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一九九四年达拉斯秋季佛七讲话] 1994/10 美国达拉斯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一九九四年达拉斯秋季佛七讲话 (共一集) 1994/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21-205-0001

 

这一次法会昨天圆满,当然我们还有很多的缺陷,总希望每一次都能够改进。最重要的还是要出家领众的这些法师认真的去反省、去检点,认真的去改进,使法会能够更庄严,大众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不辜负这几天的共修,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希望领众的法师要认真的去检讨、去改进。今天早晨这个会事先没有通知我,我不晓得,我到这儿来之后才告诉我有这麽一会,才赶上来。

 

第一位同修问:成佛有什麽好处?若限于时间解答,是否有任何经典书籍可参考?

 

答:你仔细的去念一念《无量寿经》就知道成佛的好处。《无量寿经》裡面一第个好处就是寿命无量,你说这个好不好?永远不老,永远不病,永远没有衣食住行的烦恼,一切都能够随心如意,自在圆满,你说好不好?如果你要知道这个好处,你就晓得学佛是有必要的。

 

这位同修问:犯了恶口有什麽罪?怎样补救或怎样忏悔?

 

答:恶口是说话很粗鲁,也看情形,这要看用心,看心,看缘,看事,看它的结果,才能够论罪的轻重。如果普通很小的,这个罪就很轻;如果重的恶口,引起后面许许多多的罪业,那这个恶口就很重。他的果报最明显的就是不端庄,也就是我们讲的相貌丑陋,得这个果报。补救的方法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犯恶口,想讲话的时候先想一想,不要粗鲁、不要冲动。多念阿弥陀佛,这是最好忏悔的方法。

 

问:三皈五戒之后,有法会时是否必须穿上戒衣?五戒是否有戒衣?还是菩萨戒才有戒衣?

 

答:什麽叫戒衣我还不懂。这个戒还有衣吗?缦衣,那个不叫戒衣。受菩萨戒才有缦衣,五戒没有,这诸位一定要知道。缦衣就是袈裟,不过出家人的袈裟是割截而成的,就是像那方块一样,一块一块这样裁製的,在家人没有格子,不同就在这个地方。也是染色衣。通常是没有受戒的沙弥,受沙弥戒的人还没有受比丘戒搭的是缦衣,受了大戒之后才正式搭三衣。在家是菩萨戒搭缦衣,五戒没有。搭衣,也就是在法会的时候搭,如果不是法会都不搭缦衣。

 

三皈五戒没有缦衣,诸位只穿海青,海青是我们中国古时候的礼服,是典礼当中我们穿礼服。过去在家人的海青绣的有花纹,你们看到戏台上唱戏,那绣的袍子,绣的有花纹,那个花纹不是随便绣的,是代表品级的,是代表身分的,所以叫章服。换句话说,花纹是阶级。所以你一看他穿的衣服就晓得他的品级,便于行礼。阶级低的一定要向阶级高的行礼,便于行礼,章服。出家人,所以花纹没有,没有就平等,是这个意思。

 

问:静下来的时候会听到佛号,我便随着此佛号而默念,这样是否算是淨念相继?

 

答:对的。静下来会听到佛号,这是我们念佛功夫已经得力。但是不必生欢喜心,因为这个功夫初步得力,跟着念也好,不跟着念也可以,总是一静下来就可以听到佛号的声音,这是好事情。

 

问:《普贤行愿品》曰又复世人临命终时,唯此愿王不相捨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请问师父,我们平时如何修持这十大愿王?

 

答:我们平时最重要的是老实念佛。这十愿是菩萨行裡面最殊胜的修行纲领,最殊胜的。他的殊胜之处是在心。譬如礼敬,我们见到自己尊敬的人都会礼敬,但是跟普贤菩萨的用心不一样。普贤菩萨的心是平等的,对一切诸佛用最恭敬的心,对一切众生也是同样恭敬的心,决定没有差别;对佛多恭敬一些,对众生少恭敬一些,没有,他是平等的。所以《无量寿经》经题上,清淨平等就是普贤菩萨的用心。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以清淨平等心来修礼敬、修称讚、修供养,乃至于迴向,那就是普贤菩萨行。所以这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比菩萨还高。

 

菩萨修六度,他心不平,对菩萨、对佛十分恭敬,对一般人只有三、四分恭敬,他有差别;普贤菩萨完全没有差别,所以这是很难很难做到的。我们那些冤亲债主碰到,你能不能像佛一样恭敬?不行,那就不是普贤行。所以菩萨修六度,你看布施,普贤菩萨那个不叫布施,叫供养,那不一样。其实事是一样,布施跟供养是一桩事情,用心不一样,也就是说菩萨的恭敬心还比不上普贤菩萨,恭敬平等比不上,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修清淨心、修平等心,就是修普贤行。

 

这一位同学问:「变食真言」有效吗?

