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序分裡面,古德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就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更深的意思是结通十方无尽世界的序分。《华严经》确确实实所叙说的乃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麽佛要说这麽广大的境界?诸位要晓得,无限的法界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空间,如果佛要不说,他就对不起我们,我们生活空间他没有说得圆满。必须知道我们每个人有过去生,过去世、现在世还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今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来生也许到别的星球去了,我们现在讲外太空。每个星球跟我们都有关係,我们可能过去曾经住过,将来还要去观光,对于裡面一切状况、情形不了解怎麽行?所以佛在这个经裡头,对于十方诸佛国土过去、现在、未来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佛尽到他做一个好老师的责任。

 

序分裡面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证信序,一个是发起序,我们到经文裡面都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序文到底怎麽来的?过去我们讲经省略得太多,虽然这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它属于佛学常识,我们也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文字有它的来历,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晓得,生命是永恆的,确确实实没有生死。佛没有生死,菩萨没有生死,我们有没有生死?没有!这给你讲真话,没有生死。为什麽?生灭同时,哪有生死?讲到刹那际,生灭同时,没有生死。相状也是不灭,这连科学家都知道,物质不灭、精神不灭,怎麽会有生死?我们今天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个错误的观念,不是事实,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有生死。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地球有成住坏空,这是什麽?这是一个现象,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就物质来讲确实不灭,只是物质的缘聚缘散而已,缘聚就现一个物体;缘散,物体改变了,不是它消灭,它没有消灭。然后你观察,我们人也是不生不灭。我们今天有个人身,就像许多张纸装订成书一样,什麽叫做死?细胞东西分解了,就像那个书拆开、散开,没有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物质不灭,精神当然更是不灭。精神是个主宰,物质是现相。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讲「世间相常住」,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不灭,世间相常住,这不是我们一般人、粗心大意人所能够懂的。

 

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境界实在讲,佛如是,我亦如是,大家都如是。《华严经》讲什麽?《华严经》就是讲我们自己,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事实真相。你要是统统明白,那就叫你菩萨,就叫你佛,佛菩萨是明白人;不明白就叫你凡夫,凡夫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不明白。所以佛出生、灭度示现,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自在示现。我们也示现,不自在,很不自在!我们是受业力的支配,不自在;佛把业力解除,变成智慧,智慧做主宰就自在。我们今天是烦恼、感情做主宰,那就苦不堪言,如果我们把感情转变成智慧,我们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这裡头有个很深的道理,也有许许多多巧妙的方法,我们道理通达、方法明白就能转境界,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转苦为乐,真做得到,它不是假的。

 

佛示现入灭,阿难是个凡夫,阿难在释迦牟尼佛在生的时候只证得须陀洹果,小乘初果。虽然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惑我们现在讲是错误的见解,他没有了,他的见解是很正确,可是他的思想不正。见解没有问题,思想有问题,思想是什麽?裡面贪瞋痴慢没断掉,所以看到佛入灭心裡就难过,心裡面就很悲哀。这个时候,他什麽样的智慧都现不起来,为什麽?这一悲痛就迷惑了。这个时候阿「少/兔」楼驮,我们在《弥陀经》上念到的,阿「少/兔」楼驮是他同学,就提醒他,他说︰「你现在不能悲伤。佛要灭度了,你是佛的佛法继承人。佛在世的时候,你闻法是最圆满的一个人」,可以说佛在一切时、一切处讲经说法,阿难都在旁边听,一堂课没缺,「你有责任承传佛法。你现在这麽样的痛苦,你怎麽办?赶紧向佛去请求、去请教」。佛不在世了,他教他四桩事情重要。「佛不在世了,我们怎样修学?以前佛在世,我们大家依靠佛,佛来教导;佛不在世了,我们如何行道,怎麽修道?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不在了,谁能代替老师?推选哪一个人来做我们的老师?」古时候的僧团跟现在的僧团,实在讲也没有两样,人多了良莠不齐。「有一些很顽皮的、不听话的,犯规矩、不守规矩的,这些同学我们怎麽办?佛在世的时候看到,佛会呵斥他、会教训他;佛不在了,我们都是同学,谁肯听谁的?对于这些恶比丘怎麽办?第四桩事情,你将来集结经藏,经藏一开头要用些什麽文字?」告诉他这四桩事情赶紧向佛请教,佛要是入灭了,你就没地方请教了。

