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2次宣讲)悟道法师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次宣讲)  悟道法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2013/7/31  台湾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WD15-005-0024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大家合掌,我们来念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诸位同修,及网络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请放掌。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十六页第五行,我先将这段经文念一遍: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

 

我们昨天学习到这一段,昨天我们跟大家报告,有关戒学方面的一些道理。这段经文,我们跟着观音菩萨发愿,这一愿就是希望我自己很快,『速』就是很快,得到『戒定道』。佛法的修学总原则就是戒定慧,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开了智慧才能断烦恼破无明,断烦恼破无明才能了生死、成佛道、度众生。这三学戒定慧是佛法修学的前提,总原则,就是修戒定慧,不管修哪一个法门,这是一个总原则。讲到戒,这也非常的深广,因此这个戒在中国大乘佛教,大乘八个宗派里面,它也立一个律宗这个宗派。这是唐朝在陕西终南山道宣律师,他是律宗的祖师,专攻戒律。传到中国来的戒律有小乘戒、大乘戒,小乘戒五戒、八关斋戒。五戒、八关斋戒虽然说是佛为在家居士定的,我们看《弘一大师讲演录》,弘一大师他讲,其实五戒跟八关斋戒在家、出家都需要受持。

 

像出家人一圆顶、一剃度,他不是马上受沙弥戒,而是先受五戒。到了登坛,像现在我们台湾很多佛教寺院,包括中国大陆很多佛教寺院,每一年都有寺院传授三坛大戒。三坛大戒都是属于出家众受的戒。第一坛是沙弥戒,女众叫沙弥尼戒,第二坛是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三坛就是菩萨戒了。菩萨戒他就没有分男众女众、在家出家,四众弟子都可以受。像五戒一样,五戒、八关斋戒在家出家四众弟子都可以受持。只有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尼戒,这专属出家众的戒法。一切戒它的根本就是五戒十善。戒跟善它的一个区别在于三皈依,所以五戒得戒是从三皈依得戒的。

 

我们看净土三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给我们讲得就很清楚、很明白。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是人天福。我们现在佛门有很多道场提倡人间佛教,求人天福报,你看佛光山它出了一份报纸叫「人间福报」,我也给它订了一份,人间福报。我们要求得人间福报,或者要提升到天道的福报,想往生天道去,净业三福第一福就必须要修学,才能够满我们的愿。如果净业三福第一福我们没有学习,没有去落实,我们想求人天福报也求不到。纵然求到,这个福报也不纯,有夹杂。所以要求得纯净纯善这个福报必须修第一福。第一福虽然是讲人天福,我们也不能疏忽,过去我自己就犯这个毛病,总觉得我们学佛,后来又出家了,修出世间的福重要,出家人要出世、要出离六道,我们不求人天福报,我们求往生西方净土,我们修净土的人求往生。修其他法门的人,像禅宗求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教下求断惑证真证果。

 

但是修学了几十年,实在讲很惭愧,一无所成,现在年纪也渐渐老了,回想过去的一些想法,现在想一想,总是没有重视基础这个观念。虽然听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听了我也点头、也同意,也不反对,但总没有认真的来修学。一方面是疏忽这个基础,比较好高骛远,喜欢大经大论,因为以前我们净老和尚都是讲大经大论,听到这些大经大论的理论非常欢喜,喜欢听讲。对这个基础的修学,我们净老过去也常提,特别提到《感应篇》,早年是没有提倡《弟子规》,提倡《感应篇》,提倡《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三本书。常常在讲席当中给我们开示,这三本书是我们民国初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他一生印最多的经,流通最多;其他的大乘经典有印,印得不多。他在苏州办一个弘化社,弘化社现在还在,就是好像出版社一样,自己有印刷厂,有校对的这些人员。

 

在当时,印祖他一生,人家供养他的钱很多,他没有去盖大道场,他的钱主要用在印经流通,印送经典流通,自己办一个弘化社。为什么自己办弘化社?因为这个出版印经最困难的工作就是校对,如果重新排版打字的,这个错字是在所难免,错字、漏掉,或者顺序颠倒,这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过去我们净老和尚早年在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给我们讲,以前在台中莲社,台中莲社李老师也常常印经,也常常出版,很多经书典籍重新排版打字。重新排版打字要校对,他说有的书校了七次还有错,七次七个人校还有错,可见得校对的事情不容易,这是很认真在做的都还会有错。如果交给一般的印刷厂,他不是很认真负责给我们做这个工作,那错误的地方就会更多。所以印祖他自己干脆办一个弘化社,自己培养这些人来校对,找一些有道德学问的居士来帮忙发心。所以在弘化社印出来的经,可以说错误率不敢说百分之百都没有,但是可以说把错误的机率降到最低,等于快接近零了。因此到弘化社请经,大家都很放心,有很好的校对工作。

