障消了,他就可以念了。或者语无伦次,话乱讲了,业障现前,他用大悲水,加持大悲水给他点,给他喝,也好。

 

祖师大德念这个咒语,它有效果,我们念了就不一样有祖师大德那种效果。为什么?这个咒,我们看《了凡四训》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念准提咒,云谷禅师给了凡先生讲,他以这个道家画符的这个理论方法来跟他讲,道家有一句话讲,「不会书符被鬼神笑」,就是说你不会画符,鬼神都笑话你。画符咒,画符要怎么画?就是不动念,平常你要练习画符。以前我也看过很多道教的符咒,有那个书,也曾经看到有道士在教人家画符的,我年轻的时候,十几岁,常常到路边去看人家卖药,这个三教九流,我也很好奇去看。一个道士教人家画止血符、化骨符、安胎符,这个符咒都比较好的。但是那个道士没有讲画符的原理,他教人家怎么画。后来学佛了,看到《了凡四训》,云谷禅师讲得很清楚,就是你平常练习这个画符,练得很熟悉,当你正式要画的时候,第一笔点下去叫混沌开基,一笔点下去,一直这道符画到完成,这个过程不可以起一个妄念。起一个妄念,这道符没效,没效果了。

 

所以道士画符,以前我看道士画符,怎么画那么快?他就是很短暂的时间不可以起一个妄念,起一个妄念那一道符就没有用。所以他的条件就是不起念,不可以起念头。这个时候要放下万缘,心要干干净净的这样画,那才有感应。念咒也是这样,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念准提咒,他没有教他记数,他说你就一直念,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到念头不动,那就灵验了,那个妄念不动了,那个时候就灵验,就有效果了。念准提咒、画符是这个原理,那念大悲咒也是一样,你念往生咒也是这个道理,都一样,念经、念咒、念佛都离不开这个原理原则,你只要念到念头不动,它就灵了。所以大家如果发心要给人家治病,你可以念大悲咒跟人家结缘,但是念的一遍或者三遍这个过程不起一个妄念,那个水它就灵。如果你那个念的遍数多、时间长,都不起妄念,那个加持力就更大,时间愈长那个效果就很大。

 

我们先念一遍没有妄念开始。但是有的时候也很难,你不起妄念,它就自己跑出来,又不是故意要它起妄念,它自己会跑出来。所以我们念佛、念咒就是你用这个来代替那些妄念,念熟了,那些妄念自然不起来,它就灵验。念一部经没有妄念那个难度高,那个难度很高。不要说《无量寿经》、《地藏经》,就一部《弥陀经》十五分钟,你都很难说不起一个妄念。咒语就比较短,短时间不起妄念我们还比较容易做到。念佛是最短的,念佛最短。念一句佛号不起妄念,那时间很短暂,那个比较容易。所以古大德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所以念佛它这个殊胜的地方就在这里。念佛,念一句没有妄念,那这个比较容易,因为时间很短暂。以前听说台中莲社李炳南老居士,他有定一种功课,这个功课是早上念一百零八句南无阿弥陀佛,晚上念一百零八句南无阿弥陀佛,功课就做好了。我们觉得很快,念珠一百零八颗,就念一串,功课就做完了。是没有错,但是他的条件就是你念这个一百零八句当中不能起一个妄念,如果你起一个妄念那就重来。那这个功课做下来,刚开始的时候,念了好几遍,这个功课都还没做完。如果做到纯熟了,他一念的时候,这个时间、这个过程他就不起妄念,他已经很熟悉了,功夫比较得力了,那这个就有它的效果。

 

所以堕三恶道,就是临终那最后一念是什么念。如果平常你念大悲咒,功夫没有得力,临终还是起贪瞋痴,那还是要堕三恶道;念佛也是这样,那个功夫不得力。所以我们有看到有一些念佛的人,平常念佛看起来也满用功的、满认真的,但是临终病痛一来,业障现前。我也看到很多个例子,看到佛像他就恐惧,那个业障现前。像这一类型的就必须要辅助,像大悲咒、《地藏经》,特别是《地藏经》,这个我处理过好几个案例,效果非常殊胜。如果你念佛功夫得力,当然这些都不需要,最好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临终也不要人家助念,预知时至,自己就走了,那这个最潇洒、最自在的,也不要麻烦别人,最好。如果功夫不到,那我们也不能不做补助,这个《地藏经》是一个很好的补助,还有这个大悲咒,观音菩萨。特别业障比较重的,地藏菩萨这个愿,针对三恶道众生,他这个愿较强,帮助这个恶道众生消除严重的业障,特别有效果。如果看到同修的家属,或者临终有业障现前,这个会堕三恶道,你跟他助念,他都不念;或者念了,他也听不见,那他老人痴呆症,这个时候可以补助大悲咒。像印光大师讲的,念大悲咒,先帮他排除这些重的业障。重的业障排除,再跟他念佛,那就有帮助了。