 

答:这是说他自己念。诚则灵,心地真诚就有效,不诚就没有效。什麽叫诚?念咒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这就有效。无论念什麽咒,念佛也是这样,念经也是这样。如果你念的时候没有其他的妄念,这就都有效,统统都有感应。

 

这位同修问:慎重择师与分别心如何理解?

 

答:对,这慎重选择老师是分别心。分别心是凡夫用的,权教菩萨以下统统用分别心。如果用不分别心,那你已经成佛,你已不是凡夫。到心裡面没有分别的时候,他最低的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没有分别,离开一切分别执着。我们今天讲离分别是说说而已,做不到。假如真做到没有分别心,给你吃肉你也吃,没有分别;给你吃大便,你也照吃,他没有分别!如果这个肉好吃,大便不能吃,那你那个是假的,你还是用分别心。所以这是我们做不到,这诸位自己一定要晓得。

 

我们在《高僧传》裡面,那是我初出家的时候这些书看得很多,名字忘掉了。《高僧传》裡头有一个法师,他平常跟信徒们应酬,他也很自在,吃肉喝酒他样样都来。他对他的徒弟很严格,要素食、要持午,严格的不得了。徒弟不服气,师父你教我们这样,你自己都做不到。师父说:好,既然你要想学我,好,明天我带你们去吃肉。徒弟们很高兴。明天一起来,他就叫徒弟准备畚箕、锄头,准备这些东西。好了,徒弟准备了,跟他去了,他到荒山野坟那个地方挖死尸,那些徒弟看了没有一个人敢动,他在那裡用火烧烧,他就照吃。你能学我这样,你可以学我这个;你不能学我这个,乖乖的持戒。所以才晓得老师的功夫真做到无分别心。他真能做到,所以那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得到,那真的是《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我们不行,我们嘴巴说说,境界现前就做不到。

 

所以用分别心选择老师,是我们现在的程度上必须要的;不分别是说得好听,做不到。选择老师,对我们修行成功关係非常重大。世尊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裡面,一开端就叫我们选择明师。那个明不是名气很大,那个明是光明的明,明瞭的明,不是名气大的名。

 

问:善根与福德的差别在哪裡?怎样培养善根?

 

答:善根与福德差别很大,也很显着。这个善根,你想到根是能生的意思,是比喻,像树木有根,它就能够生长。善根就是世间所有一切的善法都从这个根生的,这个根是什麽?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叫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所以讲到善根,就是无贪、无瞋、无痴,这叫三善根。翻过来就是贪瞋痴,贪瞋痴是恶根,所有一切罪恶都是从这个根生的,都是从贪瞋痴生的,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

 

我们心裡面如果贪瞋痴很多,这心就有毒,所以世间说「你心很毒」,佛法也讲心很毒。但是佛法讲心毒跟世间法讲的意思不一样。佛法讲得有道理,你心裡头有贪瞋痴,你的心就很毒,所以必须用戒、定、慧来对治贪瞋痴。戒对治贪,定对治瞋,慧对治愚痴,所以戒定慧就是对治贪瞋痴。福德不一样,世间人所修的多半是福德。我们以钱财、以自己的劳力帮助一切别人,这是修福,这是福德。

 

问:经上说我们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供养是指礼拜颂讚,还是依教奉行,是为真供养?

 

答:我们过去生中对诸佛如来是遇到时候都会修供养,这个供养是普遍的,财供养、法供养统统都具足。为什麽不能成就?就是刚才讲那个三毒没有洗乾淨,所以出不了三界。没有遇到淨土法门,或者遇到淨土法门又不想往生,那就没有法子,所以落到现在这个样子。如果出了三界,当然你已经成菩萨;往生淨土,那你已经成佛。

 

问:诵经时能供养鬼神吗?诵经默念与口诵,对于这些鬼神的供养有差别吗?诵经以默念多还是口诵的多?

