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

华严经讲述菁华

jingkong法师主讲(第十八集)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045-0018

 

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8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第一行:

 

【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普宝焰妙光菩萨摩诃萨。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普清淨无尽福光菩萨摩诃萨。普光明相菩萨摩诃萨。】

 

经一开端所列这二十位菩萨,前面十位同名,都有一个「普」字;后面是异名,每一位菩萨名号不相同。这裡面的用意很深,诸佛菩萨的名号可以说都是为了觉悟一切众生、教导一切众生而建立,因此从名号裡面就能够显示他的德行。古人说,佛菩萨名号多半是根据他的智慧德能而立的。十普菩萨是自性德能的总说,异名的菩萨是自性德能的别说。我们必须要晓得,所谓别是总中之别,所谓总是别中之总。由此可知,每一位菩萨都是普贤菩萨,就像《无量寿经》上所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极乐世界如是,华藏世界也如是。不仅华藏世界如是,尽虚空遍法界无一不如是,这才显示出「普」的意思是多麽的深、多麽的广、多麽的圆满。我们学这段经文,菩萨这个境界多多少少要能够领悟一些。

 

上面已经将普贤菩萨给诸位介绍过了,我们对菩萨一定要有相当的认识,为什麽?这位菩萨不仅仅是华严会上菩萨众的上首。我们知道华严众,华严海会大众,祖师大德们将他们分类分为十类,十类裡面第一类是影响众,这些菩萨大概都是属于影响众。而根据本经来讲,总共有一百七十多类,普贤菩萨是上首,所有大众裡面的上首。清凉大师在《疏钞》裡面告诉我们,正因为菩萨是「法门主故」,这句话在前面跟诸位说过。法门主,我们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主修的法门,他代表主修的法门。为什麽不用别人来代表,要用他来代表?前面清凉大师将普贤这个名号用四段为我们介绍,末后又加了一段,总共是五门介绍,我们了解「普」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是说的什麽?是我们自性的本体,所以他代表法界的理体、法界的本体。

 

《华严》的修学,最后的目标是入法界,华严家所讲的入法界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法界是什麽?法界是心性。禅家虽然讲明心见性,见性不见得是圆满,少分、多分,不是说的圆满。《华严经》是讲究竟圆满的自性,所以用「普贤」这两个字来表法。因此佛才讲一切菩萨都要依据这个法门修学,他才能成就。菩萨修学最后的目的是成佛,成佛不入法界你怎麽成得了佛?不但要入法界,要入究竟圆满的法界,所以一定要修普贤行。由此可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如来,也是修普贤行而成就的。菩萨在因地上,如来在果地上,真正是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通常我们简单为大家介绍四大菩萨:地藏菩萨主孝敬,主修的课程是孝敬,观音菩萨主慈悲,文殊菩萨主智慧,诸位要晓得,都是性德裡面的一部分;普贤菩萨是全体,不是部分,是全体。所以我们介绍普贤菩萨是落实,落实在全体上。这裡面有一层很深的意思,希望我们见到这桩事,听到这部经,一定要知道回光返照,普贤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愣严经》上讲的如来藏性。目的是要我们自己回过头来明心见性,见到自性裡面的如来藏,行普贤行,菩萨名号的功德利益我们就真正得到了,正是佛家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通常念佛人讚歎阿弥陀佛的名号不可思议,读了《华严》才知道,每一尊佛号、每一尊菩萨的德号,功德都不可思议。虽然是差别的德号,差别是总中的差别,总别不二,总别圆融,显示出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普贤菩萨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是十位,这个十位第一位是普贤。十位裡面也以普贤为总,其馀九位是别。普德,第二位菩萨的德号是『普德最胜灯光照』。我们先说「普德」,称性之德才叫做普德,譬如孝亲这个孝称性,尊师这个恭敬称性,见到一切受苦受难的众生,恻隐之心油然而生,称性。儒家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佛家讲的慈悲心。这是我们在差别事相裡面来说,可是这一一差别的智慧德相没有一样不称性,所以这个德,差别之德,也是普贤,也称普,「德普」。正因为这个德行,纵然这个德行透露少分,也许在我们凡夫感触当中微不足道,小事一桩,但是这个小事称性就不是凡夫能够见到的。这个地方什麽叫称性,必须要了解。智慧、德能应用在生活上,用在对人、对事、对物上,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就称性。如果才起分别执着,给诸位说,当然还是称性,不能说不称性,称性不圆满,分别执着就画了小圈圈。一看到这个人在受苦,我要帮助他,为什麽帮助他?他是我的同乡,他是我这一族。那个圈圈小,不能说不称性,说不称性那是不对;称性很侷限,不是圆满的。由此可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的德能常常会现前,现前的时候与清淨心相应、平等心相应、觉心相应,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清淨平等觉」,那就称圆满的性德,这个功德不可思议,那就叫普德。