 

所以诵大悲咒,要诵到怎样才不堕三恶道?如果你临终的时候,心中都是大悲咒,那个念念都是大悲咒,那这个就不堕三恶道。但是大家要记住,这个念要纯,不能夹杂贪瞋痴。如果没有贪瞋痴的夹杂,念念都是大悲神咒,就像念佛一样,这些烦恼被控制住了,那么就不会堕三恶道。这一点道理大家一定要知道,不然你念大悲咒,看到他临终还是去的相也不好,就会有怀疑,怀疑佛在经上讲的,是不是这样?所以这个经典里面的道理,我们不可以不说明讲解,不然大家这样囫囵吞枣的,看到这个经文很容易产生误会。怎么样不堕三恶道?就是关键最后一念是什么念头。我们念佛人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不但不堕三恶道,而且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常我们念佛、打佛七为的就是临终最后这一念。平常念得很熟,临终他才提得起来。平常没有念得很熟悉,临终那要看缘分,如果因缘好,遇到善知识、同参道友大家来助念,帮助他提起这个最后一念,念佛,那也可以,也可以往生。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缘,那也就没办法。

 

因为这个因缘,我们自己实在讲也不知道,也没把握,我们临终会在哪里往生我们不知道,在医院、在家里?这个我们都没把握。有时候我们也想,最好不要到医院,但是你一生病,你的家属如果不学佛,那你也做不了主,他救护车来就给你拉到医院去,你不去也得去,你也一点办法都没有。关键在那个家属,家属他有没有学佛?他有学佛,他会尊重你;他不学佛,他不管你。特别现代这个时代,没有学传统文化,那些儿女根本都不懂得孝道,不懂得尊重父母、孝养父母。有的甚至他心里想父母如果有财产,希望他赶快早一天死,他才能得到财产,他也不管你临终的事情。这个我们现在现实社会看得非常多。

 

所以聪明一点的父母,有钱,要多做好事、多修福。那个《地藏经》讲,你在生的时候,你自己修,「分分己获」,你每一分都自己得到。如果你有这个孝子贤孙,你有很多财产,死了之后,这个孝子贤孙就像《地藏经》那个光目女、婆罗门女,她母亲造恶业死了,她就变卖家产,然后去三宝给她母亲修福回向,这样她七分得一分。因为你死了,那个财产就不属于你的,纵然那个银行是你的名字,只要你一口气断,那就不属于你的,属于你继承人,儿女的,或者相关人的。儿女钱到他手上,他要不要跟你修就是他的事情了。如果他不跟你修,那一分也别想得。他很孝顺给你修,七分之一。《地藏经》给我们讲这么清楚,那我们学了佛、读到这个经,自己现在还有一口气在,不修,那真的是很不聪明,这个人头脑不好。现在修,分分己获,这个《地藏经》讲的,分分己获,每一分都是自己的。你自己得到这个福报功德,还可以回向给自己家属。但是我们看到现实的社会,很多人他就是放不下,没办法。这个关键还是对佛在经上讲的话信心不够,信心不足,有怀疑,这个非常关键。

 

下面这句,『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这个跟前面这一段经文它是有相关的。你要生诸佛国,那就不堕三恶道了。那生诸佛国,离开六道,不但离开六道,离开十法界。前面讲,这段经文有两方面,就是如果你还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还没有断见思惑,你还是在六道。你不发愿往生佛国,诵大悲咒,帮助你不堕三恶道,来生再到人天善道来。下面这一句经文就是你发愿要生佛国、生净土,观音菩萨也能帮助我们往生到佛国,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也能满我们的愿,诵大悲咒也能够往生到诸佛的净土。

 

我们接着再看下面这一句经文:

 

【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

 