 

答:诵经,如果我们有这个意念供养鬼神,这是供养,这是法供养。要想供养鬼神,一定要把经文念出来,念出来他能够听得到。你不念,当然有一些鬼神他的神通道力高的,你的起心动念他知道,他也能感受到,但是最好是念出来,念出来,一般小鬼神通不太大他也能得受用。但是经念完了之后,一定要念迴向偈。

 

问:六种法供养中,第六种是布施菩萨业供养,既说供养,为什麽又冠以布施?其中有深意吗?

 

答:对的。供养是从心上说,心上讲恭敬心,布施是从事上说。但是这个地方讲的是菩萨业,菩萨业是什麽?是教化众生的事业,这是菩萨业。像有能力大的建道场,礼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这是菩萨业。像今天我们用印送经书到处赠送给有缘的同修,这是菩萨业。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用录音带、录影带用这些普遍的介绍、推荐佛法,这都是属于菩萨业。我们尽心尽力去做,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推荐给大众,这都是属于菩萨业,都是属于法供养裡面很重要的一条。讲普贤菩萨的供养,就是刚才讲我们用清淨心、平等心来修,修布施这就对了。

 

问:《无量寿经》第二十四品「三辈往生」,上辈往生是真佛来迎还是化佛?如果是真佛,佛的法身无去无来,无处不在,那真佛是指佛的什麽身?如果是化身来迎,为什麽要等到中辈才指出「即随化佛往生其国」?

 

答:佛在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报身、应身、化身都是真佛,他是平等的法界。至于什麽样的佛来迎,那是《愣严经》上所讲的。因为阿弥陀佛没有分别心,阿弥陀佛还要有分别,那心就不清淨、就不平等。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众生感得什麽样的佛,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而众生这个感是平常修行的功力,是从这自自然然感应的,即使是化身佛也是真佛,这我们要晓得。

 

问:任何一尊佛都可以称为阿弥陀佛吗?因为无论哪一尊佛都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

 

答:对的,这在原理上讲可以。所有一切佛的名号,一切诸佛都是共通的,阿弥陀佛也能够称为释迦牟尼佛,名字都可以通用。但是在我们的境界裡面,就是我们的心还有分别执着,阿弥陀佛就决定不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决定不是阿弥陀佛。所以必须到我们自己证得清淨、平等,那个境界就不一样。

 

问:等觉菩萨不能度等觉菩萨,那麽地藏菩萨他可以圆满度九法界的众生吗?如果他不可以度等觉菩萨,他度众生的愿不是有所欠缺吗?

 

答:对的,等觉菩萨不能度等觉菩萨,地藏菩萨例外。地藏菩萨说老实话久远劫他喜欢成佛他早就成佛了。他的学生统统成佛了,他现在还居在菩萨地位上,这是他的愿力,他慈悲的愿力。如果从实质上来讲,他是许许多多诸佛如来的老师,是这麽个意思。所以等觉菩萨裡面也有许多不同的,不同的就是所谓讲倒驾慈航,就是他已经成佛,再回头退到等觉菩萨的地位上,那他有能力度等觉菩萨。

 

问:古人说「閒时要忙,忙时要閒」,忙时要閒是怎样做法?是指心要保持冷静清淨,外境再忙再乱都不要急躁忧虑?

 

答: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问:平时有特定自己的功课,都大概可以做完。但是有时却因工作太忙无法完成,那怎麽办?由他去,还是不睡不休都必须把功课做完?