 

印祖一生人家供养的钱主要用在印经,做经典流通这个事情。经典流通,道家的《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三本书印最多。我们净老和尚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图书馆小小的还在,是民国初年倓虚老法师建立的,后来交给畅怀法师他来管理。在讲堂,它那个讲堂好像没有我们这一间大,比我们这间还小,香港的房子,大家去过都知道,小小的。但是它是图书馆,图书馆总是藏了一些经书,我们净老看到书架上有一本《了凡四训》,把它拿下来翻一翻,翻到后面版权页,那个版权页他发现非常惊讶,印了几十版,每一版最少是一万册以上。发现印祖在世,《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印最多,几十版,每一版最少一万册、二万册、三万册不等。估计在他那个时代,他一生当中印这三本书,最保守的估计总有几百万册。那个时候印刷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在那个时代印这样的数量相当庞大。

 

印祖一生他以印经、流通善书为主,附带也做慈济,有时候有灾难,特别是大灾难水灾、旱灾,那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战争,天灾人祸非常多,大灾难他也附带做救济,就我们现在讲慈济,他也有。他救济,他的钱都是从印经款拨的,如果没有做应急的事情,那就留着印经;如果有需要应急,就从印经款拨出来去救济、去救急,没有做那些事情就印经。另外布施医药、放生,做这几个项目,都在做,主要印经。印经流通主要是提倡教育,这个经就像我们学校上课的教科书,我们到学校去念书,那个教科书我们都不去读,我们就不晓得它里面的内容,到学校去也学不到东西。在佛门,儒释道,甚至所有的宗教,都有它们的经典,如果你信众大家不学习经典,你就不知道自己信仰这个宗教它的内容,它这个教主怎么教导,我们要怎么来学习,学习之后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得到什么效果,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完全不知道。所以提倡的是教育,我们净老和尚一生大力、大声疾呼「佛陀教育」。教育离不开讲学,讲经教学,经典上讲讲经说法。

 

所以有一年我到美国纽约,在二OOO年,已经十三年前,到纽约光明寺,寿冶老和尚的道场,他香港也有个道场叫光明讲堂。这个老和尚他的寺院、讲堂都有写对联,写的我们看都很有意思。在纽约,我去他那个寺院,那个时候他已经九十几岁,这个老和尚已经不在了,往生了。我隔壁客厅还有跟他合照的一张照片,那时候他已经九十几岁了。那个时候我五十岁,他九十几岁。他寺院的对联我去看到,上联写着,「有人说法龙天喜」,说有人讲经说法,护法龙天都欢喜,当然我们人间的人也欢喜,为什么?因为明理,明白道理。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种种的问题困难,在经教里面,佛都有很具体、很明显的理论方法,教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就欢喜,佛门讲法喜充满。所以有人说法龙天喜。下联写着,「无人说法鬼神愁」,这个寺院道场没有人讲经说法鬼神都很忧愁。当然我们人间的人也是同样,为什么忧愁?不明理,在生活当中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不知道怎么处理。烦恼不但没有减轻,还不断的增长。烦恼、忧虑、牵挂、恐惧、不安种种的,生活当中的问题困扰,不能解决。

 

现在实在讲我们人比鬼神还要忧愁,有句俗话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特别现在做父母的,我们也常常碰到同修,他很无奈的,儿女不好教,不听话。遇到当老师的也是跟做父母的人一样,学生不好教,不听话。都有这种感叹、都有这种忧愁,不晓得该怎么办。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愈发达这些问题就愈多愈严重,烦恼愈多,生活过得不快乐,富而不乐、贵而不安,有地位没有安全感,这是我们的现状。这个必须要透过讲经说法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他这副对联也很值得我们提倡的。

 

