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第11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所以谈起古时候的出家人,真的叫人天师表,像云谷禅师,那是戒行高远,过中不食、夜不倒单,这种行持谁不敬佩?而且他还通儒,跟了凡先生就讲儒。《诗》、《书》你都很熟的,我就跟你讲《诗》、讲《书》,《诗》、《书》裡所称的「的为明训」。像《书经》裡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行善就有善报,行不善就有恶报,所以命自我作,福自己求。这的为明训,的的确确是明明白白的教诲,儒家讲的跟佛家讲的没两样。云谷禅师是一位通家,所以讲儒也是等于讲佛,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讲完儒之后就讲佛,『我教典中说』,「我教」就是指佛教,云谷禅师讲自己的本行,佛法的经典裡面说,『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你求什么得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佛讲的,不会说错,不会假的。『夫诳语乃释迦大戒』,释迦牟尼佛把这个妄语做为四大根本重戒之一,所谓杀盗淫妄,这个「诳语」就是妄语,欺骗人这是大戒。所以『诸佛菩萨』岂能『诳语欺人』?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不会有错的。或者换句话说,你可以说自己的命运可以改的,福也可以自己求的。了凡先生听了之后又有疑问: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了凡读孟子的书(《孟子》,四书之一),就读到孟子曾经说过,『求则得之』,你所求的你能得到,为什么?因为『求在我者也』,对自己来求的,不是向外求,这孟子讲的,对自己求就能得。他下面说,『道德仁义,可以力求』,这是求自己,求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仁义的人,这不用求人。所以这就可以「求则得之」,你要真想做个有道德的人,你就能做到,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贱,你都能做到道德仁义,因为求自己,不求人,所以这可以力求,努力能求到。你看富贵的,孔老夫子学生裡头像子贡,这是富人,家财万贯,他能够求得道德仁义;贫贱的像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他乐在其中,安贫乐道,他也得到道德仁义。所以贫富贵贱的人都能够得道德仁义,因为他是求自己,这个容易理解。所以了凡先生在这裡就向云谷请问,孟子讲的求则得之,是对自己求,「求在我」;『功名富贵,如何求得?』功名富贵是向外求,得靠人,不是说我自己想得功名富贵就能得功名富贵的。下面云谷禅师的回答非常的深刻: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返躬内省。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云谷禅师这裡开示了凡先生说,你刚才举的孟子的话没讲错,孟子没错,可是你自己『错解了』。就是你以为道德仁义你可以自己求得,功名富贵就求不得,你这有内有外,道德仁义跟功名富贵给对立起来,你错解了。功名富贵是福,福是由你的德感召的,有德就会有福,你为什么要对立起来?所以『汝不见六祖说』,你应该读过《六祖坛经》。过去读书人真的没有不读《金刚经》、《六祖坛经》的,儒家的人都读佛经,佛门高僧大德没有不读儒书的,儒释道就是一家,所以一讲《六祖坛经》大家都知道,读过。《六祖坛经》裡讲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是指你的心,就一方寸大小,像你拳头那么大,握起拳头,那个心脏就是这么大,一切的福田都不离开你那个心,就是不离开你的念头,是你念头感召的。所以『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从你自己内心去求,「觅」是寻觅,你的福从你内心去求,「感无不通」,有感就有应。但是你要用真诚心去感,至诚感通;你不用诚心去感,就是你不是真正断恶修善、老实真干,你就不通,那你就没得,你所得到的功名富贵也是你命中该得的,你没有改造命运。这个「通」通到哪?通到自性,那就彻底通。所谓自性之中本具万法、能生万法,这也是六祖说的,六祖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开悟的时候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他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开悟了,说出这五句话做为他的心得报告,五祖就给他印证,「你开悟了,你成佛了」。

 

悟到了心性,心性虽然本来清淨,没有办法用六根可以缘到,不生不灭、没有动摇、没有来去,但是它能生万法,整个宇宙都是心性所现,那么你的命运当然也在其中。所以你能求,求什么?求明心见性,那就完全通了。可是现在虽然没求明心见性,你要顺着自性来求,这是善,善也有善报,也能够改造命运。所以『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不是光得道德仁义,也能『得功名富贵』。「求在我」,往内求,往心性中求。道德仁义是心性中本有的,功名富贵也是心性中本有的,它能生万法,这叫『内外双得』,得了道德仁义也得到功名富贵,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你求它,你能够长养你的德行,所以得到功名富贵,同时德行修养也向上提升,这不双赢、双得吗?若不能够『返躬内省』,你不是往内求,反省自己过错、断恶修善,而只是『向外』去『驰求』、去攀缘,那『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你用种种手段,这个「道」就是方法,你用种种方法去求,其实求也没真正求到,得到的还是你的命中该得的。你没有真正向内求,你是「向外驰求」,变成『内外双失』,内失去了道德仁义,外其实也失了功名富贵。特别是如果你用不如法的手段来求,把道德损了,还把富贵给折了、福报给折了,「内外双失」,没有一点益处。所以如理如法的求,你才能真正求到,命中本来没有的也能求到;不如理不如法,内外双失。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这裡。这个开示非常的精彩,我们下一次再跟大家一起学习。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4日14:06: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1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