 

答:如果我们自己在现前生活状况当中感觉到很繁忙,不妨把功课定少一点,不要定得那麽多,你的功课不是每天都做完吗?假如定得太多,每天都做不完,这很不好,这是确确实实是不好。所以佛是希望你每天功课都做得很圆满,你定得再少都没有关係,所以最少的用十念法。十念法就是帮助现在繁忙的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很重的同修,使你每天功课都能做得很圆满。圆满才叫功德,不圆满就没有功德,可见得做完是非常重要。所以功课不要定得太多。

 

问:《繫念》文中,「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到家之说,不容再举,捷迳之词,何劳挂齿」,这一段不了解。

 

答:这《三时繫念》有没有录音带?此地有没有录音带?有,是不是?好,送一套录音带给他。《三时繫念》我曾经详细讲过一次,哪一位同修需要的话,你到那去拿一份录音带。

 

问:「是心是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与青黄」。

 

答:这都是《繫念》裡面的,这都《繫念》裡面讲过,这属于境界。

 

问:临命终时,念佛见佛,何以得知是佛是魔?请法师慈悲开示,如偈语说「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好,底下我就不去念它。

 

答:念佛临终,佛来接引,在临终那一刹那你的心裡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哪一尊佛来,自己也清楚、也不模煳。如果我们念的是阿弥陀佛,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那就没有错;念阿弥陀佛,临终药师佛来接引,那就是魔,跟你念的不相应。释迦牟尼佛来了都是魔,魔变的。

 

这鬼神法界裡面,有些地方跟我们世间有点相同。你看我们世间现在这商业裡面,商标是决定不能够彷冒的,彷冒这是有罪的。佛法裡头也是如此,魔要冒充佛菩萨,他要冒充你所供奉的本尊,他就有罪。你念阿弥陀佛,他冒充阿弥陀佛,这有罪;他冒充释迦牟尼佛,冒充其他的佛来接引你,没有罪。为什麽?他没有冒充,那是你自己认错,你活该,他没有冒充。他要冒充,这护法神要纠举的,护法神管制的,决定不容许。但是他冒充别的佛,护法神不管他,因为他并没有犯法,他冒充本尊是犯法。譬如我们念观音菩萨,一生念观音菩萨,他不可以冒充观音菩萨;念阿弥陀佛,他不能冒充阿弥陀佛。

 

问:读诵大乘,大乘是指一切大乘经或是专指《无量寿经》?

 

答:专指《无量寿经》。当然读诵大乘是可以指大乘一切经的,那个一切经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念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得一心不乱。等到什麽时候你得到一心不乱,所有大乘经都可以读,为什麽?你已经开悟,得定了,开悟。没有开悟之前,只可以读一种经,读太多把你的悟门障碍,使你开悟困难,道理在此地。读一种心是定的,读很多心是乱的,这效果不相同。

 

问:又法语中提示需日读《金刚经》,是否夹杂?有解释欲修行深者要读《金刚经》。

 

答:不一定。读经是个人的机缘、根性不相同。在一切大乘经裡面,你喜欢哪一部经你就专读这一部经,这就对了。如果你喜欢《金刚经》,你就不要念《无量寿经》,专念《金刚经》。专念《金刚经》,迴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得生。在「三辈往生」末后一段就是指这些。无论读什麽经典,无论修行什麽法门,都发愿迴向求生淨土,统统可以往生。所以淨土法门非常广大,道理在此地。统统都是要念到一心不乱,所以最忌讳的你念很多经,那就很糟糕,那个人不能成就。所以只能够念一种、念一门,一门深入。念的功夫跟《弥陀经》上讲的一样,也要念到一心不乱。你念《金刚经》也要念到一心不乱,没有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所以这功夫要成就。

 

问:如今专修淨土法门,唯加法门时,如念大悲咒和其他咒,自心念阿弥陀佛,参加法会的时候是否合乎恆顺众生之理?

 

答:参加其他法会的时候一定要随顺大众,不随顺大众,你就不要参加法会。参加法会一定要随顺大众,法会裡面怎麽修,你就认真去修,这个可以的。平常专修淨土,这个行。如果法会太多,寺庙道场太多,天天跑法会,那对你的修行决定有妨碍。也就是对你修念佛三昧、修一心不乱是很大的障碍。

 

问:经云「梵音与潮音」,佛七念佛第四天,念佛时感得大众同修的念佛声音,好似海潮一波一波的浮起,是不是梵音与潮音?