这个『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这个正确的禅定,不是世间禅定,是正定,不是邪定。正定跟邪定的标准,正定帮助我们开智慧,开启般若智慧,这个定是正定。如果外道的邪定,那这个开不了智慧,只能生到天道,它不能断烦恼,不能破无明,那个定就不是正定。佛门里面讲的正定它的标准在这个地方,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的这个定,正定。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人在这个正定当中,他的享受才正常。我们现在这个享受不正常,喜怒哀乐爱恶欲,情绪千变万化,好像那个海里面有台风,风浪,那三恶道那个是大风大浪,巨浪,我们人天道是大浪,所以这个心都没有得定。

 

所以三昧有无量三昧。这个无量有两个说法,一个就是说你修三昧的法门是无量无边,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每一个法门都能够达到三昧,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个境界无量无边,你在任何的境界里面,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不受外面的影响。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什么叫都摄六根?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心不落印象,好不好都不落印象,不分别、不执着。比如说你看到钱,不会起贪心,看到那个钱一迭一迭在那边,就看摆卫生纸一样,那就入三昧了,你在这个钱财上面入钱财三昧。看到很好吃的,你也如如不动了,不分别、不执着,那你就得三昧。你看电视,看那个电视,你心不受它影响,保持你的定心,如如不动,《金刚经》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得定了。所以我们一天到晚,从早到晚,接触所有的人事物,那非常多,你在这个当中你能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这个当中你就得三昧,就得定了。

 

以前我十九岁就听老和尚讲经,那个时候学佛三年,十六岁学佛,十六岁听老和尚讲经。听经,过去我想出家人都住在山上,都很清静的,远离尘嚣。因为我们平常也很难看到出家人在都市里面,很少。要看出家人,大概要到比较郊区、山上寺院才能看到,印象当中,出家人是在那边修行的。以前年轻的时候,我也有一些嗜好,那个时候没有这么热闹,大概西门町有个今日百货公司,那个时候很大,还有第一百货公司,以前去逛西门町就算见过世面了,去看电影。有一天我到今日百货公司,那个时候还有歌厅,那个时候在家不喜欢唱歌,但是喜欢听歌。然后在百货公司遇到我们师父,师父跟馆长在那边,师父怎么来逛百货公司?出家人不是不来这里的吗?心里那个时候刚刚听经,学佛没多久,心里也很纳闷,出家人应该都住在山上,清修,怎么来逛百货公司?后来听老和尚讲《华严经》,他说这个鬻香长者他修定就在逛百货公司修的。我听了才明白,原来师父在那边是修定,在今日百货公司修三昧,我才知道。

 

我们要修这个也要有先前的一些准备功夫,不然我们一去,大概不是在修三昧,大概在修贪瞋痴。所以你平常,这个小乘戒,比如说你一接触,你就起心动念,你就控制不住,先远离,先不要接触,让你这个心定到一定程度,再去考试。考试,我又乱了,不行,再回来,再练。练到你哪一天去看,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好,及格了,毕业了,可以出去了。这个根器比较好的,过去世修得比较好的,功夫这个底子比较深的,他一下子就可以修大乘的定。大乘定,就在这五欲六尘修,好的、不好的都接触,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顺境逆境、善人恶人他都接触,他修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他每经过一个、每接触一个都是增长智慧。我们凡夫是增长烦恼,他是增长智慧,那境界是一样的。

 

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智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这个境界没有好坏,好坏怎么来的?自己心在分别执着,我喜欢这个,我不喜欢那个。那个境界它自己不会说我是好的,我是不好的,它不会讲,好不好怎么来的?自己的心在分别、在执着。如果你把这个分别执着放下了,那境界就平等了,都好,也没有善恶,那个就叫纯净纯善,关键在我们的心。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境界没有好坏,好坏是我们的心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样产生的。如果我们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这个境界是清净平等的,极乐世界就是这么来的,关键在我们的心。

 

所以『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那这个无量三昧怎么得大家就知道,你念大悲咒再去看看,你有没有得三昧?这是你心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就得三昧了。那每一天从早到晚接触的人事物,真的是无量无边,你都如如不动,那就入三昧了。那这个三昧就很多了,很多方面,这个是另外一个意思。

 

