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4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吉祥宝月主海神。】

 

『吉祥』,前面曾经多次读到这个名号,也许同修当中有新来的,前面没有听过。「吉祥」这两个字,中国人常常挂在口边。吉祥这两个字怎麽讲法,一定要清楚,简单的说,你应该得到的福你得到了,这是吉祥;不应该得到的你要是得到的话就不吉祥,就不是吉祥。换句话说,我们在一生当中所获得的、所享受的,都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这叫吉祥。凡是非分,你想获得,必定有灾祸在后。古时候人见面的时候,恭维的话都是吉祥。从佛法裡面来说,与因果相应的这就吉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要得善果就不吉祥,善因一定得善果。『宝月』,都是性德的比喻。「月」,光明,光是清凉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吉祥宝月」,这个意思就深,意思就广。我们自己不能违背这个原则,教化别人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句话裡面简简单单的说,就是善因一定得善果,反过来恶因一定有恶报。善因善果,这是吉祥宝月。所以德号裡面是劝勉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所享受到的果报就像清凉宝月一样。第六尊:

 

【妙华龙髻主海神。】

 

这个名号我们一看就明瞭,菩萨以无碍的辩才应机说法,能度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妙华』就是妙法,唯有佛法才称妙。『龙』是表变化,这个变化在菩萨身分裡面来说,随类现身是变化,随机说法是变化,龙表这个意思。『髻』比喻高显的意思。古时候女子梳头髮都梳得高高的,称为髻,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最高的地方。用这个字来比喻、来形容菩萨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我们今天讲高明极了,就是这个意思,非常高明。第七尊:

 

【普持光味主海神。】

 

『持』是保持,永远不会失去;『光』在此地是智慧,『味』是法味,『普』是平等。在四弘誓愿裡面,第三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普持,得无量法门。现在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总是提倡一门深入,一门深入跟广学多闻这裡面有没有矛盾?特别是对于初学的同学,尤其是初学的知识分子,今天听到我们讲一门深入他摇头,一部经怎麽能成就?一句名号怎麽能成功?他怀疑,他不相信。他想到佛法应该也同世法一样要广学多闻,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佛说得那麽多,我们当然要多学。这话说得没错,是应当要广学多闻。现在为什麽不准你广学多闻,叫你一门深入,这个道理你懂吗?广学多闻的条件是智慧开了才行,你智慧有没有开?你没有开智慧。没有开智慧怎麽办?断烦恼。四弘誓愿顺序不是这样吗?先叫你发心,要你发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为什麽要发这个心?这个心是菩提道上勇勐精进的动力,你没有这个心,你修行会懈怠懒散,不能成就,所以那是个动力。世间人的劳动,推动他的是名利。佛法裡面,名闻利养统统捨弃掉,什麽力量推动他?愿力;什麽愿力?普度一切众生的愿力。所以这个一定要先发,不发这个心决定不会有成就。所以愿力推动你,头一个要断烦恼。为什麽?有烦恼就没有智慧。烦恼断掉,智慧就现前,你才能学法门。所以现在教你一门深入,用意在哪裡?断烦恼,没有别的。你现在要广学多闻,只会增长烦恼、增长邪见,永远不会开悟。教你一门深入是什麽?定心,收心,你不会胡思乱想,起心动念在一门上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烦恼断了,智慧现前,才能够学法门。学法门,给诸位说,是长智慧,不是长佛学。如果你烦恼不断,你广学多闻,你天天增长是什麽?佛学,佛学懂得很多。说佛学是恭维你,好听,清凉大师就一点都不客气了,清凉大师说什麽?增长邪见,他不是讲长佛学,长邪见。

 

所以四弘誓愿,佛已经把修学的顺序、阶段告诉我们,我们从哪裡下手,怎麽学法。我们修淨土的人,在这一生当中,四弘誓愿只要修前面两条,后面两条,「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到极乐世界再办。你看看多省事,四弘誓愿现在完成一半,到西方极乐世界完成后一半,我们修淨宗是这个做法。愈是专精愈容易成就,我们才真正能够得一心不乱,得功夫成片,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不用我在此地多说。第一个好处是无量寿,广学多闻有的是时间,时间长得很。有的是修学的好环境,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古大德注解《无量寿经》、注解《阿弥陀经》,上善是指什麽人?等觉菩萨,这是上善。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无量无边,跟这些人天天在一起,哪有不长进的道理?所以成就快速。你要问,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麽不会退转?天天跟等觉菩萨在一起,想退也退不下来,他们提携你,他们帮助你。又何况每天去供养十方诸佛,你说这个福报多大。我们供养一尊佛都供养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天天去供养十方佛,一尊佛都不漏。既供佛,当然听佛说法,每天接受十方佛的教诲。所以那个地方成佛快,一生就成就,这是他方世界所不能够相比的。「普持光味」,智慧法味。第八尊:

 

【宝焰华光主海神。】

 

『宝』是指性德,性体、性德、性用这都是宝。『焰』在此地也表智慧。佛经裡面,金刚表智慧,光明表智慧,火焰也表智慧。「宝焰」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个智慧是实智。『华光』是权智,「华」表因行。通常在大乘法裡面,花表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前面五条都是事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讲事相;末后一条这是般若,是智慧,般若是理,它不是事。理事要圆融才称波罗蜜,理跟事分开就不叫波罗蜜。所以我们现前许多人所修的六度,实在讲是六种福,不能称为度。怎麽不能称度?布施度悭贪,我们还有没有贪心?还有没有悭吝的念头?如果还有悭吝的念头,还有贪心,天天修布施没用,没度你,你没得度。没有度,布施变成什麽?变成福报,三界有漏的福报。为什麽没能度得了?布施裡面没有智慧,没有般若。布施裡头要有般若智慧,那就得度,把你的悭贪布施掉,这才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最适当的说法翻作圆满、究竟圆满,你的布施做到究竟圆满。照梵文字面上的意思翻,古人把它翻作到彼岸,也好。到彼岸就是我们一般讲到家,功夫到家了,所以到家也是圆满的意思。

 

持戒是修行的方法,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在断恶业,不但身口不造恶,念头,恶念都没有了。以什麽为标准?十善为标准,十善是身口意,十恶完全转成十善。谁能做到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圆满。所以我们常常看佛像,一般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光是圆光,通常圆光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多半是梵文写的,也有华文的,这三个字念「唵阿吽」。什麽意思?三业清淨,就是身口意三业清淨。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清淨,十善做到圆满。十善是初发心的人学的,到如来果地上才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三业不圆满。在《华严经》上,等觉菩萨没有离开初信菩萨的行门,初信菩萨修五戒十善,等觉菩萨还是修五戒十善。《华严》裡面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位都圆满含摄一切位,显示出「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次第跟无次第是融通的,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4日10:33: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22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