 

答:这是个人的感应不相同,当你心地真诚清淨的时候能够感应到。梵音是清淨音,海潮是有时节的,就是说佛对一切众生决定不会错过机会的。当你想佛的时候佛一定来应,就是感应道交决定不落空。好像那个海潮来的时候是一定时间的,到那个时候海潮一定会起来,他是举这个做例子,海潮是举这个做例子。凡是清淨,这是讲感应道交的意思。

 

问:圆妙真常,个个不无。请法师开示。

 

答:这个圆本来是个玄,在从前大概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名字有一个「玄」,为了避讳,改成圆。现在不必要,现在到了中华民国,到了民国,帝王时代已经没有,所以就不必。玄妙真常,这就是讲真如本性,讲的是真心,讲的是本性,确实各个都具足。佛跟凡夫没有两样,佛是觉,凡夫是迷。觉就是觉真心本性,迷也是迷真心本性,而真心本性裡头没有迷悟,所以说迷悟也是平等的。

 

问:精进念佛时常有法喜充满的感觉,每每沉醉其中,所以变成若有若无,而引起苦恼不安,请问应该如何突破?

 

答:这是你念佛功夫不得法。假如真正得法喜充满,决定没有说是沉醉在裡头,沉醉在裡面,你这不是沉醉是昏沉在裡面。昏沉跟沉醉不一样,这是昏沉,所以这要把精神提起来。当昏沉的时候,我们换个方式,或者是念出声,高声念,或者是绕佛,或者是拜佛,把精神提起来就好。通常念佛的时候,念佛堂总是止静,静坐、绕佛、拜佛,这三种方式自己用功的时候随时调解。怎样念得很舒服就用什麽方法,随时可以调解,时间长短都不一定。

 

问:每天固定做早晚课之外,需不需要静坐?静坐对于淨土行者是否有必要?

 

答:这随个人,静坐也好,你有时间可以修。因为佛法主要是修清淨心,静坐帮助你去除烦恼,帮助你心清淨,未尝不是好事情。通常念佛人静坐跟参禅的人功夫不一样,参禅,他用参究的功夫;我们静坐就跟止静一样,还是念佛,或者口裡头默念,金刚持;或者完全默念,心裡念,用这种方法,这就是淨念相继。

 

问:请问阿弥陀佛梵音怎麽念?

 

答:外国人翻的是照梵音翻,他们翻成AMITABHA,他们是照那个翻。但是那个音是不是正确也很难讲,因为这已经传了三千年,各地方的方言都不相同。就是我们中文翻的阿弥陀佛,广东人念的跟北方人念的就完全不一样。所以说每一个人地方用他的方言念的都不同,但是同样都有感应,只要心诚就灵。

 

问:请问师父,若见法师有过错,在家居士应如何自处?是该装没看见修忍辱?或是微言相劝?若劝而不听,又该如何?

 

答:佛法是教我们修恭敬,普贤菩萨第一个修学条件就是「礼敬诸佛」。出家人的戒律不准在家人看,没有受过大戒的,决定不能看比丘、比丘尼的戒律。为什麽原因?实在讲这裡头没有祕密,你不看没事情,一看之后,出家人的毛病都被你看出来。这个出家人犯毛病,你的分别心、执着心就起来,你对出家人绝对不会恭敬,这出家人一身的毛病,犯戒造罪业。所以佛大慈大悲不准你们看。不准你看,出家人造什麽过失你也不晓得,你也很恭敬,成就你的恭敬心。修你自己的,他有没有过失与我不相干。我修我的,他的过失与我什麽相干?不相干!

 

所以六祖大师讲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不要管别人的事情。在家人看到出家人过失,常常想到六祖大师这句话。看到别人过失,实在讲就是自己过失,自己没有过失,为什麽会看到别人过失?为什麽六祖看不到人家过失、诸佛菩萨看不到人家过失?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修学。见到他的过失要劝导他,这要看他,他能接受,我们劝导他。劝导他,要在没有人见到的地方;很多人在的时候,他的面子很难看,我们要顾全他的面子。在没有人见到的时候劝他,他能改很好,我们劝他;不能改,下一次就不要再劝,就算了。这就很正确,这很对,劝导他是慈悲。

 

问:我看过一段佛经故事,大意是一个年青的比丘出言不恭敬一个老比丘,事后年青比丘立即惭愧忏悔,但业力已定,变了五百世为狗,为什麽这个年青比丘忏悔没有用?我们念经文有说忏悔罪灭河沙。如果法师处事不当,我们如果批评的话,算不算谤僧?