在光明讲堂那个对联我是没有看到,纽约光明寺那个对联我是亲自看到。香港那个我是听我们净老和尚在讲经的时候讲的,他那副对联也是很有意思,也是我们现实人生的一个写照。上联写着,「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着,「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副对联就道尽我们现实人生的现状。我们常讲夫妻父子,家亲眷属,什么因缘结合的?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缘他不会聚在一起。这是光明讲堂它的对联。我们看到这些就知道我们净老和尚真的是讲的一点都没错,如果佛法,包括儒道,包括所有的宗教,如果不提倡经典的教育,学习经教,深入经教的教理,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苦难我们就解决不了。为什么?不明理,不明道理,不晓得该怎么做,往往我们的想法、说法、做法都错了,那错了结果当然就是痛苦跟灾难,不明因果。

 

所以印祖、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出现在我们世间度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主要用什么方法?讲经教学。我们大家应该都读过《普门品》,纵然没有常读也听过。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每段经文都是这个讲法,这个讲法大家都会注意到,观音菩萨他现什么身应什么身,什么样的身分观音菩萨都能现。但是有四个字我们一般人就比较疏忽,「而为说法」四个字。现那个身干什么?好看。现那个身给他说法!你去读《普门品》每一句经文都是这么讲。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佛菩萨度众生他怎么度?度就是帮助,怎么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圆成佛道?就是说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是从迷来的,乐是从悟来的,讲经说法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他觉悟了,他的思想也不会想错,他讲话也不会讲错,他的行为也不会做错,身口意三业都回归正常,他就离开一切苦难。

 

《心经》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有苦厄就消失不存在,得到大解脱、大自在,也能够像诸佛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我们也可以现什么身去帮助他。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开启般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智慧是我们每个众生自性本来就具足的,大家本来都有,圆满平等的,没有丝毫差别。《华严经》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众生都有,连蚂蚁、蚊虫都有,跟如来智慧德相完全是一样。但是如来他的德能智慧全体可以显露,得到大自在、大受用。那我们众生不行,现在好像自性的德能被障碍住了,什么障碍?「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就是被自己的妄想跟执着障碍住自己的本性般若智慧。所以这个智慧德能是暂时的有障碍,不是没有,不是消失,还在,只是你暂时你不能起作用。现在起的作用都是烦恼,不是智慧,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现在起的都是烦恼,贪瞋痴慢这些烦恼。

 

所以我们学佛目的要开智慧,开智慧的前方便要有戒定,智慧是一开烦恼就断了,就没有了,所以智慧断烦恼。戒定是伏烦恼,戒定帮助我们降伏烦恼,但是没断;戒定功夫深了,智慧开了,那烦恼就断了。所以戒定它是手段,它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开启自性的般若智慧。我们自性般若智慧还没有开启之前,必须借用戒定这个前方便,才能开发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如果没有戒定,我们有,好像宝藏,我这块土地下面很多无尽的宝藏,有,这块土地是我的,但是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就得不到受用。开发你需要工具,没有工具你开发不了,有,但是你得不到受用。戒定就是开发我们自性无尽宝藏的一个工具,手段、方便。可见得我们当前的课题,「愿我速得戒定道」,发这个愿就希望我自己很快的能得到戒定,因为有了戒定我才能够开智慧。没有戒定,开的智慧不是自性的般若智慧,那是世智辩聪,是知识不是智能。

 

我们净老和尚讲席当中讲得很清楚,知识。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讲科学家、哲学家、知识分子,头脑很聪明,可以发明很多很多科技的产品,但是他断不了烦恼,出不了六道生死轮回的苦海,他超越不了。也不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还是凡夫,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他也不知道。这是知识它只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一小部分的问题,主要的部分、重要的部分知识就达不到。而且有一些知识还有副作用,这个问题解决了,另外的问题它又出现,东灭西生,不是究竟之道,治标不治本。所以我们要的是智慧,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我们净老和尚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如果我们不是走戒定慧这条道路,你看「戒定道」,戒定慧这条道路,走这条道路是开智慧的道路。如果走学术性的,那是得知识的道路,像现在佛学院、佛教大学,像现在日本、韩国,在我们台湾有佛教大学。但学的主要还是一般的社会学科,真正佛经还是很少,不是真正的佛教大学。

 

