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30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

锺茂森博士主讲(第三十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让我们一起先来合掌恭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开经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法师,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六十八页,第一行看起: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捨声。甘露灌顶受位声。】

 

这是第十七章的,这裡面是讲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的殊胜美好,不仅能够让我们得到水对身体的滋养,它还能够演说妙法,使我们闻法得度,开悟证果。上一次我们讲这个水所演说的妙法,讲到『大慈大悲喜捨声』,这裡还没讲到,我们今天从这裡开始看起。大慈大悲喜捨声,这就是所说的四无量心,慈悲喜捨,所谓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捨无量。

 

「慈」是讲帮助众生,对一切众生我们照顾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能得到幸福和快乐,这个是慈。「悲」,就是看到众生有苦,这个苦难,实际上不管是富贵的人还是贫贱的人都会有。譬如说贫贱的人得不到衣食饱暖,这是苦;富贵的人虽然有衣食饱暖,生活也很享受,但是常常烦恼,遇到人事上的不如意,遇到种种的令他生烦恼的事,他这个心就不能够超越,住在烦恼当中,这也是苦难众生。我们应该怎麽办?要帮他拔苦,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菩萨慈悲。菩萨没有自己,一心就想着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怎麽来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帮助众生把苦的因拔除,他就离苦,把乐的因开示给他,他就知道怎样得乐。苦的因是什麽?苦的因就是执着,我执。什麽叫我执?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有控制的念头,都有佔有的念头,都要按照我的意思去办,不符合我的意思就生烦恼,这是苦因。佛菩萨开示众生,把执着放下。执着放下,苦因也就拔除了。最关键的,我们要自己先把自己那个苦因拔除,才有能力帮别人拔除苦因。所以要常常问自己,我这个执着有没有一天一天的澹化?还是一天一天的增长?当我们起烦恼的时候,立刻就得回头反省,我执着什麽了?因为,如果没有执着,是不会有烦恼的;有烦恼,就肯定是因为执着。所以我们就得反省,我到底执着什麽了,从这儿要拔除,要放下,这是离苦之道。

 

得乐呢?就是真正生起求佛道、度众生的心。这个乐,在世间找不到真正的乐,只有真正学佛,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就能得乐。所以必须要学佛,佛法当中有真乐。刚才有一位日本的同修跟我聊日本佛教界的情形,确实日本现在佛法的形式还保存,有寺院、庄严的道场,也有这些和尚、法师在那裡念经,但是念的是什麽,却都不明白。法师在日本跟中国不一样,日本法师是可以结婚的,跟世间人基本没啥两样,只是他能念经,他有寺院的产业。有一位女住持,她也是很苦恼,她先生去世了,自己也很怀念家庭的生活,所以很苦恼。这个问题出在哪裡?为什麽没有乐,只有苦?原因是,她没有真正得到法味,没有得到佛法的滋养,所以会羡慕世间的乐。

 

其实世间那个世味不是真乐,古德讲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浓?」真正尝到法味,他能够把世法放下,对世味不再动心,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统统能够放下。这个必须从学佛才能得到,学佛最关键的就是真干,你真干才有真体验,不干,只是听讲佛法的这些知识,这就没有真实的体验,换句话说,他不能离苦得乐,考验一来还是苦,没有乐。这就是什麽?学佛还不够,学得不够;真干,干得也不够。所以学佛看看自己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成就,就是观察自己的内心能不能够永远保持着清淨的法乐,内心能不能够不为外界所动摇,外界不管是顺自己意思的,还是逆着自己意思的,都能保持着如如不动,这你就有功夫了。这个功夫很浅,但是这已经有很好的受用。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你已经尝到一些了,再提升是什麽?把顺逆的这种分别的念头都放下,顺逆皆顺,没有不顺。假如我还分别有顺有逆,那还是在波动,心中又起波动,虽然还没有执着,但是这波动本身也是一种烦恼。我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心还是那样欢喜,法喜充满。

 

所以慈悲的心就是开示众生,让众生真正把这个道理明白了,他就离苦得乐,而且这个离苦得乐是立竿见影。譬如说我们心中有烦恼了,你来听一座经,哪怕听半个小时,你听完之后,你觉得心就放鬆了,法喜就提起来了。证明佛法帮助人离苦得乐效果最好。

 

