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43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四十三集)  2010/5/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07-0043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习《论语》,请看「雍也第六」,昨天我们讲到第二十八章,还没讲完,我们继续来学这一章。先把这章念一下。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我们昨天讲到夫子为什麽要去见南子。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她淫乱,但是又深得卫灵公宠爱,所以朝廷上下都对她非常的敬畏。要想在卫国能够施展抱负,确实,没有南子点头,在卫国当时的国情下就很难成功,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但这是事实。夫子既然想在卫国能够推行周公之治,就不得不屈身去见南子。因为南子也有知人之明,她对于孔子也是很敬重。正因为这一点,孔子觉得,对自己名节有损伤的事情,但是对这个国家、对天下能带来益处,孔子还是毅然去做,因为孔子心中只有天下人,没有自己,这是何等的仁爱!

 

在《论语》当中有两段与这段其实精神上是一致的,我们昨天有提到,一个是公山弗扰,他想召孔子前往。公山弗扰是鲁国季氏的家臣,他后来叛乱,这种叛臣当然是无礼的,可是他叫人请孔子前往,孔子还是想去,这是一段故事。子路当然那时候也不高兴,也是『子路不说』。另外一段是佛肸(音毕西),佛肸是晋国大夫赵简子的邑宰,佛肸在请孔子的时候孔子也想去,这时候子路也是不悦。这三段我们结合在一起看,就能知道孔子是如何存心的。

 

在一般人眼中,卫国的南子、鲁国的公山弗扰、晋国的佛肸,这三个人都是不善,那孔子为什麽想去见他们?没有别的,就是希望能够有这个机会去推行周公之治。这三个人虽然都是道德败坏,会不会污染到孔子?不会,孔子的道德已经到达「至坚至白」之地。坚,他是坚实的,不会动摇;白,是讲他的真诚,没有夹杂丝毫不善。所以,无论孔子处在什麽样的处境,这个处境无论是多麽的浊乱,但是都一丝毫不影响孔子行道之心。对孔子来讲,他已经不会受这些境缘的干扰,真正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这样的定力,不会受到环境的污染。能够不受环境污染,他就能够转变环境。孔子之所以想去见这几个人,就是希望能够转变环境。孔子见到子路不理解,确实一般人都很难理解夫子圣人的心境。那个境界,真的,如果我们没达到那个境界,不知道他落脚处在哪。不是说我比他境界低,我能理解到他三分之一,或者理解到他二分之一,不是,没到他这个境界,是一点都不理解,根本不知道他落脚处。子路没到夫子的境界,见到夫子的举动他就不理解,不理解他就会不悦,他不高兴、不满意。这什麽?他以凡夫知见去量度圣人的境界,他就会产生他的烦恼。

 

夫子见到这种情形,还是教育他,所以『夫子矢之曰』,矢,用雪公的注解当作直告来讲,直告就是明白的告诉他,而且这个直还有一种直指心源的意思,点悟他,希望子路也能够提升。先儒有的说这个矢当作发誓的誓字讲,其实如果按照《雪公讲要》裡面的意思,这种发誓反而有点不合逻辑,夫子又没有错,而且他也不需要去向子路表白什麽。只是为了教化子路,所以直告之,这个矢字当直告来讲比较好。他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否」就是《朱子集注》裡面说的,这个否是「不合于礼,不由其道」。当然先儒注解,汉、宋、明、清诸儒,他们的解释意见纷纭,难以折中。雪公说最好是存疑,这个否字到底应该是什麽意思,没有个定论。「天厌之」这个天,雪公说这应该指的是南子。如果是指南子的话,这个否就当拒绝来讲。就是说如果我拒绝南子的话,南子一定会厌恶我。厌恶倒是无所谓,就可惜什麽?南子就不会让孔子在卫国去施展他的抱负,卫国也就没办法去推行礼制,受害的还是卫国的百姓。所以夫子全没有为自己想,他想到的是如何能够让卫国上下都能恢复礼,这种完全是什麽?屈己以成全这桩好事。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注解当中说,「卓吾云:子路不说,全从夫子拒弥子来。意谓,既曰有命矣,缘何又见南子?」蕅益大师给我们引用李卓吾先生的话,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子路为什麽他不高兴,夫子见南子他不高兴?这是还有一个事情,有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夫子拒绝了弥子瑕。弥子瑕也是卫国的大夫,这个人是小人,传说他跟南子也有染,他深得卫灵公的宠信。当时弥子瑕想要召孔子来做他的家臣,这个时候孔子拒绝了,就说了一个「有命」。有命,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在此施展抱负自有天命。因为有这个因素,所以子路看了,「既然有命,进退有命,当时你拒绝了弥子瑕,为什麽你这次又要去见南子?」子路实在讲,不高兴主要是这个因素,这个点得很好。子路的不高兴,我们这样一看,确实他也有道理,因为他不理解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要见,那你之前应该见弥子瑕就好,应该答应他,做弥子瑕的家臣就好了;为什麽拒绝了弥子瑕,却又见了南子?这底下是我自己的猜想,供大家参考。

 

弥子瑕这个人完全是小人,南子当然也是不正的人,可是两者相比起来,南子还比较能够为卫国着想,她是君夫人,跟卫灵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跟弥子瑕不同,弥子瑕是个大夫,他只是想他自己这一家,他的出发点不会想国,他想家。如果孔子为他服务,只是为他这一家服务;如果是为南子所重用,那还能够为卫国服务,所以孔子取其大。因此,对于弥子瑕他就拒绝,但是对南子他就去见。还有一点,南子还是敬重人才的,对于孔子,再怎麽说都是有几分恭敬,而且她说不定还有用孔子帮助卫灵公的意思。所以,因为这个缘故,孔子还是最后决定见南子。当然到最后,这个计画是失败了,卫灵公最后没有真正用孔子,所以夫子离开卫国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小人跟女人是最难相处的。小人是指弥子瑕,女人就是指南子。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确实,推行礼制在当时春秋乱世很难,虽然难,但是孔子这个志向始终没有退过,这正是他的仁慈之处。所以,仁者是以仁为己任,死而后已,孔子真正做到。

 

江谦补注他又提到一个观点也很好,给蕅益大师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他说到,「此可与『互乡难与言章』合看。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佛菩萨不捨罪恶众生、孔子不拒南子与互乡童子也」。这是一段《论语》的话,「互乡难与言章」,我先把这章念一下。「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章的大意,因为我们以后会学到这章,我们今天只是介绍一下大意。这个「互乡」是一个乡的名,有这麽一个乡,这裡的乡人「互乡难与言」,就是很难跟他们讲话。这是因为这些乡人很自专,不达时宜,所以很难跟他们讲话,这叫互乡难与言。而有一个童子来见,这是这个乡人童子来见孔子,孔子就接见了。「门人惑」,这是孔子的弟子就有点疑惑了,怪孔子为什麽见。这个跟子路不悦也是一个意思。你看,当学生的不是个个都能理解老师,只有颜回真正他对老师最理解,他能做到不违如愚;其他的弟子,包括子路、子贡这类人,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境界,所以他有时候就不高兴。可是夫子循循善诱,不会因为你不高兴,也不教你了,不是,还教你。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23: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2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