真正佛教大学,主要是学佛经,把这个经典,依照古来祖师大德在中国佛教十个宗派,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好像大学分科系这样,或者分学院,有十个学院,就可以构成一所大学,好像大学有十个学院。你看我们现在净宗叫净宗学院,参禅的它可以以禅宗学院,修密的密宗学院,修《华严》的,像民国初年在大陆,华严专宗学院、楞严专宗学院,那是真正佛教大学。现在这不是佛教大学,现在大学里面有佛学课程,是把它当作哲学来学习,一个学术性的。另外是考据,考察历史的沿革写论文,拿一个佛学博士。他们的问题就是没有深入经典,经教的道理他没有深入,只是在研究这个,这经怎么来的,根据历史的资料做做考据,没有深入经藏。那个考据,考据到最后,也是问题一大堆。

 

所以在十年前我到日本东京,遇到台湾一个女学生,她去念佛教大学,念了两年,她跑来跟我讲,她说她要去大陆找一个寺院去修行。我说妳来这里念书也不容易,大学四年级妳只念了两年,那还有两年为什么不念完?她说我就念不下去了。我说为什么念不下去?她说我们教授给我们讲,根据他的研究、他的考证,他说释迦牟尼佛到底有没有这个人不知道,还不能确定有没有这个人。她说对佛有没有这个人存在都有怀疑了,那我还学什么?她心也就慌、也就乱了。我听到她这么一讲,我说那我支持妳去大陆,不如去那边诵经念佛还好一点。念到最后连佛都不承认,不承认有佛的存在。这就是什么?学术性的问题。现在用学术性他用科学的眼光,科学它的态度就是要怀疑,对什么事情都要怀疑,怀疑然后你再去找它的答案。在科技的发明是可以用怀疑,对心性的修学,那疑刚好是最大的障碍。

 

《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讲,疑是菩萨的大障碍。你看六大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在六大烦恼之一,怀疑。怀疑他就没有信心了,没有信心那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了。所以我们学佛就是学一个真诚,真诚心,不怀疑,我们念佛三个要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因此,我们净老和尚在《认识佛教》这个书里面讲,现在当前这个社会,佛教有几种型态,这个的确我们要多多的去给社会大众说明,不然大家不了解,很多误会。第一个,我们最常见的,宗教的佛教,把宗教那种态度来看待佛菩萨,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拜。一般寺院的善男信女,你看我们台北的龙山寺,包括大陆、海外这有名的寺院,信众非常多。你看龙山寺,如果像现在晚上去看,那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潮进去拜。我到日本东京那个浅草观音,我们观音佛学会,下一次也可以去日本拜观音庙,浅草观音。

 

我在日本,也是在十年前,遇到一个女众,大概三十几岁,给我一个名片,一个日本的女众,给我名片。她说她专门拜观音的,反正全世界哪里有观音庙她哪里拜,她们那一个团体就专门是拜观音的,在日本专门拜观音。浅草观音也是很热闹,你去东京浅草观音去看,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那个学生是最多的,大概是高中生,男学生、女学生是最多的,我看那些学生,他们都是有一个香炉,在大殿外面有大香炉,他烧香后插在那里,那个香烟,我看日本人就是那个香烟烧起来,他就这样这样,把那个香烟弄到身体来,那我就学他的样子这样,这样佛力加持,还要喝那个水。那些都是一个宗教形式,很热闹。

 

像汐止这个观音庙小小的,我从小听我外婆,六月十九日通霄达旦大家都去拜。后来我外婆一个朋友出家,一个老尼师出家了,去那边做住持。在她还没有去做住持之前,我们社后观音庙是拜荤的,不是拜素的,鸡鸭鱼肉全部上去了。因为那些乡民他不懂,他觉得热闹拜拜,反正庙都是有过年过节,拜鸡鸭鱼肉对神明是最恭敬的,平常还没得吃,这个时候才有得吃,所以去拜。后来我外婆那个朋友出家,不行,这不可以拜荤的。后来现在都改成拜素的,也是很热闹。但是都是宗教的佛教,求平安。

 

一般宗教,在全世界的宗教,它必须要立一个宇宙之间有个创造万物万能的神、上帝。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他们都是必须要承认有一个神。承认一个神这叫一神教,这在宗教里面讲叫高级的宗教;如果你这个宗教你的神很多,这个被列为低级宗教。我们佛教被一般不理解的人认为说这不是高级宗教,低级的。因为佛菩萨那么多,他们说神那么多,太多了,这多神教、泛神教、烂神教,他把你看作低级宗教。这是误会,佛教它不是宗教。但现在变成宗教。为什么会变成宗教?这寺庙的法师、居士大家不学经典,就变成宗教。

 