 

答:大乘法裡头不论事,小乘法裡面论事不论心。我们修大乘法门的论心不论事。前面这个故事,这是佛经裡面的,老比丘年岁大了牙齿都掉了,念经,念经当然念的音大概也不很正确,这个年青的小沙弥在旁边听到之后就好笑,说他念经像狗叫一样。这个老比丘就赶快把他叫来,他说:我是阿罗汉,我证得阿罗汉果了,你谤阿罗汉这个罪极重,你赶快忏悔,不忏悔要堕阿鼻地狱。所以用忏悔才转五百世的狗身。他这个忏悔是灭了罪,不能把罪灭尽。不能把罪灭尽就是忏悔的力量还不够,这真诚的心还没有达到足够。就是要百分之百的真诚恭敬忏悔能忏除得掉的。如果只有七十、八十分的诚敬,那就是他的果报;他要不忏悔的话,他是阿鼻地狱的果报,所以这已经是减轻了很多很多。

 

我们经文裡面讲的忏悔罪灭河沙,这是从理上讲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但是我们平常的忏悔法,说老实话,连经上讲的那个小沙弥的力量都不够。小沙弥忏悔的力量有七、八十分的真诚,我们今天忏悔的力量,只有一、二分的诚意恐怕都还很难讲,嘴皮上说说,心裡头完全不是那回事情。所以我们今天这个忏悔没什麽大用处。我们读《地藏菩萨本愿经》,你看光目女、婆罗门女。特别是婆罗门女那一段,她为她母亲修忏悔法,她的时间是一日一夜。用什麽方法?念佛的方法。不过她不是念阿弥陀佛,是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一天一夜,人家念到一心不乱,这是真诚;我们在这裡已经念了七天也没有得一心不乱,这是诚意不足。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乱,她是从凡夫成了菩萨,一心不乱是菩萨,超凡入圣。所以到第二天,她的母亲就是菩萨的母亲,菩萨的母亲,鬼神很恭敬,不敢把她放地狱,赶紧送到忉利天去享福,就是这麽个道理。

 

所以她的母亲给她做了增上缘,母亲要不堕阿鼻地狱,她也不会诚心诚意去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她也成不了菩萨。她为什麽会成菩萨?母亲帮助他成菩萨的。因为她成菩萨,她母亲变成菩萨的母亲,这才能生忉利天,是这麽个道理。所以这个忏悔要真诚,要真正悔改,后不再造,这就忏悔。今天忏悔,明天又造,造了再忏悔,忏悔再造,这没有用处,这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问:俗云火烧功德林。功德是否烧得掉?

 

答:这个火是瞋恚的火。功德是什麽?功德是戒、定、慧。一发脾气,你的戒定慧全没有了,这就叫火烧功德林,所以这瞋恚之火很可怕。菩萨行裡面,你看《金刚经》裡面所讲的,菩萨行是六个纲领,就是六度。佛在《金刚经》裡面,特别强调布施、忍辱。布施是什麽?放下,不要太认真计较,不要去执着,放下,要忍辱。你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一切法得成于忍。我能放下,不能忍,你所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功德都被那瞋火烧光了,剩下的是福德。福德是在三界裡面受福报,享福报,恶人也有福,他出不了三界。所以瞋恚之火要用忍辱的方法来修。怎麽忍法?我们念佛的人方便,立刻把瞋恚的念头转成阿弥陀佛。脾气一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压下去,这就好了,用这个方法。

 

问:心要怎样才安得住?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金刚经》上须菩提问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问题。你们念《金刚经》,大概都看过,须菩提问两个问题,「应云何住」,这个住就是我的心要住在什麽地方、安住在什麽地方。「云何降伏其心」,那个降伏就是,那个心就是烦恼、妄念,妄念太多用什麽方法降伏。释迦牟尼佛讲这一部《金刚经》,就是解答这两个问题,你今天也是问这个问题。其实释迦牟尼佛讲这《金刚经》,讲得那麽多,真正得受用的人不多。你看你们念了《金刚经》,你们会不会降伏其心?知不知道心安住到哪裡?假如释迦牟尼佛遇到我们这些人的根机,那就不是那个说法。我们的根机比须菩提高得太多,须菩提没有我们这样根机,也没有我们这种深厚的善根,所以佛跟他讲般若。遇到我们这些人,释迦牟尼佛快乐、方便了,应云何住?南无阿弥陀佛。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你看问题马上解决,何必要那麽囉嗦!这是我们的根机跟他们不一样。心住在哪裡?住在阿弥陀佛上。怎样把那个烦恼妄念降伏?一句阿弥陀佛就降伏住,上上乘根机。佛碰到我们人,少说多少话,省好多事;遇到那些人没有办法,说都说不完。所以这个要知道。

 

问:弟子近感见惑已少,唯思惑难了,尤以三毒习气难断,敬请恩师教导应从何处下手,始能断此思惑?