所以你看这个修三昧,在这个形式上是很多,无量。你看这个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他是打坐入定,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打坐入定,达到这个明心见性。六祖大师他是听人家诵《金刚经》,明心见性的,他是听经。而且他修三昧在哪里修?他没有进禅堂进过一天,也没有进讲堂,他到黄梅八个月,五祖给他分配工作到碓房去舂米,以前那个稻米要人去舂的。六祖他的个子矮小,体重很轻,重量不够,舂米重量不够,体重不够,他自己腰绑一个石头。现在那个石头还在广东,我去看过,他的肉身还在广东。舂米,他在那里修定。那别人看不出来,那五祖知道他在修三昧,别人不知道,只有五祖知道。后来五祖看他因缘成熟了,衣钵要传给他了,三更半夜找他去寮房,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时候他就大彻大悟,之前是大悟,还没有彻悟,这个时候是彻悟。彻悟之后,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了。

 

我们现在用念佛这个方法达到三昧,念佛三昧。念佛也有很多种,很多种念法,那很多。光持名念佛这个音调就好几种,有的四字四音,有的要快、有的要慢,有的要六字二音的、有的要六字四音的,那就很多种。不管用哪一种,你只要得三昧,那都叫念佛三昧。所以这个就很多方面了。辩才也是,你有三昧了就会开智慧,开了智慧就有辩才。这个辩才是帮助人家破迷开悟、断疑生信的,那这个才叫辩才。跟世智辩聪那个是不一样的。讲经说法要有辩才,讲了人家才会接受,才会断疑生信,不是世间的世智辩聪,更不是强辩。现在那个,你看那个电视上,那个政治人物都在强辩,强词夺理,那个不是辩才。所以辩才是什么?理愈辩愈明,让你明了真理,愈辩论愈清楚、愈明白,这个才是正确的。不是辩到最后,两个在那边打架,那个不叫辩才,那就错了。

 

所以我们持大悲咒可以得到无量三昧辩才,是不是真的?过去古人有修大悲咒得到无量三昧辩才、得神通的,都有,不吃人间香火的也有。在《观音菩萨感应录》里面,清朝有一个树庵法师,他住在寺院,有一次跟主持起冲突,那主持就责罚他。责罚他,他心里很不平,很想要报复。后来他还是有善根,他觉得说,还是自己不行,自己没有德行,何必去怪别人!所以他就要求寺院给他一个房间,他就写一个止语牌,止语,不讲话,因为讲话就跟主持起冲突了,不讲话。不讲话,他就专持大悲咒,持了三年,他三年都不出来,持了三年,他持到感应了。感应之后出来,出来看他的神情、看他的动作,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好像大老粗一样,常常要跟人家起冲突,现在这个人出来跟以前大不相同。后来人家跟他讨论什么经论,他没有看过的都知道。人家哪一句经文讲的有疑问的去请教他,他都能跟他解答。甚至在经哪一个疑问,哪个版本比较正确的,他都能够讲得出来。不但是佛经,连世间那些小说,他都知道。有一次在一个茶楼听到有人在讨论古典文学小说,他们在争论,他就把它举出来,他什么都知道,天文地理什么都知道。后来大家才知道,他三年持大悲咒,持了得无量三昧辩才,而且能够预知未来的事情。那这个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物。的确可以得到。

 

无量三昧辩才是我们每一个众生自性本来都具足的,只是你没有开发出来,佛菩萨他开发出来了,我们没开发出来。要怎么开发?要定慧,具足的讲戒定慧。这个要得无量三昧辩才,诵持大悲咒就像念佛一样,念到一心不乱,那你就得到了,你因定就开智慧了。我们接着再看下面:

 

【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这句是总结了。前面是举出几个例子,因为我们众生要求的愿望太多了,每一个人的愿望又都不太一样。『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所求?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你要求什么,你诵持大悲神咒都能满你的愿。这个求富贵得富贵,求财富得财富,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求升官得升官,这个都可以满愿的。但是这个理论方法还是要搭配《了凡四训》相关的经典一起来理解,我们修学就不会有错误了,才能如理如法来修学,如理如法修学才能满我们的愿望。如果修学不如理、不如法,那就没有感应。那不是佛菩萨不灵,是我们修得不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

 

下面这两句经文就非常关键了。

 

【唯除不善。除不至诚。】

 

