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34集 视频+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1阅读模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三十四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让我们先来合掌恭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八十五页: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这一章跟前面「三辈往生第二十四」两章,是本经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导我们怎麽修行才能够往生淨土。上面一章主要是给我们说明上辈、中辈、下辈往生的条件,讲完三辈之后还说了一个修其他法门的一心三辈,能够得到一念淨心,迴向往生也能得到。这说明往生淨土绝对不是只有专修淨土才能够往生,修其他的法门也能够往生。往生品位的高下就在于我们得到清淨心的程度,如果我们清淨心的功夫深,那往生淨土的品位就高。譬如说你已经得到了事一心不乱,你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在凡圣同居土,而是在方便有馀土;如果你念到理一心不乱,就相当于禅宗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那你往生极乐世界就在实报庄严土。所以这个条件关键是我们得到清淨心的程度。前面讲的只是原则,还没有细说。第二十五章的经文是补充前面三辈修行的因和缘,三辈是果,因和缘很重要。我们来看本章的经文,如何能够真正往生,以及得到往生相应的品位,这是『往生正因』裡面所介绍的。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

 

先看到这裡。这一章第一段的经文是补充说明上辈往生的因缘条件。『复次阿难』,就是世尊接着叫阿难,底下说的经文就很重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善字。什麽人可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这三个条件都具足了,才能够称为善,所以我们不能够忽略这个字。首先我们的心要善良。这个善根包括世间善根和出世间善根,世间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贪瞋痴,有贪瞋痴就叫不善,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努力的断烦恼、改习气,让自己的心善良起来,这是世间善。出世间的善呢?那是要精进,菩萨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认定了目标、认定了方向,我们这一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勇勐精进,对于世间一切都要放下,这个就是出世间善。这叫善根。福德是什麽?福德是你真干。听到这个法门你能够相信,这是你的善根,信了之后你得真干,真干是福德,不肯真干的没福。真干,再加上有好的因缘,这一生能遇到淨土法门、遇到《无量寿经》,遇到善知识能把这部经的经义给我们讲清楚,这都是非常殊胜的因缘。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善字你就圆满了。

 

『闻此经典』,这个经典就是《无量寿经》,闻字很重要,闻是说明你真听明白了。不是说我听到《无量寿经》,我听一遍,懂了、知道了,听一遍之后,反正听过了。那个有没有闻?未必。你真正能闻,底下讲的『受持』你就做到了,受持是什麽?受是接受,持就是不会失掉,你真正接受了这个法门,没有任何的怀疑。有怀疑是你没接受,接受了的人一点怀疑都没有。然后要把经裡头的道理、佛的教诲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叫受持。所以闻此经典,这个闻字的标准是看你能不能够受持。如果说「我受持了,还不能落实」,就是你在生活当中用不上,你不能够把经典变成自己的生活,跟生活脱节了,那你没有受,也没有持。那怎麽办?还得在闻上下功夫,你得多听,你听明白了,你就会知道怎麽样在生活中落实、受持。

 

第二要『读诵』,读诵第一个目的,我们天天读这部经,是把它读熟,不要忘记。佛的教诲我们能够念念不忘,天天读,天天提醒自己,提醒自己要受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第二个,你读经,恭恭敬敬的读,读得清清楚楚,这叫修戒定慧,这是自利。另外,读诵也能利他,你把经认认真真的读,读得很清楚,周围的众生就得到利益。即使是旁边没有人来听你读经,你要知道,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太多了,鬼神非常非常多,在我们旁边,他听到你读经,他也受益。读经怎麽个读法?就是一定要把它读得非常清楚,不可以赶时间。有的人,《无量寿经》半小时都不用就把它读完了,他自己都不知自己读什麽。不要追求速度,要追求质量。我们读经要字正腔圆,就好像你上台演讲一样,把这句经文一字一字读出来。譬如说这句经文,「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你看,一个字一个字读得清清楚楚,真的不用讲你就明白意思了。会读经的人,他那个句子结构清晰、句读分明、抑扬顿挫,不用讲,意思全明白了,这是利益众生。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刚开始没接触佛法,他就是听到人家读《金刚经》开悟了,然后去找五祖,最后得法。你看,读《金刚经》可以令人开悟,所以读经也是利他。这是读诵。