所以我接观音佛学会,这观音佛学会成立到今年是二十几年。费洪桂居士她接的时候已经成立十几年,十几年我看它的记录,社会上有做一点善事。当初取这个名称是什么因缘起的,我不是很清楚,到费洪桂她接了六年的理事长,她也是做一些活动。后来她到期了,一直要我来接观音佛学会,我实在很忙,但是她说都没有人,她又到期了,她也找不到适当的人,就一直要我接。那个时候我们老和尚在北京,我就请她到北京去请问老和尚。老和尚说可以。她就回来跟我讲,老和尚同意。后来接下来,我给沈秘书长讲,我说我们要依照老和尚讲的,我们一定要学习经教。

 

你看观音佛学会成立二十几年,从来没有请法师讲过一部观音经。这些会员知道有一个观音菩萨,但是对观音菩萨他不认识,拜的人很多,认识的人很少。为什么很少?观音经你没有去学习,也没有人讲解、也没有人说明。所以很多误会就出来,很多说法,观音菩萨是男的女的、老的小的,讲到最后大家胡里胡涂,到底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也搞不清楚,各说各话。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因为没有人讲观音经。那经典读的人很多,但是那个教理教义他不懂,为什么不懂?没有人给他说明解释。所以《华严经》佛给我们讲,「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佛经、佛法没有通达的人、明白的人给我们说明,纵然我们这个世间聪明智慧很高,头脑很好,你也不能理解。不但不能理解,还会错解、还会误解、还会曲解,把经的意思完全错解。这样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这样的人都是知识分子,都是大学教授。

 

所以我们净老和尚以前常常举出台湾大学那个教授,你看当到台湾大学的教授,读《金刚经》,读了他的结论是什么?他说《金刚经》就像两桶水,这桶倒过来,这桶倒过去,那佛就是这样倒。我们听到他讲这个话就知道他对佛法是很外行的。我们不要说别的,《金刚经》在中国自古以来有多少批注,古代的批注不谈,就谈近代民国初年,江味农老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你去看。他也没去看,他就下了这个定论,你看还是一个大学教授。那其他的人你就可想而知,他对佛经的曲解,曲解到什么情况。为什么?他没有遇到善知识给他指点,错解了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还认为他自己的看法还是对的。

 

我们净老和尚他的学佛过程也常常跟我们讲,这也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佛法讲一个缘分。他年轻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清朝腐败被推翻,推翻在中国起了很大的革命,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改革,认为这个都不合时宜了,不要。对这个佛教,儒释道,大家都是觉得这不管用,特别认为佛教是迷信,在学校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他们。你看先入为主,学生其实听老师的,老师都说这是迷信,这肯定是迷信。所以一直对佛教就没有好感,连想去接触的意愿都没有,迷信,你接触它干什么?何必去浪费那些时间?到台湾来,自己很想学哲学,那打听方东美教授是当代的哲学家,这是他们家乡的人,安徽桐城派的,就是他们那个地区。在过去,他这个地区的文风很盛,读书的人很多。他跟他有缘,听听他的课很合他的口味,希望跟他学。所以方教授给他讲西方哲学,讲到东方哲学,讲到印度哲学,再讲佛经哲学,最后给他讲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听了就很惊讶,这个佛经还有哲学,不都迷信吗?

 

方教授特别举出《华严经》,华严哲学,他一生攻《华严》。他这灵感是生病到四川峨眉山去养病,山上没有报纸看,读书人看到寺院有经书就拿来翻。被他发现这个经典,特别是《华严经》,有这么高的哲理在。所以以前在图书馆,我们净老和尚他也拿他的老师方东美教授写的两本《华严哲学》给我,但是我大概翻一下,没有去看。那个时候我就想,一句佛号念都来不及。但是有时间也是有需要,如果讲经说法有需要去涉猎一下,知道世间人他们学的是哪些情况。还有给我每个宗教的经典,基督教的、天主教的、伊斯兰教的,这个经典都拿给我,要我要读。这是缘分,老和尚他跟方教授有缘,因此跟他有缘的人,他讲的话他会接受。他说同样一句话,如果不是从方教授的口中讲的,是另外一个教授跟他没有缘讲的,可能他听不进去,他也不会接受,因为他跟他有缘,接受他。

 