 

阿难尊者就把这四桩事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就告诉他,佛不在世依什麽行道?佛教人依「四念处」,三十七道品裡面的四念处,能依四念处就跟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两样。四念处是智慧、是正觉,时时刻刻要警策自己。「观身不淨,观受是苦,观心无常」,那个心裡头的念头刹那刹那生灭。所以四念处观是属于智慧,提高一个人的警觉心。佛经裡面常讲万法无常,佛把万法归纳为四条,末后「观法无我」这个「法」是世出世间法,「我」是主宰的意思、主体的意思。所以跟你讲万法皆空,「空」不是没有相,不是没有作用;没有自性、没有自体,你才能够万缘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就是心裡面再不执着,再不因为这些打妄想,你就生智慧。教我们依「四念处」住。四念处最重要的,实实在在讲,真是佛替我们末法众生想到,最要紧的就是要断除贪爱。世间人修行所以不能证果,不能超越六道轮迴,就是贪爱不断,这是生死的根本,只要根本不断,就永远不能够出离轮迴。

 

又告诉我们,佛灭度之后以谁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戒是佛的教诫,这个戒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不是那个几条戒,是广义的。佛在经论裡的一切教诲要遵守,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不要去做。以戒为师。佛又告诉我们,曾经说过「以苦为师」,话说得都很有道理。佛教我们生活过得苦一点,为什麽?怕我们贪着享受,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古德常讲「比丘常带三分病」,这就是以苦为师,警觉性就高。古时候出家人生活真的是简单,三衣一钵,这是在印度热带的地方,新加坡这个地方也如此。「三衣」,衣就是我们现在披的这个衣,三件衣:五条衣、七条衣,九条以上的叫大衣,最多的我们现在用的是二十五条。现在搭的这个衣是纪念释迦牟尼佛的意思,对于御寒遮体的意思已经没有了,现在是纪念的意思。

 

古时候物资缺乏,出家人到外面去托钵,我们一天吃一餐饭,到外面去托钵,人家供养容易;要是衣破了,要供养一件衣,这相当不容易。所以出家人的衣从哪裡来的?别人穿破了的旧衣服,丢掉不要的,到外面垃圾堆裡面去捡。捡来之后,这个衣当然质料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还可以用的把它裁下来,一块一块裁下来,然后再把它缝起来,缝成一个整块的衣,自己还可以用。颜色不一样,穿起来难看,染色,所以衣叫染衣,染色衣。现在不一样,现在整块的布拿来剪,剪碎再缝起来,意思已经大大的不对了。现在只是象徵性的、纪念性的,纪念我们的老师当年这种生活艰苦的情形,让我们常常想到佛陀在世真的是以苦为师,衣食都不足。衣食足了就生贪心,对这个世间就贪恋;想了生死出三界,这三界不错,满好的,捨不得离开。常常觉得世间苦,常常觉得人生苦,他有出离的心,超越三界六道,契入一真法界,这个就对了。

 

佛教我们以戒为师,佛的教诫就是老师。所以我们每天读经,昨天我跟诸位提到,为什麽天天读经?天天听老师的教训。早课接受老师的教导,希望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老师的教诲;晚课是反省、忏悔,今天这一天,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把老师教诫的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晚课是做这个功夫。这叫真正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都要依照佛陀教诲为标准,早晚课用意在此地。

 

对于这些不守规矩的同参道友怎麽办?佛在世的时候佛可以责备、可以呵斥、可以骂人,我们不行,我们没有佛的智慧德能。你要是责备他,你跟他结冤仇,冤仇结了之后,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麻烦大了。真正学佛人,不跟任何一个众生结冤仇,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对于这些恶性比丘怎麽办?佛教我们方法,「默摈」,默摈就是不理他,不要理他,看他来了我们躲得远远的。不要理他,一切随他去,各有各的因果,各人有各人的报应,修自己的清淨心。佛教给我们这麽一个原则。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21: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9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