 

底下又说,『书写』,书写在古时候主要是为了流通。因为以前的印刷术不发达,一部经通常都要靠手抄,所以你把它写下来,写一部,把这部经送人,这是流通。古人写经,那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工工整整,这是对经典的尊重,敬重法。所以写经,那个字一定要写得很工整,不能用草体,写得太潦草了,这是不恭敬,别人也未必看得懂,最好是用正楷写。更有人写经的时候,他写一个字去洗个手,真有这样的人。我过去,在二十二岁那年,我跟我母亲上普陀山,在普陀山上就拜会了一位老和尚,他是闭关,在关房裡面抄写《华严经》,他就是这样,写一个字去洗一次手,《华严经》从头到尾抄下来,这真正叫修行,心裡多清淨!在现代,我们流通经典不需要用书写了,印刷术发达,我们可以请人,毛笔字好的,让他写一遍,然后我们就拿去影印,这是一种方法。像现在,我们师父曾经也流通过一些经典,《无量寿经》有专门用毛笔字写的经,毛笔字写得非常工整,我们去印那个经典,让人看了生欢喜心。还有印刷体的,字也是非常的清楚,大家拿到这个经本,你看这个字多麽清楚,又够大,老人家看这个经恐怕都不用戴眼镜就能看到。所以经要印刷,那个字体、纸质都要选好,要印得精美,让人捧到手上自然就生欢喜心、生恭敬心。不可以拿最差的纸质,为了省钱,印得糟糟的一本,人家看了之后都不生欢喜,就把它扔到一边,这不就等于慢法吗?所以印经典,包括印光碟、印佛菩萨的像,都要印得精美,看起来很典雅、很高贵、很厚重,让人一看自然就生起恭敬心。

 

底下又说,『供养』,供养包括的范围就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是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都是属于供养。供养比布施在心上更加恭敬,布施可能是平等的心,甚至是上对下的心;供养是下对上的心,他很恭敬。谁修供养?普贤菩萨,他供养一切众生,他是修这种大供养。《普贤行愿品》裡面讲到供养,特别说到,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供养法是最殊胜的供养,法供养。当然,你流通经典,这就是法供养;你能够讲经弘法,这也是法供养。这个法供养包括的范围也是很广的,你看普贤菩萨给我们讲了七类法供养,这裡我们要说一说,大家知道怎麽修法供养,这是修最殊胜的供养。

 

第一种,「如说修行供养」,就是依教奉行。你看,法供养裡面第一个事情不是要你去供养众生,是让你自己依教奉行,这就是法供养。实际上你自己修好了,你就能够利益众生。有的人发心也是很大,一发心就想着我要去弘法利生、我要去教导别人,但是常常碰壁,常常搞得自己也烦恼,别人也烦恼。为什麽?你自己都没有如说修行,你自己没有依教奉行,你教别人依教奉行,那肯定别人不服。所以下手处从自己下手,修行先修自己,不能去修别人,修别人只会闹矛盾。真正把自己修好,别人也就好了,你就感化了别人。怎麽样依教奉行?我们要承认,我们自己都是中下根性的人,千万不要过高估计自己,我们不是上上根,不是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一闻千悟的人,我们是业障、烦恼、习气都相当重的人。所以从哪下手好?一般都要从经典、听经闻法下手,要依靠经典。经典,第一你要熟读,我们经典也不要读多,譬如说《无量寿经》,我们就专读《无量寿经》,一门深入,把它读上三千遍,你这经文就很熟,而且你的心也定下来了,心清淨,这是第一步。所以读经不是让你把这个意思要搞明白,先不需要,先读,读得你的心定下来了,然后你再求解,求解是第二步。如果心不定就去求解、就去听、就去研究,往往妄念不仅不减少,可能还会增加,这是什麽意思?次第搞错了,所以先要修定。

 