这两句是关键。诵大悲咒,你要求什么都能满你的愿。但是『唯除不善』,造恶业,不善,那就没有感应。「除」就是说,造恶业,造十恶业,这不善,造不善业,或者造恶业,那这个不善的业,那这个就没有感应。比如说你求菩萨要去杀生,那菩萨他会帮助你去杀生吗?因为这个会害你,这个帮助你就害了你,菩萨是要帮助你的,帮助你得利益的,不是帮助你得损害的,所以这个就不会有感应。所以「唯除不善」,你求那些不善的事情,那就不会有感应;求好的事情,那会有感应,正当的事情有感应。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你求的愿,你心行不善,也没有感应。所以求佛菩萨感应,我们求的愿望总是要求好的,大概没有人要求不好的,总是要求吉祥、福报、事事如意,大家求大概求这些。大概没有人求说什么灾难,这个一般人他不会求的。要得到好的果报,如果造不善业,那就得不到。你要得到好的果报要修善,修善业、做好事,然后持大悲咒,求菩萨加持,那菩萨帮助,我们很快的能够得到这个果报,这样才会相应。

 

除不至诚,除了不至诚,不至诚就是这个心不是真心的,不是真诚在念咒,这个念咒当中有怀疑,到底是不是这样?是真的吗?那这样的心态在念咒,那就没有感应,因为自己心里夹杂这个怀疑在,自己造成障碍,不是菩萨不慈悲,是因为自己心里的障碍。我们要怎样达到至诚?至则真,诚则实,就是真实,就是放下这些妄念,放下妄念。你要求什么,你要放下妄念。这个《了凡四训》是最好的,《了凡四训》是最好的批注,你看云谷禅师教袁了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祈天立命,我们要求改造命运,要求福报,你要怎么样?要放下万缘,你把心里的妄念全部放下。你要祈求,那些妄念统统放下,心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来念佛、念咒,就灵了!如果你向外祈求,心里一天到晚向外攀缘,这个妄念一直起来,这个心就不至诚,就不会有感应。所以要向内心求,向内心求就要至诚心来求,怎么叫至诚?放下万缘,无思无虑,祈天立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去感应。

 

所以过去王警官他做《了凡四训》广播剧,他的文笔也很好,当时我们老和尚也拿了一些钱给他去做。以前在图书馆,在二十年前,拿了一千多万给他做。二十年前一千多万也不少,做那个广播剧、录音带到处流通,他到学校到处送。后来一千多万是我经手的,老和尚拿给我交给他的,做完了,他说我流通得很快,一下子就没有了。一千万一下子就没有了。后来又向老和尚提出来,老和尚后来,悟泓师出家,他在家的时候存了很多金块,他的金块老和尚有带我去保险箱看,他捐出来了,他出家就捐出来了,那个金块一条一条,满重的。他说走走走,我们去把泓师那个金块拿去卖,去给王警官做《了凡四训》广播剧。后来我就去找一个开银楼的同修,卖好一点的价钱,让他多做几个录音带去结缘。

 

后来那个金块卖完了,好像卖了几百万,他一下子又没有了,又来了,他又送完了,他是真的做去送。他说送完了,我说这个印钞票也没那么快,这个还是要一段时间。但是他很急,这个不做不行,灾难太多了。后来他就到处去化缘,化缘到人家看到他来就害怕,变成有压力了。后来我再跟他讲,我说你不是在弘扬《了凡四训》吗?那《了凡四训》不是讲,祈天立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你一天到晚在外面去攀缘,那就没有感应。所以我们要用至诚心来求才会有感应。

 

求菩萨,这个我们特别遇到有灾难苦难的时候,这个时候至诚心比较容易生得起来,妄念比较能够降伏下来。因为遇到灾难,这个时候的心情只是一心一意想解脱这个灾难,其他就没有什么好想的。那这个时候至诚心比较就能够起来,至诚心能够起来。如果我们没有遇到这些苦难,要降伏这妄念也真还不容易。因为我们这个习气太深了,它自己都会起现行,你想要至诚也没办法。因此印光祖师教我们念佛人观一个「死」字,如果你能想到说我就要死了,你想那么多干什么?还有这个事情没安排,那个事情没安排,要怎么样怎么样,你都要死了,你又能怎么样?如果常常这样想,想得起来,那你至诚心就起来了,你就不会打那些妄念了,就随它去了,你管它那么多干什么?就放下了。一放下,至诚心就起来。如果还不想死,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印光祖师他自己小佛堂写个死字,贴在那个后面。

 