所以佛法的修学遇到善知识很重要,善知识的标准每个人不一样,就看你对哪个人你对他比较尊敬。你对他比较尊敬,你心目当中你最仰慕的这个人,这个人你跟他学你绝对能学到东西,为什么?你对他仰慕、对他尊敬,他讲的话你会听、你会接受。如果这个人你对他心理毫无恭敬心,根本就没有给他放在眼里,他讲得再好的话你也听不进去,对你就没帮助。所以选择老师每个人缘不一样,因缘不一样。如果跟这个有缘,纵然老师他程度不怎么样,往往学生对老师有恭敬心,他的成就都超越老师,超越得太多。所以古来一句话讲,「青出于蓝更胜于蓝」,这学生成就超越老师。这学习,你看第一个宗教佛教。

 

第二个学术的佛教,就是像方教授学的,方教授晚年他也学佛了,从这个哲学学术性的转到真正学佛。所以到承天禅寺,在往生前,去皈依广钦老和尚正式学佛。这是学术的佛教,现在的佛教大学、佛学院大部分是学术性的,你去问,你去跟他交谈,你马上就会听出来,它是学术性的。现在不但是佛教,其他宗教也是一样,包括道教、儒教。我去年前也挂一个名,汐止拱北殿,这我家乡的仙公庙,请我去当主持,这个仙公庙主持应该请道士去,请我和尚去当主持。这个因缘跟其他的仙公庙有一点不一样,因为他第一代的主持是出家,当中有两代都是出家人,所以这个仙公庙一百多年,它的传统就是吃素,因为第一代主持是出家人。不像社后观音庙,仙公庙都吃素吃一百多年,观音庙还吃肉吃鱼,关键就是有出家人。你看现在社后的观音庙,我外婆那个老尼师已经往生,因为她去了,现在都吃素了。不然以前社后那些镇民,以前是汐止镇镇民,他家生孩子,什么麻油鸡、油饭,那些都上去拜观音菩萨。当然观音菩萨吃了就会把他们度走了,那个没有问题,只是比较不符合中国佛教寺院的规定。如果你在南传佛教国家,他们没有吃素,吃肉,他们出家人没有吃素,他们是不杀生,但是没吃素,吃三净肉。

 

第三类的佛教就是邪教的佛教,邪教的佛教就是不好,这是会害人。有一些人学到邪教的佛教,打着佛教的招牌,那他做的跟佛教是完全不相关的,都是一些害人的邪法。去学的人,这个钱财被骗了没关系,有的还学得着魔发狂,神经不正常,那真的就是害人,误入歧途,有这一类的。当然那不是佛教。你说宗教的佛教、学术的佛教,它不是正规的佛教,但是它还不至于害人。反正宗教的佛教,他去拜,给他种善根,现在是得不到利益,将来哪一天他觉悟了他会得利益,现在有给他种善根种子的利益,学术的佛教也是一样,它不害人。那邪教的佛教会害人,这个就不能去接触,一定要认识清楚。

 

第四类就是传统的佛教,传统的佛教就是释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这个才是正规正宗的佛教,佛陀教育。我们从称呼上来讲就知道佛教它不是宗教。宗教信徒跟上帝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称为父,信众信徒称为子民,这些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人民跟上帝是父子的关系,这是宗教。佛教,我们佛弟子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的关系,所以我们念开经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是皈依恭敬,本师是这个教育根本创始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本师,根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在宗教里面没有这个称呼,只有在教育里面才有这个称呼。从这个称呼我们就可以知道,佛教他的本质是教育,没错。我们要学的就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的佛教,那才有用。

 

现在我们净老和尚又加了两种,现在这个社会形态变迁,以前在《认识佛教》是讲了四种。现在又加了一个企业的佛教,这个佛教寺院用企业管理,开连锁店,寺庙也是像连锁店一样,用企业方式来经营,也有做商业、做买卖的,还有上股市的,上股票市场,香港很多寺院都要上股票市场。在香港英国政府统治的时代,英国它们这个国家都是以商为主,它做什么都是商业为前提。它没有士农工,它是商,士农工也都是商,包括他去战争也是为了生意,做生意,商业利益。所以它把宗教也商业化,你看在香港那个寺院,比如说光明寺有限公司,它再加个有限公司。现在我们老和尚成立的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我们看到只是这样,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其实在政府那边登记是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有限公司,这个还可以上市的。但现在中国大陆河南那个少林寺,我那天看报纸,我现在也很少看报纸,偶尔去买一份来看看,看到少林寺,现在上股票市场,上市了,那现在又增加这种形态商业,企业商业的佛教,做生意买卖了。

