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 |第509期|专栏:离苦得乐之道(上)|2019年1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1阅读模式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34)

七四、劝信解 约现前劝 明成就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是从真实成就上来劝导我们。

1.清净即是无相,如前以不住六尘生心,为清净心。正明住尘即是着相,少着相便非清净矣。

“清净即是无相,如前以不住六尘生心,为清净心”。“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法”,包括佛法。心中住着佛法,也错了,心不清净。佛真正大智大悲,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学佛法,要读经,而不放在心上,心要空,心不可有染着。心空就灵,灵就是智慧。心生智慧,就生实相,实相即是般若。心中有一物,就迷,就糊涂,智慧不能现前,因此心要清净。

当我们研究经典不通时,何以全部放下,拜佛就通了?因为法也放下,了无一物,心清净就灵光了,智慧现前,不通之处自然就通,这是“理”。佛菩萨冥冥中加持,则是“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如果在拜佛时求佛菩萨:“我这一句不通,求您加持我。”如此拜一千拜也不通。因为没有放下,心中有一物,无法感应。因此不可“住六尘生心”,法尘亦包括在其中。“正明住尘即是着相,少着相便非清净矣”。其实我们念佛也是修清净心,但不如拜佛的感应快速。

2.‘信心清净’,谓由信此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得一心清净。虽只说一“信”字,而“解、行、证”并摄在内。

特别是了义经典中,一字即含摄许多义理。只说一个“信”字,但“信、解、行、证”皆在这一字之中,所以这个“信”是圆满、究竟的。“解、行、证”,若缺少一个,信就不圆满、不究竟。说一个“解”,解中有信、有行、有证。说一个“证”,证中有信、有解、有行。一而四,四而一,任何一字都含摄其他三字,圆满的包括在其中。如此的信心,即是清净。

“信此文字般若”,即真信佛在经上的这些话。因为真正明白义理,可见此“信”并非迷信、强信,而是正信,丝毫不迷惑。信了之后,即落实;实践之后,证明我所信为真,佛所说的不假,在实践中证实。所以信解行证,证的就是信解行,是一不是二。而不是离开信解行,别有他物可证,如此一来即错。由此可知,“证”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证实。犹如释迦牟尼佛在“着衣持钵”中证实,究竟圆满的佛法,即于着衣持钵之中明白的显现。佛生活于究竟圆满的般若波罗蜜之中,一点一滴都是圆满般若波罗蜜。穿衣、吃饭、行走、讲经说法皆是,无丝毫欠缺,全部皆圆满。密宗有“大圆满法”,如此的生活真正是大圆满。

反观自己现在所过的生活,穿衣、吃饭,都要挑选,无一不生烦恼。我们生活于大烦恼之中,如何有佛菩萨如此圆满的智慧!若明白此一事实,方知非学佛不可,否则太苦了,不学佛不知应如何度日,糊涂过一生,正是所谓醉生梦死。学佛之后,明白转烦恼为菩提,转烦恼的生活为智慧的生活,这是学佛的好处在此,转变整个人生。尤其是这几部大乘经,可说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委曲婉转,学了立即活学活用,应用于生活、工作及处世待人接物上,真得受用。
>>续载中……

(《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讲于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国,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月3日15:40: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5708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