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34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1阅读模式

 

第七种供养叫「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利益众生的心,讲得具体一点,我们前天讲过,《大乘起信论》裡面讲直心、深心、大悲心,《观无量寿佛经》裡面讲至诚心、深心、发愿迴向心,这些是通途的说法。另一种说法,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裡面讲到的,你能够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种说法非常切实,我们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去做。菩提心就是觉悟,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什麽?觉悟世间苦、轮迴苦,我们一定要发愿出三界、脱轮迴、亲近弥陀,有这种觉悟的人就是菩提心。而且这个菩提心要不离,菩提心不能忘失,念念都不能迷。忘失了,这就是迷了、颠倒了。所以这七种供养,刚才提到的都是《普贤行愿品》裡面讲到的法供养。你能够如是去修法供养,你就是供养诸佛,经上讲的,「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你行法供养,就是供养如来。这是讲到法供养,这个供养要昼夜相续,经文上说到的,昼夜相续就是不能够间断。这个不间断是讲心上、念头上没有间断,以这个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求生彼刹,肯定能够实现。

 

底下经文又说,『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经上讲发菩提心,反覆的提到,证明非常重要,因为前面说了很多,我们就不再赘述。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就是发菩提心。真正发了心的人,他是念念不离阿弥陀佛,他佛号不肯间断,真叫分秒必争。他知道人生在世时间短暂,生死事大,轮迴可怕,没时间搞别的了。我认识有些修行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就由衷的感到时日无多,所以他学佛之后,修淨土了,世间所有的联繫他都终止,不再跟那些人交往、杂心閒话,在家裡老实念佛。这种人就有觉悟的心,他知道这个法门得之不易,所以他全副心力投入到修行当中,哪还有时间管别的?那些人,很好(去声)事的,自己都没管好,成天管别人的事,哪个人结婚了他也管,哪个人失恋了他也管,什麽事,拉拉杂杂的他都管,心不清淨,不是真修行人,没放下。所以这个菩提心,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发了没有,能不能够保持菩提心、不离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要持戒,持诸禁戒,坚守不犯。佛法重视戒律,戒律是基础,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小乘戒律主要是自利,让我们断妄想、断烦恼、断习气;大乘的戒律帮助我们拓开心量、饶益有情。佛法裡面讲的三聚淨戒,第一叫律仪戒,律仪戒是要持守的、禁忌的,警诫我们要守住;第二是摄善法戒;还有一种是摄受众生的戒律,饶益有情戒。因此,戒律,我们要懂得它的精神,那个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的恶都不作,包括违反法律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这个世间所有的条例、规章制度、风俗习惯我们都要遵守,这叫持戒,持戒就是守法。这个范围就很广泛了,不只是佛所定的那些戒律,佛所定的是非常有限,但是我们要懂得它的精神。因为佛讲法四十九年,时间也不长,他能说到的毕竟还是少数,很多只是讲一个原理原则,许多很细緻的事情,日常琐碎的事务,佛也没办法提到这麽多,我们要会学,知道持戒是包括范围很广。学佛人绝对不能犯法,不能够做出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然后才能谈得上真正持好佛的戒律,坚守不犯。

 

古人也有为戒律、持戒而死,不愿犯戒而生,坚守不犯,把持戒看作比身命还重,这种人非常值得我们称讚和效法。佛在《戒经》裡面提到,有一位沙弥,年轻人,他出家以后(他是跟佛的弟子出家,出家之后,还是沙弥,年纪还不够,二十岁才能够受比丘戒,他不到二十岁,是沙弥),有一次出门乞食的时候,走到一位女孩子家。那女孩子也是年轻貌美,家裡很有钱,大长者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出去了,都学佛,都去听讲经去了,只剩下女孩一个人在家。见到这个年轻的小沙弥来了,看到他长相很英俊,起了爱慕之心,就把他引进屋,把门锁起来,然后跟他说要结婚,要求这个沙弥。那沙弥觉得很为难,孤男寡女在房间裡面也很说不清,所以这沙弥只好打个妄语说,「我可以同意跟妳结合,但是妳要给我一点时间,我要做一个祈祷,我要独自做个祈祷」。这个女孩就让他在房间裡面,把他关在裡面,让他在裡面祈祷。结果这个沙弥身上有佩刀,就拿刀割腕自尽。我看了这个故事,我非常的感动,在这种诱惑面前真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来护持自己的戒体。他在临死之前向佛陀在的方向发愿说,愿自己如果能够再来人间,也一定学佛持戒。因为他是小乘,还没有遇到淨土法门,所以他不会念佛,他是发愿再来做一个修行人。这种人一定是得人身,他不会迷,这是坚守不犯。

 

