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第11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就是从认识孔先生之后,这命运都算得很准了,凡遇到考试该考第几名,『名数先后』,哪一年考什么试、考第几名,全都是给算定了。『皆不出孔公所悬定』,「悬定」就是预料,孔先生全给他算得非常准,一点都不差。这裡有个小插曲: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始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这个小插曲就更说明问题了。『独算』就是唯独有一次他算得好像是有点不准,实际上到最后还是准,算什么?算我『食廪米』,就是当了廪生,享受国家的津贴,总共要享受多少待遇。古时候不是用钱来算的,是用米来算,总共他可以享用『九十一石五斗』这么多米就可以出贡了,也就是他可以当上贡生、可以入国子监,就是国家立的大学读书。等到他『食米七十馀石』,到七十几石的时候,这待遇拿到七十几石米,竟然有屠宗师『批准补贡』。『屠宗师』,是有这么一位领导,姓屠,宗师是提督学政,是个官名,主管学位、学制,也就是一个教育官员,批准了凡先生可以补贡、可以当贡生。这算不准了,本来应该是九十一石五斗补贡的,结果现在七十几石就补贡,所以『余窃疑之』,他就有怀疑了,是不是孔先生算的不准了?『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署印」是一位代理的官,当时可能提督学政由这位杨公杨先生代理,看到了凡的这个档桉他觉得不能够补贡,就驳回去了。结果他的档桉就被搁置,不能够按照原来屠宗师的那个批准来补贡了。『直至丁卯年』,到了丁卯年的时候才『准贡』,就是才又获得批准当贡生。『连前食米计之』,合在一起再算一算,总共得到国家给他廪生的待遇多少?『实九十一石五斗也』。真的被孔公算得很准,中间这么个小插曲,一来一回到最后还是按他命中所得的九十一石五斗这么多米。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

 

所以了凡先生这时候不能不信了,完全相信。就是这么个小插曲,让他刚起个怀疑,最后发现来回都一样,还是命中该得多少就得多少,所以『益信』,「益」就是更加,本来原来就信命,现在更加信了。『进退有命,迟速有时』,「进退」就是他升降,该什么时候考上第几名,什么时候做什么官、得多少俸禄、吃多少米,都有命,高人就能给他算出来。「迟速」,什么时候该得,到哪个时节因缘就有什么样的运程,都有时节,急不来。所以他就:

 

【澹然无求矣。】

 

明白这个道理,一无所求了。『澹然』是他心地就放下了,不再打妄想,真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了。为什么?求也没用,求得来的还是你命中该有的,何必要求?不求,不求它还会来,该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该得多少就得多少,一点差错都没有。了凡先生也算不简单,他就是信命,就是信这么一个命运,他都能做到「澹然无求」。所以了凡先生,我们师父上人讲,说他是标准凡夫,他是个凡夫,他不会改造命运,但是他能澹然无求,这就已经了不起了。现在的人是一天到晚在那妄求,打妄想、在竞争,用种种手段去谋夺,实在讲他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命裡该有他就有,命裡没有的强求不得。了凡先生,下面我们看这篇文章说: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后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了凡先生一无所求,他就没有什么进取心,也没想着「我要怎么修身立德、改造命运」,他没这个念头,因为他就是信命,孔先生给他算的绝对不会差。所以当了贡生以后,要到京城裡面去读国立大学,就是国子监,在那裡面读书,『燕都』就是燕京,就是北京,明朝时候的首都。『留京一年』,在京城裡面待了一年,就是在国子监裡面本来是读书的,结果他也不读书,『终日静坐不阅文』,他一天到晚在那静坐,什么都不想,也不读书,文字都不看。这是非常少有,他知道这已经到头了,他命裡最高只能当个贡生,他当不上举人,他看书也没用,看书干嘛?所以「终日静坐」,也很难得,这样的心就很清淨、很安定。要知道,到无私无虑的时候往往佛菩萨、圣贤就能够加持得上,这时候会出现转机,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希望能改造命运,成就自己的德行事业,需要心静得下来,了凡先生就达到这样的一个状况。就像《大学》裡面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他知止,什么都不想了,也不再想功名利禄的事情,一无所求心就定了。定久了就很安静,心裡没有妄念,这样就安了。「安而后能虑」,虑就会忽然遇到一个机缘让他开智慧,「虑而后能得」,他就能够有所建树,有大成就,在德行上、学问上会有大成就、会有大突破。这就是孟子所谓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他把放出去的那个乱心收回来,心静了。

结果就遇到这么个因缘,『后归游南雍』,从北京(就是燕都)回来老家(他老家是在江苏),就是南下。结果经过了「南雍」,就是南京,雍也是国子监。当时明朝南北两地都设立了国子监,就是大学,有两家国立大学。他从北方燕京下到南京,准备要入国子监读书。『未入监』,还没有进去读书之前,他就趁着这个空档时间,去参访一下高僧,所以拜访『云谷禅师于栖霞山中』,「云谷禅师」是明朝时候的高僧,当时非常有名气,这是一位开悟的大德。在记载裡面,憨山大师对云谷禅师有一个传记,写了一个传,憨山大师我们知道也是一个大德,开悟的大德,憨山大师是蕅益大师的老师。云谷禅师幼年就出家,就有这个出世志,要了生死,出家之后修行非常用功。有一次在他的老师法舟济禅师座下学法,禅师就教他参话头,参禅,结果他参得非常用功,真的叫废寝忘餐,心非常专注。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还在参,功夫成片不间断,结果把饭都吃完了自己还不晓得,太专注参那个话头了。结果吃着吃着,一失手把那个钵掉到地上,「旷噹」一下子就让他忽然大悟,结果他的老师法舟济禅师就给他印可,开悟了。然后他就读《宗镜录》,这是淨土宗六祖永明大师的作品,《宗镜录》古德称为小藏经。他对于裡头讲的一切道理全都悟通了,而且自此以后他读所有的经典全部能贯通,这是大悟了。大悟之后修行就更加精进,每天日夜念观世音菩萨十万声,礼拜经行终身都没有懈怠。

 

后来就到了南京栖霞山上,搭了个茅蓬在那裡静修,这是荒山野岭上面静修。这位大师一生不倒单,四十年肋骨不沾席,就不躺下来,都是坐着,持戒很精严。有修学的人上山来拜访他,他不跟人讲话,一般是扔你个蒲团就跟你对坐。然后走的时候才叮嘱他不要空过时日,让他反观自己本来面目,就是让他自己去用功。了凡先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上栖霞山慕名去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照例也不跟他说话,给他个蒲团就跟他对坐,所以『对坐一室』,在一个禅室裡头非常安静,『凡三昼夜』,「凡」就是共,共三天三夜没合眼。云谷禅师功力很深,他是不倒单,就不用睡觉的,用功用得很得力。这个不倒单不能硬学,功夫到了,自然就能够不用睡觉;如果我们烦恼习气没断,就学着人家不倒单,实际上坐在那睡觉。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他也学不倒单,结果盘腿坐在那,那个头一直耷到膝盖上了,坐着睡觉还不如躺着睡,还舒服一点,干嘛自己糟践自己?所以这是不能硬学,学个形式反而把自己身体给糟蹋了。人家云谷禅师那不是睡觉,就是我们之前讲的叫「常惺惺」,永远都保持觉悟、觉醒,正念不会失去,在禅定当中把精神就养好,身体体力就恢复了,叫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是用功得力才可以这样做。了凡先生竟然也能跟云谷禅师一样,不倒单三天三夜,而且他也不睡觉,功夫也是了不起,所以云谷禅师就问他: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4日14:06: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1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