 

答:就是我刚才讲的,南无阿弥陀佛,最好的办法。你现在不要打妄想,你说你的见惑已少,不见得!老实念佛就好,最重要的是老实念佛。

 

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平等觉经•决证极果》第二十二品说「彼佛国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第二个问题,《佛说阿弥陀经》中「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答:对,这两个经上说的不一样。

 

问:一个说没有昼夜之象,一个说有昼夜六时,两个是否有矛盾之处?

 

答:没有。《无量寿经》上讲的是真话,《弥陀经》上所讲的是随顺我们众生的方便语。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没有明暗,没有日夜,它是一片光明。因为他人身放光,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所以它是光明世界,没有夜晚哪来的昼夜?没昼夜。所以那边的人没有时间的观念。诸位要知道,我们因为打妄想,妄想太多,最大的妄想就是时间。因为有时间这个妄想人就会老。时间观念没有了人怎麽会老?人家问你:今年多少岁?一年一年往上加,你一年一年比老了;如果没有了,你多少岁?不知道,没有岁数,我年年都一样,天天都一样,那就不老!

 

所以西方世界人不老,就是因为他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天天都一样。还没有天天,有天天就麻烦了,没有天天,没有天的观念。所以他这个世界是平等世界,不可思议的一个世界。所以年、月、日、时统统都没有,时分、方分统统都没有。所以西方世界的这一切大众跟阿弥陀佛的能力完全相同。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有求必应,众生有念,这佛菩萨他就有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因为我们的分别、执着习气非常重,所以佛在《弥陀经》裡面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昼夜六时是随顺我们的时间来说的方便语。

 

这位同修问:何谓入定?

 

答:入就是得到的意思,契入这个境界。定的境界也有很多种也很複杂,所以讲「百千三昧」、「无量三昧」,三昧就是定。我们今天所修的叫念佛三昧,这是定,就是佛在《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如果你真正得到一心,这个一心是什麽样子?心裡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念头,你到这个境界你就入定了,你就入念佛三昧。假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还有其他的念头在,你就没有得,这个定你没有得到;什麽念头都没有了,这得到了。得到这个决定得生,而且品位会很高。

 

问:三时繫念等超度佛事,何以必须设立牌位?没有牌位的亡魂就不能蒙受利益吗?有人说需对号入座,没有牌位的,护法神会挡驾,不令其入,这不是与佛教无缘大慈、普皆迴向的精神相违背?

 

答:对的。佛菩萨确实是大慈大悲,可是护法神是凡夫,他把守的牢牢的,看不顺眼的他就挡驾。因此道场裡面立牌位就非常重要,没有牌位,真的他进不来。

 

我们在台北图书馆这样的事情遇到很多。前年有个车祸死亡的女生,我们图书馆同修都知道,十二岁。大年初一,她是腊月三十的车祸,第二天是初一,初一早晨九点钟馆长接到两通电话,就是这个小女孩打来的,小女孩的鬼魂打来的,要求到图书馆去。那个馆长听到这个声音非常凄惨,很可怜很可怜,她说她死得太苦,太可怜。馆长以为是大年初一来开玩笑,打这种电话,把她骂了一顿。过了两分钟电话又来了,又是同样的电话,结果她那个大儿子来接,听到了,他告诉他妈妈,这不对,这好像不是开玩笑的。所以馆长讲:那你去,你喜欢去,你就去。这就答应她了。结果馆长到达图书馆,我们是徐阿纯居士领导她的妈妈来见馆长,把这个事情告诉她,馆长一想,一问她女儿那个声音,果然没有错。本来我们过年不供牌位的,她自己找上门来要求馆长,过年特别给她供一个牌位,不供牌位她进不来。

 