『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这四句就是将众善奉行发扬光大。饶益有情,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得到最丰饶的利益,让众生都得到真正的安乐。所作的善根,我们每天修行,一切的功德,都要迴向给这个世间苦难的众生。世间人现在灾难也特别多,我们应该给他们迴向。悉施与之,就是迴向给他们,为众生离苦得乐,我们去认真修行。

 

底下经文又说,『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这个忆是忆佛,念是念佛。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我们要学习,常常忆念阿弥陀佛。凡夫离不开情识,就是离不开思想,你说,我们一下把妄念放下,放不下怎麽办?把这个妄念转成念佛、想佛,思想就正,起心动念都想到佛的功德、佛的行持、佛的存心,以阿弥陀佛的心做自己的心,以阿弥陀佛的行做自己的行,这是忆佛念佛。及彼国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师父老人家劝同修做早晚课,早课是念《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这就是忆佛念佛,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是反省自己,看看有什麽过失,有没有经上所讲的毛病习气,如果有,赶紧改过来,希望自己同阿弥陀佛同心同行,这叫忆佛念佛。不是说念这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叫念佛,是你心裡真有佛。用这句佛号提起观照,把它用来做为引发自性功德的一个手段,这句佛号一提起来,我立刻想到佛是什麽样的存心、佛是什麽样的行为。《无量寿经》你要熟,你熟才能提得起来。因此《无量寿经》,师父讲,初学的人首先念三千遍,念得烂熟,这才容易相应。会念就能够把《无量寿经》变成自己的行为,阿弥陀佛是什麽样的行为,什麽样的形象?就是《无量寿经》裡面讲的。我把它都做到了,自己变成阿弥陀佛了,四十八大愿就是自己的愿,这叫会念佛。

 

这一章经文第一段是补充前一章讲的上辈往生,我们做一个小小的总结。经文上讲的总共有六桩事情,这个经文有六段,上辈往生的就有六个事情。

 

第一个,教我们要受持,「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这都是对《无量寿经》这本经,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去受持。经文熟你才能够提得起来,你才懂得该怎麽样去做,这是受持。

 

第二,教我们求生淨土、发愿往生,你看「昼夜相续,求生彼刹」。真正把这个经读熟、听熟了,你就有发愿往生的心;如果生极乐世界的心还不恳切,说明你前面功夫没做到,还要在「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上面下功夫。真正经熟读的人,晚上睡觉都在背经,真的是这样。我在美国的时候就遇到有一个人,一个道友,他读《无量寿经》读了一万多遍,真是老实人。师父说《无量寿经》读三千遍,他读了三千遍之后跑去问师父,「师父,我读完三千遍了,下一步该怎麽办?」师父说,「再读三千遍」。他又回去读三千遍,读完之后又回来,跑来问下一步怎麽办。师父说,再读三千遍。所以他读了一万多遍,真的在梦中经文都不断,熟透了,经文自然就能够背出来,不用作意,他就心裡都不断,念经三昧。所以非常有智慧,心也很清淨。他不仅读《无量寿经》,默写都默写过好多遍。因为他原来听师父说,要学讲经说法,要有个条件,他刚开始是很想去学讲经说法,师父开出条件说,这个《无量寿经》做考试,你来学《无量寿经》,用这个来考你,叫你去默写,错一个字扣一分,至少要有六十分你才能够及格。也就是说,错四十个字以上,你学讲经说法就没有资格。所以他就真干。受持一定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你自然愿心恳切,发愿往生就很扎实,这个钝功夫我们要下。一般的年轻人都是很喜欢求新、求快、走捷径,不肯下钝功夫。学佛、学法,你要不肯老实,不肯用钝功夫,你学不成。

 

第三桩事情,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根本,上中下三辈往生都要有菩提心。简单来讲,菩提心就是警觉心,我这一生就想出离三界、就想往生淨土,警觉心很高,对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留恋、没有任何贪着,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放下了,要有这样高广的警觉心,这就是菩提心。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定要放下。放下之后怎麽办?要教化众生、随缘度生,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在恆顺众生的时候,帮助众生觉悟。自己还没往生,身体还留在世间,就要做众生最好的榜样。

 

第四桩事,就是教我们严持戒律。你做众生的榜样,自己首先要严持戒律,持诸禁戒,坚守不犯,尤其是根本重戒,杀盗淫妄这四条根本重戒,坚守不犯。不仅身不造作,连意都不可以,这叫坚守不犯。如果身不犯了,念头还有,说明你的根没有断,你的因有,遇到缘它就会结果,那很可怕。有时候遇到缘之后,业力发动,自己都没办法抵抗,因为愿力不够坚强,往往就随业流转。所以真正修行人,让意地都要清淨,你才能做到坚守不犯,你为众生做最好的样子。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4日21:13: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8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