但是你要常常去观想才会起作用。如果不观,我们那个心还是被这个无始劫这种业障障碍了。所以要用功就是在这个地方用。会用功的人就在心地上去用,外面诵经、拜佛、拜忏,这是形式,你透过这个形式要懂得在内心怎么去用功,那才有用。如果只有形式,你内心不知道怎么修,那个也没感应,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佛教八万四千法门都离不开一个观照,观照功夫,起观。观就是观念,照,照什么?照我们的起心动念,不是照别人,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我现在这个念头是什么念头?发现不对了,赶快给它转过来。我们最方便的无过于念佛,你发现念头又跑掉了,赶快再提起念佛这一念。这样不断的提起、不断的提起,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慢慢功夫就会得力。关键在起心动念,在用功,用功不一定要盘腿打坐,当然那也是一种用功的形式,不一定。

 

关键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能提得起观照功夫,观照功夫提得起来才能够降伏烦恼妄想。观照功夫提不起来,烦恼妄想控制不住,还是它做主。那烦恼妄想做主,我们本心就做奴隶,这个就喧宾夺主,本来我们本心要做主的,变成被那个客人,外面的人来做主,颠倒了,错了。所以我们无始劫以来在六道流浪生死轮回,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现在我们要摆脱这个生死轮回,要把它转过来,本心做主,烦恼妄想做客,站一边,我们就能超越了。所以这个两句经文是很关键的,也非常重要。你念这个咒是这个原理原则,念经,念什么经、念什么佛菩萨名号,都是一样,都是这个原理原则,原理原则都是一样的。这个是我们修学的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常常提起来,提起就是观照。如果你不常常提起,一下又忘记了,一下又忘记了。所以我们念佛也要常常提起,你不提起念佛,一下又随着妄念跑,妄念你不要提它就自己会出来,所以要常常提起,心里念佛。

 

这个不善的心,存不善的心来念咒,也没有感应,这一点我们要知道。至诚心就是把这个心打点得干干净净,这样来念咒就会有感应。如果你夹杂着不善的念头,贪瞋痴慢不善的念头,那这个就有障碍。所以过去有一个同修跟我讲,说他有一个外婆九十几岁了,念佛吃素五十年了,念到九十几岁的时候得老人痴呆症,他说怎么会?吃素念佛五十年,到最后是得老人痴呆症,怎么会这样?他遇到这样的事情难免他心里就有疑惑,这个吃素念佛到底是有没有好处?后来我就给他简单的分析《十善业道经》,我说你的外婆她吃素,《十善业道》不杀生这一条她有,所以她寿命长,九十几岁。如果杀生会得多病、短命的果报,她不能活那么久,她有,这个果报她有。但是她念佛,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又得老人痴呆症?因为她愚痴,愚痴就会得老人痴呆症,她心里愚痴。那心怎么叫愚痴?对是非善恶、真妄邪正她不知道分辨,颠倒。我们《弥陀经》讲,心不颠倒,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那这句很重要,心颠倒了,那不行。那心颠倒就是愚痴之相,愚痴。平常心就颠倒,不是说临终那个时候突然颠倒,不是这样,他平常就颠倒。平常颠倒,自己不知道,是非善恶他颠倒,我们看到很多,他真的是非善恶他分不清楚,这个是愚痴之相。

 

那为什么愚痴之相?不读经教,不读圣贤书,他就没有智慧。所以是非善恶他不能分辨,他没有能力分辨。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上全世界的人类太多了,不但一般人是非善恶、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不能分辨,就是做总统的人,你看现在全球做总统的人有几个头脑清楚的?做总统的头脑胡里胡涂的也很多。这个《格言联璧》讲,昏官比贪官还严重,昏官他是非善恶搞不清楚,一个政策错了,比贪污还厉害。他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他不读圣贤书。所以老和尚现在提倡《群书治要》,劝导全世界的领导人要读这个书,你不读你就会愚痴。愚痴,他就颠倒。所以这个夹杂这个不善的,我们要知道。所以他的外祖母是夹杂愚痴,不是说因为念佛她念到老人痴呆症,哪有那个道理!她心里念念没有提起这个跟佛相应,这个觉悟相应,还是跟迷惑颠倒相应。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发菩提心这一句就是关键,非常重要。看你发什么心来念佛。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一段,下面经文我们明天再来分享学习。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7:09: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45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