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定弘法师)讲 无量寿经(第21集 有视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无量寿经评论1阅读模式

 

但是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极乐世界它是唯心所现,就没有唯识所变,它没有妄想心,极乐世界的人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全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号不间断,念佛不断。他的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他只是真心在作用,所以自证分它所现的相就是不生不灭、建立常然的相。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学着去修行,修我们的常心,我们希望淨业常然,就要把我们这个心永远安住在佛号上,什麽时候忘了,什麽时候就得收回来,又回到佛号上,慢慢去练,练到最后不让它中断,你就能够见到常然的世界。

 

『无衰无变』,也是讲极乐世界的果报是不可思议的,它没有衰变,那都是什麽?因为清淨心所感召的这麽一个境界。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先看到这。这裡讲到『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你看法藏比丘发了愿以后,还用无量劫来修行,来保任,所以修行真的要发长远心,我们现在讲的要有恆心、要有耐心,就是你修这个法门是最快速成就的,最容易、最简单的,可是你也得要耐心,你念这阿弥陀佛,你想念成功,那都是要有个三年五载。如果不能够有那个恆心、耐心,怎麽能成就?法藏比丘在这给我们示现,他是修无量劫。「积植德行」,积是累积,植是培植,德和行要不断的累积、不断的培植。

 

积植德行具体怎麽讲?底下几句经文讲到,『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两句可以说是修积德行的根本。《金刚经》裡面讲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这两句经文,「不起贪瞋痴欲诸想」就是如如不动,内不动心;「不着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外不着相,这叫真禅定。六祖惠能大师他教我们修禅,不是教我们光在那盘腿面壁,更重要的是你在一切境界裡头修你的不动心、不着相。所以真修行,就是当我们的六根接触到六尘境界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能够不去攀外面的境界,你不着那个相,而你能够反观,反回来,把六根收回来,这个就是真修行。即使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六尘境界很污染,但是它是污染,你可以不着相,你可以不被它污染,你把六根收回来。这个不着是讲心上不着,不是说事上不着,事上可以去跟它接触,接触的时候能够保住不动心,不起贪瞋痴欲这些念头,那就是修行。

 

所以有同修他们也很难得,听到淨土法门,就很想找一个很清淨的地方,去专修专念佛。想法是很好,可是找了一处觉得不满意,又找一处还是不满意,结果换地方换了好几个,还是没能安心念佛。这是什麽道理?这是他外着相、内动心,老在外面去找,实际上你的六根都在攀缘外面的境界。你说,「我想找个清淨的环境」,那你这六根还攀缘那个清淨的尘。你说,「我眼不要见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到山林裡面就看到花草树木;耳不听那些嘈杂的声音,只听到鸟叫」,你这个是不是也在攀缘六尘境界?眼攀缘那个清淨的树木花草;耳也攀缘,你不攀缘那个车的喇叭声了,攀缘山间的那种寂静声,那个鸟叫声,还是攀缘六尘境界,还不是修行。修到最后,即使你觉得心很清淨了,未必是成功,在大都市裡再转两圈,又堕落了。

 

这个问题我原来都没搞通,我跟师父还曾经请示过,而且不止请示过一次,说很想赶快成就念佛三昧,找一个深山老林裡面去静修,静修之后,等我念佛三昧了,我再出来广度众生。师父是希望我能够弘法利生,鼓励我。我说我现在还不是弘法的时候,先得成就念佛三昧。所以就真的想找,找那深山老林。师父就批评我,说你找到那个地方修,等你修成了,恐怕这世界就毁灭了!我就能听出师父老人家很慈悲,希望多一些人来弘法,能够劝化众生回头,不要等到这世界毁灭了你再出来弘法,那给谁弘法?但是我当时还不明白,我说不是佛讲过吗,不先自度而后度人者,无有是处,现在我们都知道自他不二,我们自己把自己度了,也就是度人。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向师父问。师父就跟我讲,既然自他不二,你度他也是自度,对不对?你还是有二,你以为自己没二吗?你有二,你那也不叫自度。

 

这个富有玄机的问答后来让我真的觉悟了,其实真的,真修行不是离开你现在的境界,别求什麽好环境来修行,不是,要诀就在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你就能够觉悟,你就能够不受六尘境界的染污,不生贪瞋痴欲诸想,这叫真修行。所以师父鍊我,香港这是花花世界,他就把我提熘到这,看你还想不想深山老林,让你每天都见这个花花世界,你能够在这花花世界裡头修你的清淨心,你这才叫修行,修成了那个功夫才是真实。你到深山老林裡面修成了,未必是真实,说不定还会修出很多烦恼,这个我们要懂,所以这个境界随缘就好。现在我们就是这个缘,跟香港有缘,就来香港,好好的待在这,自己没有自己要想求哪裡,想求就求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你换什麽地方都是浊苦,五浊恶世,只是哪个地方更浊一点,哪个地方少一点而已,境界上咱们就不去攀缘,就在你自己的本位上,就在你现在现实生活的环境裡头去修行,修你的清淨心。牢牢记住这两句,「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裡面,都要学着不起心动念。在顺境不起贪心,在逆境不起瞋恚,你这是修真功夫。