 

另外还有一个作秀的佛教,现在是作秀的佛教,表演的,做表演的,那出家人去表演,变演艺人员了。所以我们台湾费玉清的姐姐出家了,去宣化上人那里出家。以前我还看过,她出家还是再回到电视节目又唱又跳的,还在表演,现在有比较正经。有一天我去台中看江逸子江老师,江逸子老师今天早上也打个电话给我,有一段时间他就要我去他那里坐一坐,看他最近有没有在画什么东西。有一次我去江老师那边,他现在画七十二贤,还有用捏的,捏泥土的,现在捏七十二贤,现在又作画册。有一次我去他那边,他跟我讲,那个叫恒述法师,恒述法师来这里找我,她要「地狱变相图」。「地狱变相图」是江老师画的,我们净老和尚请他画,画好之后,老和尚叫我们社团印的,做的。然后恒述法师她也想做,因为之前都是我们华藏做的,江老师特别叫我去,就是把这个事情告诉我,就是给我知会一下她要做了,他也答应她去做,她印「地狱变相图」那些画册。她大概只能印画册,印画册比较便宜。如果像我们做那个卷的,原寸的,那就贵了,一个就几万块。

 

有一天,好像是去年年底,我们到冈山去做三时系念,住在一个汽车旅馆,那个时候好像租个汽车旅馆给我,那个汽车旅馆大概是冈山最豪华的汽车旅馆。晚上睡觉有个大电视,我现在也很少看电视,不看了。晚上洗澡洗好了,一个大电视就在床铺面前,我就把它打开,那天晚上睡得比较晚,大概十二点多,我就在那边按按按,按到恒述法师在讲「地狱变相图」,她在讲。我就仔细听,听她讲还可以,还不错,她根据江老师讲的,她讲得还满生动的。而且她会引用现在男人在外面乱找女人,这是很针对性的,讲得淋漓尽致,那对因果倡导还是有一些帮助。但是她那个时段排得排那么晚,是不是专门给那夜生活的人看的我就不知道。

 

我这很晚,大概十二点多、一点,那个时候我还没睡,我就顺便看一看。本来是想看看陈彩琼现在还有没有新产品在卖,现在在卖凤梨酥,还有没有新产品在卖,听说老和尚有在帮她卖凤梨酥。结果去看到她那个频道,我觉得还不错,而且我看她有划拨账号,欢迎助印「地狱变相图」。这个方面我们是不会去干涉她,因为江老师是授权给我们做,我们授权的份量还没有做完,我们不会去干涉她,因为要做也是好事。她自己要去印、要去做,那妳要做我们也欢喜,随喜功德。这个对社会大众、社会风气改善有帮助的,当然我们都随喜,谁做都好。如理如法的做,愈多人做就愈好。所以她说要请那个,我听了我也是随喜,我也生欢喜心,很欢喜,有人要去讲这个东西。依她的身分来讲也有她度的对象,也有需要,好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她现那个身,度她跟她相应那一类的人,也是有需要。

 

那一天我又听到江老师跟我讲,证严法师去找他,问她她有什么书要他做的?江老师他画的画作,现在主要都是我们华藏在跟他流通的。以前「地狱变相图」第一个出来就是到日本京都光明寺展览,老和尚叫我去接下来去办这个展览。后来在中正纪念堂也办过一次,中正纪念堂,那是比较有大规模的,中正纪念堂。好像国父纪念馆,江老师他自己办的是国父纪念馆,我们办的是中正纪念堂。现在佛教有这么多形态,现在又增加两种,这是现前有这六种形态,我们选择是回归到教育的佛教。像恒述法师她这样讲「地狱变相图」,我觉得她讲的有她的味道,特别她好像是针对这些现在男人这种毛病习气,讲得一针见血。江老师画的就是画现实社会的病态,也很好。

 