你看很多英明的老师指点学生,他都是给学生一个任务,就让他认认真真的做,做上几年,他的心就定下来。这个任务,有的可能让你去砍柴,有的可能让你去烧饭、干活,有的可能让你去抄经,包括读经。做这些事情,看起来很枯燥,但是把心定下来。你心定下来了,你才是个法器;心浮气躁,你不可能接受大法,听经,说老实话,你也听不懂。定下来之后才开始深入研究,这个研究也不是你常常在那思考,想这个经是什麽意思,也不需要。解门就是听经就好,你心定下来了,你就这样听,听懂了就懂,听不懂不需要去思考,可以重複的听,听的遍数多了,自然你就开悟。这是求解,解一定要圆,圆解。圆解就没有障碍,经典拿过来,不会跟其他的经典发生冲突,法门与法门之间也不会冲突。不仅是佛法裡头的不同法门没有障碍、没有冲突,其他宗教的典籍你拿来,实际上也没有冲突,你能圆解。解圆了是什麽样的现象?你的心量就跟虚空法界一样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看一切众生,确实你都能承认他就是诸佛如来,这叫理事无碍,这是大开圆解。圆解之后就有圆行,行门上就是事事无碍。你这样的修行叫供养,如说修行供养,这是第一个供养。上供诸佛,下供众生,中供佛性。

 

第二种供养叫「利益众生供养」。利益众生,着重在事上讲,佛弟子起心动念都要利益众生。佛讲「饶益有情」,饶是丰饶,不仅要利益众生,而且要以最丰饶、最殊胜的利益来供养众生,我们要用这一种愿心。所以佛弟子心量要大,不可以小器,看到别人得到点利益,自己还觉得心裡不平。小器,这个跟佛不相应,要用最丰饶的利益供养他。对众生最大的利益是什麽?确实就是让他们开悟,只有开悟才能真正离苦得乐。一般众生一下开悟很难,都得从基础学,基础就是三个根。第一个根,《弟子规》,先让他们学习《弟子规》,明白了该怎麽做人,懂得怎麽做人,他就有幸福人生。譬如说我们有能力的,我们给他讲解《弟子规》,或者是我们来整理一些大德老师所说过的、所讲过的《弟子规》课程,不仅让中国人能听到《弟子规》,还得让外国人听到《弟子规》。把《弟子规》这些课程最好翻译成英文,让外国人听到《弟子规》,中国的文化这麽好,他们也受益。我们曾经就在澳洲也讲解过《弟子规》的课程,那些澳洲人听了之后都点头,说,做人就该是这样。虽然他们不懂中华传统文化,可是跟他们一讲,他们都赞同,为什麽?这是人性,做人就该是这样的,这样才能幸福美满。这些都是利益众生。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佛菩萨能够摄受一切众生,只有摄受众生才能够让众生学佛。摄受的意思就是吸引他,让他很喜欢亲近你,感觉在你身边很有亲切感、很有安全感,你很可靠,这是佛菩萨的慈悲能够摄受他们。我们就得学,学佛的存心、学佛的行为,让一切众生都能生欢喜心,这样他们才能跟你学佛。所以我们读经该怎麽读?譬如说《无量寿经》,它是讲阿弥陀佛的行谊、阿弥陀佛的存心。佛是怎麽用心,佛是怎麽待人接物的,我们在经典裡学习这个,然后用到自己的生活上,你就能摄受众生。从家裡人开始摄受起,家裡人是最亲近的。所以学佛人最关键的,第一先度家裡人,如果家裡人度不了,你想去度外面的人,告诉你,不可能。我自己就是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像我现在,家裡父亲、母亲,还有我的庶母、爷爷奶奶,最亲近的人,全都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当然度他们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我父亲,他是非常顽固,无神论者。但是你要有耐心,要尽你的真诚心、爱心、孝心,把他们转过来。要相信至诚感通,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你的心诚到极处,就能感动人,就能让他顽固的心融化。过去我父亲是非常反对我学佛,到现在,他在两个多月前给我主动打电话来说,「我支持你弘法利生,我支持你出家!」我听到了之后,那时候又欢喜又惊讶,这个态度跟十多年前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乃至到我辞掉工作的时候都不敢告诉他,怕他生烦恼,慢慢的去给他先讲个方便语,说我是从大学裡请个长假,慢慢的跟他说。因为有十多年的基础,他现在就能放得下。所以就感觉到,把家裡人度了之后,你在弘法的路上不会有障碍。假如你家裡人不度,你想出来弘法,肯定很多障碍,这得由近及远。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4日21:13: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8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