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第四个问题,这就讲到经上,阿难将来集结经典,开头怎麽写法?佛就教他,你一开端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麽地方,与哪些人在一起聚会,用这些字样。为什麽要这样写?佛就说,三世诸佛经藏开端都是用这个,释迦牟尼佛说我也不例外,循古佛的规矩,也用这个做开端。所以经一开端这些字样,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指示的。

 

古大德告诉我们,这个开端还有很深的用意。佛没有出世之前,印度的宗教非常发达,可以说是世界上真正的宗教之国。这些宗教徒们,他们的修学成绩相当可观,不能够等閒视之,跟我们现在一般人所接触的宗教完全不一样。他们真修,多半都是修定,修瑜伽、修定,而且有相当深的定功,所以在定中能够突破时空,我们今天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在禅定裡面可以突破。所以在禅定裡面,他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能够看到六道裡面的状况,那个不是幻觉,是事实。他能见到鬼道,能见到地狱道,能够见到诸天,欲界天、色界天乃至于无色界天,他们都有能力达到。也是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他知道这些现象,这现象怎麽产生的?六道还能不能突破?六道之外还有没有生活空间?他就不晓得。

 

这就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佛为什麽不出现在中国,而出现在印度?中国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我们的文化、学术也相当发达,但是跟印度比还是比不上。他们已经明瞭六道的事情,我们孔老夫子只是讲人道,鬼神跟天道他很少说,这就是我们不如印度的成就。释迦牟尼佛出现在那个地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很想突破六道轮迴。所以佛经裡面许许多多的术语都是借古印度宗教裡面的术语,但是借它的术语,我们用新的意思来解释,这就变成佛法。像「涅槃、圆寂」都是古印度宗教裡头的术语,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或说当时他们宗教的典籍,一开端用「阿优」开头,一开端的时候总是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有无」,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学说总不外乎讲有无的道理,所以把这两个字标在最前面。而佛法不是如此,佛法用「如是我闻」,这就明显区别跟宗教的典籍不一样;换句话说,佛教不属于宗教。这是第一个意思,跟宗教的典籍明显的差别,一开端就不一样。

 

第二个意思是息诤论。阿难尊者如果要不是说这个经典是亲自听佛说的,大家以为是阿难自己说的;阿难说的,别人就有诤论,就有议论,不服。所以说「如是我闻」大家没话说,我听佛说的,不是我说的,不是我的意思,这一切争执就没有了。第三个意思是断众疑惑。这种情形诸位如果要是细心,能够体会到一些。法师升座讲经,如果能够如理如法,心地清淨、真诚,就能得佛的加持、得佛的感应。所以台上跟台下不一样,在台上得佛的加持,容貌比在台下一定要好。何况是阿难尊者集结经藏的时候,升座讲经得到世尊的加持,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他的相就变了,变得格外的好,让大众一看,阿难怎麽成佛了?怀疑阿难成佛了。也有人怀疑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又来了?宗教裡面讲复活,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复活了?也有人疑惑,可能是他方佛来示现。有这麽多的疑惑,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疑惑就没有了,晓得坐在台上讲经的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这个时候容光焕发,是得佛力加持。

 

能令听众生起信心,这第四个意思。大家对佛尊敬,传述佛的法音也能令大众生信。末后一个意思刚才叙说过,世尊是顺同三世诸佛,一切诸佛经藏都是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麽地方,都用这个开端,释迦牟尼佛不例外,今佛无异于古佛。所以佛十号裡面第一个叫「如来」,如来有个意思就是今佛如同古佛之再来,所以称如来。但是《金刚经》裡有一个意思,我觉得非常之好,它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个意思好,那就是万法皆如。「如」是什麽?如是真如本性,能变;一切诸法是所变,能所不二,这个意思好!

 

虽然一切经都有三分,序、正、流通三分,《华严经》又稍微特别一点,这个我们要知道。清凉大师注这个经把它分作四分,序、正、流三分,一共三分,他老人家把它分成四分,这个四分跟三分重叠,跟三分交叉,显示得格外圆满。这个四分在前面也曾经跟大家报告过,这是分成四个大段落。第一是「举果劝乐生信分」。这是一开端有六品经文,将毘卢遮那如来,他的果报、他的生活状况显示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了觉得我们应当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自在,佛菩萨幸福,佛菩萨美满,佛菩萨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我们羡慕的心就生起来了,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的。建立信心之后,一定要把这裡头因果的道理搞清楚,我们看到佛的这个果报,果必有因;我们今天这一生,这一生受用的也是果报,这个果也有因。乐有乐的因,苦有苦的因,这裡头的因因果果非常複杂。再複杂的因果,我们也把它理出一个头绪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我们把不好的因改正过来,这是修行。「行」就是行为、造作。行为裡面,佛通常把它分作三类,身、语、意,身业是身体错误的造作,口业就是错误的言语,意业就是错误的念头。你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由此可知,你先要知道错误,你才能把错误修正过来;如果你不知道错在哪裡,你怎麽修法?你就没法子修。所以许多同修常常听佛门裡头讲开悟,某人开悟了,什麽叫开悟?这个名词好像很神祕、很玄。我告诉大家,这两个字很普通。什麽叫开悟?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开悟;你能把你的毛病、错误改正过来,就叫做修行。佛家常讲「解行相应」,解是明瞭。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裡,你怎麽修法?你无从下手。修行一定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自己的毛病。诸佛菩萨他们的行为纯正、思想纯正,没有丝毫过失,常常读他们的书籍,这就是一个水平、就是一个标准,依照这个标准帮助我们改过自新,帮助我们修正错误的行为,这就对了。

 

所以《华严经》在第二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很长很长的经文,「修因契果生解分」,着重在解。简单讲,信、解、行、证四个字,第二部分是「解」,解帮助我们修因,帮助我们与果德相应。你果然明白,那你就是觉悟了,觉悟之后,悟后就起修,每天干什麽事情?每天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言语、行为,天天干这个,时时干这个,处处干这个,不妨碍工作。不管你过的是什麽生活,也不论你从事于哪个行业,你处顺境也好、处逆境也好,都在现前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你能这样去做,这叫菩萨行。菩萨不是干别的,菩萨就是修正自己的毛病,修行人,真干!

 

第三是「託法进修成行分」。法是一切万法,就在一切万法裡面修正自己种种错误的观念行为。所以为什麽佛在这个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表法,不在字面上?因为你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一切诸佛在你面前说法,你始终不离开诸佛如来。如果不晓得这个意思,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听完就没有了,离开讲堂你也就捨离了佛法。如果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处所,我们都没有办法离开佛法,没有办法离开老师,老师就在眼前。

 

末后一分「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是依一切人物,一切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一切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好人、善人,我们看他的好处,向他学习;恶人、不善人,我们见到他,我们去反省,我们有没有他的过失?有没有犯他的错误?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我们一面好镜子,都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华严经》在末后用五十三位,这是五十三尊佛,示现我们这个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裡头有善人也有恶人,就是把现前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这个大社会裡头与这些芸芸众生相处,怎样去修菩萨道,怎样去学菩萨行;换句话说,怎样去过佛菩萨自在美满的生活。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7日19:21:4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9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