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第11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所以晦庵先生这裡劝廖德明,『今子赴官』,「今」就是现在,「子」是您,对您的尊称叫子,今是今天、现在。您要去上任了,考上进士,要去当宣教郎,你不要灰心,说「这个官太小了,以后可能升不了」,不能这么想。『但当充广德性』,只要你能够扩充推广你的道德品行,『力行好事』,多修善、多积福,你就能改造命运,你原来命中可能只有宣教郎,但是你改了之后,你可以做更大的官。所以『前梦不足芥蔕』,「芥蔕」就是介意,以前你做那个梦不足以介意,就是心裡面老是觉得有点不爽、不快,纠结,不需要。『德明如其言』,廖德明听了晦庵先生这么说,于是就依教奉行,「如其言」,依照他所说的话去做,就是「充广德性,力行好事」,改造命运。当然改造命运的目的不是说只是为了升官改造命运,我有这样的福报,我是为了更好的利益众生,这就对了;如果只是为功名富贵,那个心量就太小了。能不能得到?你能得到,但是得到的太有限了。如果你不为自己,你只是为了万民,当官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可以利益大众」,你要这样想,那真的叫充广德性。所以后来廖德明的官果然做到了『正郎』。「正郎」是指国家一个部裡面的一个副职,部长叫尚书,副部长叫侍郎,侍郎底下就是正郎,也就是一个部裡头的一个司、一个局的局长,现在我们讲司局级干部。比他过去梦裡面做的副县长级(副县长大概也就是副处长,现在他做到了局长),这个官就做大很多,可见得祸福自己求之。再看下面一段:

 

【毕昶家富。惟以智术欺人。苛刻立业。生二子。有卖产于彼者。阳拒之曰。我不欲也。既又使人阴钩之。及至。又曰。实不欲也。其人无奈。则得减价以就。及成契。又曰。我银不便。期某日来取。及取时。或以色银。或以米穀凑与之。原数并不得全。平生事事如此。后长子以人命繫狱。破产死。次子以淫赌流落。丐食他方。毕昶竟至嗣绝。】

 

这是讲了一个反面的桉例。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叫『毕昶』,这个人家裡很富裕,可是为富不仁,他常『以智术欺人』,成天到晚就想着怎么谋人的财产、怎么欺骗人,这个「智术」不是好的这种智术,是那种阴险狡猾的诡计、权术,用这些来欺诈人。『苛刻立业』,他虽然家裡很富裕,他的经营手法非常苛刻,甚至是阴险。要知道,他这个福报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得来的,不是靠今生用什么手段赚来的,不学因果不知道这个事情,学了因果之后心才能坦然,不用那些阴险手段,他命中该富还是一样富,何必用阴险的手段把自己命中的福报给折了?这个毕昶就是这样,所以你看他生二子,他有两个儿子,本来家产可以传后,但是他以这个智术欺人,对人很狡诈,最后绝嗣。有一次,有一个卖家产的人,大概是因为家裡有急难,急需钱财,被迫要卖家财,要卖给他。结果毕昶『阳拒之』,「阳」就是表面,表面上拒绝,就跟他说,『我不欲也』,我不想要你的家产,我不想买。结果『既又使人阴钩之』,背地裡又派人去暗暗的勾引他、劝他,「其实毕昶是想买的,你还是要卖给他,你把价格降低一点就行」。『及至』,结果那个人因为急着要卖家产,他又来到毕昶家要卖,毕昶『又曰,实不欲也』,我实在不想要。你看来回搞这个诈术。『其人无奈』,人家急,无可奈何,『则得减价以就』,只好把价格降得很低很低卖给他。

 