 

所以这个贪,贪是根本,你没学佛之前,贪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现在学佛了,又贪一个好环境,贪深山老林的清淨世界,统统都叫贪,心外求法。所以不贪不瞋都是在境界裡面去磨鍊,把它磨掉,在逆境裡面断你的瞋恚心,你不在逆境裡面考验自己,你怎麽知道你自己瞋恚心断了没有?一定是有人来骂你,原来你也会骂他,现在不骂了,不骂心裡还会很生气,那还没有断;什麽时候心裡都不生气了,若无其事,这个瞋恚心就断了。不是说没人骂你的时候你不生气,那怎麽能说你断瞋恚心了?只是没人骂你这个缘。所以一定要在境界上去自己接受考验,你才真叫断烦恼。包括欲望也是,欲望是境界在面前,你能够不动念头,不动欲念,这叫真断。当然欲望这些境界我们平常尽量的远离,因为确实不容易断,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咱们不要故意拿这些境界去考验自己,这个不保险。譬如说,年轻人考验自己到底色欲断了没有,故意去找女孩子,那你根本没断。见到这些境界尽量的远离,如果实在不能离开,我们也不去攀缘,不去心外求法,安住于现前,守住自己的心。

 

底下经文讲,『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先看这一句。这个「但」字讲的就是很专一,真叫一念单提,阿弥陀佛在这给我们示现,专念诸佛,念佛。「但乐忆念」,乐就是很欢喜、很爱好。他爱好什麽?他爱好念佛,跟一般人的爱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你看自己修行的功夫到哪,就看你自己爱好什麽。过去没学佛,爱好世间五欲六尘,学了佛,五欲六尘可以澹一些了,但是那种种爱好还是很多,譬如说还爱好弘法利生。我原来也是有这个心,我都是讲我自己,爱好做慈善事业,爱好修种种的法门,读很多大经大论。你学了佛还有这些爱好,比起人家法藏比丘来讲,都是差一等,人家爱好的是「忆念过去诸佛」,念佛。所以,所有的善裡头什麽是最大的善?最大的善无过于念佛,你念佛方能成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裡面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了佛,你肯定成佛。所以阿弥陀佛在这裡给我们示现爱好念佛。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最好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令间断。这裡念,前面有个忆,忆念,忆念是他有心,心在那裡念着佛,想着佛,心裡头真有佛,这个很重要。念,念字上面一个今字,下面一个心字,现在的心裡头真有佛,那就叫念佛。

 

我们如果是口裡有佛,心裡想着其他的东西。譬如说我们师父以前遇到一位同修,年纪挺大了,她跟师父讲,说我现在什麽都放下了,就是孙子没放下。天天口裡还老念着佛,但是心裡念的是孙子,口裡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裡是孙子、孙子、孙子,她爱好忆念的是孙子,不是阿弥陀佛,这就不能往生。什麽时候把她的心裡那个孙子变成阿弥陀佛,那就能往生。所以心裡真有,他口裡可以没有,他口裡没有老念孙子、孙子、孙子,心裡真有。我们就在这方面去体会什麽叫念。再看下面经文: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这裡讲到修真功夫了。『行寂静行』,「行」是行为,一切行为裡头以寂静最可贵,「寂」就是清淨,「静」是没有妄想。如果我们心裡有妄想、有烦恼,心就不寂静。就好像湖水,如果是寂静的话,它能够影现万物,照得很清楚;假如有风来了,波浪起来,就不寂静了,就照不清楚。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来行寂静行,如何来修,是不是一定要离开现前的境界才能修?不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修佛就得在你现前的这个境界上,世间事你该做的还得做。你该敦伦尽分的,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做父亲的就得把父亲做好,做母亲的就得把母亲做好,扮演好你的角色,这都是世间事,你不能够放下,该做的一定要去做,尽你的义务。《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裡面讲的,「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就是世间事你可以照做,但是不要有世间意就好,你不要执着在裡头,你不要在裡面生烦恼、生贪瞋痴慢,这个心就能寂静。做,很努力的去做,心是清淨不染,一心只嚮往着到极乐世界去。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3日10:46: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77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