慈、悲,底下是喜、捨。「喜」,这是指看到众生离苦得乐,心中生起欢喜心,这叫随喜。内心裡面没有嫉妒、没有瞋恚,看到别人快乐,我心裡也快乐,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这叫喜。这心量大!把别人跟自己看成一体,没有对立的念头,更加不会产生冲突。如果心量小,难免会生嫉妒心。心量小是什麽样?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的心量只能容得自己。所以看到别人欢喜,他反而生烦恼,心裡就不平衡,嫉妒。嫉妒对别人未必有伤害,可是对自己的伤害大!所以嫉妒是最愚痴的人干的。可是这个烦恼却是现代社会众生普遍存在的,在佛门也不例外。譬如说有法师讲经说法讲得很好,法缘殊胜,让众生都能够生欢喜心,生觉悟心,我们看到了应该生欢喜、随喜。你能随喜,你的功德跟他的功德一样大,你省心,他弘法很辛苦,你不用辛苦,你只要随喜,你功德跟他一样。你看,这麽好的事情为什麽不干?偏偏倒过来要嫉妒他,甚至要障碍他。看到他得到信众的恭敬供养,心裡不平衡,自己名闻利养心也很重,所以看到这个就生瞋恚,生起恶念,障碍人弘法,那个罪业那个大!等于是断了众生闻法的机缘,断众生的法身慧命。断慧命的罪业比断人身命的罪业更重,为什麽?你把一个人杀了,断了他的身命,他又轮迴投胎,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是断人的慧命,他不能闻正法,他去学习邪法,产生邪思邪念,造作恶业,将来堕落,不能回头,堕落到三恶道,那是永劫都出不来,你看看这个罪业多大!他堕落,我们肯定也跟着堕落,甚至比他堕落得更深,因为他堕落是因我而起的,那我的罪业比他重,他从地狱裡出来,我才能够出来。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把嫉妒放下,放下嫉妒,才有可能让正法兴起来。

 

我曾经读经典,就看到一部经讲末法时期众生的现象,法为什麽变成末法?其实法本身没有兴衰,众生的根性利钝、烦恼轻重不同,就显得法好像有兴衰。末法时期众生钝根的多,烦恼重,尤其是嫉妒障碍。嫉妒障碍一生起来了,那就是毁灭佛法。末法时期,这是佛经上讲的,佛门四众裡头就很多这种嫉妒障碍。确实,佛经裡说得没错,你看我们师父上人五十多年弘法,遭遇多少嫉妒障碍,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那麽弘法的人在末法时期要有大愿,担当起弘法利生的使命,首先要能接受考验,接受什麽考验?人家的嫉妒障碍。要是这个关过不了,那就不能弘法。就像我们师父老人家,不管人家怎麽障碍,自己还是锲而不捨,相信三宝加持,有护法神护佑,最终还是能够走上平坦大道。可是这中间难免会有很多的曲折,心裡要有准备。但是我们发心正,自然感得佛菩萨来加持,一定会化险为夷、逢凶化吉,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捨」,慈悲喜捨最后一个字捨字是什麽?刚才讲了这三个字,慈、悲、喜,这三种心要把它捨掉。如果我们弘法利生、广度众生,心裡还有个慈心、悲心、喜心的心存在心裡,那心也不清淨,你还有这些念头。六祖惠能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地本来清淨,哪有什麽慈、悲、喜?所以把这个念头也要捨掉,那心地是真正乾淨了。对于苦难的众生,我们要悲、要慈;对于众生离苦得乐,我们要随喜。可是不能有这些念头,要把我、人之相放下。如果说「我在度众生,我在使众生离苦得乐」,你看你是不是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四相具足。要把这四相捨掉。《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捨四相、捨四见,前半部《金刚经》教我们捨四相,后半部是捨四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个见是什麽?我们的念头。有这个念头都不行,都得放下,这才是真正心地清淨,一尘不染。

 

这四无量心,为什麽叫无量心?因为这四种心可以引发无量的福报,这个心是因,福报是果。四无量心是凡圣皆有,凡夫裡头有,譬如说天人,他们修十善、修四无量心,他们有。但是这个四无量心比起佛菩萨来讲,境界就低很多,因为什麽?他们没有离四相和四见。佛菩萨修这个四无量心,他离四相、离四见了,他得到的福报没有希求来生人天福报,他这个福报都捨了。可是天人他不肯捨福报,所以在天道他还是有这个福报,有漏的福报。所以我们要学佛,我们的层次要往上提升,福报都不希求。也就是,我们不希求三界六道的果报,我们所希求的是出三界、生淨土,希求的是自性原有的性德,自性裡面本来具足一切福报,你不求,它自然都有。这是讲到慈悲喜捨四无量心。

 

下面经文讲到『甘露灌顶受位声』,这也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裡面宣扬的妙法。甘露是比喻,比喻什麽?在我们这世间我们也能够得到甘露,就是上等的饮料,喝起来非常甜美,而且对身体有很好的滋养。天人有甘露,所以天人喝这种甘露,他可以长生不老。这种甘露比喻什麽?比喻不生不灭的法门,你喝了这个甘露能够长生不老,就比喻不生不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4日20:55: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80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