『及成契』,「契」是合同、契约,买卖合同订了,这不能反悔了,毕昶『又曰』,又说,『我银不便,期某日来取』,我现在正好这银两周转不开、不方便,还暂时付不了你款,希望你过几天某日你再来取。你看拖延付款。『及取时』,到了那一天,卖家产的那个人又来了,然后『或以色银,或以米穀凑与之』,他还不是给人全额,他这个银两用那些「色银」,就是成色不足的银两。换句话说,这个银两本身就已经凑不上数了,而且他还甚至以那些米、穀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凑足那个价值,一起来还给他,『原数并不得全』,所以卖的这个价值根本就没有如数的去付款。这是举出这么一个例子来讲他的为人,可真的是阴险狡诈。平生『事事如此』,这个人他一生就干这种事,跟人做买卖就是怎么去谋人家的、诈人家的。『后』,后来,『长子以人命繫狱』,所以人算不如天算,他机关算尽,太聪明了,结果报应在他儿子上,他的那个长子因为害了人命,所以进了牢狱。『破产死』,大概他为了赎这个大儿子,把自己的这些家产被迫都要卖掉,搞得自己破产,但是这个长子还是死了。『次子以淫赌流落』,这也是个败家子,吃喝嫖赌,结果把家产都败完了,流落他方,变成乞丐,都不知去向。所以毕昶到晚年『竟至嗣绝』,断子绝孙了,这个「嗣」就是后嗣,香火都断了。这个例子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存心不善,天责、天罚。《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馀庆馀殃是子孙享的。他谋人财产,临时赚了这个钱财,其实不是他的,把自己的福都折尽了,子孙的福也折尽了,所以子孙变成馀殃,受灾殃。

 

《感应篇》上就有几条讲他的那种恶行,譬如说「减人自益」,把人家的钱财减掉,自己从中渔利,损人利己。又有「包贮险心」,心裡包藏着那种险恶,阴险刻薄害人的心。还有「口是心非」,这是嘴裡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嘴裡说「我不想买」,其实他自己心地裡就想谋取。「贪冒于财」,贪财,这是根本的原因。还有「取非义之财」,取的不义之财,所以到最后就是自己遭了殃。还有「以伪杂真」,用色银、用米穀来凑足那些银两。「採取奸利」、「贪婪无厌」,这都是《感应篇》上讲的。又说到「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这是横取人财,用种种的手段把人家的财物谋取来,谋取来的时候实际上自己的家人、福报给折掉了。渐至死丧,真的,你看他的两个儿子,死的死、流落的流落,即使是「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这肯定的,所以何必起这些歹念?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作善必定得福,作恶必定得祸。我们再看下面,下面这一大段的文字就是从《了凡四训》裡面第一篇「立命之学」选取的。《了凡四训》是一篇非常好的因果教材,过去我们师父上人讲过二十个小时,我也讲过十个小时,我是非常简略的跟大家学了一遍。四篇当中最精彩的就是第一篇「立命之学」,这是告诉我们「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们这裡也重新来学一遍,也非常的好。

 

【明袁了凡自作立命篇云。余童年丧父。母命弃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这是讲明朝『袁了凡』先生,他是江苏苏州吴江人,他过去在世的时候作了家训,第一篇就是『立命篇』,立命之学,给他儿子的,教他儿子怎么改造命运。他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把他这个改造命运的心得写出来,非常精彩,流传千古好文章。这是记录他的一生,等于是他自己的一个自传一样,现身说法。

他说『余』,就是我,『童年丧父』,童年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跟母亲在一起相依为命。母亲命我『弃业学医』,这裡彙编者稍微在文字上作了一点点删节,原文这裡是「命弃举业学医」,把这个举字给删掉了,意思没有改,弃业就是放弃学业,不要想着去考功名了,学医术。『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因为做官不容易,而且还未必一定有做官的命,倒不如学医,学医自己可以懂得养生,也可以帮助别人治病救人。『且习一艺以成名』,你能够专精在一门上,这个「一艺」就是讲医术(因为儒家讲六艺,就是你的一门技术),你能够专精在一门上,你在这一门上也能成名,贵在专精。所以他母亲希望他放弃考功名当官的念头来学医。你能够认真的学,学一门你能成为一个专家、成为一个名家,也能立身扬名,这是古人都希望能够光耀门楣。『尔父夙心也』,这是你父亲的夙愿,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希望将来你能够成人成名,「夙心」就是很久以来的愿望。下面说: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2月24日14:06: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91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