所以总归我们要回归到教育,这个戒定要学习的,要学的。不是说我去受个戒我就得戒了,对戒一窍不通,什么也不懂,受了那个戒只是一个形式,那就不管用。所以我们真的要学戒,印光祖师这个《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他老人家知道现在懂的戒的人没有了,讲经的还有,在他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在他那个时代只有一个弘一大师对戒深入修学研究,一般没有了。社会大众,特别我们佛弟子,戒是基础,戒没有学好,得不到定,没有定你就开不了智慧。那怎么办?印光祖师他就把《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本书来代替戒律,这三本书不是佛经,但是讲的内容跟佛法经典是相应的。这就是依义不依语,四依法第一个依法不依人,第二个依义不依语,这言语文字不同,但是意思相同,就可以依靠。像《弟子规》也是一样,《弟子规》、《感应篇》,那有很多人质疑说,这是外道,不是佛经。有这种说法的人,他对这个四依法,实在讲他只知道第一个依法不依人,后面三个他都没有。

 

四依法是四条,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依法就是依经典的依据,有经典的依据。经都是佛讲的,佛有的地方讲得比较多,有的地方讲得比较少,有的讲的用的言语方式表达得不一样,文字也不一样。这同样是佛讲的都有这些不同,那何况菩萨、罗汉讲的,他的学生讲的,佛弟子讲的,还有其他宗教讲的。像我们中国的儒家圣贤孔孟,道家的老庄,他们讲的,讲的语言不一样,只要符合性德。我们以十善为标准来讲,反正跟十善相应的,《占察善恶业报经》有经文依据,凡是善的都归在十善,凡是恶的都归在十恶,反正你是属于善法那就在十善。我们看《弟子规》、《感应篇》,一个儒家、一个道家的,你看它的内容,那跟佛经,佛在佛经里面教我们的意思是不是一样?完全一样。完全一样佛就承认它也是佛经,他跟我讲的意思是一样的。虽然是不一样的人讲的,不一样国家地区的人讲的,但是他讲的意思是一样的,语言不一样,文字不一样,但是意思是一样,那我们就可以依靠。所以这是属于四依法第二个依义不依语,义就是意思对了,意思相同,语言不一样,就不要依那个语言,你依那个意思就好了,意思没错,你就不要去执着语言文字了。

 

我们四依法明白了,我们就不会有疑惑。你看《弟子规》、《感应篇》讲的内容,就是《观经》净业三福第一福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前我们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怎么做不知道,但是知道对父母要孝养,那怎么孝养?对师长怎么尊重?具体怎么做法不知道。现在《弟子规》一条一条很明确的,包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就知道这是该怎么做,原来它具体的做法。没有个具体的做法我们没有下手处,只知道这个原则,但那细节上不知道怎么做。有《弟子规》,现在人很多学了,特别是企业用《弟子规》来教学带动,事业都不断的提升。关键人做好了,事一定好;人做不好,你什么事都做不好。「慈心不杀」落实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这是讲因果的。《弟子规》讲伦理道德的,伦理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是讲是非善恶这些观念。因果是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讲现实的问题。

 

像「地狱变相图」那是属于因果教育。现在这个时代,印光祖师讲,现在伦理道德的教育,现在人也很难接受,听不进去。现在唯一还能够帮助这个世界上人类的重病唯有因果教育。为什么?因果讲利害关系,讲现实的,而且很多实际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到。提倡因果教育,因果的道理事实要讲透彻、讲清楚、讲明白,它就起作用,而且这个还要长期的讲、长期的提醒。那特别我们引用现前社会发生的事情,像黄柏霖居士,他在台北市警察局当警官,刑事警察局那些案件是很好的一个证据,他也发心整理这些资料出来,这都是现代的。说古代的,看也没看到,现在的人有名有姓,有数据可以查的,大家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些都属于因果教育。

 

所以印光祖师讲,这个戒它的钢骨就是因果。如果你不懂得因果教育,对因果教育的理论方法不知道,这个戒像一个房子,你要盖房子没有钢筋骨架你怎么盖?那因果就是借这栋房子的钢筋骨架,这个钢筋骨架你搭起来,你才能灌水泥盖屋顶、贴墙壁,那后续的工作你才能做。所以印祖特别给我们提出这个三本书,它的确是可以代替我们佛家的五戒十善。所以一生《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印得最多。可惜这三本书现在讲的人也不多,偶尔讲一讲这还是不行。还是要像老和尚讲经的时候常讲,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它才起作用。如果一暴十寒,那个作用还是不大,力量不够,我们这个病这么严重,力量不够。但是这些都要时间、要因缘,希望以后我们,特别是第一部《了凡四训》大家要深入。

 

好,我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这一段也是有必要跟大家多讲讲。好,我们今天就学习到此,我们来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好,我们下次见。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9日06:57:0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1244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