 

微善、小善都遍虚空法界,这就是最胜。他的名号裡面有最胜灯光照,灯光也是比喻智慧,最殊胜的灯光,最殊胜的灯光是性德的智慧光明,照明虚空法界,所以德号裡面称为「普德最胜灯光照」,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一切众生自性德能实在讲,时时刻刻都现前,非常可惜,凡夫业障习气很深重,第一念现前,第二念就把它障碍住了,这是佛在大乘经裡面讲得很多。第一念是正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譬如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的色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见性见。《愣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十番显见告诉我们这是真见。见性见的是什麽?色性,不是色尘,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哪个人不见性?人人都见性。可是到第二念就糟了,第二念就起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凡夫只有第一念,第二念就煳涂了,就迷惑颠倒。诸佛如来的本事,永远保持第一念,绝对不会落在第二念,这叫法身大士。换句话说,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永离妄想分别执着,他就永远保持第一念。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缘当中,他永远保持清淨平等觉,他成佛了。六道凡夫到第二念就起妄想分别执着,这一定是先起妄想,再分别、再执着,每况愈下。我们不是没有德能,眼能见是性德,耳能听是性德,六根的作用是性德,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所以《愣严》裡面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佛如是、菩萨如是,哪个众生不如是?就是说的这桩事情。

 

第三位,『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普光」,光表智慧。「师子幢」是比喻,幢是高显的意思。高,非常显着,像现在世界上许多大都市,一定有一座很高的建筑,代表这个城市的特色,做为它的标志。这标志一定很高、一定很明显,人家一看就知道,这裡头也就有代表形象的意思。「遍照严刹」,这是表法,什麽高?智慧高。诸位要晓得,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只有智慧才能够明瞭,只有智慧才能够解决。世出世间所有的疑难杂症,任何方法都解决不了的,智慧能解决得了,所以智慧就有遍照庄严这个意思。既然是遍照庄严,遍也就是普,普照庄严,决定高显,幢的意思就很明显。狮子是表勇勐,兽中之王,取这个意思,表大无畏。在野兽裡面,其馀小的兽怕狮子,狮子威勐,对任何兽类牠无有畏惧。这是表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大无畏,普照十方一切世界。

 

我们学习也要留意它表法的意思。学佛学的是什麽?学智慧,你就真的学佛。智慧从哪裡来?智慧一定从定当中来的。定从哪裡来?定从守规矩、守法来的。这是古圣先贤他们修学的经验,不只是我们讲祖师大德,那这个人数太少、时间太短。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修成的,你就晓得这个方法用了多久,在时间上讲,真正是无量劫来;从人数来讲,也是恆河沙数不可说不可说微尘世界数。这麽多人都是走这个路子,我们说今天不走老路子,自己要找一个新的路子来走,你试试看,如果走不通,你这一生的光阴就空过了。实在讲,不如老老实实走前人的路子,前人的路子已经开了,现成的道路。决定是守规矩、守法,从这个地方得定,这个定叫正定。不守规矩、不守法,自己去想一个门道,得了定是邪定,不是正定。正定裡面开正慧,邪定裡头也开慧,邪慧。这是我们学佛四众同学不能不知道的。要知道佛家的规矩不是释迦牟尼佛定的,你要以为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规矩,错了,释迦牟尼佛都是以古佛代代相传的规矩。清凉在注解裡讲得好,世尊说法「述而不作」,跟孔老夫子的态度一样。所以说佛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为什麽?字字句句都是古佛说的,世尊没有创意。无量劫以来佛佛道道相传就是这个法,哪裡会错?这才真的叫有一点智慧。有一点智慧的人肯守法,没有智慧的人自作聪明。所以老实人了不起,老实人是真有智慧,世间那个世智辩聪他没有,他真有智慧,他这个智慧与性德相应,真有智慧。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8日09:39: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803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