像这个事情发生很多,这是一个最特殊的,打电话来,真厉害!你看上午九点钟打电话,大年初一,真厉害。那个小朋友很了不起,度了好多人,度了她一家人,还度了她同学。她出葬那天,她托梦给她同班的同学,叫同班的同学到哪一个巴士站去等,又托梦给那巴士的司机,叫那个巴士司机载她的同学到她那个坟场去,她统统自己安排好,她度了好多好多人,这个小朋友。所以她妈妈,我安慰她,我说:你这个女儿是菩萨再来,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这个事情,样样都安排好,所有同学都到坟场去替她送葬。

 

但是我们没有供牌位时,我们供了一个总牌位,我们那裡一个是中华民族百姓祖宗神位,另外一个是美国这边的百姓祖宗。这就是没有单独设牌位的他们也能来,我们这是一个总牌位设在这个地方。

 

问:佛七开示中,师父介绍《往生论》偈颂,强调观察西方依正庄严的重要性,熟读《无量寿经》也是为了成就观察门,而达往生淨土的目的。然而印光大师在其《文钞》中,专门教人持名念佛,注重「都摄六根,淨念相继」,而鲜少提及观察一事,是否因现代人与当时根器不同?修学观察门是否就要走修观想念佛法门?

 

答:门庭施设不同,五念门是一个非常圆满的念佛法。对于业障深重的人来讲有很明显的效果,真的,这五念摄心,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那六根怎麽摄得住?这五念门真的是摄心,特别是观察,观察是摄心的好办法。如果对于程度低一点的人,像在中国大陆,教育不发达,佛法不能够普遍推行,讲经说法的机会很少,自己看这些书,书籍流通很少,很多人想找书都找不到。在这种情形之下,专门叫他执持名号,这是一个方便法。果然能够诚心诚意,一心持名,不必观想也没有关係。为什麽?他心清淨的。五念门的目的是摄心,他心清淨真诚念佛,他也能摄心,这就行,这目的就达到。就是方法不一样,目的达到。

 

问:淨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淨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人都怀疑。何以说今淨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能十念一念者,皆是宿世善报之因成熟,故能感善缘,临终时遇善友开示,念佛法门,且当时心力勐厉,唯佛是念,唯佛是求,仗佛愿力、慈力接引往生。如唐朝终身杀牛的张善和往生,此事万人难逢一人,如今带业往生之说会误导人,以为临终方念及助念,而存侥倖之心。请法师开示,临终十念一念成就带业往生是根据什麽为指南?而平时念佛,应以什麽方式最恰当?

 

答:这个理很深,事确实有不思议的境界,我们应当深信不疑。临终像张善和这一类的,甚至于这《观无量寿佛经》裡面所说的阿闍世王造的五逆十恶之罪,临终都是十念往生,而且品位还是很高,这种是属于忏悔往生。他真心忏悔,看忏悔的力量,忏悔的力量很大他品位就很高,所以不一定是下下品往生。像佛告诉我们,阿闍世王往生的时候,他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可见得这是我们决定不能够轻视造作恶业的人,也许他的善根发现,临终一念往生,他那个功夫比我们一生修行还要高,这的确是不能够轻视人。这个根据就是四十八愿裡面的第十八愿,所以十八愿不可思议。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真正了不起,这是弥陀本愿的加持,所以他才能够成就。

 

平常念佛一定要遵守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原则,「都摄六根,淨念相继」。这个淨念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淨念相继。而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裡面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夹杂把我们念佛人的功夫破坏掉。而我们今天的确真是十个念佛一定有九个是夹杂的,这是我们真正要认真去反省的。知识分子,受高等教育知识分子最好用五念法,为什麽?容易摄心。因为知识分子说老实话妄想多。夏莲居老居士的诗裡头讲「自古诗人妄想多」,他不打妄想就做不出好诗出来;好诗、好词、歌赋都是打妄想打来的。所以喜欢打妄想的人用五念法的观察,这就很有效果的对治。那妄想少的、杂念少的人,那就一心念佛就很好,就很得力。所以天亲菩萨本人他就是智慧很高,你看千部论师,他的着作就有一千部,可见得他的妄想很多,他这个五念法是对治他自己的。所以我们一般喜欢打妄想的,喜欢文学的这些东西,跟天亲菩萨学就不会错。好,今天刚好时间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5日14:53: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02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